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和諧視角下的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探析論文

論文2.49W

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必須與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保持一致。目前我國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模式和體育教學方法顯得有些陳舊,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因此我們必須對現有的體育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以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

和諧視角下的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探析論文

和諧理論與體育教學

(一)和諧與體育教學改革

職業教育的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從而服務社會。當前,我們正處於建設和諧社會的關鍵時期,和諧社會的一個最主要特徵就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而這種和諧具體到體育教學就是,體育教學必須不斷對自身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以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從而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共存和發展。鑑於此,本文從體育教學的現狀出發,對職業院校體育教學的改革方向進行分析和探討,同時本文試着建立職業院校體育教學的新體系,從而爲體育的全面發展和進步提供理論依據。

(二)體育教學現狀

隨着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然而由於工作方式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十分不合理,同時體育運動和鍛鍊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導致了亞健康的人數越來越多,在我國,這一現象正呈逐步上升的趨勢。2006年教育部對我國36所大學的48665名新入校的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標準測試,結果發現達不到標準的竟高達70.5%。由此可見,由於沒有充足的時間和意願去進行體育鍛煉,亞健康人羣呈爆炸性發展趨勢。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聯合公佈的國民體質監測公報指出,青少年身體素質下降,肥胖率不斷增加,這導致我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呈全面下降的趨勢,尤其是肌力、耐力和柔韌性下降幅度比較大。隨着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這些“亞健康”青少年進人大學導致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普遍偏低,這使得我國處於一個體育基礎“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水平不等、個體之間差異比較大的現狀,這個問題已成爲當下我國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目前我國大部分職業院校的體育課程內容總體來看差異比較大,由於不同學校的硬件基礎不同,各個職業院校在體育教學的內容上也有所不同,有的注重實踐課的教與學,有的則注重對體育理論知識的講述,從總體來看目前職業院校體育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去認識和解決。

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體育教學的觀念比較落後

觀念的落後導致了當前體育教學,課程設定不合理、體育的實踐課時過多、理論課時又過少的現象,從而導致學生無法理解體育教學的真諦和內涵所在,在體育學習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非科學性。很多的體育教學只強調提高中學生的體質,而忽略素質教育,脫離了“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觀念,造成學生體育意識淡薄,不能養成自我鍛鍊的習慣,從而導致觀念滯後。

(二)體育教師管理方式需要改進和科學引導

職業院校的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教育體制改革以來,雖然我國體育教師的隊伍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目前體育教師隊伍的管理方式及執行機制,仍然受到計劃經濟思想的影響,這些影響使得不少院校仍然缺乏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具體表現爲,第一是體育教師沒有獲得應有的`尊重和地位。在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對於體育教師的態度普遍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一般不要。這種情況,就讓體育教師失去了應有的地位,使他們成爲教師中的“三等公民“。第二是目前不少院校用人制度不合理,一方面是優秀人才得不到施展才華的機會,另一方面是有些素質不高的教師卻佔據本應屬於別人的崗位或機會。第三是在對體育教師的管理上,沒有建立科學的薪酬和激勵機制,從而導致教師的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發揮。

(三)體育的教學內容,不能滿足社會的要求上,目前我國很多職業院校在教學中脫離了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教學形式十分單調,沒有生機;教學內容過於僵硬,沒有變化,內容也十分陳舊,課程結構比較單一;過分強調教師的作用,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教學結構沒有質的變化,阻礙了新型人才的培養,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

透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要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必須對體育教學進行改革,只有這樣才能爲社會提供合格的人才,才能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筆者認爲,體育教學改革必須把握以下幾個方向:

(一)要強化體育教學和體育學習的觀念

只有加強對觀念的教育,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頑疾。只有讓體育教師認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才能讓體育教師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爲體育教育貢獻力量。只有讓學生認識到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才能讓學生不斷對體育課產生興趣,不斷進行體育理論學習和實踐鍛鍊。因此強化觀念的過程,對於體育教學的成敗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對於教師來說,強化體育教學的觀念,就意味着要在體育理論教學上注重科學性、實效性、針對性、時代性,要更加註重體育理論知識的教學,透過理論指導和理論解釋,來增強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對於學生來說,強化教學觀念,就是不斷強化體育教育,要讓他們認識到,體育教學培養的是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基本素質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知識、勞動技能、身體和心理素質是適應社會的需要。同時,在體育學習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防止傷害事故的能力、自救自助能力等,使學生成爲自己運動、科學運動的人才,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

(二)要加強對體育教師管理方式和體制的改革

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的核心組成部分,因此加強對體育教育管理方式和體制的改革十分必要。當下我們最應該關注的是,如何給體育教師一個正確的身份和地位,讓他們獲取應有的尊重;如何充分發揮每個體育教師的作用和價值,從而讓他們爲體育教學貢獻全部力量;如何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讓他們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有所創新和突破。這些都是政府和管理部門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在體育教師的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要以培養高素質、複合性的體育教師爲重要目標。社會的發展告訴我們,無論任何組織,其競爭的優勢都體現在人才的數量和質量上,因而對人才的培養和教育是非常關鍵的環節之一,而體育教學的關鍵就在於教師,這一點已經成爲人們普遍的認識。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鑑於目前體育教學改革的需要,複合型體育教師已經越來越受到各個職業院校的歡迎和認可,主要原因是複合型體育教師在知識結構方面具有多重性,而且在智能結構方面由多種不同學科知識而構成。體育教師除了要具備主、輔修專業的經歷,還要涉及與主、輔修有關的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複合型體育教師在知識結構和智能結構方面都是全新的,他們具有十分強的創新精神,這樣不但有利於他們全面完成“教書育人”的雙重任務,又能讓他們實現“文武統一”。隨着社會的發展,職業院校的體育教學應該按照“三自主”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因此體育教師必須具備精深的專業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及豐富的教育科學理論。

(三)對體育教學內容要進行創新

體育教學內容應該不斷體現出時代需求的特點,進行體育教學內容的創新。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的需求和社會的需求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因此體育的教學內容、結構形式、手段和方法也應進行適當調整。

本文認爲體育教學應該具有明確的、多元化的目標,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追求的不僅僅是娛樂,更是學生的健康以及培養學生的個性與堅韌的品質,以促進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和進步。因此體育教學的內容應該具有充實、多樣、健康的特點,要讓學生實現終身性的發展和進步,要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培養他們的興趣,讓他們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四)要以終身體育教育爲理念,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

終身體育教育是將體育教育貫穿於人的一生,終身體育教育作爲一種教育理念,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體育工作者和學生的認同。終身體育教學強調體育作爲一種教學手段不僅具有現實的價值和功能,更具有長遠的意義和影響。透過終身體育教育,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強壯的體魄、良好的身體素質,還有不斷成熟發展的心理、思想,因此終身體育教育也必將成爲體育教育改革一個重要的指導原則和思想。體育改革的走向,決定了體育的教學任務和體育活動的具體實施。體育教學內容改革,一方面要不斷強調體育理論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指導性,實踐內容的興趣性、實用性,讓其符合各個學生各個階段身心發展的需要,同時還要讓體育教學內容的改革能夠爲他們今後從事體育鍛煉在思想上、能力上打下良好基礎。在體育教學改革中,還要不斷對教師的知識結構與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和期待,只有讓教師轉變觀念,不斷地充實和提高他們自身的理論知識與專業水平,才能適應體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推動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