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論文:探討口述史在法史學研究中的運用

論文8.25K

近年來,口述史越來越被史學界所重視。爲您整理了探討口述史在法史學研究中的運用,希望和您一起探討!隨着對教育事業重視程度的深化,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探索逐步得到發展,研究的方法亦不斷豐富。其中,口述史在教育史學研究中的應用,使研究方法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和拓展。本文主要是透過對當前教育科研方法的反思,探討口述史這一研究方法在教育史學研究中的運用。

論文:探討口述史在法史學研究中的運用

關鍵詞口述史教育史學研究方法

1 關於口述史的回望與發展

口述是人類傳遞經驗、傳承歷史最古老的方式。廣義地說,它始現於遠古時期歷史文獻大量出現之前,人們透過口頭轉述將歷史流傳下來,如古希臘的《荷馬史詩》,中國藏族的《格薩爾王傳》等即是,後由於文獻的日益豐富和後代史學家重視文獻而衰落。狹義的說就是透過訪談、口述蒐集歷史資料的一種傳承、迴歸歷史的活動。口述史最早產生於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當時建立了哥倫比亞大學口述史研究室和森林史協會,是最早的兩個口述史研究中心。

在我們國家,新中國成立以後,五六十年代時就已經有對太平天國、義和團、辛亥革命等事件實地的調查和研究。自八十年代始,口述的研究方法在國內學術界逐漸開始受到關注和重視,這一點在史學界也有所體現。最早涉及教育口述史研究的,是20世紀80年代時北京大學張繼謙對西南聯大的口述採訪,及北京大學歷史系楊立文先生開設的口述史學研究課程。此外,近年來還出版了幾本口述史專着在史學界產生了一定影響,如定宜莊所著《最後的記憶――十六位旗人婦女的口述歷史》(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 年版),李小江主編的《讓女人自己說話》(三聯書店,2003年版)等。中國的口述史學開始逐漸受到重視。

2 口述史的功能與運用

口述史對歷史學的發展產生了極爲重要的影響。口述史一方面能夠爲歷史學提供生動的文字描述, 另一方面還能糾正文字史料中的偏見,最主要的就是它推進了史料的蒐集,這是最重要的工作,爲未來史學的發展做了很好的鋪墊。

口述史作爲教育史學的的一種重要研究方法,它還具有哪些功用呢?簡要的說,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可以填補重大歷史事件和普通生活經歷等沒有文字記載的空白,印證文獻資料的可靠性。例如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的許多重要會議、紅軍長征、井岡山根據地的開創及當時在白區的活動等。

(2)讓傳統史學的面貌煥然一新,普通平民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爲歷史學的發展開闢了新的探究領域。比如婦女兒童狀況、祕密組織等。

(3)口述史不僅可以作爲一種方法應用於研究歷史、收集史料的工作中,也愈來愈成爲一種新的教育教學手段。它打破了課堂與社會的界限,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直接運用於實踐。

3 口述史面臨的挑戰

當代口述史學在短短的五十年內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就,可謂是一場口述史學運動。但就整個口述史學界而言,也的確面臨着很多的挑戰。口述史學發展最大的挑戰就是口述史的真實性問題。因爲口述史學是建立在回憶的基礎之上的,而記憶是具有不可靠性的。記憶的不可靠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受訪者失去對過去的記憶。其次,便是由於懷舊主義和個人感情色彩而故意扭曲記憶。第三,口述者的記憶受到現實及生活經歷的影響,造成口述者個人心理的變化。其次就是口述歷史工作中的法律與道德問題。口述歷史是一個容易沾惹是非的領域,因爲它除了敘述一般的歷史事件和人物之外,更多的是涉及對他們的主觀評價,而主觀評價卻滲透着極強的個人好惡。還有一點就是口述歷史雖然是訪談者與受訪者之間的互動交際過程,但是它必然涉及對第三者的褒貶性評價,當這種評價一旦公開,免不了要遭到第三者本人或是其子孫後代的抗議,嚴重的就有可能牽扯到法律訴訟的問題。

4 教育口述史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

目前,教育口述史研究在我國不斷升溫,教育口述史方面的研究論著也不斷涌現,在接下來的教育口述史研究中,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需要我們注意:

4.1 加強對教育口述史研究方面的理論探討

當今時代,學科間交叉與融合日益密切與頻繁,我們必須要加強教育口述史研究自身理論上的探討,尤其是與之相關研究間的關係探討。

4.1.1 教育口述史研究與教育自傳、教育回憶錄

一般來說,自傳和回憶錄是以個人回憶爲主要內容,以個人自身的成長爲主要線索的一種文體。概括地說,二者都是個人對自己人生經歷的一種回顧。而教育口述史研究則是建立在當事人的回憶基礎之上的一種研究範式,當事人的'回憶只是爲了更清晰地來說明研究者所要研究的內容。

4.1.2 教育口述史與教育敘事研究

教育口述史與教育敘事研究之間的關係極爲密切,但二者之間依然存在着一些細微的差別。首先,就研究方法而言,教育敘事研究並不是必須要利用訪談的方法,但訪談法卻是教育口述史研究所必須的。其次,從研究的主體看,教育敘事研究既可以存在兩個主體,也可以僅存在單一主體。而口述史研究則至少要有兩個主體即研究者和被研究者;最後,從研究內容看,教育敘事研究與教育口述史研究之間有一個極爲顯著的區別:教育敘事研究所敘之事,都是以說明問題爲根本的;而對教育口述史研究來說,研究內容的真實性是我們最先要保證的。

4.2 利用教育口述史研究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

口述史不僅可以作爲一種方法應用於研究歷史、收集史料的工作中,也愈來愈成爲一種新的教育教學手段。教育口述史研究打破了課堂與社會的界限,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直接運用於實踐,把之前的靜態課堂轉變成爲一種動態的課堂。在國外,口述史不僅被用於語言、音樂、化學等各學科的教學,同時也被用於教育教學效果的評估,尤其是對於那些比較抽象的教育內容的效果評估,如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的效果等。因此,我們一方面應該多多借鑑國外的這些成功經驗,另一方面則應該在借鑑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地發揮,充分利用口述史的研究成果來推動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就當前而言,我國的口述史研究還僅限於應用在歷史學科的教學中,比如抗日戰爭及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教學。接下來,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把類似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推廣到其他學科的教育教學及教育教學評價中,以便進一步推動我國的教育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楊祥銀.當代中國口述史學透視[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0(05):47-58.

[2]於書娟.教育口述史研究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9(4):4-12.

[3]當代上海研究所.口述歷史的理論與實務:來自海峽兩岸的探討[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標籤:史學 論文 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