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常州孟河鎮東陸村社區教育現狀與加強建議論文

論文2.89W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加強城鄉社區教育機構和網絡建設,開放社區教育資源。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建設以衛星、電視和互聯網等爲載體的遠程開放繼續教育及公共服務平臺,爲學習者提供方便、靈活、個性化的學習條件。廣泛開展城鄉社區教育,加快各種學習型組織建設。倡導全民閱讀,推動全民學習。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學習型社區".[1]

常州孟河鎮東陸村社區教育現狀與加強建議論文

常州市積極響應國家改革發展綱要,成立江蘇省首家社區大學,初步形成了以社區大學爲龍頭,區(縣級市)社區學院和鄉鎮(街道)社區教育中心爲骨幹,村民(社區居民)學校(學習點)爲基礎的四級社區教育網絡體系。爲了深入探索農村社區教育中的問題和發展路徑,2015年5月,筆者在常州市孟河鎮東陸村發放了《常州農村社區教育現狀和社區居民學習需求問題的調查》問卷。調查以問卷和訪談相結合方式進行。調查問卷主要由當地村民填寫完成,訪談對象主要是當地村"兩委"幹部。被調查者基本情況統計如下:被調查者性別比例,男性佔47.1%,女性佔52.9%;被調查者年齡情況,16-20歲爲零,20-35歲佔52.9%,35-50歲佔47.1%,50歲以上爲零;被調查者文化程度情況,小學以下(含小學)佔5.9%,初中佔29.5%,高中佔23.5%,中專佔17.6%,大專及以上佔23.5%.現就常州市孟河鎮東陸村的調查作如下分析:

一、常州市孟河鎮東陸村社區教育的基本情況

1.開展社區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社區活動

調查問卷顯示,該村開展社區教育的形式比例爲:到社區學院參加學習與培訓佔16.7%,專題講座佔11.1%,社區活動佔55.5%,網絡教育佔16.7%.據調查,東陸村在2013年專門建設了常州市全民健身示範工程點--東陸村中心廣場。除了配套健身活動場地,還有演藝舞臺,文體比賽。農村社區居民在各類文藝演出中體驗到"文化惠民"的實惠。因此,針對城鄉居民業餘生活、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異性,農村社區教育的活動形式應該因地適宜,開展適合農村居民的各類社區教育活動。

2.村民對農村社區教育的滿意度不高

根據對村民發放的調查問卷,該村村民對農村社區教育滿意度情況如下:非常滿意爲零,比較滿意佔5.9%,一般佔64.7%,不滿意佔11.8%,極不滿意佔17.6%.從農村社區居民的調查反饋來看,農村社區教育的滿意度很低,即便在表示"比較滿意"和"一般"態度的居民中,有些還有遲疑。從調查者走訪調研情況來看,居民對農村社區教育、農村社區學院(校)的瞭解度較低,實際參與度不高,但是對社區教育的存在認可度很高,參加社區教育的意願非常強烈,所以農村社區只要結合當地實際,開展了社區教育培訓,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當地居民的需求。這對農村社區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除了在硬件上加大投入,給社區教育提供場地,完善設備,更要不斷完善農村社區最缺乏的軟件儲備。要求農村社區教育工作人員結合農村居民特點,在教育內容和形式上迎合居民需求,開發出真正適合農村居民的社區教育課程、講座、活動等等,從而大力提高農村居民對社區教育的滿意度。

3.農村居民接受社區教育動機多樣化

調查問卷的統計數據顯示,村民接受社區教育動機和目的情況如下:選擇"好找工作"的佔5.5%,"增加收入"的佔9.1%,"有一技之長"的佔10.9%,"提升技能"的佔12.7%,"提升個人文化修養"的佔21.8%,"增加鄰里交往"的佔12.7%,"豐富業餘生活"的佔18.2%,"培養興趣愛好"的佔9.1%.從本調查數據分析,農村居民接受社區教育最明顯的動機是"提升個人文化修養"和"豐富業餘生活",而非如預期答案,農村居民更多會從經濟利益角度考慮,選擇更多的是爲了接受培訓獲得一技之長以便尋找更高收入的工作崗位。

4.農村社區教育內容呈現出多元化的需求特徵

調查問卷的統計數據顯示,村民對農村社區教育內容需求情況如下:被調查者選擇"基礎文化知識"的佔9.6%,"農業技術技能培訓"的佔6.8%,"勞動力轉移培訓"的佔6.8%,"法制和道德知識"的佔15.1%,"家庭教育知識"的佔8.2%,"經濟知識"的佔11.0%,"旅遊知識"的佔4.1%,"家務知識"的佔1.4%,"環境保護和綠化"的佔9.6%,"交際知識與技能"的佔8.2%,"政治時事知識"的佔5.5%,"身心健康知識"的佔5.5%,"唱歌、跳舞等休閒娛樂類"的佔2.7%,"網絡知識"的佔5.5%.可以看出,在農村產業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調整的實際情況下,傳統意義上的農民也發生了重大的'轉變,農村居民對教育的需求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徵。農村居民對知識的需求不再集中於"基礎文化知識"和"農業技術技能培訓",他們對"法制和道德知識"、"經濟知識"、"環境保護和綠化"等需求日趨明顯。從農村居民知識需求的多元化特徵來看,農村居民對自身整體素質的完善有了更高的要求,對社區教育內容的設定和安排提供了需求分析基礎。

二、常州市孟河鎮東陸村社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村民和幹部對農村社區教育認識不足、積極性不高

調查問卷顯示:64.7%的調查對象表示自己"不瞭解"農村社區教育,29.4%的調查對象表示自己"聽說過".根據調查問卷的統計數據,該村村民對社區學(校)的瞭解度較農村社區教育更低。76.5%的調查對象表示自己"沒有參加過"社區中組織的教育培訓和活動,剩餘的調查對象表示自己"不知道、不瞭解"社區組織的教育培訓和活動。

從實地走訪瞭解情況來看,表示自己"大致瞭解"的調查對象表示農村社區教育就是學習農業技術或者休閒娛樂,而對於學習目的、實質瞭解不足。即便對村委幹部而言,對農村社區教育的相關政策和執行了解也不多。所以,在農村社區中普通百姓和政府工作人員對農村社區教育的認識度還有待提高。農村社區教育在當地要生根發芽,真正成長起來,要求從認識方面加強對農村社區教育和發展意義的深層次瞭解,從而促進農村社區教育有活力、有潛力的健康發展。

2.農村社區教育資源相對匱乏

社區教育資源是指社區內一切可供組織、開發和利用的物質和精神產品的總和,[2]《教育部關於推進社區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04]16號)明確指出:"各地要保障必要的社區教育經費,並列入到經常性財政開支。國家和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應努力按照社區常住人口人均不少於1元的標準,落實社區教育經費。經濟發達地區,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增加社區教育的經費投入。"[3]實地走訪中瞭解到:在社區教育教師隊伍方面,該村有五個兼職教師,沒有專職教師。從事社區教育的教師最高學歷爲本科,大部分是已經退休的教師;在社區教育志願者建設方面,該村有義工勞動,但是沒有社區教育方面的志願者;在社區教育專項經費方面,該村社區教育、活動經費主要是村企業、領導或者村委下撥,沒有專項經費;在社區教育場地、設施方面,該村有一個70多平方米的社區教育活動會議室,藏書1000多冊的圖書館,藏書類別主要爲農業類、小說類、雜誌、文學類圖書,佔地40多平方米;一個老年活動室,包括乒乓球桌、慢跑機、麻將桌等活動設備;在社區教育形式方面,該村今年組織了3次社區教育講座和數次社區活動,社區講座主要關於"慢性病防禦"和"道德課堂",社區活動主要是村民自發組織的文體活動、比賽。

三、加快農村社區教育發展的建議

1.加大宣傳,多方聯動

從走訪常州市孟河鎮東陸村村委實地調研結果看,目前該村組織的農村社區教育有多種形式,開展過社區講座、專題培訓等等,但規模較小而且宣傳力度不夠。要讓更多的村民瞭解社區教育,必須加大宣傳力度。首先要加強村委幹部對社區教育的認識,引導廣大農村社區居民樂於參加社區教育活動,支援社區教育,促進農村社區居民素質的整體提升;其次是強化對農村社區居民的宣傳,廣大村民是農村社區建設、發展的主力軍,農村社區教育的培養對象是這些村民,只有他們意識到社區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實質性提高村民自身的素質,保障農村社區的發展;再次是突破村、鎮單位的侷限性,學習、瞭解他人的長處,發現自己的不足,嘗試開展村-村間的資源共享,聯村互動,加強村民間的交流活動,豐富社區教育的活動形式;最後是重視對鄉鎮企業單位的宣傳力度,從企業單位勞工培訓實際需求出發,從企事業單位引資開展勞工培訓方向的農村社區教育培訓,或者租賃農村社區教育場地、師資開展企業-社區合作模式的農村社區教育培訓。從而充分利用農村社區教育的有形資源與無形資源,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可持續地開展農村社區教育,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農村居民的全面發展。

2.結合實際需求,突顯教育特色,加大教育資源投入

當前農村居民學習動機呈現多樣化,學習內容呈現多元化特徵。隨着城鎮一體化的逐步發展,當地農村田地大都由各企業單位承包管理,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選擇轉農進城務工。若農村社區教育課程僅從技能需求角度考慮農業類課程培訓將不再適宜,要從提高全民素質角度、提高農村社區居民生活幸福指數角度考慮設定各類社區活動或者社區講座;要確保社區教育資源的專項投入,專人負責管理資金的開發、整合與利用。要合理開發社區豐富的有形教育資源與無形教育資源,如對農村社區教育師資隊伍的專門培訓,提高師資的技能水平,改進師資的知識結構;合理調配農村社區教育的形式、課程設定與內容,增加社區教育資源的使用率;與事業、企業單位聯動,擴大社區教育的培養對象,吸引社區教育資金;培養農村社區居民的"社區共同體"意識,加強居民間交往,促進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形成社區與居民在長期社區教育互動中的親密關係等。

參考文獻:

[1]中國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葉忠海。試論學習化社會的基礎--學習化社區[J].教育發展研究。2000,(05):38-41.

[3]教育部。教育部關於推進社區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04]16號[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