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扶貧生態移民工程與城鎮化推進政策研究論文

論文2.49W

一、貴州省城鎮化推進與扶貧生態移民工程的內涵與聯繫

扶貧生態移民工程與城鎮化推進政策研究論文

(一)貴州省城鎮化戰略的內涵

貴州省正式提出城鎮化作爲實現跨越發展、後發趕超的兩大戰略之一是以《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發佈爲關鍵節點。在明確以“大力推進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戰略”作爲貴州省全面實現小康建設目標的階段性戰略後,城鎮化再次成爲關注的焦點。

主流經濟學觀點認爲,城鎮化是工業化進程中的伴生產物,是工業化發展的必然趨勢。經濟發展是基礎,城鎮化進程是結果。城鎮化是一種歷史進程,其特徵是以經濟發展爲基礎,人口向城鎮集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向城鎮聚集,使城鎮數量增加、規模擴大。

(二)扶貧生態移民工程的內涵

貴州省是全國扶貧開發任務最重的省份,貧困面最廣、貧困度最深。目前,按照人均純收入2300元人民幣/年的標準,貴州省仍有1149萬貧困人口,農村貧困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不僅如此,其中85%以上的貧困人口集中在滇桂黔石漠化區、烏蒙山區、武陵山區等連片特困地區。改善貴州貧困人口基本生存條件,加快扶貧開發進程,事關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

(三)扶貧生態移民工程是貴州省城鎮化推進的有效實現路徑

關於城鎮化實現路徑的分歧和爭論一直貫穿於我國實際改革的過程中,以城市圈、大都市區等爲區域核心的強力帶動,以及針對小城鎮尤其是農村的就地城鎮化都在交替實踐。根據《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貴州省黔中地區是重點開發區域,自然成爲貴州省城鎮化帶動的火車頭和橋頭堡。結合實際情況,黔中地區雖然經濟總量較大、人口較多,但並不能以點代面,貴州省其他區域同樣面臨後發趕超的`偉大歷史使命。因此,筆者認爲,貴州省城鎮化推進的過程,既要以黔中地區爲帶動,積極融入城市圈、大都市區等區域核心,更要針對省內多數區域實現小城鎮尤其是農村的就地城鎮化。後者的有效實現路徑就是扶貧生態移民工程。

二、扶貧生態移民工程實施環境分析

(一)易地扶貧搬遷的成效與經驗借鑑

儘管扶貧生態移民是近來才提出並實施的,但自2001年貴州省被國家列爲易地扶貧搬遷試點省以來,易地扶貧搬遷總投資26。 53億元,累計完成9。 61萬戶、42萬貧困人口的易地扶貧搬遷任務。2014年,全省建設扶貧生態移民住房42922套,用於安置搬遷農戶172000人,扶貧生態移民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積累了寶貴經驗。

第一,各級黨政領導高度重視,是順利推進移民工作的有力保障。雖然城鎮化是經濟發展的自然結果,但要在較短時間內取得較大的效果,不可否認,黨政部門的行政干預非常重要。當前,中國處於市場經濟轉軌並逐步完善的階段,行政命令在資源配置過程中仍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經驗表明,由黨政部門一把手親自抓的項目,在過程和結果上都優於單純市場配置。

第二,科學編制規劃,是有序推進移民工作的基礎條件。我國城鎮發展曾因歷史原因等經歷過無序發展的階段,也曾陷入從GDP崇拜到城鎮化率崇拜的誤區。當前,我國正在穩步推進城鎮化,數億農村人口轉化爲城鎮人口會釋放更大的市場需求,這是目前改革可見的最大紅利。而科學編制規劃,是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主要特徵之一。

第三,因地制宜,尊重民意,是穩步推進移民工作的重要前提。過去的城鎮化,核心是土地運營:政府從農戶手中低價購買土地,再透過土地優惠、稅收補貼等方式招商引資、做大“蛋糕”,進而以推高房價來拉昇地價,從而獲得更多有關土地的收益—土地收益和房地產稅費,再將收益部分用於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在吸引農民向城市轉移的同時又透過戶籍隔離政策來減少公共服務支出。

(二)機遇和有利條件

貴州省在累積前述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扶貧生態移民的本質和初衷,在抓住機遇和利用有利條件的基礎上開展有關工作,必將事半功倍。

1.既有經驗的先行優勢

易地扶貧搬遷實踐期間,貴州省相關部門先後對70多個縣100餘個鄉進行過深入調研,對易地扶貧搬遷曾開辦多期培訓班並赴省外交流,加上十餘年來的實際執行,在組織領導、資金整合、項目管理、機制執行、後續產業發展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2.貧困羣衆的內生衝動

透過上述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實施,己搬遷移民在交通、資訊、就業、生產經營方式等方面的改善能直接帶來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生產條件的改善,給未搬遷羣衆一個清晰的示範效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會本能地追求更好的物質,更豐富的精神,更高的境界。處於生態脆弱地區的貧困羣衆,對美好生活會有更強烈的渴求,在科學合理的宣傳引導下則對扶貧生態移民工作會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援。

三、扶貧生態移民工程與城鎮化推進的政策建議

扶貧生態移民工程從2012年啓動,計劃到2020年完成。9年時間中,主要的建設任務涵蓋了移民住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就業服務、土地整治、生態恢復等七項主要工作。

1.住房政策

扶貧生態移民最關心的自然是居住問題。根據規劃,扶貧生態移民住房按戶均80—120平方米標準執行,財政補助資金按人均1。2萬元計算,以後視物價因素適當調整。房屋設計要與城鎮規劃相銜接,體現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進入城鎮安置的,爲每戶移民配套建設一個門面或攤位。這充分體現了前述工作原則,將爲推動移民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2.土地政策

由於扶貧生態移民工程是專屬系統性工程,可由省國土資源廳負責統籌解決扶貧生態移民建設用地,用地指標計劃應單列管理,儘可能保障。在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環節可免收,徵地的具體操作由項目所在地方政府解決。

3.就業政策

安頓好移民之後,充分給予後續的生存和發展關注,不僅能體現政府以人爲本的正能量,而且能使移民有自身造血功能,既解決了移民的溫飽,又維護了移民的面子。將對後續工作的順利開展起到示範作用和關鍵作用。對扶貧生態移民中的青壯年勞動力可開展職業技術培訓,增強其就業能力。移民子女中涉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應由地方政府教育部門統一妥善安置,保證義務教育的正常有序進行;高中適齡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流,或進入遷入地高中學習,或選擇職業院校免費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