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論文

論文2.52W

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不是單純地聽,也不是單純地說,也不是單純地聽說合一,它是在具體的情景中人與人之間的資訊交流過程,這個過程不是靜止的、定向的,而是互動的、多變的。”中學語文教學主張聽說讀寫並重,但近年中考、高考只重讀寫,而輕聽說,一張試卷定終身的做法依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考試製度的改革依然很有必要。

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論文

聽說讀寫訓練和各種思維訓練應交叉結合,而新編的中學語文教材就使這種教育和教學思想紮根在中學語文教師的思想中,使口語交際得以落實。

“聽”是人類學習語言的開始。嬰兒呱呱墜地,即開始感覺到聲音,逐漸地認識聲音,熟悉聲音,分辨各種不同的聲音,區別母親和其他親人及外人的聲音。半歲、一歲,人的語言聽得多了,開始發音,由講單音詞到詞組、句子、一段話。“十聾九啞”,如果孩子沒有聽覺,必然不能說話。人在成長過程中,透過獲取了大量的知識,發展了語言,增強了智慧。語文教學的聽,是要求學生主動積極,思想高度集中,聽教師發音,聽教師有聲有色地表情朗讀,聽教師生動的講解,聽教師正確、規範、優美的語言,邏輯性很強的語言。這種規範的正確的富於表現力的語言,給學生以直接的影響,無形但又十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誰會相信,一個語無倫次的教師會把他的學生的語言訓練得絕頂漂亮?因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有計劃地透過朗讀、聽寫、複述課文內容,重複教師的話,糾正教師講話中的錯誤(包括髮音、用詞、語法、邏輯多方面的)等辦法去培養學生聽的能力。

“說”,在聽的基礎上的說話,要求掌握一批常用的漢字和會說普通話,發音準確,用詞恰當,符合語法,富於感情色彩,能正確無誤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說話能力的提高,有賴於直接的講話訓練,有賴於說話以前對自己要表達的思想的思考,有賴於說話後對自己語言中的`錯誤的發現,更有賴於大量的朗讀和閱讀。一個人倘能從這幾個方面積極努力,那麼在一段不長的時間便會大見成效,如能長期堅持,說話能力將與日俱增,逐步臻於完善。

事實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便是或促進,或壓抑,或發展,或阻礙學生聽說素質能力的執行者。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不僅應該對學生加強口語交際訓練,而且應該在各個方面成爲學生的楷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隨着教學對象的改變而改變教學方法,而且還要善於組織具體的教學形式,使班級形成相互尊重,熱烈討論的氣氛。這時教師融化於學生之中,起一個起承轉合的作用,而不是凌駕於學生之上的說教者,師高弟子強,教師的典範作用比單純的說教大得多,也只有教師的典範纔能有效地對學生說教。

爲了對學生加強口語交際訓練,培養聽說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變被動接受爲主動探求,本文從口語交際課型的實踐和練習中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培養學生的聽說興趣

喜歡聽、願意說是學好語文的一條重要途徑,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時,需要把學生現有的特點引入聽、說教學中。當代中學生思想解放,活潑開朗,有較強的參與意識,渴望展示自我,實現自我價值。因此,利用學生這一基本心理特徵,展開一些表演,讓學生去表演,在表演中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讓非表演者對照原文以及自己對人物、故事情節的理解來評判表演者是否演出了文章的精髓。這樣就把學生吸引過來。如果把這一堂課看成一場“戲”的話,那麼,學生既是“演員”,又是“觀衆”,而教師則擔當起“導演”的職責。教師透過各種誘導讓每一個學生都進入“角色”,讓他們按照自己的理解來創造發揮,從而演出一場生動活潑的戲劇來,這樣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參與心理,還能激起他們的表現慾望,從而在表演中提高說話水平和理解能力。

二、語文教材提供了口語交際訓練的條件,教師要合理安排聽說時間

初中語文教材共有36次口語交際訓練的內容,這些訓練,形式多樣,內容廣泛,循序漸進,只要嚴格進行訓練,效果是可以肯定的。有的口語交際訓練是結合課文所學內容的複述訓練,既複習了課文的內容,又鍛鍊了說話能力;有課文旁批中的聽說訓練,有課後練習中的口述訓練,還有看圖說話訓練。在訓練中,小到聽寫詞語,說說對某個詞語的理解,大到對某句、某段或某篇的理解。總之,只有經過反覆多次的訓練,讓學生有更多的聽話、說話的機會,聽說能力才能得到培養。

三、設計合理的口語交際課型

在語文教學中,聽話和說話隨時都在進行,並且聽話和說話是不可分割的,說話在聽話的基礎上進行,聽話能力又在說話中得到提高。我不僅平時抽一定時間讓學生進行聽說訓練,還組織專門的聽說研究課。

因此,可以將口語交際課型大致分爲兩大類:

﹙一﹚平時隨堂交流訓練。

在教學過程中,按照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安排課型,具體可採取以下幾種辦法:

1.聽寫詞語:聽寫詞語能督促學生掌握新課字詞。

2.用詞語造句

學了一篇新課,理解了一些生詞的意思,學習知識不能

太死板,而要能靈活運用,可透過口頭用詞造句進行遷移訓練,鍛鍊學生的說話能力。

3.課堂設定問題、引導、啓發學生回答。

課堂上讓學生聽清問題,給他們充分的發言機會,或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說出自己的理解答案,或反駁別人的見解,或爭論答案的是非正誤,闡述自己的觀點,有了發言的機會,氣氛熱烈,有時爭論很激烈,這也是培養聽說能力的必要條件。

(二)專門口語交際課。

平時隨堂交流訓練機動、靈活,但畢竟時間有限。加強聽說訓練還需要安排專門的聽說研究課,但專門聽說研究課也是和課文理解相結合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複述課文內容。

複述要求學生對讀物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說出來,這是練習說話的方法之一。

2.聽精彩的報告,聽課文朗讀。

透過聆聽,抓住講話者發言的重點、思路,明白講話者的意圖,領悟講話者的感情。準確理解課文內容,鍛鍊學生的聽記能力

3.開辯論會或講演會。

4.開展講演活動。

5.開展講故事活動。

聽故事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事。開展講故事活動,不僅可以寓教於樂,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四、教師的指導和要求

教師在口語交際訓練中應帶頭說普通話,嚴格要求學生,不舉手不能發言,發言必須用普通話,給學生造成說普通話的良好氣氛和語境,激發學生說普通話的興趣。要求學生要態度大方,口齒清楚,清晰簡潔。對大膽發言的學生給予鼓勵和表揚,對靦腆和發言不積極的學生要有意讓他們鍛鍊,並加以指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口語交際訓練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大,怎樣組織學生聽,引導學生說,這是非常重要的。

五、口語交際訓練還必須和考試聯繫

採取開卷考試的方式,聽說能力的考試是要求學生或介紹自己的學習情況,或總結本期學習,或講一個小故事,或聽一段錄音等。然後教師根據聽記情況、表達、中心明確、態度自然等標準評出優、良、及格、不及格四等並將成績通知家長。這樣,學生的語文成績不僅僅是一個分數了事,家長也能瞭解學生語文知識的。還將學生入學時的說話水平錄下儲存,待三年後再錄一段加以比較,檢查提高的程度。

透過實踐,我的體會是:開始有的同學不夠大膽,不敢離開座位到講臺上面向全體師生說,有的面紅耳赤,三言兩語,有的詞不達意,語無倫次,手腳都不知放在哪裏,越到後來,效果越好,有的怕自己沒有發言機會,爭先恐後。談自己學習經驗時頭頭是道,議當前某些現象時慷慨陳詞,講故事娓娓動聽,看圖說話時十分切題,得到其他同學稱讚,受到聽課教師好評。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必須加強訓練,給學生創造聽說的條件,充分利用這些條件,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願意聽、敢於說,有所收穫,口語交際能力才能得到鍛鍊培養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