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的人文性體現論文

論文1.67W

【摘要】多年來,我們一直認爲語文只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忽略了語文豐富的人文性。當前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學的一個重大貢獻就是進行了功能的開發。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發展的同時,要培養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以人作爲教育教學的出發點,順應人的稟賦,提升人的潛能,完整而全面地關照人的發展。

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的人文性體現論文

【關鍵詞】注重備課因材施教順勢引導主體意識踐中的幾個具體環節來談談對這一問題的幾點認識。

一備課時要注重學生的實際需要

備課是教師實施課堂教學的準備工作,它關係到教師課堂教學的質量。傳統備課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備課只關注知識結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而忽視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需求。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備課要充分了解學生、考慮學生需求。一節課有哪些教學內容?有什麼樣的知識與技能要求?這些在教學大綱裏有明確地闡述。但我們的教學決不能是死板地教學,學生已經會的可以不講或少講;學生可以自主完成的知識,教師就不要過多地干預;要重點關注學生的最鄰近發展區,爲學生的學習搭建適合學生在最鄰近發展區的發展平臺,使學生在平臺上透過自主學習或合作互助完成學習任務,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較少關注學生的思維模式及其形成過程,備課中教師只是注重如何把知識講給學生聽,求的是自身的思路清晰,而學生感覺怎樣,是否能真正掌握都不明確。因此,教師所講的,學生並非能聽、會想、能展。新的教學理念強調以學生爲本,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即在備課時,所設計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強化知識及思維習慣的自然形成過程。透過教和學,實現學生知識的.自發構建、科學素養的主動養成及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從而全面貫徹以學生爲本、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一切爲了學生髮展的教學理念。

二重視學生個性差異,因材施教

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是我從教多年一直堅持的育人原則。由於受到先天遺傳、後天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同一個班級的學生之間往往存在很大的差異,這就需要教師敏銳地發現學生的優勢和缺點,因勢利導,促使其揚長避短。在實際教學中,大多數學生處於中等水平,能夠跟隨教師的思路接受訓練,從而達到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掌握的要求,而且有一部分較突出的學生,可以達到更高的水平,這時就需要教師對這些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確實有一小部分學生因爲種種原因跟不上教學大綱的進度,不能完全有效地掌握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和技能,教師應當針對不同學生採取適當措施,幫助他們端正態度。

有的學生成績不良是由於學習信心的不足或喪失;有的則是沒有堅強的意志,如缺乏足夠的堅韌性、自制力等。使學生對課程中某些知識或技能掌握不完全或不牢固,跟不上班級的共同作業。久而久之,學生不僅對學習喪失信心,並且可能形成自信心不足。在這種消極情緒支配下,不再認真刻苦地學習,學習成績自然不好。有的是由於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長遠動機;有的是因爲有某種特殊愛好,迷戀某種愛好;有的是興趣分散,不專心學習;有的是由於學習或生活方面的一時不順利,改變了學習的積極態度。這後一類學生多半由於有強烈榮譽感和自尊心,對學習上的失敗特別敏感,由於條件不利,遭遇困難,就常以“不在乎”的表現掩飾自己的失敗,久而久之,形成不正確對待學習的習慣。

此外,身體健康情況不良也可能使某些學生在學習中不能堅持到底。對待這些學生,應透過克服學習或其他困難,來鍛鍊他們的堅強意志。對身體弱的學生指導他們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這不僅有益於健康,而且可以使其意志力得到鍛鍊。當前教育忽視個性、過分統一化的弊端,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對學生的成長十分不利。 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張“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所以,教育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儘可能地讓學生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三保護學生的求知慾,順勢引導

保護和培養學生的求知慾,首先要爲學生創設一個能被充分激發和持久保持的求知慾環境。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和家長應積極配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求知意向,推薦適宜其閱讀的書籍,幫助他們建立起自己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小書架”,把學生引入到充滿知識奧祕的海洋,使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找到求知的樂趣。

同時,用熱情和耐心,與學生一起探究學習,在探究過程中,敢於克服困難、勤學好問,以好學樂學的情緒感染學生,以強烈的求知慾望影響學生,使學生逐步養成勇於求知、樂於求知的態度。要做到這一點,可以把有相同求知意向的學生有效地組織起來,透過學有專長教師的傳、幫、帶,幫助學生實現求知的願望,以促進學生的求知慾向更高層次發展,養成穩定、持久的求知興趣。針對學生在求知過程中取得的成績,教師和家長應及時表揚,並積極爲其提供展示的平臺,以滿足學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使學生的求知慾受到鼓舞。同時,營造氛圍,擴大其在同學中的影響,來帶動其他同學,以促進充滿求知慾的班風、學風的形成。

作爲教師,要保護和培養學生成長中的求知慾,必須充分發揮學科的引人入勝之處。例如:運用語文學科所蘊含的文情詩意,使學生陶醉其中,喚起他對語文知識的渴望。用學生的眼光來讀教科書,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在給學生講清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給學生創設一種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在疑惑中積極求知,然後帶着新問題離開課堂。當教學過程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時,要根據學生的求趣心理,及時轉變教育思路,變換知識的呈現形式,融知識於遊戲之中,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到求知的樂趣。學生的求知興趣,常常會因他自己覺得已經學會的時候而消失。這時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教育教學的創造性,及時放棄那種爲了使學生牢固識記而繼續教學的做法,立即開展新內容的教學,融舊知識的複習於新知識的教學過程中,這樣既能使學生學到紮實的知識,又能使學生的求知慾長久保持。

在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好奇心,不能因爲幼稚而加以阻止,應引導學生去探究,透過探究幫助學生找到其智慧所在,增強其進一步求知的自信。要有童心,儘量用充滿智慧的幽默代替嚴肅的說教,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和諧的朋友關係,以消除學生對教師和家長的懼怕心理,敢於向教師和家長提出求知的問題。在與學生討論問題時,切忌急躁,不要急於求成,不能因爲學生一時不能正確理解而說出傷害其自尊心的話,而是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並儘可能地報以欣賞的目光,然後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給他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議,爲他創造成功的機會,使其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品嚐到成功的喜悅,使孩子的求知慾越來越強烈。求知慾是由問題開始的。透過自己的教育行爲真正完成教師角色的轉變,要尊重學生,突出學生學習主人的地位,要在自己的教學行爲中,注意尊重學生,處處爲學生的發展着想,使課堂變成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

四樹立學生主體意識,改變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教育理念和體制下,學生們習慣於把教師視爲至高無上的權威,教師的話就是聖旨,毫無批判地全盤接受,學生沒有自我主體意識,就更談不上主體性的發揮了。在人本教育中,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變被動的“要我學”爲主動的“我要學”,從單純的學知識到主動自覺的掌握知識。改變“滿堂灌”方式,把教學變成是師生交流、互動、共同成長的雙向過程。教師講授知識時,不能像過去那樣,自己滔滔不絕、按部就班地講解,可以在課前安排學生預習基本知識,收集相關資料。在課堂教學中,先讓學生說說所瞭解的知識,同學之間相互補充。接着教師再糾正錯誤、補充說明、答疑解惑,然後教師可以設定情景,讓學生積極參加,整個課堂氣氛就活躍起來了,這樣,抽象而晦澀的東西就在師生之間的互動中變得簡單易懂了,學生們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總之,語文教育,就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優美、和諧、人文化的育人環境;建立爲學生服務的團體;關愛學生,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創新,成爲新型的高素質的人才。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必須堅持不懈地努力,認真總結、不斷探索,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使學生更有興趣、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