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最新大學生個人支教總結

大學生個人支教總結

最新大學生個人支教總結

2017年的暑假,我們經歷了一次一生都難忘的成長曆程,只有在結束時回過頭想想,才發現如果當初的猶豫不決佔據主導的話,也許我這輩子就不完整了。

陝西科技大學赴北川社會實踐服務隊共有15名成員,涉及大一至研二的每個年級學生,以及一名輔導員。我們從西安出發,扛着硬座來到了綿陽,輾轉幾次之後終於來到了安昌縣幸福二小,這是我們的第一個落腳點,修整了兩天之後我作爲先頭部隊開赴我們的支教地點--北川縣馬槽鄉馬槽魯寧小學

這是我第一次進入川西北的深山老林中,說是深山老林真的不算誇張,那種電視與圖片上的山巒、森林與激流,根本不能替代你親眼所見時的那種激動與害怕,在縣城中還是要好很多的,有二級公路,有正常的生活配套措施,也有健全的社會服務機構,當時我還在無知的感嘆道這真是國家的溫暖遍及每寸土地啊。直到我抵達了禹裏。

禹裏是大禹的故里,但是治水的聖人卻仍然抵擋不住自然的力量,08年的地震還是用堰塞湖把禹裏給淹了;到了這裏我們換了那種老式213改裝的加固四驅越野車,就是那種只能從窗戶和後蓋進出汽車的樣式,看到這些我些許懂了,這一路上不會太好受的,上次坐這樣的車是在第一機械製造廠的坦克訓練場上。我們從禹裏出發到擂鼓。中間有條擂禹路,是連接內外的唯一道路,之前老師就給我們講過,這是08年地震後,工兵部隊緊急搶修出來的道路,也是當時的生命線,所以寬度只有雙行緊湊錯車罷了,路內側是不斷落下的巨石,外側是深不可測的懸崖,當我們第一時間踏上這趟旅程時候似乎沒有什麼感覺,但是我坐在劇烈顛簸的汽車上時,真的開始害怕了,汽車由於爬坡不得不加速奔跑,揚起的沙塵遮住的了前面的路,聽不見看不見感覺不見的外面,呼嘯而過的不是樹木而是一段一段的懸崖,接下來是什麼我哪裏知道,抓住靠背等着目的地到達,即使不知道能不能到目的地。

好在我們安全的達到了馬槽小學,下車的時候特意看了看汽車的輪胎,劇烈摩擦的高溫可以清晰的感覺到;拿着我的行頭開始了這一段華彩樂章。

這是山東省濟寧市於地震後援建的重建小學,建造、監理、審批、驗收都是山東人一手操辦的,外圍是統一的羌族特色青磚一層,整個學校分南北兩個區域,其實兩座樓間距只有20米而已,都是三層樓的鋼結構混凝土澆灌建築,抗八級以上的地震。教學樓與宿舍樓是兩個主要的建築,加上附屬的食堂和操場、門衛,整個學校和二流城市的民辦中小學建築等級幾乎相當甚至有過及;由此看出,儘管我們在外圍看到的景象與所處的環境是那麼的慘不忍睹,但是進入學校之後的一切都顯得那麼和諧友愛,這也真的證明了政府在災後重建的過程中確實給人們做了很多好事實事。學生宿舍也是我們志願者的居住場所,上下的標準學生牀,還配有牀墊,十分貼心。只是上一波的志願者們未能進行好收尾工作,導致開學後學生家長和學校爭吵不休,所以今年給我們開放的宿舍數量非常少,這也側面反映了一個問題:現在的志願者活動遍地都是,有的在真正踐行志願者精神,有的在敷衍了事,更有例行公事者不計其數。怎麼去約束與規範志願者活動,又怎麼在不打消志願者積極性的情況下更好的使個人的行爲規範化,使團隊的行爲規模化,我覺得是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教室的配套設施十分精良,還配有懸掛平板電視一臺,事後採訪學生得知電視還是經常使用的,讓人欣慰。

作爲先頭部隊的任務不算複雜,打理好基本的設施與人員分配後,我們迎來了全部人員的進駐,本次志願者服務共涉及全國19所高校66名本科生、研究生,按照當初的個人意願分爲教學組、後勤組、家訪組、新聞、督導組等五大組,大家於22號來到馬槽小學,那種興奮與激動感染每個人都在熱火朝天的討論着未來的情況,幹勁十足,我第一次感覺到了團隊的力量,也由衷的覺得大家利用假期來這裏進行志願者服務的行爲真的令人十分敬佩。

迎新活動是2017年中國心“銘記羌山”成長營的重頭戲,前晚大家認真的佈置班級板報,繪製班級海報,整理班級內的衛生並設計了各個年級的獨具匠心的座位安排,爲的'只是明早的孩子們來到學校時,能顯示出來我們當代大學生應有的風采與志願者秉承的服務精神。

第二天早上六點大家都紛紛的提起最高的精神,早早的佈置好“迎新大道”,五個年級的班主任嚴陣以待。從第一個學生的到來全體志願者鼓掌慶賀,到暮色中最後一個學生家長將孩子的包裹交付於志願者手中,十二個小時的迎新活動看似艱難,但是其中卻是124名學生翻越十幾座山花費四五個小時來到學校的辛勞,與參加中國心成長營的心動,我們值得。

當我們懷着迎新的激情開始了日常教學工作時,一切卻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啓蒙年級的孩子們生活起居需要志願者的幫助,四至七年級的孩子們沒有良好的自我學習與自控能力,高年級的孩子們成熟叛逆等諸多問題擺在面前的時候,我們這些仍舊是大學生的哥哥姐姐變得焦頭爛額。是什麼?爲什麼?如何做?我開始不斷的反思與總結,身爲高年級的班主任,我早已感到不安與沉重,八九十年級的學生與我們年齡最相近,擁有已經健全的人格和世界觀價值觀,叛逆又單純,如何培養他們的興趣,或者說如何從他們已經喪失對英語學習興趣的情況中將他們拉回來,這些涉及一個學生一輩子的事情我屬實不敢輕易決斷。問題終究會在激烈的思考與不斷的實踐中得出比較完善的結果的,度過了開頭的艱難與糾結,我發現了年齡差距小這一條件可以轉化爲我最好的利器而不是爲他們不服管教做支援,你可以將自己看做他們,在初高中課堂的你是什麼樣子?喜歡老師聽什麼?不喜歡老師做什麼?老師說什麼你最清醒?老師講什麼你最困?甚至是你在盛怒時想把老師揍一頓的那種無理的衝動從哪裏來的?這些問題在我站在講臺上時候都一一浮現在我眼前。於是我在講課本知識的時候總是輻射的很廣,比如我講到夢想的時候,孩子們每個夢想我都會給出他們在現實社會的最新情況,她想考軍校我就給他講第四軍醫大學,他想當宇航員我就給他講楊利偉和探月計劃的原因,甚至月球的環形山和元素氘,大家都聚精會神的聽着,外面的世界對於他們來說太遠太不可及,對於歷史對於思政,每天的灌輸總會造成極大的厭煩與誤解,只有給他們最新的東西,讓那種似懂非懂的求知慾撥弄着每顆年輕的心,那些最深處的探索精神纔會蠢蠢欲動的呼之欲出,於是每個人的嚴重發散出了與第一二天不一樣的光芒,我也越老越喜歡將我僅有的不多的知識儘量告訴他們。就這樣,我的英語課上經常出現古詩詞,莫比烏斯環,質能方程,原電池的構造,減數分裂的二三階段,國民政府的衰敗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等一系列和他們最貼近的知識,我不是一個很優秀的高中畢業生,但是我是一個樣樣稀鬆的學生吧,我確保我的每句話都是真的負責任的,因爲你站到講臺上纔會感覺到那種責任感,每個人都在仔細不仔細的記錄你說的每句話,你可以編造與吹噓,但是聽到的孩子們卻信以爲真,那是對教師的污衊也是對志願者的損害,我不敢也不能。當然慈不帶兵的理論不能完全應用到學生身上,經過實踐後我發現彈性教學是最好的方法,張弛有度是一個老師必須具備的能力,上課的時候必須嚴謹與正規,下課必須和孩子們能親密接觸,學生可以怕你,也可以隨意的和你打鬧,要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時候用什麼感情來處理事情,把握生活中的度,有人說這是一種兩面三刀的提前教育,容易把孩子天真與真實的秉性喪失,我想說的是,人本來就是活在不同環境中的不同角色的集合體,一個男人可以同時是父親、兒子、員工,那一個孩子提早的知道自己的角色與合理的處理角色之間的轉換,怎麼可以與兩面三刀混爲一談?我堅持着讓他們在合理的時候表現最高標準的狀態,至少這樣可以減少別人對他們的傷害,如果他是一個好人,這可以幫助他變得更好,如果他本性就壞,那這也只是他壞的一部分。

我逐漸成了高年級的黑臉孩子王,高年級也成爲了學校裏面同時代表馬槽最高學術水平與馬槽最活躍氣氛的代表,我們上課仍舊是“跌宕起伏”,下課生龍活虎,就連打飯時候,我和他們廝混在一起,共同唱響他們自己編輯的開胃歌--“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食堂的饃饃就要蒸熟了,拿起我心愛的搪瓷碗,衝向那伙食堂,搶稀飯啊搶饃饃,搶稀飯啊搶饃饃……”歡笑打鬧着。就這樣和他們日復一日的快樂的生活着,有時我就忘了我是來到這裏的客人,好像我就出生在這裏,這些學生是我一生的夥伴與願望,我必須把所有的知識傳授給他們,哪怕是敏感而難以啓齒的早戀問題,有時我也很害怕,害怕我在講臺上哪些的不好與不對被孩子們記住,我本來就是一個不羈的人,我已經儘量的把和藹可親作爲主旋律詠唱了。孩子們都有一個暮省本,負責記錄下他們今天的所作所爲所想,他們在本中是這樣寫我的:“今天鄧老師是一個兇惡的人,少了當初的那種陽光燦爛,希望他能回到剛開始的那種開朗活潑…”“鄧老師的課充滿了陽光和激情,希望我的老師也能這樣講課…”“今天鄧老師展露了他那孩子氣的一面,非常可愛…”那種被人肯定否定再肯定的感覺,是我學生生涯最難忘的回憶,在這裏我又體會到了,也謝謝他們能這麼理解我。

兩週的教學生活匆忙地結束了,面對着我要求的回覆到原來狀態命令的教室,我頓時失落了起來,我這14天都做了什麼我都不記得了,心裏空落落的難受,不知道如何面對沒有殷切眼神的教室。在之前的幾個小時裏,我們舉行了隆重的篝火晚會和閉營儀式,高年級拿出了首屆“馬槽好聲音”合唱比賽的獲獎曲目,也獻上了高年級歌詞成熟但曲調極不成熟的對唱,當然還有我的班主任寄語。每個班主任都會給自己的學生寄語,在熊熊燃燒的篝火前,大家褪盡了集體鍋莊舞的疲憊,聽着一劑又一劑的催淚彈投放過來,心理別提多難受了,多少志願者的衣服被孩子們用淚水浸溼,那一刻,也是我對自己最好交代的時候。回到教室裏還是一片紅眼,我這個人說實話過分理智了,我實在是哭不出來,所以我還是用堅強與樂觀在重複着我帶給他們的一直強調的理念“奉獻、感恩、回饋”,我也覺得這是我這個成長營最大的教學成果,也許現在的他們只是隨便念出來,但是我堅信肯定會有人因此發生改變,那是因爲我的學生我相信,我能給他們的他們都能帶走。

“我怕我沒有機會,對你說一聲再見,也許就再也見不到你…”我在北川縣馬槽鄉支教了14天,說實話天天都有可能瞬間被泥石流和山體滑坡掩埋掉,也可能從陡峭的山峯上跌落谷底,誰能不害怕呢?可是當你真正的和大家融入在一起時,那種敬畏生命的感覺會被孩子們的激情和熱情以及志願者的崇高精神所沖淡。是的,我們志願者家中也有好幾十口人在日日夜夜的牽掛我們的安危,在理智與感性中掙扎本來就是人生的主要困苦,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就是一個複雜矛盾的責任體系,個人英雄主義的成就註定給家庭帶來損失,而社會卻還急需這樣的行爲來拯救道德良知,但是國家培養一個敢於奉獻的人的成本要比奉獻者所做之事要高,正負正負的來回周旋,一直不能有一個固定的答案,那就需要我們今後在日常生活中考慮周全,對此,我要向日夜掛念我的父母說聲對不起,我的行爲對於孩子們是一種幸福與盡責,但是對於你們確實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草率行爲,爸爸說的對,志願服務完全可以在沒有生命威脅的情況下進行的,威脅生命的活動雖然更有意義,但對於每個家庭來說事不公正的。同時這也側面的反應出了,大學生在履行志願者職責的時候,全部利益由誰保障,是不是可以盡善盡美的將這些事情辦好,而不是留下如此大的隱患和爭議。

當然既然我回來了,便是回來了,慶幸自己的行爲被大自然認可,慶幸所謂的因果報應,也慶幸我順利完成了孩子們、家長們對我的希望。

這輩子能做這樣一件事情真的很值得,我從來沒有後悔過。你問我會不會再去了,我會說不了,因爲我和我的學生說了,不要總是把希望留在別人的施捨上,擡起頭來走出來,我在外面的世界等你們,下次相見一定不能是馬槽或者是北川縣城或者是更落後的地方。謝謝你們接受我這麼久的談天說地,也謝謝你們教會了我那麼多的東西。

能帶走的都帶走吧

我能給的太少了

能留下的別留下了

我能收的不多了

我只是生命中簡單的過客

佔用了你青春中隨意的14天

莫念

標籤:大學生 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