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日記 > 日記作文

扶貧民情日記

我們的扶貧工作,不應該僅僅只停留在“脫貧”的階段,更多地是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yuwenmi小編整理了民情日記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扶貧民情日記【篇一】

5月10日上午9時,冒着炎炎烈日,我與大關縣供電公司駐青林村工作隊員王明偉、悅樂鎮掛鉤青林村幹部石修春一行三人乘車從青林村委會出發,前往青林村冒水孔村民小組開展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

冒水孔距離村委會13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26公里,有61戶355人,其中選民261人。該小組屬青林村的高山,氣候溫涼,平常多雨多霧,難得今天太陽高掛。中午11點,選舉正式開始。看到一個個的選民到來,我們清點選票,發放選票,收回選票,密封選票,嚴格按照選舉程序進行。選民們表現出了空前的熱情。對於這樣一個貧困、落後的高山村民小組,來之前我心裏很有些擔憂,怕不能選出羣衆滿意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員,但透過今天的所見所聞、親身體會,改變了我的認識,也增強了對下步幫扶的信心,感覺收穫很大,也有一定體會。

一是選好村“兩委”班子是關鍵。在農村,沒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黨組織和一支戰鬥力強的黨員幹部隊伍,談脫貧是空話,談產業發展更是無從談起。

二是好的思路是否脫貧的關鍵。我們工作隊要幫助村幹部理清思路,因地制宜謀發展、轉思想、上項目、興產業,制定切合實際的產業發展規劃,努力將扶貧由“輸血”向“造血”轉變。

三是要及時舉辦技能培訓。農民思想解放程度和觀念更新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着農村產業的發展。但是羣衆思想觀念和技術都很落後,也還沒有真正的能夠帶領羣衆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四是扶貧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就是要讓羣衆得到實惠。讓羣衆親身感受到看得見摸得着的好處,這是我們全面建設成小康社會,與全國一道同步奔赴小康要做的具體事情,也是駐村幹部的任務與使命。

扶貧民情日記【篇二】

春寒料峭,陰雨霏霏。但想着去聯繫村開始新一年的“精準扶貧”工作,心頭不禁涌起一陣暖意。

與駐村隊友一行驅車由城區出發,行駛在曲折的鄉村公路上。2016年來來回回走了五十多次,對這條路早已熟記於心。可每次走的心情卻總不一樣,第一次拿到包保任務時,忐忑不安;第一次送溫暖進村時,熱情澎湃;第一次進村檢視洪災時,心急如焚;第一次得知包保戶脫貧時,歡欣鼓舞……約四十分鐘後,車子到達了村部,一路上竟絲毫感覺不到顛簸,而我的心情也像這條路一樣平實而富有力量。

紅山鎮石橋村共有82戶貧困戶,2015年脫貧了13戶,2016年脫貧了17戶,政府兜底負責22戶,2017年尚有30戶。公安駐村工作隊負責的有15戶。這15戶都是人均年收入未達到3420元的,這便意味着如果沒有政府、沒有村集體的幫助,他們連日常生活都得不到充足的保障。

到達村部時,村支書陳敬雲同志已經等在那裏了,我們一起座談,回顧總結了去年的“精準扶貧”工作情況,並就今年如何開展推進做好規劃,形成了共識。隨後,我們分頭去包保對象家裏走訪慰問。

我們來到一組陳守義的家中,這是個因病返貧戶,七十歲的老人,自身罹患癌症,手術後一直在化療,老伴因患嚴重的類風溼,手關節已經抽搐變形喪失了勞動力。四十多歲的兒子爲多年前妻子難產、大人小孩都未保住,因傷心過度,也一直未成家。如今一家生活來源僅靠兒子長年在外打工的微薄工資。

2016年,我們多次前往老陳家走訪慰問,也曾或多或少的給予經濟扶助,並於年底與紅山鎮政府、民政局多方聯繫,幫其解決了3000元的醫療救助款。如今,老陳家雖然已經順利脫貧,但是夫妻二人的醫療費依然壓力很大。2017年,對於二人的醫療救助,我想我還是應該盡最大努力去幫助他們解決。我們的扶貧工作,不應該僅僅只停留在“脫貧”的階段,更多地是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

接下來去看望五十多歲的幫扶對象馮幫恆,老馮和妻子都由於身體原因無法外出務工,日常生活僅靠農業生產自給,25歲的兒子在外務工,還未成家,其工資是全家開支唯一的來源。他家的土磚房子已被列入危房,特別是2016年洪災期間,由於大雨沖洗,家裏的後溝被堵塞,險些將房子擠垮,我們駐隊十幾個人齊心協力幫助其清理。爲了緩解其日常經濟困難,我們還和村裏爲其量身打造了脫貧項目——養殖山羊。老馮春節前賣掉了十幾頭山羊,除去春節的各項開支,還有節餘。經過一年的共同努力,老馮家雖然還未脫貧,但目前養殖的山羊還有存欄,短期的生活費用應該不成問題。只是當前的住房岌岌可危,急待解決。年前,我們把老馮家新房改造確定爲扶貧的重點項目上報,今天商討着等到開春天氣晴好,便着手動工新建。我與老馮聊着,安慰鼓勵他把羊養好,把自己的身體養好,不久就能住上新房子了。老馮從一年前初見我們時的愁眉苦臉,到如今看到我們已是滿臉笑容。

在村裏走了幾個小組,看到路邊的綠化,看到農戶門前乾淨整潔,村支書說,這些都要感謝公安局的支援,爲村裏送來垃圾清理車,現在村容村貌好了,我們看到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大好前景。這一切,不能不說,“精準扶貧”是扶到了實處,解決了實際問題。

扶貧民情日記【篇三】

李建國今年41歲,是富縣審計局的進階審計師。翻看他的工作日誌,每天的工作點滴都記錄得很詳細,除了工作內容,本上還有他自己寫的小詩、手繪的社區精準扶貧戶分佈圖、社區移民新村的引水工程草圖以及一些工作想法。

密密麻麻的字跡間,飽含熱情。而這樣的日記,李建國已寫了3大本。

“這家的情況現在怎麼樣了,您瞭解嗎?”記者在他手繪的精準扶貧分佈圖上隨手指了一戶貧困戶問道。“張亞琴家啊,去年我走訪的時候瞭解到,她家經歷了一場大火和一次交通事故,家裏很困難。去年縣上出臺了產業扶貧政策,優先從貧困戶子女中擇優招聘,到能化公司上班,我第一個推薦了她兒子報考,不知道現在情況怎麼樣了。”李建國建議我們和他一起到張亞琴家中回訪一次。

5月9日下午,我們和李建國來到了張亞琴家中,剛進門,連口水都顧不上喝,他就開啟了日誌本,和張亞琴攀談起來。

“你娃現在工作怎麼樣了?”“娃現在正在西安培訓學習,估計月底就能回來分配上崗了。”“包的十畝果園今年掛果如何,前幾天爭取到的肥料夠用嗎?”“夠用了,還剩了幾袋沒用完,送給其他貧困戶了。”李建國邊詢問邊在本上認真地記錄着。

張亞琴告訴我們:“李書記特別有熱情,對村民的事從不怠慢。精準扶貧開始後,他常說‘只有精準了,纔沒有怨言,只有公正了,纔會有公平’,他做事向來公正,村民們都信他服他,遇事總會請他處理,主持公道。村裏現在人心凝聚,對未來發展也很有信心。”

結束對張亞琴家的走訪已是下午5點多,李建國卻並沒有下班的意思,“社區小泉坡村移民新村的水源剛選好,還得去和村幹部商量下引水的事。”說完,他又趕往小泉坡村……

標籤:扶貧 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