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日記 > 日記作文

2017鄉鎮幹部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主要是記錄基層們的實際狀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鎮幹部民情日記,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2017鄉鎮幹部民情日記一:

早早起牀,吃完早餐後,我和鎮幹部肖磊來到東麗村二組村民周秀琴、周豔紅姊妹倆家。一到達目的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十幾名村民正穿梭在田間地頭,忙碌採摘一串串黑木耳。見到周秀琴、周豔紅姊妹倆以後,我說:“你們姐妹倆地栽黑木耳產業做的很出色,我們是慕名而來學習取經地”。周秀琴卻幽默地說:“這幾天,正值三夏農忙,全村人整天忙碌在田間地頭。我們全家人也不能閒着呀!不然我們吃啥、穿啥?餓着了、凍着了那還不要緊,要是讓全村人說我們好逸惡勞那可就糟了呦”。我開玩笑說:“我們接到羣衆舉報,指責你們不好好種糧食,卻栽種袋料黑木耳,1畝地年收入達好幾萬元,讓他們看着眼紅。我們就爲此事,專門來走訪調查的”。一番幽默的簡短對話,頓時讓全場人開懷大笑。

我們和周家姐妹姊妹深入交流、攀談,瞭解到她們姊妹倆於2014年就外出學習地栽黑木耳技術。學業歸來後,她們自己就開始做實驗,學種植,完全掌握栽種技術之後,她們於去年種植了24000袋地栽黑木耳,純利潤達4萬餘元。於是,今年就擴大規模,栽種了6萬袋,預計純利潤能達12萬餘元。介紹到這裏,她們專門把我們帶領到2樓的陽臺上,指着不遠處黑木耳栽種區域對我們說:“這幾天,正逢下了幾場大雨,6萬黑木耳菌袋全部結出了菌耳,從這個角度看去,那就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然後我們又詳細詢問了地栽黑木耳生產過程及市場銷路情況。

25歲的周豔紅很靦腆地回答道:“經過這幾年的經驗積累,我們已經完全掌握了地栽黑木耳生產技術,成活率達95%以上。我們已和漢中、廣元等地的客商簽訂了長期購銷合同,我們在銷路上一點都不發愁。我來爲大家算一筆賬:種植1畝地糧食,就拿最好的年景計算,全年純收入不超過3000元,但栽種1畝地黑木耳,純利潤達2萬餘元,是種植糧食的6倍多。在我們這個地方,非常適應地栽黑木耳生長,這個產業的的確確是一項發家致富的好項目。從廟子嶺搬到東麗新村後,我和姐姐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在我們的帶動下,能有更多的父老鄉親加入栽種黑木耳行列,我們願意爲他們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和父老鄉親一起發家致富”。周豔紅一番樸實的話語,深深打動了在場人的心。

返回途中,我被周家姐妹的思想和認識所感染。駐村入戶走訪的這些日子,也更深刻的認識到科學指導、科學發展對農村經濟提升的幫助。所謂“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在今後基層工作中,我要俯下身子,成爲羣衆中的一員,將日日瑣碎的工作長期的堅持下去,更加熱愛基層,真正架好羣衆和幹部的連心橋,也讓自己的青春在基層中閃光。

  2017鄉鎮幹部民情日記二:

10月24日,陰。今天,區委常委、區委組織部部長向罡對我們的民情日記進行了第二次點評,我清楚的記得在第一次點評意見中,向部長明確要求我要全面加強羣衆存在問題的解決力度。這句話一直在提醒我,工作要敬業,更要務實。當我再次開啟日記時,向部長勉勵我:“要把記民情日記作爲自己成長的必修課,認真、長期堅持下去。”對於這一新的服務羣衆方式,村民、百姓也給予了高度肯定,老黨員姚安國說道:“透過民情日記的‘倒逼’,現在已變成了溫暖人心的‘親民行動’,幹部和百姓的心貼得更近了。”的確,任何一項工作的開展,特別是羣衆工作,僅靠熱情是不夠的,好的方式、方法要長期堅持,循序漸進,工作纔會有收穫,羣衆纔會認可和滿意。我想,在以後的工作中,“民情日記”定將陪伴我日日夜夜。

  2017鄉鎮幹部民情日記三:

春雨綿綿,又是一年穀雨時節。懷着激動而又忐忑的心情,走在井坑村的鄉間小道上,一路呈現出農民朋友播種耕作忙碌的美麗畫卷。

井坑村的灌溉水渠僅是一條村民在路邊自行挖掘的土溝,土溝小、淺,寬度不一,嚴重影響了雨季的排水,但卻是附近大片稻田、菜土、果園的唯一灌溉渠道。透過走訪入戶瞭解到村民迫切希望維修水渠後,我們“三送”工作隊及時與村委進行了商討研究,經過數次實地檢視,決定籌集資金修建水渠。今年三月,灌溉水渠的修建開始動工了,村民投工投勞,爲了保證工程的進度與質量,我們也常常守在施工現場,及時發現施工過程中的問題,監督施工人員進行整改。而我也做了回“泥水匠”,與村民說說笑笑,拉拉家常,氣氛非常和諧。

時至四月,水渠的修建已經接近尾聲,工人們仔細地進行着最後幾道工序,只見昔日的水渠已經大變樣,再不是以前雜草叢生、淤泥堵塞的樣子,村民和工作隊都感到由衷的欣慰,村民欣慰的是有了好的水渠,而工作隊欣慰的是又爲羣衆辦了件實事,解決了羣衆的農業生產困難。

 

標籤:鄉鎮幹部 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