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日記 > 日記作文

鄉鎮幹部民情日記範文

篇一:鄉鎮幹部民情日記

2月18日 晴

鄉鎮幹部民情日記範文

全鎮召開“聯村聯戶、爲民富民”行動動員會之後,根據全鎮“聯村聯戶、爲民富民”行動的總體安排,我聯繫北關村一社楊寶明和馬加鎖兩戶。透過入戶,楊寶明和馬加鎖兩戶的基本情況是:

楊寶明,家中6口人,有耕地5畝,果園面積1。5畝,人均純收入2000元,主要收入來源是外出務工和果園,貧困的主要原因是妻子夏卓子患有半身不遂,兒子楊笑天外出打工時左腳受傷,家庭醫藥費用支出大。

馬加鎖,家中6口人,有耕地6畝,人均純收入1752元,主要經濟來源是外出務工和種植業,貧困的主要原因是兒子建紅患白血病在家,自己和老伴只能參加輕體力勞動,還有兩個學齡前的孫子需要照顧,家庭生活的重擔全都壓在外出打工的兒媳孫穩穩身上。

篇二:鄉鎮幹部民情日記

3月3日 晴

今天,我去了自己的聯繫戶劉勝明、劉明忠家,認真瞭解了他們的家庭組成、子女入學、經濟收入和產業發展情況,並對家中近期急需解決的問題作了詳細詢問。

從瞭解的情況來看,聯繫戶沒有從根本上轉變思想觀念,貧困的主要原因還是家中產業發展不足,加之家中有老有小,造成了一種惡性的循環,愈加雪上加霜。我從事基層工作已經多年,對農村工作有一定的體會,深知幫扶戶所面臨的困境在農村很普遍,雖然黨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惠民富民政策來促進農民增加收入,也讓很多農民嚐到了甜頭,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戶生活依舊很貧困。幫扶不能從簡單的送錢送物入手,關鍵是要扶持建立起可以持續發展的產業,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想,開展幫扶工作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要引導羣衆轉變陳舊觀念。“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愚”,引導羣衆脫貧致富,最根本上還是要解決其陳舊的思想觀念。近年來,縣上鎮上爲了促進經濟發展,全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但有些羣衆固執拘泥,不算經濟賬,不但錯過了發展的機遇,還影響了全鎮結構調整的步伐。所以我們幹部進村入戶時,要與羣衆交心交情,從轉變觀念入手,引導羣衆消除“等、靠、要”思想,牢固樹立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觀念鄉鎮幹部民情日記鄉鎮幹部民情日記。

二要培育戶內的致富產業。要根據聯繫戶不同的情況,幫助做好戶內產業規劃,選好適合的.致富項目,落實發展措施,培育起戶內經營發展的優勢產業,並要善於捕捉致富資訊,不斷引導羣衆拓寬增收渠道。

三要結合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做好幫扶貧困戶勞動力技能培訓,培養新型農民。讓外出務工農民有素質、有能力,提高他們在務工隊伍中的競爭力。讓在家農戶不但要發展產業,而且要懂技術、會管理,能將產業做強做大,成爲產業發展的帶頭人、致富增收的領路人。

篇三:鄉鎮幹部民情日記

3月11日 晴

透過對聯繫戶楊寶明和馬加鎖走訪對接,根據兩家的實際情況,我和兩家人經過商量和分析,制定了奔小康計劃,確定了今年及以後5年要實施以下幫扶計劃:

1、積極參加鎮上舉辦的果園管理培訓。鎮上每期舉辦果園管理培訓班時,我通知兩戶按時參加,爭取每戶年內培訓一名果園管理技術明白人。

2、爲楊寶明妻子夏卓子提供治病資訊,爭取重大疾病優惠政策的幫助;將建紅列爲臨時救助對象,提供5000元用於治療。

3、根據兩戶住房破舊的實際情況和戶主的意願,將兩戶列入今年農村危舊房屋改造戶。

4、每季度由我帶領縣、鎮果業技術人員指導並幫助兩戶進行果園管理,爲明年果園掛果打下基礎。

5、協調聯繫婦女小額擔保貸款,用以創業。

今天還爲聯繫戶分別去送兩卷地膜、1袋化肥用於農業春耕生產。

篇三:鄉鎮幹部民情日記

4月16日 晴

帶領縣林業局技術人員關建雄、鎮農業技術人員程志宏、張展爲聯繫戶開展果園施肥,拉枝等管理措施,並現場進行了培訓。 透過一系列標準化管理,果樹管護到位,爲明年掛果打下良好基礎。爲他們贈送了惠農政策讀本、農民工轉移就業讀本、果農實用生產技術手冊,併爲建紅提供了在蘭州陸軍總院治病的相關資訊;囑咐聯繫戶按時參加4月21日全鎮開展的園藝工技能培訓。

篇五:鄉鎮幹部民情日記

4月16日 陰

在貧困戶家中多次走訪後,我協助他們確定了戶內的幫扶計劃。聯繫戶劉明忠家位於縣城郊區,耕地面積少,他妻子一直想經營個小生意,苦於沒有發展資金,加之兒子上學,一時半會很難辦起來鄉鎮幹部民情日記百科

前幾天,縣上的無息貸款名額下來了,我第一時間與他取得的聯繫,幫他聯繫了貸款。

今天早上收到劉明忠兒子劉天亮發來的短信:“羅叔,無息款下來了,感謝您!我不知道說什麼,真的謝謝您!”看到短信,我心裏面久久難以平靜。

雖然我一直從事農村工作,一直和羣衆打交道,但沒有想到,聯村聯戶行動會將我們的距離拉得如此之近。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藉着國家各項惠農政策,爲他們提供一個發展的平臺,或許就是這個起步的臺階,會讓他們從此邁上致富的道路。聯村聯戶行動,爲困難羣衆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也爲我們開展羣衆工作找到了一個新的突破口,再難的事,我們可以坐下來慢慢談,再高的坎,我們可以手拉手一起走,在這看似平淡的問候和幫助間,不知不覺,羣衆心頭的疙瘩解了,發展的路子廣了,幹部的能力強了,基層組織也會變得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