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日記 > 日記作文

鄉鎮羣衆路線民情日記

幫最困難的人

鄉鎮羣衆路線民情日記

5月27日 星期一 晴

端午節臨近,帶着對謝榮生全家的牽掛,我與街道幹部唐永平、譚君文及村支書謝茂林前往他家,送上節日的祝福。

謝榮生是我的幫扶對象,現年70歲,祁陽縣龍山街道天馬村10組人,腿殘,加上患上多種疾病,一年四季基本上在牀上度過。家有3口人,老伴身體虛弱,長年患病,兒子不聽話,長年不顧家。家裏只有兩間低矮的土磚房,由於年久失修,每逢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家裏僅靠2畝薄田度日,收入還抵不上醫藥費,日子過得異常艱難。我曾在心裏暗下決心,一定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幫助這戶苦難的家庭。爲了改變其貧困面貌,我制定了詳細的幫扶方案,確定了幫扶重點。首先爲他爭取危房改造指標,爲此,我四次去民政局協調,爲了加快進度和保證工程質量,我先後3次去察看和監管。現在房屋改造已經完成,牆壁變白了,地面變平了,屋頂不漏了,屋內變得亮堂、整潔、乾淨了。爲了方便他的生活,我又積極跟縣殘聯聯繫,申請殘疾人無障礙設施,爲他配置了一把輪椅,砌了一口矮竈,並且屋內屋外全部平坦暢通,他一個人可以搖輪椅自由出入。

到他家時,兩位老人正在房屋前坪上曬太陽,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看到我們到來,老人動情地說:“書記,你那麼忙還時常來看望我們,你的大恩大德我們該如何報答纔好呢?”“你們幸福快樂就是對我最好的報答”,我說完,大家都笑開了。

從謝榮生臉上幸福的笑容,我看到了結對幫扶的內涵:結對幫扶不能走過場,空喊口號,流於形式,應付了事,而應該去結最貧困的戶,幫最困難的人,切實解決他們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使他們的貧困面貌有所改變,使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托起未來的希望

4月18日 星期四 多雲轉晴

天空終於放晴了,久違的太陽露出了笑臉。上午9時,我陪同縣委常委、副縣長左雅婷以及扶貧單位的十多位同志,再次來到縣級扶貧村——竹山口村。

竹山口村是全鎮位置最偏遠、資源最貧乏、羣衆最貧困的一個村。行走在崎嶇山路上,偶爾看到一、二間茅房瓦屋夾裹在翠綠的山林中,顯得那麼破舊、那麼蒼老、那麼刺眼,還有幾間在前幾天大雨的沖刷下倒塌了,剩下斷壁殘垣。看到眼前極不協調的一幕,作爲鎮黨委書記,我有一種深深的歉疚感,心頭一酸,眼角溼潤了。

據村支書曹清國介紹,全村628人,總面積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僅110畝,地少林多。目前,村裏外出打工的佔了一半多,剩下的大都是“386199部隊”。我們來到1組只有7歲的雷謹榕小朋友家,因祖母身患尿毒症,花光了家裏全部的.積蓄,小謹榕繼續上學存在困難,看到他求知若渴的眼神,我們心裏一陣刺痛,連忙遞過1000元錢放在他祖母手裏,囑咐小謹榕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繼續學習,有黨委、政府做堅強後盾,再難的路也會走過去。小謹榕眼含淚花說:“謝謝叔叔阿姨,我會好好讀書。”

從小謹榕家出來,我們走了2公里盤山公路,來到7組看望村民唐友元。唐友元是村裏有名的困難戶,現年65歲,自小體弱多病走路不便,從他家走路到村辦公室,平常人走路只要半個鐘頭,他卻要走4個小時,挑水、碾米等問題對他來說就更難了,重體力活對他來說更是難上加難,除了楠竹出售有一點收入外,基本上靠村民接濟度日。我們一邊送上慰問金,一邊鼓勵他戰勝困難。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瞭解情況,一路思索對策,不知不覺來到了8組唐菊羣老奶奶家。

唐奶奶雖然79歲高齡了,但腿腳靈便,說話口齒清晰。我們一進門便拉着她的手,噓寒問暖嘮家常。當左副縣長問她家裏還有哪些人時,老人居然操起半生不熟的祁陽普通話說道,老頭子和大崽都在家陪她。她的幽默風趣惹得大家開懷大笑。左縣長又問她最大的夢想是什麼,她說:“最大的夢想是把村裏的路修好,把自來水引來,村民有平坦路走,有乾淨水喝。”

回到村辦公室,我向村支部書記曹清國詳細瞭解村公路建設、村飲水工程的進展情況和村裏的困難戶、貧困生情況。我邊記錄邊思索,幫助羣衆根本脫困,不僅要鼎力扶持村裏的大項目、大工程建設,創造必要的生產生活條件,還要扶助村裏貧困學生,爲學生的求學之路鋪灑陽光,爲村裏的科學發展增添後勁。孩子是村裏未來的希望,他們現在知識的貧窮意味着將來的貧窮,黨委、政府要關懷、關注他們,也要呼籲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關心、幫助他們。傾聽着村幹部的詳細介紹和村民們對未來的憧憬,我倍感肩上的擔子很重,責任很大。會上,我向村幹部表態,竹山口村作爲縣級扶貧村,各項事業發展鎮黨委一定全力支援。我要求村幹部一方面要有序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要多方籌集資金,發展村小學,鎮黨委爭取社會各界人士援助,舉辦一次捐資助學活動,確保貧困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

號角已經吹響,工作有序推進。我堅信,竹山口村一定能圓村民的致富夢、學生的求學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