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關於童年的讀後感(精選5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關於童年的讀後感(精選5篇),希望有所幫助!

關於童年的讀後感(精選5篇)

童年的讀後感1

作者高爾基是一位偉大的作家,在俄國,乃至世界文壇,都有的極大的盛譽,《童年》也可以說成是他的代表作。

10天后,我讀完了這一本書。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想起了許多許多。高爾基那悲慘、令人憐憫,令人感嘆,令人同情的童年故事,頓時把我吸引住了。

故事發生在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在這樣一個充滿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骯髒和醜惡,那幼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許多次的沉重打擊而深深震動。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甚至可以說成算是阿廖沙的親人,保護和支援了阿廖沙……諷刺那些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阿廖沙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醜惡。那些老百姓身處在一個黑暗的世界裏,而又無人能幫助他們。

其實,阿廖沙就是高爾基本人,他藉助阿廖沙來寫自己的童年。高爾基用了許多優美的句子來描述自己的苦難而令人難以置信的童年,我爲自己慶幸——我沒出身在那個年代,不可能受到那種痛苦,會失去我的親人。比起高爾基來,我很幸運,我有父母的愛……

我的童年和其他人一樣那麼幸福。

但是高爾基,他卻不同,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一想到高爾基,我的心裏有着一絲絲愧疚,愧疚父母,沒有認真讀書。

我們要做一位不畏艱難、持之以恆持之以恆、永遠以那種積極,勇於拼搏的精神。

童年的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童年》這本書,它是前蘇聯作家高爾基寫的。

阿廖沙從小失去父親,隨母親寄居在外公家。外公家那裏有嚴厲而暴躁的外公,有慈祥的外婆,有愛喝酒鬧事的舅舅,有漂亮而憂鬱的媽媽,有自殺的小偷彼得伯伯等等而阿廖沙正是以一顆脆弱而敏感的童心生活在這羣人中,體驗着人生的酸甜苦辣,讓他明白人生來之不易,使他充滿堅強的力量去應對困苦的生活。

阿廖沙太棒了!在嚴厲暴躁的外公教育下,他的童年很不開心,但阿廖沙很懂事不怪外公。

我最難忘的人是外婆,因爲外婆性情樂觀、開朗、慈祥。

我最難忘的事是在阿廖沙外公家有一個房客叫’’好事情“他有點駝背,留着兩撇鬍子,眼鏡後的目光時分和善。"好事情"孤僻執着於化學實驗,每天在小屋裏忙來忙去,身上沾滿了各種各樣的顏料散發出一股刺鼻的味道,他不停地熔化什麼,在小天平上稱,十分專心,在無數次失敗中發現錯誤,一次次改進,終於取得成功。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要勇於嘗試,細心觀察。

童年的讀後感3

我讀過一本書,是高爾基的《童年》,讀完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和高爾基比童年,我們是多麼幸福!

高爾基出生於一個木工家庭。5歲父親去世,媽媽帶他去了外祖母家。由於家境貧寒,高爾基只能穿母親的皮鞋,外祖的外套,黃色的衣衫和散腿褲子。這樣一身不協調的裝束,常常引起同學們的嘲笑,還給他起外號。和高爾基比,我現在全是新衣服,名牌衣服。但我還不知足,挑三撿四。我不禁慚愧起來。

高爾基爲了上學,只得撿破爛。不上學時,他便背一個大布袋,走街串巷,撿廢紙賣掉,最多能賣半個盧布,撿破爛成了高爾基學費的來源。他發奮努力,刻苦學習,終於取得優異成績,受到了讚揚。

合上書,我思緒萬千,我們現在上學什麼也不缺,沒有理由不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沒有理由不努力學習。而我們要努力學習,就要抓緊時間。時間是無限的,猶如長江之水由於奔騰洶涌,源源不斷。然而,每個人所能利用的時間是有限的,是最最寶貴的。儘管如此,仍有些人不懂得利用時間,去過他們認爲天堂般的生活——打遊戲,看電視……此時此刻,我真想對這些“逍遙自在”的人吶喊:“覺悟吧,盲目於所謂‘歡樂’的人們,利用現在沒好的童年,好好學習吧,要不斷充實自己的大腦,這樣才能贏得未來!”

我們的童年現在是美好幸福的,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贏得時間,贏得生命,贏得未來。和高爾基的童年比,我們還有什麼可說的!別讓時間悄然流逝加倍努力吧!

童年的讀後感4

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前蘇聯作家,生於木工家庭,早年喪父,寄居在外祖父家,當過學徒、碼頭工、麪包師傅等,飽嘗人間的辛酸。他來自社會底層,自學成才,登上文學聖壇,成爲前蘇聯最著名的作家。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中的一部,是他中期創作的代表作,內容包括了高爾基從三歲到十歲這一段時間的生活經歷。

高爾基在這本書中,真實的描述了自己苦難的童年,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點性特徵,特別是描繪出了一幅俄國小市民基層風俗人情的真實生動的圖畫。它不僅揭示了那些“鉛樣沉重的醜事”,還描繪了社會底層普通人物的美好心靈,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羅斯文學中最輝煌,最富有詩意的形象之一。

《童年》最基本的主題之一就是阿廖沙的成長。他三歲喪父,被帶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他性格暴躁,自私貪婪;兩個舅舅也粗野不堪,自私至極。在這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家庭中,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壓得幼小的阿廖沙喘不過氣來。但仍有許多善良、正直的人給了他正確的指引和支援,使他看到了光明。他們都是阿廖沙的良師益友。正是這些善良、平凡的人哺育了阿廖沙對生活的積極和反抗精神。

《童年》是一部展現俄羅斯一代新人成長過程的作品,今天我們閱讀這部作品,對於認識十九世紀俄羅斯勞動人民經受的苦難,認識人性的善與惡,對於培養審美情趣都是十分有意義的。

童年的讀後感5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着夏天……”聽着這首歌,讓我知道了童年使我們一生中珍貴的寶藏,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憂無慮的童年,而高爾基的童年卻與我們與衆不同,他的《童年》讓我受益匪淺。

馬克西姆·高爾基出生在一個貧苦的人家裏,他幼年喪父,又受到了外祖父的虐待,是他吃盡了苦頭,就這樣度過了艱難的童年。

高爾基的童年是那麼悲慘,和他比起來,我可是個“小公主”了。整天,父母呵護我們,老師鼓勵我們,有了困難同學幫助我們。我們不愁吃、不愁穿,生活中蜜罐裏,我們的童年是多麼快樂啊!

雖然我們過着公主般的生活,但有的同學還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我們彷彿是溫室裏的花朵,不能在外面獨立生存,好比是一隻要破蛹而出的蝴蝶,一隻破殼而出的蟬,嬌生慣養,不能經歷一點磨難。恐怕我們以後的身影就是那隻瘸蟬。所以,只有吃了別人吃不了的苦,才能享到別人享不到的福。也就是說:想要幸福,首先要吃苦。

記得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七歲的孩子從小吃苦耐勞,而且經常用一句名言鼓勵自己: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所以,我認爲:一塊石子,不經風沙的百般沖洗不會變成一顆晶瑩的鑽石;一棵小樹苗,不經常年的風吹雨打也不會長成參天大樹;人也一樣,不經歷磨礪,也不會成爲一個大寫的“人”字。

是的,當時生活的困苦,讓我知道了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珍惜這擁有的一切,努力奮鬥,好好學習,成爲祖國的棟樑之才,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

同學們,還等什麼?讓我們去追求吧!做一個自強不息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