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歸園田居

歸園田居五的教案設計

我們初中的時候,學習過一篇《桃花園記》,作者是誰?在作品中,詩人爲人們虛構了一個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沒有壓迫,沒有戰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的“世外桃源”,寄託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願,接下來小編爲你帶來歸園田居五的教案設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歸園田居五的教案設計

一、匯入:

這首詩跟《桃花源記》一樣,寫於他辭官歸隱之後,反映他清閒的田園生活,表現了他超俗不羈的品質和閒適愉悅的心境。

二、簡介作者:

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末年的偉大詩人,祖父、父親曾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他幼年時,家世衰落,家境貧寒。他青年時代曾有建功立業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過幾任小官。東晉末年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仕途充滿風險,加之政治腐敗,陶淵明對現實很失望。他不願在紛亂黑暗的現實裏隨波逐流,曾幾次退離仕途,最後,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41歲,以後終老農村,死後世人稱他爲“靖節先生”。

陶淵明的作品大多寫退隱後的生活,表現農村風物,勞動生活,表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他的詩情感真實,風格平淡自然,詩味醇厚,語言清新,對笫烙瀉艽蟮撓跋臁?

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爲古典詩歌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後,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後,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了。

三、分析《歸田園居(少無適俗韻)》的思想內容

1、 教師範讀

2、 學生朗讀,並參看註釋,瞭解大意。

思考:①這首詩可以分爲哪幾層意思?

②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③詩人的思想感情是透過對哪些事和景物的具體描寫表達出來的?

3、 提問並訂正;

師明確:本詩可分爲三層:第一層1—6句,寫作者的個性和思想,表達對官場的厭惡和對農村生活的喜愛之情;第二層7—18句,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田園生活的喜人情趣;第三層19—20句,回答人們的疑問,收束全文,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歸園田居》教案設計》。

4、 研習第一層:

⑴釋“韻”與“誤”

“韻”指人們的氣質性情的素養。“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與世俗官場生活不適應。“適俗”就是適應仕途中繁縟禮節的限制和爾虞我詐的權勢之爭,詩人說自己缺乏應酬官場的氣質和情操,顯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寫自己流連山水喜愛田園,表明歸隱田園的意向。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誤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塵網”一詞,足見他對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官場的極端厭惡。“誤”字顯出詩人的悔恨之深。東晉末年權力之爭劇烈,陶淵明既不願我爲上層統治階級矛盾鬥爭的犧牲品,也不願我爲政治野心家爭奪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卻將他緊緊束縛在野心家們政治鬥爭的羅網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實應爲“十三年”用誇大了的數字,說明了時間之長,痛苦之深。)

(2)“塵網”、“羈鳥”、“池魚”、“樊籠”等詞語各比喻什麼?作者運用這些比喻,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A.“塵網”、“樊籠”,都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塵世。用這種比喻,表示詩人已經看透了官場的污穢黑暗,表達了對官場極大嫌棄。“羈鳥”、“池魚”是陶淵明自比,意在說明誤入官場,深受束縛,迫切要求擺脫束縛,迴歸農村的心志。

B.這裏一方面表現了陶淵明對誤入官場的痛心,對黑暗官場的嫌棄,一方面表現了他渴望擺脫官場束縛,迴歸田園,獲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附]板書設計

誤落塵網——厭惡官場

戀舊林

嚮往迴歸自然

思故淵

5、研習第二層

⑴釋“守拙”

拙(zhuō)本義是“笨”,也作謙詞,這裏取其引申義,即原始的,本真的。“守”是“堅持”的意思,“守拙”一方面是自謙,另一方面,表示自己安守本分,反對虛僞技巧,嚮往歸真返樸。

⑵提出以下問題,師生共同分析、完成:

A.“方宅十餘畝”到“雞鳴桑樹顛”八句,按什麼順序來寫田園生活?

明確:“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四句寫近景,從自己的'住宅寫起。你

看,住宅周圍有十畝土地,八九間草屋,地方雖不廣,房屋雖不多,但畢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國。榆樹柳樹的陰影遮住了後房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屋子前邊,環境是多麼幽雅美麗!這裏襯托出作者心滿意足的欣慰的情緒,這正如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所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兩文有同工之妙。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寫遠景,遠望村莊輪廓模糊,炊煙裊裊,一切是安詳的、舒緩的、柔和

的。“狗吠深巷中”寫遠聞,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更顯出鄉間的寧靜、和平。“雞鳴桑樹顛”寫近聞,沒有混亂,雞才能在桑顛得意地啼叫。

總之,這八句話,捕捉住農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畫出了優美畫畫,有近有遠,有聲有色,有淡有濃,有活潑有生機,有樸拙自然的趣味。而這一切又與詩人在官場上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裏詩人用歌頌田園,無言地批判了官場的傾軋、爭鬥、混亂、險惡,表明了詩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靜、和諧的心境。

B.“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中的“曖曖”和“依依”在詩中是近義詞,可以互換嗎?爲什麼?

明確:“曖曖”、“依依”均爲寫遠景之用語,都表示模糊不清、依稀可辯。但不可互換,因爲“曖曖

是寫遠處村莊的總體輪廓,這是不可能看得清楚的,只能是模糊的,而是建築物在作者的主觀感受上,它是靜止的;而“依依”寫的是炊煙,“炊煙”一是在高處,二是它是飄動的,比村莊的可見度大,因此用“依依”表示儘管炊煙在遠處,但仍依稀可辯。總之,“曖曖”着眼於“模糊”,“靜止”,“依依”着眼於“可見”,“漂動”。兩者都不可互換。

C.“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沒寫人,你可以想象出人民這裏生活的情景嗎?

明確:雖沒有寫人,但寫了人們生活的環境,可以讓我們想象出,生活在這裏的人必定和平安寧,生

活古樸,怡然自得。

D.“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實際上拿田園生活的什麼特點與官場對比?

明確:這兩句寫所感,具體、寫到詩人田園生活之樂。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