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續寫作文 (7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桃花源記》續寫作文 ,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桃花源記》續寫作文 (7篇)

《桃花源記》續寫作文 1

自劉子驥尋找桃花源未果病逝後數年。

天邊的火燒雲染紅了天空,夕陽無限接近於地平線。傅韻在幫着母親幹完繁重的農活後,獨自一人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傅韻自幼喪父,母親獨自將如今已10歲的傅韻和7歲的傅蘭拉扯到大,因爲勞累過度,身體也多出了許多毛病,很多的農活需要年幼的傅韻和妹妹來承擔。

回家的路沿着一條清澈的小溪。傅韻走走停停,水面泛着漣漪,幾條橘黃燦爛的鯉魚肆無忌憚的在淺淺的溪流中穿梭。孩子貪玩,傅韻追逐着鯉魚,發出嗚嗚的叫聲驅趕着他們。如果在平時,聽話的傅韻不會貪玩,而是儘早的回家照顧母親妹妹。但是今天,像是有什麼東西牽引着他。傅韻沿着小溪奔跑着。

傅韻停了下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世上竟有如此般的美景。大片的桃林映入眼簾,紛紛揚揚的花朵和悅耳的鳥鳴。只要是看得見的,入目都是桃花木。孩子內心深處的好奇促使傅韻往深處走去。

傅韻穿過一個由窄到寬的山洞,橫跨一整座巍峨的高峯,先前站在桃花林外可是對這座山峯毫無察覺。眼前閃過一道白光,豁然開朗。整齊密佈的農田,中間是可以透過的小路。農舍和雞犬,一座挨一座的屋舍和奇異的草木,形狀優美的湖泊和木橋。不斷有人來來往往。農田裏有男有女,身上的衣服與傅韻身上的衣服大致相同。老人在樹下乘涼,和傅韻一樣大的孩童們追逐着小狗。有更小的孩子趴在自家門口玩耍。

一個跳着擔子的中年人看見了傅韻,“哎呀”一聲,驚奇的看着傅韻。問道:“孩子,你從哪兒來?”傅韻緊張的看着男人:“從,外面……”不斷有人圍上來,稀罕的看着傅韻。但和傅韻想的不一樣,人們對他十分友好。不住的詢問關於外界的事。傅韻驚奇的發現他們竟然只知道秦朝以前的事,一直到魏晉的事,都說的不清不楚。

一位老人笑呵呵的說:“孩子,你是第二個從外面來的人嘍。先前有一個漁夫,告訴過我們外面的事,但他沒待幾天就走啦。”人們紛紛向傅韻提出邀請,請他到他們家做客。

傅韻受寵若驚,正欲答覆,忽然想起母親和妹妹,便與此中人訴說統治者對農民的壓迫,忍不住抽泣起來。人們紛紛說道:“……”

半月之後,武陵人們之間再次瀰漫起桃花源的傳說,數不清的人再次開始尋找桃花源。從此,傅韻一家從小村中搬離,沒人知道他們搬去了那裏。

幾年後,尋找桃花源的人皆是無功而返。桃花源從此被世人忘卻。

《桃花源記》續寫作文 2

《桃花源記》是田園生活的代表作,世人眼裏代表的是寧靜淡泊的偉大情操,而在我眼裏卻僅代表最尋常不過的生活氛圍。幼時讀它,猶如白水一杯,感覺也無非就是善作者筆下的農村生活。

今日讀它,卻已大相徑庭,面目全非。找不出什麼能夠確切形容的詞句,只記得有首歌名叫作:往事只能回味!自認也非黛玉般的多愁善感,是不是七零後的我也已瀕臨退化?現代流行語:適應不了時代發展,就註定被淘汰!本人就那麼“犯賤”,還省了他的淘汰!從來沒覺得條條寬敞的馬路就比泥石混雜的小路來得舒坦。

尖叫呼嘯的汽車遠比行人來得多,所以交通事故又有了上升率,尾氣的肆虐排放,讓環境質量又有了新的指數。常爲屋旁的河流自豪,享有盛譽的太湖是它的源頭,俗人無雅語,稱之爲“活水”,文人墨客筆下的清澈見底也就有了最好的詮釋。有時候也疑惑,洗米、洗菜、洗衣服甚至涮馬桶都在這裏完成,卻絲毫影響不了它的清澈度。而如今處處環保高調下卻再不見往日潔淨,也因此所謂的科學研究部門纔有了新的課題!很多人都羨慕高樓大廈,關上那道門時就是與世俗的隔絕,想當然的遠離是非,遠離紛爭。卻不知也隔斷了人類的情感聯繫!農村的房子結構不同於現在的混凝土,它是由黃石泥土組成,條件好的往上壘一層,就是二層樓了。耕作歸來,閒暇之時,村落隨處可見三五成羣者嘮嗑家常,雖免不了鄰里是非,卻也是其樂融融。尤其年老者更是。現代社會主張“老有所養”,不能否認是一種進步,只是好像更多的強調了物質經濟。爲事業所累,爲生活奔波,大前提下養老院是年老者最好歸依。普通的稱作敬老院,檔次高些的則稱作老年公寓,頤養院。無非也就是以經濟條件做了劃分線。現代人很多專注於研究男女間情感,卻不知道有沒有人研究過老年人的心理?溫飽之餘他們還需要些什麼?是不是環境條件就足以讓他們頤養天年?而農村的這種環境結構解決了這個難題。

搬個小凳隨意找一角落,儘管多是海闊天空,神馬浮雲,哪怕只是聆聽,沒有發言,總也是一大精神寄託。我就聽老人說過,能看着小輩忙碌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社會發展的趨勢,讓很多田地被高樓替代,僅有的一些也被專業承包,所以隨之而來的就是類似帶膨脹劑的西瓜、塗了熒光劑的菌菇……估計再往後看到的都將是人工造就的一切!

周立波曾戲言當代拆遷:拆哪?拆那!簡單的四個字描繪的是人性的專制與強悍!所以陶淵明帶着壯志走了!所以桃花源記被遺忘了!

《桃花源記》續寫作文 3

後遂無問津者……

數三百年後,正值開元年間。

一儒生進都趕考,途中盤纏用盡,便到林中尋些野果。見一樹有二十尺來高,放眼望去有一河,河中有一船,此船浮向岸,定睛一看,約有十來尺長,雕龍繡鳳,漿如水中芙蓉,乃無一人,儒生向前欲乘此船,尋戶人家討些酒食。

儒生便扶溪而行,見遠處彷彿有些屋舍,加速而行,不料刮出一陣狂風,中間加着清香,昏睡過去。驚覺時,不知過了數日,周圍煙霧環繞,花草交錯,彷彿是世外仙境,此船仍浮於水面,竟失了漿,便用雙手划行,見遠處有一島,島中有一屋舍,卻怪異。靠近一看有人家在飲食,儒生飢渴難耐便下船乞之。

輕叩其門,一女子探出頭來。美若洛神,儒生羞愧低頭,不敢直視無言相對。此女子曰:“君是何人;爲何來此絕境?”女子聲音宛如黃鸝般動聽,一時迷了魂,儒生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此戶人家約五口,一夫妻約五十出頭,有兩小兒,一兒能誦詩,一兒四支爬行,衣着似天上人,不與外人相同,悠閒自在,女子竟眉頭緊鎖,儒生問之,曰“先人云若有外人來絕非邀之,立逐之君不是下流之輩,但不知是福是禍。”此人得知留此不便,用食後便離去,臨走時,此女子交給儒生一玉佩,可帶領出此絕境。

即出,復前行。數日後,到長安,問路人才知已過了五載。科舉時,此人將在那絕境所見所聞作文章,不料被人議論。又在後被人陷害,至使此人落榜,無奈,只可還鄉。

途中,儒生念起那女子不禁淺淺一笑,又憶起那玉佩,便欲往那絕境歸還此物,尋往,不復得路。

還鄉後,此人四處打聽,卻被邑人當作瘋言瘋語,被兄長禁於房內。婦儒見之便後退數十步,數日後此人已半瘋。

又三載,此人偷走出房,架船欲往絕境。途中,忽遇往日之景,便清了神智,又思起那女子。也許再見她已成爲他人妻妾,不過無論怎樣,玉佩也應當歸還。此時,玉佩不慎落入水中,儒生欲撈起,卻聞桃花般的歌聲,玉佩緣溪行。止時,便靠了岸,歌聲嘎然而止。

一回眸,見一佳人在桃花樹下,淺淺一笑……

《桃花源記》續寫作文 4

就這樣,度過了漫長的歲月,桃花源一如既往的太平,無人問津。但隨着社會的逐漸進步,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各地景區的點點綠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人們將目光放到了無人問津的桃林深處。桃花源即將面臨一場不可小視的洗禮。

不再像先人一般尋向所志,他們有了更準確、更精密的儀器去尋找這桃林深處的新意。

只怪這片桃林太過茂盛,參天蔽日,給他們帶來了不少麻煩,各種儀器沒有施展之處,他們像野獸一般暴怒,手中的斧刀瘋一樣的朝桃樹根砍去。自然終究還是敵不過殘忍人類的.力量。一片片桃樹就地倒下,土地露出了心酸的猩紅色,它在哭泣,在無聲地哭泣。

野蠻貪婪的人類終於找到了這世外桃源的入口,就像先人記載的一樣,彷彿若有光,初極狹,才通人。沒有人願意再等待,不遠的面前將會是他們期盼、渴望已久的“精神世界”,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一步一步距離的減少。拉開面前的綠藤,本想像這是一片欣欣向榮、男耕女織、環境優美、和諧美滿的畫面,可眼前這一幕令所有人都震驚不已:跟前是一片凌亂的田地,農作物到處都是,被糟蹋的不成樣子;不遠處大樹下更是一片狼藉,桌子椅子翻倒在地;條條交錯的田間小路胖的草兒不在整齊有序,雜亂無章的樣子讓人無法接受……這裏真的是他們一直在尋找的世外桃源嗎?

死一般的寂靜打破了當時的尷尬,他們失望的離去。但他們絕沒有罷休,他們在這裏留下監視器,他們渴望瞭解這裏發生的一切。

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切的罪魁禍首竟是桃花源的人們。他們一個個無神的雙眼令人心寒,所有人像是被控制了一般,不惜一切代價的毀掉曾經屬於他們的一切。

顯示屏幕前的人類傻眼了,爲什麼要毀掉自己的家園?人們陷入了沉思……

沒有人願意自己的家園被毀滅,但更沒有人能接受自己的家園被侵佔、被踐踏!桃花源的人們正是因爲這點,忍痛親手毀掉了它,讓它能存有僅有的一點尊嚴。

自那以後,沒有再關於桃花源的消息。消失得無影無蹤桃花源的人們也許現在過得更好更逍遙自在,沒有提心吊膽的戰亂,沒有令人惶恐的侵佔……

《桃花源記》續寫作文 5

晉孝武帝之時,一個人因迷失方向,而錯投桃花林。說來真是“事有湊巧,物有偶然”,這一錯投,卻發現了一個鮮爲人知的世外桃源。

漁人漫步在桃,眼觀四面,耳聽八方——一顆顆桃花樹似迎賓一般站得整整齊齊,那盛開的桃花喜笑顏開。微風一吹,彷彿在與桃花細語。一瓣瓣桃花從樹上落下,漫天飛舞,整個世界似乎突然都變成了紅色,讓人陶醉……

一聲尖叫打斷了他的美好憧憬。他定睛一看,一個小孩滿臉恐懼,眼淚是飛流直下三千尺。小孩的母親聞聲而來,一把把孩子抱到懷裏,不停地安慰,好不容易纔把小孩的眼淚抵禦在了最後防線。她擡頭一看,突然看見了人,也大吃一驚,嚇得一下坐在了地上。人不知所措,上下仔仔細細地檢查了一番:我是小偷還是?他們竟如此害怕,真是莫名其妙!然後又用無助的目光看着這隊母女,好久好久,時間彷彿凝固了一般,母親終於大膽地問道:“你……你……從哪裏……哪裏來的?”“我就是沿着那個洞口而來啊。”漁人用手指指着遠方的一個洞口說道。轉眼一看,卻只見疑惑的目光和一頭霧水的神情。人不得不重頭到尾,一點一滴地將事情敘述了一遍。說得口乾舌燥,這個婦人便邀請漁人到家中,並殺雞拿酒給他吃喝。這時,所有人都聽說這個消息了,於是都趕了過來,漁人乘此時機,問道:“這是什麼地方?怎麼如此美麗?”一個答道:“我們的老祖先爲了秦時的戰亂,便率領妻子、兒女及鄉鄰來到這與世的地方,從此就隱居在裏面,再也不出去了。也不知現在秦朝怎麼樣了?”漁人楞了楞:“秦朝早已了,現已是東晉時期了。”百聞不如一見,若不是親眼所見,有何人相信這竟有人不知道有漢朝,更別說魏晉了。於是漁人將自己所知道的事全部告訴了那些桃園人,他們嘆了嘆氣,或許是爲的給造成的痛苦而感到傷感痛惜吧。說完大家都擺出了酒食,盛情地款待漁人。漁人停留了幾天,便準備離去。大家對他說道:“你可千萬不能把這裏的情況告訴別人啊!”漁人點點頭答應了。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有一個仙境。那裏的人在桃花的陶冶下淳樸熱情,永遠和諧快樂地生活着。

《桃花源記》續寫作文 6

晉孝武帝統治之時,一個捕魚人因迷失方向,而錯投桃花林。說來真是"事有湊巧,物有偶然",這一錯投,卻發現了一個鮮爲人知的世外桃源。

漁人漫步在桃花園,眼觀四面,耳聽八方——一顆顆桃花樹似迎賓一般站得整整齊齊,那盛開的桃花喜笑顏開。微風一吹,彷彿在與桃花細語。一瓣瓣桃花從樹上落下,漫天飛舞,整個世界似乎突然都變成了紅色,讓人陶醉……

一聲尖叫打斷了他的美好憧憬。他定睛一看,一個小孩滿臉恐懼,眼淚是飛流直下三千尺。小孩的母親聞聲而來,一把把孩子抱到懷裏,不停地安慰,好不容易纔把小孩的眼淚抵禦在了最後防線。她擡頭一看,突然看見了打魚人,也大吃一驚,嚇得一下坐在了地上。打魚人不知所措,全身上下仔仔細細地檢查了一番:我是小偷還是強盜?他們竟如此害怕,真是莫名其妙!然後又用無助的目光看着這隊母女,好久好久,時間彷彿凝固了一般,母親終於大膽地問道:"你……你……從哪裏……哪裏來的?""我就是沿着那個洞口而來啊。"漁人用手指指着遠方的一個洞口說道。轉眼一看,卻只見疑惑的目光和一頭霧水的神情。打魚人不得不重頭到尾,一點一滴地將事情敘述了一遍。說得口乾舌燥,這個婦人便邀請漁人到家中,並殺雞拿酒給他吃喝。這時,所有人都聽說這個消息了,於是都趕了過來,漁人乘此時機,問道:"這是什麼地方?怎麼如此美麗?"一個長者答道:"我們的老祖先爲了躲避秦時的戰亂,便率領妻子、兒女及鄉鄰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從此就隱居在裏面,再也不出去了。也不知現在秦朝怎麼樣了?"漁人楞了楞:"秦朝早已滅絕了,現已是東晉時期了。"百聞不如一見,若不是親眼所見,有何人相信這世上竟有人不知道有漢朝,更別說魏晉了。於是漁人將自己所知道的事全部告訴了那些桃園人,他們嘆了嘆氣,或許是爲世間的動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而感到傷感痛惜吧。說完大家都擺出了酒食,盛情地款待漁人。漁人停留了幾天,便準備離去。大家對他說道:"你可千萬不能把這裏的情況告訴別人啊!"漁人點點頭答應了。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有一個人間仙境。那裏的人在桃花的陶冶下淳樸熱情,永遠和諧快樂地生活着。

《桃花源記》續寫作文 7

時光匆匆,轉眼間幾年過去了,桃花源還是一如既往的平靜、安寧、祥和,沒有人找到這個世外桃源,沒有人打擾這份寧靜。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美好社會的追求越來越強烈。漸漸地,人們把魔爪伸向了與世隔絕,無人問津的世外桃源——桃花源。

當時漁人回去後向太守說明了桃花源的美麗以及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人與人之間的熱情,互幫互助。太守就覺得:”哇塞!如果我們的百姓能搬進這個世外桃源,是不是就能免受戰亂之苦,不用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了?“說完太守就派人去尋找桃花源,雖然沒有找到,但是太守沒有放棄。之後幾年,太守一直在尋找着,執着於找到漁人所說的桃花源和他心中那個美好的桃花源。

但是這些年與往常不同,太守們有了更先進的機器和儀器,他們從各地尋找到最先進的儀器,只爲了找到桃花源,甚至不惜一切代價。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太守他們在尋找過程中有個人隱隱看到了一些光亮,他忙向太守說明了情況。太守等人馬不停蹄地趕往了那個人說的地方,太守命令那些人向這個方向尋找。

他們又尋找了三天三夜,終於找到了桃花源,桃花源中的人看的到太守一行人感到很驚異,但是由於熱情好客的原因,桃花源中的人熱情的招待太守他們。

過了大約一星期吧!太守對這樣的生活有些不滿意了,他把禍心想到了桃花源中的人身上,他想把桃花源中的人趕出去,讓自己的家人搬進桃花源裏,從此過上安寧祥和的日子。他祕密的調了一支部隊,因爲桃花源中的人不善於戰爭所以毫無還手之力。但是因爲是祕密進行的所以不能大張旗鼓,他們每天殺幾個人經過了大約一個星期吧,桃花源中的人就被殺沒了。

太瘦的家人不像桃花源中的人娜樣善良,熱情好客沒有樂於助人的心,他們經常吵架甚至還會打起來。他們還沒有發現,他們周圍的樹木,花草都在慢慢消失。

終於有一天也許是桃花源內的人都不在了吧桃花源消失了。

從此,世界上再也沒有桃花源那樣美好、和諧、祥和的世外桃源了。人們也在繼續飽受戰亂之苦!

標籤:續寫 桃花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