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沁園春

課文《沁園春雪》教學設計範文

沁園春5.29K

一、通讀全詩,藉助註釋和字典,讀準詩中的每一個字音

課文《沁園春雪》教學設計範文

1、讀準字音。

2、掌握重點詞語的解釋。

3、熟悉詩的內容。

二、反覆朗讀,對詩歌進行深入的解讀

憑藉閱讀的直覺發現詩歌的美點,力求讀出詩人的情感和再現詩的畫面。要求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詞語。強調學生要獨立自主的閱讀,不要藉助教輔資料,只有在這種情況下的閱讀纔是真實的,只有真實的閱讀才能產生個性化的閱讀理解,啓發出創新潛能。

三、課堂交流,串講詩歌內容

1、藉助註釋和字典,逐句理解內容。

2、教師解讀疑難問題:

⑴ “惜”句。

⑵ “具往矣”句。

(教師用書可參考。)

四、品讀,咀嚼詩歌的詞語

找出詩中用得凝練貼切,極富表現力的詞語,加以品味。

詞──千里、萬里、頓失、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紅裝素裹……

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這句屬於什麼表達方式,蘊含着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在全詩的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詩人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歷史人物的評價總的觀點是什麼?詩的結構給你怎樣的感受?

五、熟讀成誦,再現詩歌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師用書,建議:要熟讀和背誦。)

1、透過想象,再現詩歌的畫面:

雨果說:“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讓學生展開聯想、想象,將詩人所描繪的畫景勾勒出現。在誦讀,品味詩歌的語言美之後,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將詩人所描繪的北國雪景圖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在“大腦熒屏”上放映出來。

分爲四步:

⑴ 勾勒形態:將冰封、雪飄、長城、黃河、羣山、高原……勾勒出來。

⑵ 染上顏色:把黑白熒屏變成彩色熒屏:茫茫白雪、雪後紅日……

⑶ 使畫面動起來: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⑷ 讓畫面更細緻、逼真,在腦海裏來幾個特寫鏡頭:因結冰而失去波濤氣勢的黃河;雪後天晴,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的壯麗景色……

2、品味,領悟,體會情感美:

沒有感情就沒有詩歌,詩歌的情感包含在詩歌的.字裏行間。體會詩歌的感情可以從詞語的感情色彩入手,抓住關鍵詞語所蘊含的豐富感情,比較各種不同句式表達感情的不同效果,就可以挖掘出感情之“泉”,詩的靈魂。

這首詞上片側重於寫景,讚美祖國山河壯麗;下片側重抒情,抒發革命領袖的豪情壯志。“江山”句承上,總括上片寫景。“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句啓下,抒發詩人的偉大抱負。一個“競“字,寫出英雄之間激烈的爭鬥,“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爲之傾倒的姿態;一個“惜”字,總領下面七個句子,展開對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定下評論的基調:既飽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略輸”“稍遜”措辭極有分寸,委婉含蓄。“一代天驕”“只識彎弓”,欲抑先揚,在起伏的文勢中不但有惋惜之極的意味,而且“只識”帶有嘲諷意味。最後一句“具往矣……”表達詩人堅定的自信和偉大的抱負。這種奔放的感情,豪邁的胸懷,蘊含了詩人對祖國的深情,抒發了詩人的豪情壯志。

六、總結學習要點和收穫

讓學生養成總結的習慣,牢固掌握基礎知識。體會學習前後的不同認識,總結學習方法,注意不同文學樣式的不同特點。

七、完成課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