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湖心亭看雪閱讀及答案15篇

湖心亭看雪閱讀及答案1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閱讀及答案15篇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小題1】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是日更定 /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心不在焉

C.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人聲鼎沸.

D.更有癡似相公者/是日更定

【小題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小題3】用原文回答。(4分)文中敘寫亭中奇遇時, 表現了作者的喜悅之情和豪爽之情。文末的癡與開頭的 相呼應,寫出了作者超然脫俗的性格。

【小題4】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時間、目的地、天氣狀況。接着就記敘了這次賞雪的具體經過。然後,作者筆鋒一轉,敘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B.一個絕字,傳出冰天雪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這是高度的寫意手法,巧妙地從人的聽覺和心理感受上畫出了大雪的威嚴。

C.作者善用對比手法,大與小、冷與熱、孤獨與知己,對比鮮明,有力地抒發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揮之不去的故國之思。

D.文章用語簡練樸素,表達了作者淡淡的高潔情懷和淡淡的孤芳自賞的厭世之情。

答案

【小題1】C

【小題2】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小題3】用原文回答。文中敘寫亭中奇遇時, 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表現了作者的喜悅之情和豪爽之情。文末的癡與開頭的 獨往湖心亭看雪 相呼應,寫出了作者超然脫俗的性格。

【小題4】D

解析

【小題1】試題分析: A.是日更定的是是這的意思,問其姓氏,是金陵人的是是判斷動詞,兩者意思不同。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焉是哪裏,怎麼的意思;心不在焉的焉是代詞它,兩者意思不同。C.一童子燒酒爐正沸、人聲鼎沸的沸都是沸騰的意思。D.更有癡似相公者的更讀gèng,是還的意思;是日更定的更讀gēng,古代夜間計時的單位。

考點:本題考查一詞多義的辨析。

點評:近年來,一詞多義仍是文言文閱讀的主要考點之一。考查方式爲解釋或辨析,題型以填空和選擇爲主。對於這類題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時的積累,將文言文中常見的一詞多義現象進行歸納,並理解記憶。二要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判斷。

【小題2】試題分析: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注意惟的翻譯,只有,只,只是的意思;芥的翻譯,而已是罷了。

考點:本題考查對文言語句的翻譯。

點評:理解並翻譯文言句子時,既要注意顧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還注意落實一些重點詞語。

【小題3】試題分析:注意題乾的要求表現了作者的喜悅之情和豪爽之情。寫出了作者超然脫俗的性格。並且與癡字相照應。

考點: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點評:做題時要根據題幹要求,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從文中選出相應的語句,填入空格內容。

【小題4】試題分析:D文章用語簡練樸素,表達了作者淡淡的高潔情懷和淡淡的孤芳自賞的厭世之情。應該是表達了作者高潔情懷和孤芳自賞的故國之情。不是淡淡的,也不是厭世之情。

考點: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點評:這篇小品選自《陶庵夢憶》,此書是作者在明亡後避居浙江剡溪山中所著,書中主要是追憶當年的風月繁華、故國舊事,凡記述過去行蹤時皆用明朝紀年。《湖心亭看雪》也是如此,作者以此來表示自己不忘故國的操守。

湖心亭看雪閱讀及答案2

湖心亭看雪原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橈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閱讀題目:

1、以上是《湖心亭看雪》全文,選自《_________》,作者是明末清初的_________。

2、作者說“獨往湖心亭看雪”,結合整篇文章,一個“獨”字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文章寫雪景的語句有哪些?採用什麼表現手法?

4、結尾用舟子的話收束全文,有何用意?

湖心亭看雪閱讀答案

1、以上是《湖心亭看雪》全文,選自《 陶庵夢憶 》,作者是明末清初的' 張岱。

2、表現了作者一開始孤獨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緒。突出了作者遺世獨立、卓然不羣的高雅情趣。

3、霧凇(sōng)沆碭(hàng dàng)⑹,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白描!

4、作者喜愛這山水美景,有遇到知音的喜悅和自己的高雅情趣。

癡的含義:他癡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於世俗之外的高壓情致;同時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悅,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緒。

湖心亭看雪閱讀及答案3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餘孥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1.下列加點詞詞義不同的一組是( )。

A.湖中人鳥聲俱絕 哀轉久絕

B.是日更定矣 問今是何世

C.問其姓氏 望其旗靡

D.強飲三大白而別 乃記之而去

2.解釋加點詞。

①餘孥一小舟 ②見餘大喜

③及下船 ④客此

3.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所表現的景色。

4.在文中,作者所表現的情感較爲複雜,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一個“癡”字,表達了癡迷於山水、癡迷於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寫的雪景,寄託了人生天地兩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裏行間流露出與民同樂的情懷。

D.委婉地傳達出清高自賞的感情和懷念故國的淡淡愁緒。

閱讀答案:

1.B

2.①通“橈”(攜,帶.拿) 非常,十分 等到 客居,寓居

3.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無的長堤的痕跡,一個墨點般的湖心亭,和我那一片小草葉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兩三個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罷了。(意思對,略有文采即可)

4.C

湖心亭看雪閱讀及答案4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小題1】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3分)A.更有癡似相公者 / 是日更定矣B.客此/ 旦日,客從外來C.問其姓氏 / 其如土石何D.是日更定矣/ 是進亦憂,退亦憂

【小題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小題3】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文筆精練,寫景很有特色,“ ”從聲音角度寫出西湖雪夜的奇靜;“ ”則從色彩角度描繪了西湖夜雪的全景。作者還抓住雪光的特點,捕捉了此時湖中特有的景物,運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痕”、“一點”、“ ”、“ ”的景色,創造出一幅意境朦朧、悠遠脫俗的西湖夜雪圖。(用原文詞句回答)(4分)

【小題4】下列句子表達錯誤的一項是( )(3分)A.作者寫作本文時,明朝已經滅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號,含蓄的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懷念。B.“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獨”字映襯出環境的幽靜、空曠,也暗示作者的“癡”,爲下文作伏筆。C.文中敘寫亭中奇遇時運用了神態、語言、動作描寫,表現了作者的喜悅和豪爽之情。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語來收束全文,畫龍點睛,深化意境。對此迷人雪境,“癡”情人不止“我一個,這也是一種巧妙的正面描寫。

答案

【小題1】D

【小題2】冰花一片瀰漫,天、雲、山、水渾然一體,上下白茫茫一片。

【小題3】人鳥聲俱絕 上下一白 一芥 兩三粒

【小題4】D

解析

【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能力。D項中“是”都是“這”的意思。

【小題2】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實重點詞語的能力,不能遺漏,同時要與上下文連貫,有時還要補出省略的主語,同時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字。

【小題3】本題考查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結合寫法在文章中找出相應的詞句即可。

【小題4】本題考查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D項爲“側面烘托”。

湖心亭看雪閱讀及答案5

閱讀課內文言文,完成17-20題。(9分)

  (甲)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乙)滿井遊記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節後,餘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砂走礫。侷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山巒爲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遊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餘近,餘之遊將自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1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3分)

(1)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凍風時作,作則飛砂走礫

(3)而此地適與餘近

18、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白話文。(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9、這兩篇寫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無雕琢之感。甲文寫出了雪後西湖之景 的特點;乙文則表現了滿井早春 的特點。(2分)

20、甲、乙兩文在寫景的同時,都抒發了作者獨特的感受。說說你從這兩篇文章中分別讀出了作者怎樣的心境。(2分)

參考答案:

17.(1)客居 (2)起,興起(3)剛好,恰巧

18.A 20.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嘗沒有春天,只是城裏居住的人不知道有這樣的變化啊。(2分)

19.凝靜清絕(開闊遼遠、純潔靜謐、清新淡雅)(1分) 生機勃勃(春意盎然、萬物復甦、乍暖還寒)(1分)

20.答案要點:甲文 (1)表達了作者閒適恬靜、遠離世俗的雅趣。 (2)含蓄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懷念。(3)表達了作者幽深的眷戀和感傷的情懷。(4)寄託了作者對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嘆。(答對其中1點即可給2分) 乙文(1)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懷。(2)表現作者淡泊名利,注重親近大自然的愉悅心情。(3)表現了作者對都市官場生活的厭倦之情。(4)表現了作者不因官小職閒而懊喪,反而慶幸自己有遊樂時間的達觀個性。(答對其中1點即可給2分)

湖心亭看雪閱讀及答案6

兩篇文言文節選,完成題。(12分)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山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三峽》)

【乙】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餘孥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小題1】解釋下面加線詞的含義。(2分)

①不見曦月( ) ②湖中人鳥聲俱絕( )

【小題2】下面各組中,加線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A.上下一白長煙一空 B.飛漱其間 又何間焉 C.餘孥一小舟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 D.良多趣味此皆良實。

【小題3】翻譯: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2分)

【小題4】下面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2分)A.甲文“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句,是透過側面描寫的方法.表現山遠山高。 B.甲文末句引用漁者的歌謠來說明三峽秋景的淒涼。以襯托遊者哀愁的心情。 C.甲文佈局巧妙.前後照應。如寫“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巧妙照應了“兩岸連山,略無闕處D.“獨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獨”字,映襯出環境的幽靜、空曠,也暗示作者的“癡”。

【小題5】甲、乙兩文中的畫線句,都是從什麼角度寫景的?這兩處景物描寫各有什麼作用? (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①日光,這裏指太陽。②都

【小題2】 A

【小題3】 即使是騎着快馬,駕着疾風,也不如它快。(句通,“雖”“疾”兩個詞翻譯準確,可得滿分,否則扣分)

【小題4】 A

【小題5】甲文、乙文都是從聽覺方面寫景的。甲文畫線句描寫三峽秋天的悽清。渲染了一種悽異的氣氛,使人感到無限的悲涼。乙文畫線句描寫出雪後西湖萬籟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現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懷。(注意:意境須答出“景”與“情”)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曦”是註解裏面的重點字,在語境中應譯爲“太陽”。解釋必須到位,即要把語境義解釋出來。“俱”在文言文中是用法固定的字。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字詞的意思的能力。

點評: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據多。考查的詞語,一般爲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然仍以課文下面的註解爲主。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並做到重點突破,對於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

【小題2】試題分析:A項中的“一”都譯爲“全,都”,故相同。B中的前者譯爲“中間”,後者譯爲“參與”;C項中的“餘”前者是人稱代詞“我”,後者是“多餘”;D項中的“良”前者是副詞“確實,的確”,後者是形容詞“善良”。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字詞的意思的能力。

點評: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據多。考查的詞語,一般爲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然仍以課文下面的註解爲主。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並做到重點突破,對於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

【小題3】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此句中的關鍵詞有“乘奔御風”,其中的“奔”是活用詞,指“飛奔的馬”,故應譯爲“騎着快馬,駕着疾風”,然後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文言語句的翻譯能力。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採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當然課外的文言語句翻譯時,放到語境中,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小題4】試題分析:“側面描寫”很的說法不正確,應爲“正面描寫”。

考點:本題考查對文章手法的理解能力。

點評: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是重要的寫作手法。正面描寫又叫直接描寫,一般包括動靜描寫,虛實描寫,色彩渲染描寫,觀察角度變化描寫,點面結合描寫五種描寫方法,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方面的描寫。側面描寫,又叫間接描寫,是從側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透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更鮮明突出,即間接地對描寫對象進行刻畫描繪。

湖心亭看雪閱讀及答案7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完成26——29題。(14分)

甲.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乙.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毫髮。遂棄舟,從參寥策杖並湖而行。出雷峯,度南屏,濯足於惠因澗,入靈石塢,得支徑上風篁嶺,憩於龍井亭,酌泉據石而飲之。自普寧凡經佛寺十五,皆寂不聞人聲。道旁廬舍,燈火隱顯,草木深鬱,流水激激悲鳴,殆非人間之境。行二鼓,始至壽聖院,謁辨才於朝音堂,明日乃還。(選自張岱《西湖夢尋》)

[注]霽:雨過天晴。參廖、辨才:人名。 並湖:沿湖。 雷峯、南屏、靈石塢:山名。 普寧、壽聖院:寺名。 惠因澗:山澗名。殆:大概。

2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1)湖中人鳥聲俱絕( ) (2)上下一白( )

(3)濯足於惠因澗( ) (4)謁辨才於朝音堂( )

27.下列句子加點字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餘:餘住西湖 /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B.與:天與雲與山與水 / 選賢與能

C.於:憩於龍井亭 / 出沒於鯨波萬仞中 D.乃:明日乃還 / 見漁人,乃大驚

28.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餘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2)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毫髮。

29.甲乙兩文中,“ ”“ ”表明遊覽時間都在晚上,“ ”“ ”直接表明環境都很幽寂。(4分)

參考答案:

26.(1)消失 (2)全、完全 (3)洗、洗滌 (4)拜訪

27.C

28.(1)我划着一葉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帶着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2)這天晚上,天空晴朗,樹林間月光很明亮,(連)頭髮都能數清。

29. 是日更定矣 是夕 湖中人鳥聲俱絕 皆寂不聞人聲

湖心亭看雪閱讀及答案8

張岱

①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②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③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④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相關材料: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一一柳宗元《江雪》

1.下列劃線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湖中人鳥聲俱絕 以爲妙絕

B.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

C.問其姓氏其真無馬邪

D.上下一白而或長煙一空

2.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選文用清新淡雅的筆墨,描繪了雪後西湖凝靜清絕的景象。

B.選文第一段交代了遊西湖的時間以及環境,爲下文寫西湖雪景做鋪墊。

C.作者寫作此文時,已經是清朝初年,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偵”年號,含蓄地表達了他對故國的懷念。

D.“獨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獨”字與《江雪》一詩“獨釣寒江雪”中的“獨”字表達的情懷是一致的。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畫線句採用白描手法,描繪西湖雪景,其中“痕”“點”“芥”“粒”四個量詞用得巧妙,妙在何處?現代漢語中使用量詞增強語言表現力的例子有很多,請舉一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末說:“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的“癡”(用原文回答)?中國古代文人中寄情山水的“癡人”還有不少,請舉一例,並簡述其“癡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D

2.D

3.在湖中怎麼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閒情雅緻)的人呢?(意對即可)

4.(1)作者用簡潔、傳神之筆,借四個量詞,透過對長堤、湖心亭、小州和人的描繪,使宇宙的空闊與人的渺小形成對比,烘托出水天之間一片白茫茫的景色。

(2)示例:一彎新月,一葉扁舟,一輪圓月,一眼泉水,一抹彩霞,一束陽光…………

5.更定之時,獨往湖心亭看雪。示例:陶淵明癡心於山水,嚮往田園生活。(列舉的“癡”人與“癡”行要吻合)

湖心亭看雪閱讀及答案9

【一】

【甲文】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乙】僕去月謝病,還覓薜蘿。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峯限日;幽岫含雲,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山谷所資,於斯已辦。仁智所樂,豈徒語哉!

補充[去月]上月。

1。 解詞

(1)曉霧將歇

(2)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3) 僕去月謝病

(4) 豈徒語哉

2翻譯

(1)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2)仁智所樂,豈徒語哉!

3兩文寫景的方法有什麼相同之處?其作用是什麼?

4,對劃線語句所表現出的共同的處世態度,你是怎樣理解和評價的?

【二】

【甲文】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乙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爲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1。用“/”爲文中畫線句子標出停頓。(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爲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曉霧將歇( )

(2)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

(3)懷民亦未寢( )

(4)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沉鱗競躍。

(2)相與步於中庭。

4。填空。

(1)甲文寫景動靜相襯,其中透過生命活動的描寫,爲景增添動感的語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寫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兩文都寫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繪了“□□之美”,乙文描寫了“□□之美”。但兩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達了作者 ( )的思想感情;乙文則把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等微妙複雜的思想感情濃縮在文中“__________”的語句中。

【附答案】

【一】1。辭官。只。2。3。示例:都運用了多角度描寫的方法。如從視覺和聽覺等表現色彩、形態、聲音等。生動形象的展示出景物的鮮明特徵,充分表現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強烈的熱愛之情。(或動靜結合、化靜爲動等)4。理解:遠離塵俗,潔身自好。評價一:樂山樂水,掙脫塵網,是高潔的品性,寬廣的胸懷,超凡的氣度。評價二:厭惡塵俗,消極避世,不是積極的處世態度,不值得提倡。

【二】1。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爲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2。(1)消散 (2)參與,這裏指欣賞 (3)睡覺 (4)只是 3。(1)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 (2)我們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4。(1)猿鳥亂鳴 。 沉鱗競躍。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熱愛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對即可)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湖心亭看雪閱讀及答案10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餘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1.作者寫作此文時,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採用明朝 的年號,你能說出其中有何深意嗎?

2.“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一句寫出了什麼意境?此句在全文結構上有何作用?

3.“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獨”字有什麼表達作用?

4.“天與雲與山與水”連用三個“與”字寫出了什麼景象?

5.上文畫線句子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何特點?

(二)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1.“強飲三大白而別”“拉餘同飲”兩句中“強”和“拉”二字表現出人物什麼感情?

2.文中引用舟子的話有何用意?

3.“癡”與課文第一段哪句話相呼應?寫出作者什麼心情?

4.結合全文來看,本文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特點?

【湖心亭看雪閱讀答案部分】:

(一)

1.明思宗朱由檢 懷念故國的深情

2.路無行人,天無飛鳥,天寒地凍,萬籟俱寂的意境。作用:爲下文“獨往湖心亭看雪”作鋪墊。

3.映襯出環境的幽靜、空曠,也暗示作者的“癡”(不同凡響),爲下文作伏筆。

4.顯示了天空、雲層,山巒湖水混濛一片,舉目皆白的景象。

5.連用三個“一”字,與“上下一白”相呼應。寫法上,作者未站在一個固定點上,而是不斷變換角度寫景寫人。

(二)

1.“強”表現作者的喜悅和豪爽心情;“拉”表現客人的喜悅心情。

2.襯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驚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虛此行,深夜賞雪,收穫頗大,印象極深。3.與開頭“獨往湖心亭看雪”相呼應;寫出了作者超然脫俗的性格。4.以記敘開頭,以議論結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靜中有動,寂中有聲。

湖心亭看雪閱讀及答案11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2分)

①餘挐一小舟 ()②霧凇沆碭()

③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④客此()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①上下一白②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B.①上下一白②及下船

C.①是日更定矣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①湖中人鳥聲俱絕②千山鳥飛絕

【小題3】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①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②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小題4】.高雅的情調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癡”字來形容作者,說說這個“癡”字有什麼深刻含義?(2分)

【小題5】在下面的橫線上寫出幾聯描寫雪景的古詩詞。(不少於2聯)(2分)

答案【小題1】①通“橈”,撐(船)。②白氣瀰漫的樣子。③盡力 ④客居【小題1】 D【小題1】①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②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您一樣癡的人呢! 【小題1】作者借舟子的一個“癡”字點明主題,突出了作者癡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於世俗之外的雅情雅緻,表現了作者鍾情山水、淡泊孤獨、超凡脫俗的獨特個性。

【小題1】示例: ①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②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③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④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湖心亭看雪閱讀及答案12

【甲】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②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山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三峽》)

【乙】①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②是日更定,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24、解釋下面加點詞的含義。(2分)

①雖乘奔御風( )②其間千二百里( )③是日更定( )④湖中人鳥聲俱絕( )

25、下面各組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良多趣味 此皆良實

B、飛漱其間 又何間焉

C、餘拏一小舟 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

D、上下一白 長煙一空

26、用現代漢語翻譯【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這句話。(2分)

譯文:

27、下面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甲文第①段“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句,是透過側面描寫的方法,表現山遠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榮峻茂”四字狀四物,表現了“水之清澈,樹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體現了本文語言簡約凝練的特點。

C、甲文佈局巧妙,前後照應。如末段寫“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巧妙照應了首段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D、“獨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獨”字,映襯出環境的幽靜、空曠,也暗示作者的“癡”。

28、甲、乙兩文中的畫線句,都是從什麼角度寫景的?這兩處景物描寫各有什麼作用?(4分)

參考答案:

24、(2分)①即使 ②代詞,那 ③代詞,這 ④都

25、(2分) D

26、(2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自”“亭午”“曦”三個詞翻譯準確,可得滿分,否則扣分)

27、(2分) A

28、(4分)

甲文、乙文都是從聽覺方面寫景的。(2分)

甲文畫線句描寫三峽秋天的悽清,渲染了一種悽異的氣氛,使人感到無限的悲涼(1分)。乙文畫線句描寫出雪後西湖萬籟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現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懷(1分)。(注意:意境須答出“景”與“情”)

湖心亭看雪閱讀及答案13

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1-5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說笠翁,獨釣寒江雪。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拿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驚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1、請找出下列各組加粗字含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 )

A、是日更定 莫衷一是

B、更有癡似相公者 更深夜色半人家

C、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旦日, 客從外來,與坐談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且焉置土石

2、請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中敘寫亭中奇遇時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從甲詩“獨釣寒江雪”和乙文中“獨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獨”字,可以看出試問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懷和生活態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愛蓮說》中也有含“獨”字且意蘊相同的句子,請寫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詩文都描寫雪景和人物的活動,但描寫手法和表達的情感卻不相同。下列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詩用烘托的手法,景爲人設,描畫出一個獨釣江雪的漁翁形象。

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寫意,使西湖奇景與遊者雅趣相互映照。

C、甲詩主要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之感。

D、乙文主要表達了作者孤芳自賞的厭世之情。

參考答案:

1、D

2、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鳥的聲音都消失了。

3、運用了神態、語言、動作描寫;表現了作者的喜悅之情和豪爽之情。

4、(1)詩、文中的兩個獨字,都表現處作者獨立獨行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

(2)晉陶淵明獨愛菊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5、D

湖心亭看雪閱讀及答案14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小題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4分)

(1)湖中人鳥聲俱絕( ) (2)上下一白( )

(3)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 (4)及下船( )

【小題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小題3】如何理解文末舟子的話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2分)

答案

【小題1】(1)消失(2)全(3)盡力(4)等到

【小題2】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小題3】舟子說作者癡,體現了俗人之見,但恰是對作者最確切的評價,引用舟子的話一是對癡字的稱賞,再則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悅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緒。

解析

【小題1】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重點詞語的解釋進行重點識記。還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注意一的含義,及的翻譯。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爲理解B。

【小題2】

【小題2】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和翻譯能力,要求學生多讀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點詞的翻譯。翻譯這一句時要注意 惟和粒字。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從知音的角度闡述即可。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湖心亭看雪閱讀及答案15

1、解釋加粗的詞:

⑴ 湖中人鳥聲俱絕________

⑵ 是日,更定矣________

⑶ 惟長堤一痕________

⑷ 舟中人兩三粒而已________

⑸ 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⑹ 及下船________

⑺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⑴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⑵ 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參考答案】

1、⑴ 全

⑵ 這,在此意爲“那”

⑶ 只有

⑷ 罷了

⑸ 名詞作動詞,客居,作客

⑹ 等到

⑺ 哪 還

2、

⑴ 湖裏哪能還有這樣的人!

⑵ 不要說相公癡情,還有跟相公一樣癡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