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圓明園的毀滅方案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方案

圓明園的毀滅方案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南夏墅中心小學周勇周小芬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把創設情景看作是"意義建構"的必要前提。本方案設計旨在透過創設一個資訊量大且頗有人文色彩的網絡環境,使學生在情感內驅力的作用下,積極主動地去獲取、整理、創造性地加工資訊,切實有效地實現對當前知識的意義建構過程,最終更進一步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內容:人教版第九冊語文課題:22.圓明園的毀滅教時:第二教時

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使學生了解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是我國近代屈辱歷史的見證,從而喚起學生捍衛祖國神聖尊嚴的責任感。

認知目標:1.瞭解圓明園的昔日輝煌、毀滅過程,體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服務的。

2.理解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目標:培養學生的歸納抽象能力和網上獲取資訊、整理、加工資訊的能力。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仇恨。圍繞這一中心,作者着重寫了兩個方面內容,一是圓明園的宏偉壯觀和它所收藏的大量無價之寶,突出了它是"園林藝術的精華,建築藝術的瑰寶";二是強盜們肆意毀壞圓明園的罪行,激起了人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透過美與醜、善與惡的對比,學生潛移默化地體驗到了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更進一步認識到:侵略者之所以膽敢如此爲非作歹,是因爲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從而激發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重點或難點:

理解課文中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圓明園的建造和毀滅反映着祖國的強盛與衰敗,進一步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意義建構的主動者。該年齡階段的學生對新鮮事物注意力持久,並已初步掌握了上網瀏覽、上網搜尋資訊的能力。同時,從心理學角度上看,他們在一種新的學習環境下,利用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學習的積極性較高,他們善於探索,敢於質疑,敢於創新,因此在網絡環境下實施教學對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建構將起着積極的作用。

當今學生對圓明園知之甚少,爲學生提供豐富的資訊資源,創設好良好的具有人文的網絡環境,使其在圖、文、聲、像等資訊的刺激下充分感知,從而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網絡環境設計與創設

網絡正逐漸成爲學生嶄新的學習工具,網絡上衆多的資訊拓展了學與教的空間,使學生資訊素養和知識水平的提高成爲了必然。本課設計集圖、文、音、像等資訊於一體,自行設計了一個《圓明園的毀滅》的學習專題網站。

在主頁上,我們將課文內容安排在主介面,透過對關鍵詞、句設定各種超級連結,將資訊多樣化呈現,使學生根據自身需求,採用多樣的學習方式獲取各種與課文內容吻合的圖文聲像資訊,或讀、或聽……一切都在自讀、自悟、自冶中完成。這樣的環境真正體現出網絡資源的多媒體化。

在網頁的結構上,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大塊:

名園概貌:概括地介紹圓明園的總體面貌。

名園風光:透過圓明園四十景,西洋建築等欄目,爲學生提供豐富的資訊資源,讓學生感受圓明園的至真至善的美。

歷史文物:提供了青銅禮器、名人書畫、奇珍異寶、遺珍一瞥。採用圖文並茂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圓明園夕日的輝煌。

名園浩劫:透過安排英法聯軍犯下滔天罪行的視頻資訊和圓明園的斷壁殘垣的記實圖片,讓學生在一種至醜至惡的情景中產生強烈振動,迅速投入到一種極度激昂悲憤的情緒中,體會強盜們的貪婪、瘋狂,真正瞭解到"國弱則人欺"的歷史原因,進而將內心的憤怒和傷痛發泄至極點。

(以上設計則使學生能較快的把握課文結構與內容)

同時我們還設計了走進圓明園、新圓明園、神州風采、恥辱歷史等欄目等,這樣充分利用網絡現有資源,拓展資訊空間,爲學生創設了一個資訊量大、且具有人文色彩的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至真至美、至惡至醜中掀起情感波瀾,激起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此外,我們還開闢了"名園論壇"、"請您留言",爲學生協作、會話、創新提供了保障。最後,還要求學生能利用我們提供的搜尋引擎,積極爲自己提供更爲廣闊的學習資源背景,從而使學生不斷地完成新知的建構過程,自覺地養成資訊的"獲取-內化-提升-再獲取"習慣。

網頁結構樹如下:

網絡資源與語文教學整合

在建構主義思想指導下,利用網絡環境所提供的開放式個性化學習方式,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拓展研究學習的廣度與深度,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索慾望。

在網絡資源和語文教學相互整合的學習環境下,我們的學習由以下幾個主要環節組成:

1、創設情境。在學生彙報交流課前瞭解到的有關圓明園的情況的基礎上,播放《火燒圓明園》的片段,創設情景,鋪設好情感場,使學生在音、形、像等多元資訊的刺激下,思想上產生強烈振動,迅速投入到與課文內容相應的一種激昂悲憤的情緒中。正由於這種情感內驅力的作用與影響,學生此時定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學習需求與學習動機。

2.創設問題情景。質疑問難,由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教師幫助梳理,最後確定爲本課堂的三大學習主題,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同時又爲學生意義建構夯實了基礎。真正體現了"以人爲本","學由疑開始","以學定教",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3、確定選題。教師幫助學生把提出的問題歸納成三大學習主題,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性地圍繞一個問題作爲學習的中心內容,開展研究性學習。

4、自主學習: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線索(如推薦獲取有關的資訊資料的相關網址),讓學生在資訊的獲取加工中發展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包括確定完成學習任務所需要的知識清單、獲取有關資訊與資料的能力、利用和評價有關資訊與資料的能力等)。

5、協作學習。讓學生自己組合,就解決某一問題進行學習合作,上網搜尋,他們之間透過相互討論、交流,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產生意義建構。

6.合作交流。學生利用PowerPoint自主地對資訊進行加工與重組後,透過廣播,實現學習成果交流。

最後,把學生的學習感受用一句經典言語概括,透過網上留言展示。使學生從網上獲取的資訊和從課堂實踐中獲得的資訊與他們的學習活動產生互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我們開闢了網上論壇,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拓展學習空間,體現出學習的可持續發展性。

我們認識到:網絡資源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更是教學模式的整合,是教學內容的整合,是教學方式的整合,是學習環境的整合,是學生的學習活動的整合,它促進了學習過程中各要素的互動:①人--機互動。師生上網蒐集學習資源--網上資訊激發學習慾望--師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進一步上網蒐集學習資源--分析、處理資訊……師生運用電腦作爲學習工具,電腦幫助我們開啟學習空間,兩者相互依存。②資訊互動。網上資訊--激發學習積極性--實踐中獲取資訊--激起探究主動性--上網尋找資訊支援學習--網上資訊加工與內化--研究性學習的深入。③師生互動。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的深入發現問題--教師對教學中問題的進一步思考與探究--幫助學生拓展研究性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教學過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學習環境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資訊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則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爲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要求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全新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來指導開展教學實踐活動。

本教學過程以表格的形式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呈現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並適時闡述教師在其實施過程中的作用,以及設計的意圖。

教學過程:下載

教學過程

流程環境設計教師行爲學生行爲組織形式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激發動機

在學生彙報交流課前瞭解到的有關圓明園的情況的基礎上,播放《火燒圓明園》的片段1.師運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同步解說。

2.就是這樣一座享有"人間天堂"美稱的萬園只園卻於1860年化爲一片灰燼。看了這段錄象,你們最想說些什麼?問些什麼?。。。。。。

3.師幫助學生歸納三大學習主題。

1.生彙報交流課前透過各種方式瞭解到的圓明園的情況。

2.看片段,情感體驗。

3.問一問:學生質疑:圓明園爲什麼會被毀滅?爲什麼說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爲什麼說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4.學生帶着問題,進入學習情境。

學生個體活動,師生互動1.創設情景,鋪設好情感場。透過播放《火燒圓明園》的片段,在音、形、像等多元資訊的刺激下,學生在思想上產生強烈振動,迅速投入到與課文內容相應的一種激昂悲憤的情緒中。正由於這種情感內驅力的作用與影響,學生此時定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學習需求與學習動機。2.創設問題情景。質疑問難,由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教師幫助梳理,最後確定爲本課堂的三大學習主題,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同時又爲學生意義建構夯實了基礎。真正體現了"以人爲本","學由疑開始","以學定教",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獲取資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網上學習

自主探究

提供網絡資源

網上自主學習

1、同學們,在網上有課文內容。請大家先認真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如何圍繞三大問題來寫《圓明園的毀滅》的。

2.在三大問題中,對哪個問題最感興趣,可以從課文中找出相關段落細細地讀,並透過網絡去探究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