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端午飄糉香作文600字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飄糉香作文6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飄糉香作文600字

端午飄糉香作文600字1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端午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龍舟節,相傳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來。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要吃糉子、吃“五黃”(黃瓜、黃鱔、黃魚、鹹鴨蛋黃、雄黃酒),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有的地方還要划龍舟。今天我就在蕭山日報小記者活動裏好好體驗了一把包糉子的樂趣。

老師先發給我們每人兩片糉葉。糉葉長長的、寬寬的、青綠色,帶着一股特有的植物清香。我們按照老師的示範,先把兩片糉葉略微交錯重疊在一起,然後在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狀,這“漏斗”裏面就可以裝米和餡啦。

我們的第一項任務是包一個紅豆餡的糉子。老師拿來一盆拌好的糉子餡,裏面有糯米、紅豆、白糖等很多料,我左手拿着剛纔包了一半的糉葉,右手舀了滿滿一勺餡料,正好把剛纔的“漏斗”填滿,接着把多餘的糉葉折回蓋住“漏斗”包裹好,用老師發下來的糉繩在糉腰處紮緊並打結。哇!一個還像那麼點回事的糉子就在我手上誕生啦!

接着的第二項任務是包一個肉糉。有了剛纔初次成功的經驗,現在我就“輕車熟路”了:拿上兩張糉葉,在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狀,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然後放入豬肉餡料,再加上糯米把“漏斗”填滿,接着把多餘的糉葉折回蓋住漏斗包裹好,用糉繩在糉腰處紮緊打結。嗯!這回比上次那個包得更好看一點了!

我興致勃勃地又包了第三個糉子,還是個肉糉,因爲我喜歡吃肉糉。而且我覺得,端午節學習包糉子,既體驗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習俗,又鍛鍊了巧手能力,還品嚐了美味,真是一舉奪得啊!

端午飄糉香作文600字2

初夏時節,街頭巷尾開始飄起糉子的香味,我不禁又想起姥姥的糉子。姥姥很善於包糉子,兩片葦葉,在她手裏轉個彎,再一壓一折,一個糉子就包好了。豆沙餡、蜜棗餡、香腸餡、鮮肉餡……只要想吃什麼口味的,姥姥都能包進糉子裏。

姥姥包的糉子又漂亮又嚴實,下鍋再怎麼煮,從沒漏過一粒米。

每次煮糉子的時候,整個房間都飄着那溫暖的、夾着糯米和糉葉清香的味道。我一聞到這個味道,就迫不及待想要掀鍋蓋了。剝開糉葉,只見糯米已經被糉葉染上了一層黃綠色,晶瑩發亮,咬上一口,軟糯、清香,那滋味,我現在寫着寫着,都要流口水了。

我最愛吃蜜棗餡的,姥姥在每一個糉子裏都會放兩顆很大的蜜棗,只要咬一口,就能吃到餡了。蜜棗吸飽了水,又浸上了糯米和糉葉的香氣,不是那麼甜,而是變得更香了。我恨不得連糉葉上沾的一粒米都不放過。

不光我愛吃,鄰居家的小夥伴也都愛吃姥姥的糉子。所以每次姥姥都坐在那包很久,一次要包上百個,煮好幾鍋。然後再派家裏的每一位成員去送糉子。“小宇家沒有老人,家裏沒人會包,還要買,買的哪裏有自己包的好吃!”“楠楠媽媽最愛吃我包的白米糉子,前兩天見我還問我要不要包。”“大牛每次從老家回來,都給我們帶那麼多蔬菜,咱也不能光吃人家的呀!”……幾家一分,那麼多的糉子就見了底。我不高興了,“姥姥,就給我們留這麼幾個呀?”姥姥笑着說:“有姥姥在,還能沒有你吃的?先把人家的給了再說。”雖然是這麼說,但每次都是送鄰居的多,自己留的少。

爸爸和媽媽都是外地人,在南京沒有親戚,但是自從姥姥來了以後,我們在小區裏也結識了許多好鄰居,遇到了事情,總是互相幫忙,親如家人。姥姥送去的不僅僅是糉子,更是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和牽掛。

端午佳節來臨,姥姥又從老家來給我們包糉子了,一想到那麼多小朋友都能嚐到姥姥的手藝,我比自己吃了還開心呢!

端午飄糉香作文600字3

“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糉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

思量當年,端午起源,汨羅江畔,楚國屈原。

江中的波濤如聚如怒,狂風劃過你的臉頰,那個吟唱着“衆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大夫,也醉了嗎?那爲什麼任那江水浸溼他的足跡,任那西風撩亂他的髮絲,任那波濤沖刷沉沙的折戟,任那敵人踐踏楚國的尊嚴?別了,我的祖國;別了,我的故鄉;別了,我眷念的山河!

隨着一塊巨石沉入江底,你停止了呼吸,身軀沉下了,靈魂昇華了,你化作一縷糉香,雖然淡不可聞,但卻經久不散。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連篇累牘,迴歸正題。於是,五月初五這張白紙上,開始有了別樣的色彩。

“糉葉香裏說屈原,聽取鼓聲震天。”號令起處,千舟競渡,分開波濤,踏起重浪,萬龍競躍。一點雄黃,幾裏飄香,驅走百毒,帶來安康。

但端午節最吸引我們的地方,怕仍是那糉子吧!

你看那糉葉翻折再翻折,折出了一隻只碧綠的棱錐;你看那線繩穿梭再穿梭,穿出了一串串誘人的香糉;你看那清水蒸煮再蒸煮,煮出了一鍋鍋四溢的糉香。

一手執糉,一手剝皮,糯米微露,糉香四溢,輕聞其香,心曠神怡。

現在,我正坐在考場上,端午的糉香已隱隱飄來。況且,今年端午節與父親節正好相逢,那股香甜更加濃郁。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猶如一片大海,而端午節恰似這汪洋大海上的一葉龍舟,千百年來未曾沉沒,反而更加絢爛多彩。中華文明又如一隻茶壺,糉葉便是那香茗,經過歲月的浸泡,香氣撲鼻,沁人心脾。

覽世界歷史,千百年來薪火相傳,延續不斷者,唯我中華文化,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

糉香悠然飄來……啊,又是一年端午糉飄香!

端午飄糉香作文600字4

端午糉香四處飄

端午節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節日,每年,人們都將在這一天包糉子,插艾草,賽龍舟,懷念愛國詩人屈原。今年,外婆又要包糉子給全家吃,我很好奇,糉子究竟是怎麼包的?我決定向外婆請教,自已也包出幾個好吃的糉子來。

一大早,外婆就忙開了,我也趕緊過去幫忙。外婆先將糯米淘好,放在一個大盆裏,又準備了好多塊醃肉,幾個蛋黃。由於還要包肉糉,因此外婆又拿來醬油,往米盆裏倒了些許,攪拌了幾下,米馬上就變成了醬油色,接下來,就要開始包了。

外婆先拿好一張箬葉,手把手教我。她拿住箬葉的兩端,捲成一個漏斗狀,往這裏面加了三大勺米,又在米的中間放上一塊鹹肉,然後將它撫平,看不出一點兒向上凸的痕跡,再將沒有碰到米的箬葉向前折,再將多餘的部分向兩邊折,用手將它捏住。這樣,一個糉子就成形了。接下來,就要在糉子外面縛上白紗線,防止糉子裏面的米漏出來。我先在糉子偏上方的地方繞了幾圈,又在下方更緊地繞了幾圈,最後,把繩子的頭和尾打一個死結,一個糉子就完美誕生了!我興奮極了,也按照剛纔的步驟去做,可是,剛要將肉放進去,“嘩啦”,一下,我手裏的箬葉鬆了,將米全倒了出來。我並沒有灰心,又繼續包起來,可箬葉就是不給我面子,剛包好,要繫繩子了,“沙沙沙”我的“漏斗”漏了,幸好我眼疾手快,將米還有肉全倒在了邊上的米盆裏,這下,我可真是大冬天吃雪糕——涼透心了。外婆過來安慰我:“每件事都有從不會到會的過程,慢慢來,會包好的。”我又振作起來,經過了十分鐘的努力,我終於親手包好了第一個糉子!之後,我越包越熟練,看着一個個自已包的糉子,我的心裏樂開了花,在這個端午節,我學會包糉子了!

端午節那天,滿屋子都是一股淡淡的糉香,我吃着自已包的糉子,我想這一定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糉子。端午糉飄香,糉子香,學包糉子的過程更香!

端午飄糉香作文600字5

“耶,太棒了!明天就是端午節了!”一大早醒來,翻看着日曆,興奮地叫喊道。端午節是我國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專門設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中,任夢常常吃糉子、划龍舟……

嘿,說起糉子,說幹就幹!

上午,去超市裏買來糉葉和江米,下午便統統搬上飯桌,開工啦!

在老媽的細心指導下,在我的笨拙操作下,我成功地包出了第一個糉子。雖說糉子是“面目全非”,但好歹還有糉子的大概形狀。

其間我也是遭受了屢次失敗,包了拆,拆了包。甚至還弄爛了好幾片嶄新的糉葉。說心疼也沒辦法,誰叫咱的技術不達標呢?

好容易把糉子“捏”到了一起,一股小小的喜悅感涌上心頭。

會包糉子了,我興奮不已,馬上拿起第二片糉葉,做成“鬥”狀,往糉葉裏填滿江米和配料,開始認真地包第二個糉子。我包糉子都是小心翼翼地,生怕稍不留神,錯誤就“竄”了進去,害得我還要把好不容易包好的糉子再拆了重新包……

包着包着,我忽然發現,自己的手法變得熟練了!於是,我嘗試着往裏面添加各種各樣的餡兒,這樣糉子吃起來纔會更加香美。

老媽切了幾塊肉,用醬油淹着。盆中的江米也浸透了發黑的老抽醬油。爲什麼要包肉餡兒的糉子呢?因爲啊,我的老媽是浙江嘉興人。那裏的肉糉子可是名揚四海。

嘿,看我的!我折、我填、我壓、我纏……就這樣,一個糉子就大功告成了!雖說外觀無法跟外邊賣的冷凍糉子相比,卻吃着更安全,更放心。

一個、兩個、三個……放進鍋裏的糉子越來越多,手裏剩下的糉葉和江米是越來越少。看到這一成果,我真是既感到欣慰又感到十足地滿意。

……

隨着時間的慢慢推移,糉葉全都包完了,糉子也有小半鍋了。然而,我不得不停下工來,把糉子煮上,靜靜地等待着美味出鍋……

到現在爲止,糉子依然沒有出鍋。但我已聞到濃濃的棕香飄滿堂……

端午飄糉香作文600字6

偶然間,飄來一陣陣桂花香,眼前彷彿浮現那晶瑩剔透的桂花棕,清甜在味蕾上翩翩起舞,心頭卻泛起絲絲苦澀……

端午節,或是遊子歸家的期待,或是全家團聚的歡喜,或許是一個人心中那抹濃濃的思念。而我,有份思念想寄予您。

記憶中那模糊而又清晰的身影,還記得您回眸時慈祥的微笑,還記得您手中停不下的動作,拿、卷、包、放,行雲流水般嫺熟的手法不禁讓我眼花繚亂。那飽滿的糯米,在您手中輕輕掂量後,被送入棕葉的懷抱,恰如其分地安在最適當的位置,再輕輕翻折,繩子一緊,一顆完美的糉子便躍入了盆中。

您知道我喜歡小小形狀的棕子,糉子在您手中便變幻出小巧玲瓏的模樣,一個接着一個,一串跟着一串。您知道我喜歡門前桂花的香氣,您便把桂花蒸熟、濾出汁液,拌入糯米,開蓋後,那熱氣升騰的小糉子便帶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

每年端午,我都嚷嚷着要您教我包糉子,每一年我都半途而廢,最終爬在椅子上等您在我的碗裏放上一串熱氣騰騰的小桂花棕。

望着桌上這一袋包裝精美的糉子,硬繩捆綁着、塑料膜包裹着,比您做的糉子大了幾倍,沒了清甜的桂花香氣。現在的我,再也聞不到那誘人的棕香了。

太奶奶,我想您了,我想您的小桂花棕,我想您慈祥的笑,我想與您共處的時光。記憶深深淺淺,模糊而又清晰。清晰的是您的模樣,模糊的卻是我再也觸摸不到的桂花棕中濃濃的慈愛啊!

最最親愛的太奶奶,我總能在端午時想起您,可思念着您的心又該飛往哪兒呢?

端午,願你與你想念的那個人,一切安好。

端午飄糉香作文600字7

說起端午,你肯定會說不就是五月初五的日子,大家一起吃吃糉子賽賽龍舟?這樣說固然沒錯,只是將端午狹義化成了一個“娛樂性”節日。

端午那天,不論是在哪裏,不論是遇見了哪一位長輩、老師或是朋友,開口必定是要說祝福語的。只不過,這話可得好好說,切忌張嘴就來一句“端午快樂”,而應說“端午安康”。

這是爲什麼呢?有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所處時間不夠吉利。衆所周知,端午是在五月初五,古人認爲“九”爲陽數,因此九月初九爲“重陽節”。同理,“五”爲陰數,五月初五爲至陰之日,在這一天裏,“五毒”會齊齊出沒。所以人們會透過在門上插艾葉,戴香囊、喝雄黃酒等方式來“辟邪”。在這樣一個“不吉利”的日子中,又如何能對他人道一句“快樂”呢。

第二,人文歷史原因。在我國,端午作爲傳統節日主要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人,在經歷國破之痛後,於五月初五隻身來到汨羅江邊,寫下絕筆《懷沙》後便投江自盡。當地居民得知後都想將屈原屍體打撈上來好讓他入土爲安。爲了不讓魚蝦吃掉他的遺體,便用一種帶着清香的葉子包住飯糰投入江中。更有甚者,自發地划着船在江上來回遊動,以威懾江中魚蝦。於是便有了今天的吃糉子和賽龍舟的習俗。在這樣一個日子裏,道“端午快樂”或“端午吉祥”肯定不妥當的。

現在你是否也覺得端午說“端午快樂”是不妥當的呢。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對這樣一個傳統節日的由來、習俗,我們應該有所瞭解,以便能更好地傳承。

最後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飄糉香作文600字8

一個個香噴噴的糉子,一場場鑼鼓喧天的龍舟賽,一張張興高采烈的笑臉,勾畫成了今年多姿多彩的端午節。

這幾天一直雷雨不停,如瓢潑一般,上天是開心了嗎?原來是端午節來了!

今天早上,我家裏也忙碌起來了。早晨,媽媽的喊聲打破了家裏的寂靜:“快點起牀,包糉子啦!”語音剛落,我一下子從牀上彈了起來,衝到了餐桌上。“哇!”桌上擺滿了包糉子的材料,一大盆糯米擺在上面,還有紅豆、綠豆、雞肉、蘑菇、肉鬆、金黃的鹹蛋黃……奶奶動作嫺熟,把一小團糯米放在糉葉上,然後加上紅豆、綠豆、雞肉、蘑菇、肉鬆、鹹蛋黃,接着又加了一片細長的糉子葉,三兩下就成了一個像金字塔的形狀,最後,又用牢固的繩子,一圈又一圈地把糉子捆了起來。才僅僅過了半小時,鍋裏就擺滿了糉子。

媽媽調好了火,開始煮糉子。剛開始,聞不到什麼香味,可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糉子慢慢地開始散發出清香。終於,糉子煮好了!當媽媽揭開鍋蓋的那一刻,糉子的香氣瀰漫了整間屋子,大家都陶醉在了其中。我像熱鍋上的螞蟻,圍着竈臺打轉,只等媽媽一聲“好了”,就可以美餐一頓了!

我剛想伸手去抓來吃,可馬上被媽媽制止了:“小傻瓜!你以爲自己是‘鐵砂掌’啊!你會被燙傷的!”我吐了吐舌頭,露出了尷尬的笑容。過了一會兒,我才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個小巧玲瓏的糉子,仔細地看了看,再小心地把糉葉慢慢剝開。啊!糉子馥郁的清香再一次撲面而來,我咬了一口,白晶晶的糯米,軟軟的,特別香,特別甜。我享受的表情浮現臉上,心情也頓時變得更加愉快了。

端午糉飄香,我們一家其樂融融的笑臉,就是端午節那幅最生動優美的端午畫啊!

端午飄糉香作文600字9

傳說屈原跳江後,百姓們擁到汨羅江邊憑弔。漁夫們划起船,在江上打撈屈原。有個漁夫拿出準備好的飯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蝦、蟹吃飽了,它們就不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紛紛仿效。後來,怕飯糰被蛟龍所食,人們便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漸漸地發展成現在的糉子。這不,端午節快到了,大街小巷瀰漫着濃濃的糉香。

今天,我們的班級活動正好是包糉子,我可以好好地學一學了!

我拿起一張青色的糉葉,把它捲成一個小三角形。可是,這個小三角形總是不聽話,在我手中扭來扭去,一會兒變成比薩斜塔,一會兒變成四邊形。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這個小三角形給固定好。接着,我把準備好的糯米裝進小三角形裏。哎呀,糯米裝多了,都溢出來了!我連忙把裝多的糯米倒出來,可我手一鬆,小三角形也鬆了,糯米撒了一地。唉,我包的第一個糉子就這樣失敗了。

看來,包糉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我還得好好學學!我便去看易芝藝的奶奶包糉子。只見易芝藝的奶奶拿起一張糉葉,捲成一個三角形,一隻手緊緊地夾着糉葉,另一隻手往裏面灌糯米。她一邊包糉子一邊說:“糯米不能放太多,不然糉子的小肚子可包不住了!”這話逗得我們哈哈大笑。

我睜大眼睛認真地看着易芝藝的奶奶包糉子。說話間,她一折,一疊,一裹,一紮,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動作嫺熟,是一個包糉子能手!

慢慢地,我看出了一些門道。我學着易芝藝的奶奶一折,一疊,一裹,一紮,哈哈,一個糉子就成形了!可是,這個糉子還是蹦出了幾粒糯米,哎呀,我沒把繩子繫緊!我又拿來一根繩子,把這個糉子五花大綁起來,調皮的糯米就不再跑出來了。

糉子煮熟了,我迫不及待找到我包的那個糉子,棕色大衣裏裹着白白胖胖的糯米寶寶,清香撲鼻,味道很棒!

吃着自己包的糉子,這個端午節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

端午飄糉香作文600字10

記憶中的清香,是糉子的香。

五月的清晨還有些涼,當我還沉浸在夢鄉時,奶奶已經揹着小筐,來到了河邊。清晨的.空氣中,氤氳着一股溼意,熟睡了一夜的魚兒又開始在河中招搖,賣弄着它們柔軟的姿態。奶奶捋起褲腿,光着腳丫在並不深的河流中走動,待到蘆葉茂盛的地方,她小心翼翼地挑選着蘆葉,把最嫩最青翠的蘆葉放在籃筐裏。忙碌了一個清早,奶奶滿載而歸。她佈滿皺紋的臉上,掛着微笑……

太陽已攀上樹梢,我被清晨的鳥鳴吵醒。起來坐在桌角,猶帶睡意地看着奶奶包糉子。奶奶輕輕地將一片已經洗淨的蘆葉拿起,將它的一端捲成漏斗狀,接着用勺子將米放進“漏斗”中,再把其餘的部分捲上“漏斗”,最後用一根粗線將其系起來,一個糉子就大功告成了。蘆葉越來越少,奶奶的動作越來越嫺熟,不一會兒就包好了幾十個。奶奶又開始生火,待水煮開後將那些胖乎乎的糉子倒入鍋中……

糉子的香,飄蕩在那口大鍋的四周,飄蕩在農家小院上空,飄蕩在我歲歲的童年裏。我總是忍不住那糉香的誘惑,不顧剛出鍋的糉子燙手,慢慢解開它的“腰帶”,脫掉它綠色的外套,輕觸它潔白的肌膚。忍不住咬它一口,滿嘴都是糉香,令人回味無窮。我幫奶奶也剝一個糉子,遞到她的面前。奶奶會心地笑了,淡去的酒窩在我眼中卻依然很清晰,她彷彿是爲我的懂事而笑。

現在的河流越來越髒,再也採不到以前那樣新鮮的蘆葉了。端午節,也只能外出買糉子吃,再也嘗不到奶奶親手包的糉子了。可甜美的回憶,溫馨的畫面,總會在夢中出現。

端午飄糉香作文600字11

你知道端午節吃什麼嗎?沒錯,就是糉子。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對,傳說是爲了紀念楚國愛國大詩人屈原。小糉子還有許多的謎語:“四角六邊斜,掉入鍋中間。鍋底翻跟斗,起來脫棉襖;四角六邊長,珍珠裏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帶解衣裳。”對了,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走在大街上,小糉子的香味傳千里。家裏也是糉飄香。

我也很想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包糉子,首先要把糯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紅豆,糯米做餡,將自己喜歡的餡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

先把長長的糯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餡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均,最後把糯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形。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了一團球。

奶奶不只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猛火煮大約一個小時後,再開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了。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待的要揭開蓋子檢視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糉子那香氣,讓我脣脣欲動。

等待的時間總是漫長的,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解開,就能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棕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飄糉香作文600字12

對於端午節,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端午節其實是爲了紀念一位非常偉大的人——愛國詩人屈原。那是,屈原被敵人抓去做俘虜,於是選擇了跳河自盡。以後,人們爲了不讓河中的魚蝦吃屈原的屍體,就朝江中扔食物給魚蝦們吃,之後便有了糉子。說到糉子,我便記起了去年的端午節——

那是一個晴朗的天,藍藍的天上只飄着幾片薄薄的雲,太陽照得到處都是暖洋洋的,不時刮過一股小風,給人們又添加了幾分清涼。在這麼好的天氣當然也會有好的心情,但是我那愉悅的心情並不只是因爲天氣好,還因爲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在這個節日裏人們一大早就準備好端午節必備的東西——糉子。在外面,人們一般都是在外面買,但是這次我回了老家,老家就不一樣了,家裏的老人早早的就準備好包糉子的材料,糉葉,繩子,糯米。一切準備就緒後,大家就開始包糉子了。

首先拿起一片糉葉,把其中一頭捲成一個漏斗狀,往裏面放一些糯米,然後在想一個方向包糉葉,把最後一點小尖包進糉葉裏,最後用繩子包一下,一個胖鼓鼓但有棱有角的糉子就做好了。看到這裏,我手也開始癢癢了,迫不及待的拿起一片糉葉就開始包起來。我一步步仔細地做着,學的有模有樣的。只差最後一步了,我拿起一根繩子把糉子綁了起來。終於大功告成了,看着我的作品,心裏美滋滋的,情不自禁的笑了起來。隨着時間的推移,糉子也越來越多了,最後就差把糉子煮熟了。

大家都陸續醒了過來,糉子也下鍋了,一股濃濃的總香味飄在空氣中,吸入的空氣滿滿的都是糉香。我們幾個小孩子口水都要流出來了,還不等糉子煮熟出鍋,我們就圍住那個鍋,圍成了一個圈。過了一會兒,糉子要出鍋了,大人們要我們往後退了幾步就開始拿糉子。一揭開鍋蓋,鍋裏熱氣直冒。一股股白氣升到空中,一會兒就消失不見了。但最吸引我的還是那股糉香,濃濃棕香直往我鼻子裏鑽,讓我更加的迫不及待。等着等着,終於等到了。

桌子上有四五個碗裏都裝着糉子,那一個個糉子真是誘人啊!胖鼓鼓的,還散發着濃濃的香味。還有幾碗小菜放在旁邊,都很爽口。大家都圍着這個大圓桌,有的站着,有的坐着。看着人都齊了,就開動了。我手疾眼快挑了一個大的遞給奶奶,因爲這些糉子大部分是奶奶包的。然後又遞給了爺爺、姨奶奶、舅爺爺……最後我纔拿起一個開始吃。我先解開繩子,在慢慢的剝開糉葉,對着那香噴噴的、軟軟的糉子咬了一口,嗯!真的好好吃啊!那濃濃的糉香一直留在我的脣齒之中,難以忘懷。最後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結束了這次早餐。

讓那濃濃的糉香永遠飄在端午節吧!

端午飄糉香作文600字13

“五月端陽節,家家糉子香。”歷代詩人對糉子情有獨鍾,在端午這天,飲酒品糉之餘,還以糉子爲題材給後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

清代查慎行筆下的“靈符舊系千絲縷,玉粒新頌五彩筒。青箬香分菖葉綠,銀盤光射石榴紅。”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用高麗貢米做糉子的情景。糉葉要用新鮮的的蘆葦葉,碧綠碧綠的,散發着淡淡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材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裏,飽滿的蜜棗、花生仁、葡萄乾都早已泡好。勤勞的女主人用她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絲線層層纏繞,一個精緻的糉子便誕生了。“彩縷碧筠糉,香粳白玉團”( 唐 元稹)煮糉子時不能心急,得先把水燒開了後換小火慢慢煮,爺爺奶奶們習慣用土竈,把糉子煮好後就放鍋裏燜一個晚上,等第二天一早孩子們一起牀,揭開鍋,就是可以吃到熱騰騰的糉子了,屋子裏、院子裏頓時都瀰漫着蘆葦葉和糉子的香氣。

大文豪蘇軾喜食糉子,品味了以蜜餞爲餡的糉子,留下了“時於糉裏得楊梅”的詩句,清代林蘇門的“細箬輕輕裹,濃香粒粒融。蘭江醃酺貴,知味易牙同。”寫盡了火腿肉糉的妙處。糉子不是相思物,兩字相思寫不成。唐代殷堯藩詩云:“鶴髮垂肩展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兒童見說深驚訝,欲問何方是故鄉。”表達了背井離鄉的遊子,重返故里時的激動之情。清代儒學大家謝墉筆下的糉子另有一種情調,在京城做官時,他念念不忘家鄉的糉子:“年年令節春徂夏,丙舍南瞻念母勞。”詩人借糉子傾吐對遠方老母的思念之情。

“白白餈糉美,青青米果新。”糉子,千百年來盛行不衰,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成爲文化傳承的符號,至今在人們的心中仍有無窮的魅力。

端午飄糉香作文600字14

每逢端午節,只要走進我的家鄉前童古鎮,一股股甜甜的糯米香便從四面八方襲來,十分誘人。此刻的前童,好像浸在糯米的香甜之中,連空氣彷彿都變甜了。

端午一大早,奶奶忙得不可開交,首先她開始準備原材料:把清水泡過的糯米瀝乾水分,這時的糯米已經比較軟了,只需手指輕輕一捏,它就碎了;再把糉葉的兩面清洗乾淨,放入鍋中,用開水燙上幾分鐘。撈出糉葉,剪掉葉柄,也瀝乾水分備用。奶奶又端出一碗紅棗和一團棉線,興致十足地準備包紅棗糉了。

我見奶奶滿頭大汗,自告奮勇地當上了奶奶的小助理,一會兒遞艾葉,一會兒剪一根棉線,一會兒又……我不甘心就那麼看着,於是,我自己也包起糉子,可糉子在我手裏調皮的很,包了散,散了包,可我就是包不出奶奶手中的完美糉子。瞧!奶奶捲艾葉,放糯米,拿繩子,扎糉子,一切都如行雲流水,十分麻利。於是我靜下心來仔細觀察奶奶的動作,她先拿一片艾葉捲成漏斗狀,漏斗下方格外緊密,再放入糯米和蜜棗,還不忘用手按壓一下,然後,把過長的艾葉用大拇指緊緊地扣在漏斗上,最後用細繩將糉子捆好,一個胖乎乎的三角娃娃就從奶奶手裏蹦了出來。奶奶還告訴我:糯米放多了,煮起來容易散架,而少了,糉子看起來不好看。所以,加入的糯米要剛好和漏斗口齊平。哇!看上去很簡單的包糉子居然藏着這麼多的奧祕呀!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漸漸也能包出幾個像模像樣的糉子了!

包好糉子,我們把它們擺進鍋中,奶奶倒了些水,沒過糉子。大約兩個小時,糉子的清香一個勁的往我的鼻子裏鑽。奶奶幫我盛好糉子,剝掉艾葉,我一邊聽着奶奶講屈原的故事,一邊吃着香噴噴的大糉子,心裏不禁感嘆:多麼香甜的端午糉,多麼歡樂的端午節呀!

端午飄糉香作文600字15

農曆五月初五,正是端午節。端午節作爲我國紀念戰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的傳統節日,於20xx年5月20日列入國家文化遺產,於20xx年9月30日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不知在多少年前,汨羅江平靜的水面旁,一位愛國詩人懷着無比的悲憤,抱着一塊大石頭投江而死,那位愛國詩人就是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

當地百姓聞得屈原投江後,立即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但始終不見屈原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爲了打撈楚國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洞庭湖,可還是沒有尋到屈原的屍體。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於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人們又恐江裏的魚蝦傷害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從家裏取來米飯,用葉子包着,用絲線扎着,以免鬆散,然後把米團撒入江中,口中喚着“魚兒,魚兒,莫傷親人”,後來漸漸地形成了吃糉子的習俗。有唐代文秀《端午》一詩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風俗大同小異,除了賽龍舟和吃糉子,還有許多五花八門的習俗。如有些地方在小兒頭上用雄黃畫“王”字,驅五毒,掛艾草、菖蒲、榕枝,飲雄黃酒,吃“五黃”等。

端午節有許多不同的別稱,如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又如解糉節、菖蒲節、浴蘭節等。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讓我們品着糉子,聞着艾草菖蒲的清香,聽着端午節的來歷故事,收穫知識,將我國的傳統節日發揚光大!

標籤:糉香 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