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端午飄糉香作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飄糉香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飄糉香作文

端午飄糉香作文1

今天是端午節,奶奶準備包糉子給我吃。

一大早,奶奶就開始忙着準備包糉子的材料了:有昨晚就開始泡已被泡得白白胖胖的糯米,一把先煮後洗的碧綠的箬葉,一段麻繩,一碗泡發的紅豆和綠豆,還有一袋甜滋滋的蜜棗。

奶奶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奶奶麻利地拿起兩片箬葉,交錯疊放在一起,先把箬葉捲成一個圓錐形,然後把白白胖胖的小糯米和糉子餡一起放入“小圓錐”內,再用糉葉把頂包上。最後,用麻繩緊緊地繫好,一個可愛的小糉子就從奶奶的巧手上“誕生”了。

糉子包好後,奶奶就把糉子放進鍋裏,加滿水,用大火燒。水燒開後,改用小火慢慢煮。

糉子煮熟後,滿屋子裏都飄蕩着糉子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剝開一個大大的白糉子,沾了一點兒白糖,一口咬下去。哇,糉葉的清香和白糖的甜味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真好吃!

這真是一個糉葉飄香的端午節!

端午飄糉香作文2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咸和甜。龍舟下水喜洋洋。”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它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爲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是我們悼念屈原的日子,那麼,屈原是誰呢?

有這樣一個故事,戰國時期有七個國家,其中秦國實力最雄厚,有一天秦國要攻打楚國,楚國賢臣屈原得知後,迅速稟告了楚王,並獻計保衛國家,可楚王並不在意反而責罵了屈原,雖然後來屈原又努力了幾次,但都無功而返。最後一次屈原返回家中時看到老百姓正在辛苦耕耘着,艱難生活着,想到自己不能爲百姓分憂解難,萬念俱灰之下投進了汨羅江。

屈原不僅是賢臣,還是一位有愛國情懷、學識淵博的詩人,所以他深受老百姓的愛戴,在得知屈原投江後,人們爲了不讓江裏的魚蝦吃掉他的身體,也爲了屈原的靈魂在江裏不會餓着,百姓們紛紛把家裏好吃的東西投進江裏,還爲了東西不被魚蝦吃掉,把吃的包成糉子投入江中。

所以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就是爲了悼念屈原。那麼,糉子要怎麼包呢?每年我都跟着媽媽包糉子,所以我很熟練。首先,我們要準備糉葉、糯米、五花肉、乾貝、蝦仁、雞蛋、料酒、蠔油等材料。這些材料準備好以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加工這些材料了。

第一步將五花肉放入碗中,再放入蠔油和料酒,然後進行攪拌,最後蓋上一層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醃製三個小時,最好隔夜再拿出來,這樣會更入味。第二步將香菇切成條狀,乾貝切成絲,然後一起放入鍋裏翻炒,翻炒過程中加入香油、醬油、五香粉等配料會更香。第三步開始包糉子,首先將糉葉折成立體三角形,先鋪上一層糯米,然後把醃製好的五花肉放進去,再放入炒好的蘑菇、乾貝和雞蛋,最後再蓋上一層糯米,用力壓幾下,蓋上糉葉,完全包裹之後用蘆葦草纏繞幾圈打結完成。一定要把糉子包緊,這樣可以防止糉子裏的配料掉出來。第四步也是最後一步了,那就是把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半小時到一小時。糉子熟了以後取出來後可以六個一組,用剩餘的蘆葦草捆綁成一串串,掛在門窗上,想吃時解下一個來,方便又好吃。

糉子剛出鍋的時候,那誘人的香味真的讓人流口水。每次家裏的糉子出鍋,我總是第一個吃的。今年的端午節,媽媽說她還準備包甜糉,真的太期待了!你們知道嗎,糉子不僅可以包成菱形,還可以包成長方形,三角形……各種各樣的形狀,高顏值好口感。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糉子的香味永遠留在我心中,這種味道讓我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也讓我懂得身爲中國人要有一顆愛國心,我期待每一年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飄糉香作文3

在過幾天,就是我期盼已久的端午節了。

端午節,是一定要吃糉子的,下面請聽我講訴糉子的來歷。在楚國有一位詩人名叫屈原。屈原十分愛國。有一次,一個國攻打楚國。結果,楚國敗下陣,屈原不忍心看着百姓過着飢苦的日子,一怒之下,跳河自盡。當老百姓知道這件事以後。便被感動的熱淚盈眶。百姓們各自從家拿出一些糧食投入江中。當地有這樣一個說法。百姓們怕魚在水中沒有吃的,便咬屈原屍體。爲了使魚兒不吃屈原的屍體,就把家中的食物拿來餵魚。慢慢地,這就成端午節的一個習俗了!

人們用竹葉來包糉子,包好的糉子呈梭形。拿泡好的米把糉子填滿在鍋裏蒸一會,香噴噴的糉子就做好了。

馬老師還說:“端午節要帶上五彩繩,它的意義是長壽。在端午節裏,一家人都在一起重逢了,家家門前掛着蘆。這一天裏,人們高興極了。大人們高興,是因爲有屈原這樣一位勇敢的詩人而高興。但我們小孩呢?只爲能放鬆放鬆,大玩一場而開心了!

不管因爲什麼。端午節,我認爲這是有意義的一天。吃糉子、賽龍舟——很少有這樣開心的日子了。

端午飄糉香作文4

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今年的端午節又即將來臨了,由於爸爸媽媽工作的原因,無法回家鄉過端午節,但小時候在家鄉節的情景卻在我的腦海裏記憶猶新。

每當我們家鄉的.端午節到了的那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奶奶說這個習俗還要從春秋戰國的時候說起呢!

相傳在戰國時期,楚國上大夫屈原上諫楚王,提出富國之計,可楚王不僅不聽,還將其流放。結果屈原悲憤交加,傷心欲絕,抱一塊石頭,帶着自己的憤憤不平,帶着他的高遠志向,一起永沉淚羅江底。爲了防止魚蝦們吞食屈原的屍體,所以在這一天會包糉子,丟些在河裏。

每次包糉子都是家裏的一件大事,媽媽奶奶會和嬸嬸姑姑們一起找蘆柴葉子,據說這葉子也是有講究的。這是村子的每個小河邊都會看到人們提着籃子找葉子。這時,最快活的就數我們小孩子了,這艘小船也學着電視裏的叔叔賽“龍舟”。

“看龍舟,看龍舟,兩堤未鬥水悠悠。 一片笙歌催鬧晚,忽然鼓棹起中流。”想起這首詩的時候,眼前彷彿又浮現出端午時分家鄉那片熱鬧的景象。

端午飄糉香作文5

又是一年端午到,糉兒再飄香。

——題記

在我的童年裏,端午一直是我最喜愛的節日之一。在這一天裏,家家戶戶都要動員全家來包糉子。如果說我喜愛端午這一節日,倒不如說我純粹是喜愛這叫做糉子的美味吧。

端午的由來有很多,但每一種由來都有點悲壯。傳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爲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不過,我們這裏並不流行賽龍舟,所以我只知道要吃糉子。

在我家,端午還有一個特殊的意義。每年的五月初五,父親總要從外地趕回來,陪我們過端午。因此,我總是在端午的前幾天就開始變得興奮不已。今年也是,早在10天前我就開始期待你回來,今天,母親像往常一樣,做了一大桌子的菜,等你回來,可等來的不是你本人,而是你不能回來的消息。你不會想到我當時有多麼失望。但也只好一個人吃掉那端午的糉子。它依然在空氣中飄香着,沒有受到我的半點影響。不知爲何,當我再次聞到艾葉的清香時,我沒有了食慾。看着那一絲一縷的蒸汽,你的身影在我腦海中浮動着。

父親是一名石油工人,爲了我能上學,一直都在外地工作着。他經常打電話回來,向我敘述着那邊的工作環境,詢問我的學習情況,問我想要的禮物,並在回家時帶回來。

你總算回來了,但卻是在七月,端午那糉子的清香早已化爲空氣的一部分,但當你回來時,你依然可以清晰的聞到艾葉的飄香。不要驚訝,這是我在端午爲你包的糉子,只是封凍在了冰箱的最底層。

這時才發現,我所喜愛的不僅僅是端午的糉子,還有父親的歸來。當父親晚歸時,艾葉也會因此延遲飄香的時間。

父親,糉葉因你而飄香。

——後記

端午飄糉香作文6

倆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淚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倆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用各種方法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可今年的端午節我過的別開生面。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再次到來,高老師讓我們也來包一下糉子,讓我們也體會體會這種氣氛。我們一聽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包糉子,首先要把糯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一些糯米和紅棗。準備好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糯葉摺疊,圍攏來組成一個窩,中間放進糯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諾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形。

而包糉子就要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形,我一開始包時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多角形,就是揉成了一團球了。

包好一些就可以煮啦,可煮糉子要等很長時間。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出鍋了。我高興的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撥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啦!咬一口,美味無比!

在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了自勞的果實。

端午飄糉香作文7

是農曆五月初五,也是我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都會舉辦各種活動賽龍舟,掛艾草菖蒲,戴五彩線,喝雄黃酒,吃糉子,其中我最的就是吃糉子了。

一大早,就着手準備包糉子了,我在旁邊給她打下手。首先,媽媽把糯米和花生用水浸泡着。趁着這個我和媽媽把糉葉洗乾淨,把火腿和蜜餞切成丁。一小時後,把糯米和花生裏面的水倒掉,然後把火腿和蜜餞一起倒進去,攪拌均勻。一切準備就緒。

我們就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媽媽兩隻手上下翻轉,把一片糉葉折成漏斗狀,把剛纔拌好的食材放進去,再把鬥狀尾部的糉葉往回折,蓋住米,用細繩纏繞並綁好。就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大約兩個小時後,所有的糉子都包完了。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糉子了。媽媽把包好的糉子直接放進鍋裏煮。我守着竈臺,聞着飄散出來的陣陣糉香,我口水都快流出來了。約一小時左右,糉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剝開糉葉,露出白裏透紅的糉子,白白的糯米包裹着紅紅的花生豆火腿丁,咬一口,又香又糯!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看麥子黃了,端午節又到了,小們,趕快和媽媽一起包糉子吧!

端午飄糉香作文8

“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陸游《乙卯重五詩》中如是所說。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正陽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本源於南方先民祭拜龍祖的節日,後因戰國時楚國詩人屈原在這天投汨羅江,後來人們就將其作爲紀念屈原之日。

“四時花競巧,九子糉爭新。”端午節是要吃糉子的,取幾片糉葉,以十字疊好,把淘洗乾淨的糯米包在糉葉裏,用細麻線纏住,放鍋裏蒸。以前的時候,糉子是要投到江中去,讓魚兒吃糉子,而不吃屈原的死屍,而現在,大多數糉子也是進了人們的肚子裏。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只見一大早奶奶就扛着一捆艾往家裏到處插,我查過資料,知道了插艾可以祈求把不吉祥和疾病掃出去,祈求家庭和睦健康。

“菰黍連昌歇,瓊彝倒玉舟。誰家水調唱歌頭。聲繞碧山飛去、晚雲留。”端午是一個美好的節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端午飄糉香作文9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的而設立的,這個日子已經有很久的傳統了。母親告訴我,在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要吃糉子,吃發糕。

我們乘着汽車來到了外婆家,很遠就聞到了一股糉子的飄香。我急切的跑進外婆家的廚房,親切的叫了一聲''外婆好!''就匆匆抓起一個剛出鍋的糉子開吃。剝開糉葉,沾好棉糖,一口咬下去,紅豆的香味和糯米融合在一起,滿嘴洋溢着紅豆糉子的味道。

我迫不及待撕開第二個糉子,好似第一個糉子並沒有滿足我似的。我再次咬了一大口,肉還沒到肚裏,我就聞到了一股臘肉香。''啊~真的好香啊。''我感慨了一句,又像只餓狼似的吃完了第二個糉子。

我吞下口中的糉子,順手又拿起了第三個過了一會兒我的肚子漲的難受,母親問我吃了什麼,我便答道三個糉子。母親的表情簡直對我又愛又恨,她說:''傻瓜,糉子是糯米做的,不能吃太多,糯米會發脹的,吃兩個就夠了。''她寵溺的摸了摸我的頭,愛惜的談了口氣。

我躺在牀上,聞着外面的糉味,咋吧咋把嘴,啊~糉子真好吃。

端午飄糉香作文10

“吃糉子咯”隨着婆婆的一聲吆喝,我們全家人都圍了上來。一鍋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糉子端了上來。端午盛宴開始了。

在這個端午節裏,我不僅享了口福,更學會了一項新的技能包糉子。一開始,我按照婆婆的吩咐把米淘好,糉葉準備好,然後把糉葉捲成圓錐形,可是我一直卷不好,不是圓錐形太小,就是下面裹不緊,米會露出來。我琢磨了很長時間,也弄壞了很多糉葉,終於在婆婆的指導下,捲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圓錐形。我把米倒滿了糉葉裏,填平,接着用糉葉把米全部蓋住,然後拿住繩子,一頭用牙咬住,另一頭裹住糉子,拼命紮緊,弄得我牙也疼了,手也紅了。最後看到這個“四不像”的糉子,雖然不是很好看,但我還是蠻開心的。現在商場裏擺滿了各中各樣的糉子,它們包裝精美,品種豐富,但我最喜歡吃的還是婆婆親手包的白糉子,她香香的、甜甜的、軟軟的。包糉子是我國悠久的風俗習慣,現在很多人不會包,也不想包了,可是我覺得只有親自動手包糉子,才能真正感受到傳統節日的特有的文化氛圍。

今天我既體會了包糉子的樂趣,也感受了家庭的溫馨,婆婆最後還送了把艾草給我讓我回家掛起了辟邪呢。

端午飄糉香作文1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來臨了,在這個古香古色的傳統節日來臨之際,我彷彿又聞到了那飄香四溢的糉香,似乎又看到那相互追逐的龍舟......

說起糉子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去年媽媽教我包糉子的情景。那是接近端午節前的一個星期天,媽媽告訴我要包糉子,我一聽興奮得跳起來說:“媽媽,快點,快點,我要學。”媽媽說:“別急,別急,要先準備材料呢。”說時媽媽把準備好的材料拿出來給我看,我一看:“哇,好豐富哦!媽媽,應該怎麼弄,快教我。”原來媽媽準備了:糉葉、糯米、五花肉、香腸、蛋、香菇、蓮子、紅豆、花生等讓我流口水的食物,瞧,是不是很豐富!媽媽說:“胤胤,包糉子是很費功夫的,就看你有沒有耐心哦。”“噢,媽媽您可別小瞧我,我可有一雙靈巧的手,您等着瞧吧。”我看着那些食材信心十足地說。“那好吧,你就跟着媽媽學包糉子咯,可是要等吃過午飯以後再包。”“爲什麼呢?”“因爲要把這些食材先浸泡一下,這可是重要步驟哦,你就耐心地等等吧。”“哦,那我要趕快吃飯了。”

吃過午飯我便興趣濃濃地找媽媽:“媽媽,好了嗎?可以弄了嗎?”媽媽說:“應該可以了,我要先把那些食材炒一下,你去把那邊桌子整理好。”“遵命,親愛的老媽。”我愉快地哼着小曲,輕快地跑到桌子旁,開始整理。“整理完畢,媽媽,您弄好了嗎?”“好了,好了。”說着,媽媽把那些炒好的食材端到桌子上。“終於要開始包糉子咯。”我高聲歡呼着。

媽媽拿起糉葉開始教我怎樣包糉子,可我看着那些炒好的食材,香氣撲鼻引得我注意力一直不能集中,根本不知媽媽在說什麼。媽媽一看我這樣就說:“剛纔還吵着要學包糉子呢,怎麼現在又不學了?”我一聽,趕緊解釋說:“纔不是呢,因爲您炒得太香了,我才忍不住走神了嘛。”媽媽看着我,偷笑着:“那現在正式開始了嗎?”“哦,好吧,好吧。”我口是心非地回答。雖然這樣,我還是努力地把注意力拉回來。媽媽熟練地拿起糉葉告訴我:“先把糉葉折成一個小碗狀,先加入少許糯米及配料,中間放一塊五花肉,上面再加入糯米,包好再用棉線紮緊,這樣就好了,你來弄弄看。”我一看覺得簡單極了,就說:“我會弄,我會弄。”可當我把糉葉拿在手上時,怎麼也弄不好,沾得滿手都是米和油。“嗨,怎麼那麼難弄呢?”我氣得直跳腳。媽媽耐心地教我怎樣包,經過我一番努力,終於包出了一個四不像的糉子。不過,我總算是包出來了。當媽媽從鍋裏拿出我那個四不像糉子時,感覺還蠻挺有成就感的。

學包糉子真是趣味無窮啊!而這次包糉子不僅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和信心,才能成功;同時也讓我借這次機會更加貼近生活,領悟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端午飄糉香作文12

端午節,最讓我開心的事是吃糉子。

那天清晨,我剛從美夢中醒來,就聞到一陣濃郁的香味兒,什麼香?糉子香!我在牀上再也待不住了,一骨碌爬起來,就往飯廳跑去。眼前的景象令我興奮不已,桌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糉子,有鮮肉棕、火腿糉、蜜棗糉、白糉……數都數不過來,真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饞得我直咽口水。

我趕忙坐下來,顧不得冒着熱氣的糉子會燙到手,匆匆地剝開一個糉子碧綠的“外衣”,香味兒撲鼻而來,只見一個黃燦燦的飯糰就像一個吃飽了的小雞肚子一樣滾圓,把糉子掰成兩半,露出了裏面誘人的肉餡,我再也忍不住了,大喊一聲“吃糉子嘍!”立刻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吃完鮮肉棕,我感覺還沒解到饞,又剝開了一個我最愛吃的白棕,輕輕沾上一點糖,然後大口咬進嘴裏,哇!那甜蜜的滋味甜透心窩,真是絕世美味呀!

端午飄糉香作文13

“葦葉子呦,青青的呦,包個糉子香香的呦……”每當我唱起這首熟悉的童謠,幼年時在鄉下外婆家過端午的情形就歷歷在目。

我的家鄉南通位於長江入海口,雖沒有水鄉的美稱,但溝河渠塘遍佈大地,河岸邊蘆葦叢生,初夏季節,成片成片的蘆葦已是鬱鬱蔥蔥,碧玉般的葦葉在風中搖曳,端午節的腳步就越來越近了……

端午節包糉子在我的家鄉可是一件大事。早在端午節前幾天,家家戶戶就忙開了。外婆領着我到河邊的蘆葦叢中採葦葉。一片片翠綠肥美的葦葉鮮豔奪目,不多時就裝滿了竹籃。回到家,外婆把剛採下的葦葉洗淨再放進鍋裏煮,很快,葦葉特有的清香充溢着整個院子。外婆把煮過的葦葉放進一隻大木盆,端出精心準備的糯米、花生、赤豆、紅棗、切成段的新鮮香腸、方方正正的夾心肉……就開始大顯身手了。坐在木盆邊看外婆包糉子真是一件快樂的事:只見葦葉在外婆手中上下翻飛,不一會兒就把糯米、花生之類服服帖帖地包裹起來,再用麻絲繞幾圈、繫緊,一個精緻的四角糉子就在外婆的手中誕生了。拿起一隻觀賞,說它是按黃金比例做成的藝術品,一點兒也不爲過。心靈手巧的外婆能隨心所欲地包出各種尺寸的糉子,每回都會特地爲我準備一串小巧玲瓏的“迷你糉子”。

煮糉子對於童年的我來說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傍晚時分,外婆把各種不同餡兒的糉子按兩個一串或三個一串地做好不同的記號,然後拎起一串串的糉子小心地放進一口大鐵鍋裏,加滿水,蓋上鍋蓋,然後坐在竈邊燒火。我呢,也不閒着,幫着在一邊拉風箱,我總以爲風箱拉得越快,糉子就熟得越快,於是把吃奶的力氣都使出來了,果然,糉子特有的香味隨着縷縷熱氣飄出,我口水直流,嚷道:“外婆,糉子熟啦,我要吃!”

“乖孩子,不要急。”

“還要等多久?”

“快了快了。”

這樣的對話不知道要重複多少遍,最後,總是饞蟲抵不過瞌睡蟲,每回總要等到第二天早晨一覺醒來才能吃到糉子。剝開糉葉,香味撲鼻。肉糉,每一粒米油光透亮,浸透肉香;花生赤豆的,香甜可口;紅棗變得油亮,像一顆顆紅瑪瑙……

吃着香噴噴的糉子,我問外婆:“爲什麼要我等上一夜才吃上這麼好吃的糉子?”

外婆撫摸着我的頭,說:“孩子,糉子一定要慢慢煮,再燜上一夜,才入味兒、才香甜哩。”

如今,每每回顧童年的那一個個端午節,我才漸漸明白外婆爲了讓我們吃上香甜的糉子耗費了多少心力。是啊,愛,不經過長時間的醞釀怎能融入糉子?怎能讓吃糉子的人兒感到親切、溫暖?

端午飄糉香作文14

在一個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

媽媽教我包糉子。我們先拿出了準備材料:棕葉、糯米、肉、紅棗和一個小勺子。

別看一個小小的糉子,吃起來好吃,包起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媽媽教我先把一個棕葉包包成三角形,又用小勺子挖進幾勺糯米,再用小勺子挖一塊肉或者紅棗,然後,把棕葉包好,最後,用線一圈又一圈地紮起來就OK了。

可是,我總包不好,不是忘了放餡,就是糯米放了太多。看着旁邊姐姐包的那麼好,我心中失落極了。

唉!爲什麼現實總是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順利呢?我一下子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媽媽告訴我:“不要看那麼一個小小的糉子,吃起來兩三口就吃完了,可是,要說做一個小糉子,可不是兩三下就做好了的。因爲,沒有耐心,是什麼都學不會的。”

我聽了媽媽的話,就在心中給自己打氣。終於,經過不斷的努力,我成功地學會了包糉子。連姐姐也讚揚我:“進步挺快的啊!”看着媽媽讚許的目光,我心中像吃了蜜一樣甜,不,比吃了蜜還甜。

端午飄糉香作文15

對於端午節,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端午節其實是爲了紀念一位非常偉大的人愛國詩人屈原。那是在屈原跳江自盡後,人們爲了不讓河中的魚蝦吃屈原的屍體,就朝江中扔食物給魚蝦們吃,之後便有了糉子。說到糉子,我便記起了去年的端午節。

那是一個晴朗的天,藍藍的天上只飄着幾片薄薄的雲,太陽照得到處都是暖洋洋的,不時刮過一股小風,給人們又添加了幾分清涼。在這麼好的天氣當然也會有好的心情,但是,我那愉悅的心情並不只是因爲天氣好,還因爲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在這個節日裏,人們一大早就準備好端午節必備的東西糉子。在城市裏,人們一般都是在外面買,但是,這次我回了老家,老家就不一樣了,家裏的老人很早就準備好了包糉子的材料:糉葉,繩子,糯米。一切準備就緒後,大家就開始包糉子了。

首先拿起一片糉葉,把其中一頭捲成一個漏斗狀,往裏面放一些糯米,然後在向一個方向包糉葉,把最後一點小尖包進糉葉裏,最後用繩子包一下,一個胖鼓鼓但有棱有角的糉子就做好了。看到這裏,我手也開始癢癢了,迫不及待地拿起一片糉葉就開始包起來。我一步步仔細地做着,學的有模有樣的。只差最後一步了,我拿起一根繩子把糉子綁了起作文來。終於大功告成了,看着我的作品,心裏美滋滋的,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隨着時間的推移,大家包得糉子越來越多,最後就差把糉子煮熟了。

大家都跑進廚房,因爲糉子下鍋了,一股濃濃的棕香味飄在空氣中。我們幾個小孩子口水都要流出來了,還不等糉子煮熟出鍋,我們就在鍋邊圍成了一個圈。過了一會兒,糉子要出鍋了,大人們要我們往後退了幾步,因爲要開始拿糉子了。一揭開鍋蓋,鍋裏熱氣直冒。一股股白氣升到空中,一會兒就消失不見了。但最吸引我的還是那股糉香,濃濃棕香直往我鼻子裏鑽,讓我更加迫不及待。等着等着,終於等到了。

桌子上有四五個碗裏都裝着糉子,那一個個糉子真是誘人啊!胖鼓鼓的,還散發着濃濃的香味。還有幾碗小菜放在旁邊,都很爽口。大家都圍着這個大圓桌,有的站着,有的坐着。看着人都齊了,就開動了。我手疾眼快挑了一個大糉子遞給奶奶,因爲這些糉子大部分是奶奶包的。然後遞給爺爺、姨奶奶、舅爺爺最後我纔拿起一個糉子。我先解開繩子,在慢慢的剝開糉葉,對着那香噴噴的、軟軟的糉子咬了一口,嗯!真的好好吃啊!那濃濃的糉香一直留在我的脣齒之中,難以忘懷。最後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結束了這次午餐。

就讓那濃濃的糉香永遠飄在端午節吧!

標籤:糉香 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