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400字:包糉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由來作文400字:包糉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400字:包糉子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400字:包糉子1

今天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一大早,我外婆、外公、姑婆、姑姑、姑父,來到我家。我起了牀,看見有這麼多親人來到我家,我還不知道是什麼回事。

我打聽到了今天是端午節,我想:今天是端午節,應該今天會包糉子和吃糉子啊!我跑過去問奶奶,奶奶說:“再等一會兒,等把這些事做完,再來包糉子。”

一會兒,奶奶拿出糉葉和糉米放在桌子上,大家都圍過來,開始包糉子,我也拿出兩片糉葉,要上幾勺糉米開始包起來,我包了一個完整的糉子後,我搖了搖,我搖得輕晃晃的,怎麼一點重量也沒有啊,我一看,原來沒有包緊,糉米掉了一地,我連忙把地上的糉米清理乾淨,之後我又拿起糉葉,放上糉米,繼續包起來。

我仔細地包了起來,每一個角我都看了一遍,都沒有“缺點”,我把糉繩包住,我搖了搖,很重,我成功的包了一個糉子。

我把糉子放在鍋裏煮,一會兒後,一陣陣糉子的清香飄浮在屋裏,聞得我口水直流。

糉子好了,我吃着自己親手包得糉子,知道了只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穫。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400字:包糉子2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名重午、端五、蒲節,時在農曆五月初五。端有“初”的意思,故稱初五爲端五。夏曆(農曆)的正月建寅,按地支順序,五月恰好是午月,加上古人常把五日稱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稱重午。端午節傳遍全國各地,主要分佈於廣大漢族地區,壯侗土家、仡佬等少數民族也過此節。

端午節的起源有許多傳說,如紀念屈原投江、始於五月五日毒日的禁忌、越王勾踐訓練水師、紀念伍子胥投錢塘江和曹娥救父等等,這些說法經過歷代加工,與端午的民俗活動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中華民族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有:1、紀念歷史人物;2、划龍舟;3、吃糉子;4、各種防五毒習術(貼端午符剪紙、掛艾草菖蒲、佩戴香包等避邪物、蘭湯沐浴);5、遊戲,如玩鬥草、擊球、射柳等。與端午節相關的主要器具、製品有龍舟、糉子、五毒圖、艾草菖蒲、鍾馗畫、張天師畫、屈原像等。

端午節起源於民間習俗,其中有不少活動都是健康向上的。隨着社會的進步,端午節漸漸發展成爲內容豐富的傳統節日,有較強的生命力。端午節對研究民間習俗的發展有重大價值,由於它是多民族共享的節日且包含跨國習俗,因此對研究民族文化往來、國際間文化交流、傳統體育競技、飲食文化等均有重要價值。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400字:包糉子3

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這就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大夫叫屈原,他不但是一個治理國家的優秀人才,還是一個偉大的詩人。當時,秦國把楚懷王抓走了,屈原建議楚懷王的兒子楚頃襄王把大王救回來,但楚頃襄王怕打不過秦國,猶豫不決。有一個壞人不想讓屈原受寵,就在楚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楚頃襄王信了那個人的話,就把屈原的封地沒收了,把他流放到汩羅江那裏了。終於,楚國被秦國滅掉了。因爲屈原是一個很愛國的詩人,他心如刀割,就寫了一首《天問》的詩,決心和國家共存亡,就抱着一塊石頭跳進了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當時,許多人爲了救屈原,就駕着船,向江裏投飯糰和肉丸,並向江裏倒雄黃酒,防止魚蝦咬傷屈原的身體。後來,人們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屈原,就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並在這天,舉行賽龍舟活動,幷包糉子、喝雄黃酒。

我一定要像屈原那樣做一個愛國的小學生。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400字:包糉子4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讓我說給你聽聽吧!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大夫叫屈原,他不僅是一位治理國家的人才,還是一位大詩人。當時,楚懷王被秦國抓走了。屈原建議楚頃襄王聯合齊國,共同去抗擊秦國,救回楚懷王。但楚頃襄王不願意。再兼之國王聽了讒言,就把屈原流放了。

後來,秦國攻進楚國的都城,楚國滅亡。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心如刀割、悲痛欲絕。在五月初五這天,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着石頭投江自殺。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的樂章,投身汨羅江而死。

屈原投江後,老百姓紛紛趕到江邊,有的拿飯糰,有的'拿肉食,紛紛往江裏投,祈禱魚蝦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後來,一位老醫師拿出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說用酒醉倒蛟龍、魚蝦,免得讓屈原大夫受傷害。再後來,人們怕飯糰被蛟龍所食,就糉葉包米團,外面纏好彩絲,逐漸發展成了今天的糉子。

在往後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江中競賽,吃糉子來紀念屈原這位愛國詩人的傳統。這節日被稱之爲“端午”。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400字:包糉子5

今天我一大早就起牀了,因爲今天是端午節,我又要吃到香甜可口的糉子了。

我忽然聽到門外有動靜,仔細一聽:軒軒,我買了糯米和紅棗,你找好朋友美池一起包糉子吧。只聽咚咚!咚咚!的敲門聲,我開啟門真是洋溢軒,我們兩個互相擁抱後,便準備包糉子了。

我小時候就盼望着能吃上自己包的糉子,今天如願以償。我將一碗糯米倒扣在案板上,輕輕把碗拿起,一個碗型的飯糰端端正正的呈現在眼前。我用手捧着飯糰在案板上不停的旋轉,我把飯糰切成三角形的,又在每個三角形上面摁下一個個閃閃發光的大紅棗。還在上面撒上了白糖。然後我們就一絲不苟的往上裹鮮海苔,最後纏上線繩。一個個身穿海苔的糉子寶寶誕生了!再看看洋溢軒,她竟然做了一個個菱形的糉子,真有創意啊!

十幾分鍾後,我開啟鍋蓋一股香味沁入心脾,各種形狀的糉子讓人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的拿一個,不顧一切的咬了一口,裏面露出了一一顆顆糯米,還有大紅棗。啊,好香!我情不自禁的讚歎道。我一連吃了好幾個,那香甜的糉子讓我回味無窮。

今天我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400字:包糉子6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民間有吃糉子的習慣,傳說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爲了不讓江裏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裏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爲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裏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裏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纔不會被他們吃掉呢?”

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糉子,它們以爲是菱角就不敢搶着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着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裏投下尖角糉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糉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

老人問屈原:“還有什麼辦法呢?”

屈原說:“送糉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爲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

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划着龍船到汨羅江送糉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糉子划龍舟的來歷。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400字:包糉子7

端午節到了,我和媽媽到街上買來紅棗、肉和糉子葉準備包糉子。

開始包棕子了,媽媽先叫我仔細看:只見媽媽先拿兩張葉子放在手上,然後,拿一點點米放在葉子上,再拿米來把紅棗或肉蓋住,最後,把糉子給綁起來,這樣一個糉子就做好了。

接着,媽媽叫我也一起包糉子。我說:好的。剛開始包糉子還算順利,可是就在綁糉子那裏,米全部散出來了。我反覆做了很多次都沒有成功,有點灰心了。這時,媽媽鼓勵我說:不要灰心!對自己要有信心。只要你努力去做,媽媽相信沒有什麼事情可以難倒聰明的帆帆。於是,媽媽仔細地教着,我耐心地包着,包着……後來我終於學會了包糉子。

糉子煮熟了,我吃着自己包的香甜美味的糉子,心裏暗暗地想着:

世上沒有困難的事,只要對自己有信心,再大的困難也難倒不了我。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400字:包糉子8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爲“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爲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爲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爲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糉等節日活動。自20xx年起,端午節被列爲國家法定節假日。20xx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xx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爲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400字:包糉子9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全家在吃糉子,看得這麼好吃的糉子,我問爸爸:“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爸爸說:“這是一個傳說,你自己上網找找。”

吃過飯,我就上網去查,原來是這樣: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

他倡導舉賢援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藍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公元278年,秦國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秦國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傳說屈原死後,百姓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還拿出食物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因此,在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

我把查到的傳說說給了爸爸聽,爸爸誇獎我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400字:包糉子10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有許多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就是其中之一,關於它,還又一個美麗的傳說呢。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時,有一個正面臨亡國之難的國王—楚王,它召集大臣們一起商議對策,屈原是國王非常重視的一個大臣,他想出了一個十全十美的方法,而國王覺得不妥,另一個大臣也想出了一個辦法,國王連連點頭稱讚,並賞了那個大臣,但屈原卻說不行,屈原要和國王爭議,不料,國王卻把屈原逐出了這個地方。

果然,楚國滅亡了。屈原見自己胸懷大志,卻報國無門,他一氣之下,就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進汨羅江自盡了。

聽說屈原投江,沿岸的老百姓紛紛划船去尋找他的屍體,可是始終沒有找到。人們回來後,只見屈原夫人獨自立在江岸上,雙手捧着一個竹筒,大家都過來安慰她,屈原夫人平靜的說:‘我想,先生活在這個世上,憂愁太深了,這清清的汨羅江水或許能沖走他的憂愁,就讓他去吧,先生最愛吃糯米蒸飯,我這就給他獻上。’說着,將糯米蒸飯投進了汨羅江。

千百年來,人們忘不了憂國憂民的屈原,於是就把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每到這一天,人們都要報糉子,系五彩繩,賽龍舟以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400字:包糉子11

我今天想吃糉子了,就讓媽媽包糉子,但又想自己試試,又讓媽媽答應我包糉子,媽媽看我那牛勁,就滿口答應下來。

媽媽把一些竹葉子拿出來,我想就要包糉子了,便準備好包糉子了,卻沒想到媽媽把葉子放入鍋中,用兩個碗壓住,再倒入一些水,燒了起來。我想這樣肯定要去掉上面的有害物質。媽媽告訴我先要把竹葉煮軟,還能消毒,這樣纔可以。

好不容易水開了,媽媽把兩個碗拿開,把鍋裏的東西全部倒在一個大盆裏,再把那個大盆擡到桌上,媽媽對我說一定要在包糉子前洗乾淨竹葉。

終於可以包糉子了,我拿起一片糉葉子,學着媽媽的樣子,在接近葉柄的地方用兩隻手拿住,再一弄,變成了一個圓錐一樣的東西,我用一個稍微平一點的大勺弄了一些米,倒在裏面,不好!漏斗事件,手沒拿穩,下面有了一個口子,結果米掉了出來,我弄了好幾次天都會有洞,天河就像雨一樣漏了出來,眼看媽媽包好了一個又一個糉子,我心裏非常着急。好不容易完成了這個步驟,媽媽差不多包了五六個糉子。接着包的時候,又出現了漏斗事件,我又好不容易完成了,但我不會繫繩子。讓媽媽幫忙一下就包好了。

不管怎樣,這次包糉子讓我感到非常辛苦,以後要幫媽媽做一些事才行。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400字:包糉子12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到了。

今天我一大早就起牀了,我開啟房門發現媽媽和奶奶都在包糉子呢!

我開心地走過去,問道:“奶奶我能包糉子嗎?”奶奶一如往常慈祥地說:“可以,來試一試吧!”我擼起袖子,先拿一片糉葉,再挖兩勺米放在糉葉上,接着用筷子夾一塊又細又長並且肥瘦相間的臘肉放在米上面。哈哈,這樣一看,這臘肉就像是剛出生的小嬰兒,那糯米啊彷彿是張軟乎乎的公主牀呢!“小寶寶彆着急,姐姐給你蓋上白花花的棉被。”於是我用勺子挖一勺米把臘肉給蓋住。最後用三根又細又細的長的繩子把糉子捆起來,哈哈!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這一會兒的工夫,我和奶奶就包了這麼多的糉子,一大盆誘人的糉子擺在眼前,真讓人垂涎欲滴。“一、二、三......”我數了數,我一共包了十三個糉子呢!太有成就感了!

奶奶馬不停蹄去煮糉子了,我等了好久,圍在廚房團團轉,終於聽到奶奶叫道:“吃糉子了!”我趕緊跑過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呀!這是我自己包的糉子,我聞了聞,好香呀!令我直流口水。我咬了一口,香甜軟糯的糯米,肥瘦相間的臘肉,這簡直是人間美味!好好吃!我也不顧形象了,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心想:我下次還要包糉子!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爲了紀念我國屈原詩人,不僅意義重大,而且還能吃上如此美味的糉子。我愛端午!希望這樣的傳統節日可以永遠流傳下去。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400字:包糉子13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熱鬧的春節,追悼親人的清明節,紀念愛國詩人的端午節,團團圓圓的中秋節,在這些節日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因爲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

在農曆五月初一,大人們都會先在門楣上掛艾葉、昌蒲,這些可以驅趕蚊蟲,而且還要喝雄黃酒,防病防災,大人們還會去採摘糉葉洗、浸,還要浸糯米,糯米里面可以加紅豆、肉、花生等食物。

接着是包糉子,在我們家裏,奶奶包糉子包得最好。奶奶包糉子的時候,我問奶奶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奶奶說:“在公元前278年,楚秦爭奪霸權,楚國的楚懷王昏庸無能。屈原建議他富國強軍,舉賢授能,而楚懷王卻聽信小人讒言,把屈原削職流放,屈原在京都聽有人說秦國把楚國攻破了,屈原聽自己的國家被別的國家佔領,悲痛萬分,他就抱着一塊石頭投江自盡了。人們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自盡後,就把葉子包着糯米投到江裏去,讓那些魚蝦吃飽,不要咬屈原的屍體,這就是爲什麼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人們要吃糉子的原因了。”奶奶說完,我恍然大悟。

糉子包好了,煮糉子也是門絕活,鍋裏放入蒜瓣等作料,吃糉子的時候還要醮白糖,這樣纔不容易壞肚子。

吃飽喝足,我們一起去看賽龍舟。賽龍舟同樣是端午節的一個重要傳統習俗,賽龍舟主要是爲了驅趕水中邪靈,讓屈原的靈魂歸到故里。

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是個盛大的節日,在端午節裏,我們大家都開開心心,天空瀰漫着歡笑聲。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400字:包糉子14

農曆五月初五,被稱爲“端午節”。“十一五”與“午”通,“五”和爲正數,所以端午,也被稱爲結束5重五,端午,運輸等,是漢民族的傳統節日中國。這一天演變成重要活動: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他們喝的酒。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端午解放一次名爲“詩人節”,以紀念屈原之後如此。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上酒,壓力邪說。雖然端午年年過,但關於端午的起源,但不是很清楚,歸納起來,大致以下諸說。

一個端午的來歷:紀念屈原說。這就是說,首先從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和周都被嚇,“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龍的死亡被困蚊子,世界的悲哀後,每天這投在水中彩綢餃子開車龍。它透過,屈原汨羅江後,聽到當地人的消息立即划船撈救,排隊洞庭湖,而不是屈原的身體結束。當時,與降雨相吻合,在湖岸邊的小船彙集旁邊的亭子一起。當人們得知他最終恢復時,屈大夫雨再次動員,渴望吸引到廣闊的洞庭湖。哀悼,人們在河上划船,然後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看來,端午吃糉子,賽龍舟,紀念屈原與唐代文秀“端午”相關的是一首詩;“端午節是誰製成,萬古傳聞值得笑屈原楚江空渺渺,不能直接沖洗。陳冤”。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400字:包糉子15

端午節是我國重大的節日之一。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是吃糉子、賽龍船、掛香包、系五絲繩等。

端午節這天,媽媽就教我包糉子。包糉子看起來很簡單,但是真正做起來談何容易呀!在動手之前,我的確覺得簡單。我把糯米和豆子泡在水裏,媽媽告訴我直到泡軟了爲止。我又把花生、果肉、大紅棗跟糯米攪拌在一起,就變成了糉子的餡兒。然後我把餡兒弄成三角形的,拿起兩三片竹葉,笨手笨腳的把糉子包裹起來,還用線繩把它牢牢的捆綁起來。不過我包的糉子歪歪扭扭的很難看,但是這也是我辛勤勞動的結果啊,我看着糉子滿意的笑了。

媽媽乾脆利落的包了十幾個大糉子。我和媽媽一起把包好的糉子放到了鍋裏,過了一會兒,香氣四溢,我以爲糉子已經熟了,可是媽媽說時間還不到呢,讓我耐心等待。又過了十多分鐘,滿屋子都飄着糉子的濃香,我簡直就要垂涎三尺了。

我看着出鍋的糉子,竹葉更加翠綠,我想一定是色香味俱全的。我咬一口香甜可口,真是天下美味呀!

今天我很高興,因爲我學會了包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