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包糉子作文【熱】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包糉子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包糉子作文【熱】

包糉子作文1

在一陣陣歡聲笑語中,龍舟一艘接着一艘的快速駛向終點,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吃糉子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大清早媽媽把前一天剛泡好的糯米從冰箱裏擡出來,一粒粒吸滿水份的糯米就象一個個飽脹的白色小胖子。我毫不猶豫地躥到媽媽面前,嚷嚷着要和媽媽一起包糉子。在媽媽的詳細指導下,我小心翼翼地從冰箱中把豆沙、鮮肉等食材一一拿出放在桌上。

媽媽把剛買來的糉葉拿出來,一邊包一邊對我說:“包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包個好糉子必須用心。”

我邊聽着媽媽教說學着媽媽的樣子包起了糉子。我先把棕葉捲成漏斗的形狀,撮一小把泡好的白糯米,放入“漏斗”中;然後放入蛋黃和鮮肉,再蓋上一層白糯米,壓實按緊,再將糉葉完全包裹住糯米,最後用麻繩牢牢捆住整個糉子,“還不錯”,一個小角尖尖的糉子完成了。

我們包了很多品種的糉子:有的是蛋黃鮮肉餡兒,有的是叉燒餡兒,有的是豆沙餡兒,還有的是沒有餡的白米糉……整整包了三大盤。

媽媽把這三盤糉子全部放入鍋中加水煮,不到三十分鐘,一股糉葉淡淡的清香夾着濃濃糯米的味道在廚房中飄蕩着。掀開鍋蓋,香氣怡人,讓人直流口水。

“糉子出鍋咯,快來嚐嚐我們寶貝自己的手藝,”隨着媽媽一聲喊,爸爸聞聲而來,拿起筷子夾了一個,掀開糉葉,輕輕咬了一口,臉上頓時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好吃,真好吃!”爸爸讚不絕口。

香甜的糉子,幸福的味道,伴隨電視中那一艘艘龍舟滑行,我開心地笑了!

包糉子作文2

天上,太陽剛剛吐出了一絲紫絲,柳樹在陽光的照射下“沙沙沙”地跳着舞,小鳥嘰嘰喳喳地唱着歌,一邊飛着,公雞喔喔喔地叫着,像鬧鐘一樣叫醒人們起來工作,還有的人們忽忙地跑去上班,而我們大家走進作文室,做一個糉子香包。

老師給我們發縫針,老師分的針孔大小不一,分給一些同學比較大的針孔,有些的人的針洞卻跟螞蟻一樣大或是比螞蟻還小的。老師分給李子睿的針是比螞蟻還小的,因爲老師和我一樣想的一樣,想氣死李子睿的,果然是國民好隊民,同仇敵愾啊。大家都興奮極了,但是漸漸的,有的的同學開始抱怨了,因爲針眼再大,還是有穿不過去的,我的線也像頑皮的小孩子死活不肯穿進去了,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我終於把針給穿了進去。

針穿好了,我們大家開始縫了!我睜大眼睛,把針穿進了布料裏面,一拉,反過來再穿過來,經過了很久,終於完美的完成了縫合;現在開始縫別處了,開始縫左邊了,我再次拿起了針,扎進了布料裏,像魚兒繞水草一樣左拐右拐的穿了過去,縫好了,看着得意的作品我心裏像灌了蜜一樣甜。

最後一步開始塞繩子了。

我拿起繩子,塞了進去,可是總是會掉了下來,我丈二摸不着頭腦,所以不得不去請教五靈萌主了,果然是大師,一下就幫我做好了,就這樣我的香包做完了。

啊啊,我終於做完了,此刻的我腳下像踩着一朵幸福的雲一樣。

包糉子作文3

“糉神”——奶奶們來臨,她們步履神雲,頗有仙範。我拉過自家奶奶,只見她嫺熟地拈起3片葉子,旋轉,填米,還沒看清,糉子已被五花大綁了,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看着正在“興風作浪”的“老司機”們,我們這羣小子能不手癢癢嘛!

終於可以包糉子了。我憑着直覺,開始了漫漫征途,糉子君,我正式向您宣戰!

只見,我拿出碧綠的糉葉,尾巴尖並在一起,粗頭拉開成扇形,反面朝上,用剪刀剪齊,簇着水倒立,手一夾,一別,一扭,便成了錐形,抓一把米放進去,一蓋,一折,一鋪,一彎,再用繩子一捆,一個糉子便完成了。我的糉子怎麼弄成長方形了,那糉子似乎在嘲笑我,又像在抱怨我包成了荷葉飯吶!

我不服氣,又包,卻又露餡了。經過了五次嘗試後,我終於會包了。就像吃了蜜的小熊,樂得發慌。

盆內,糉子正瘋狂堆積,大夥仍熱情高漲,瘋狂吧,糉子君!

到吃食時間了,我散開細繩,剝開糉葉,白白的米柔軟了我的心,輕咬,香甜,軟糯。我狼吞虎嚥,不一會兒便風捲殘雲地解決了一個。

一時間,滿屋都是糉香,指縫間也流淌着香味。此刻,響亮地打一聲飽嗝,真乃世間一大舒暢。

包糉子作文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看到婆婆在廚房裏包糉子,我便走過去,也想學包糉子。婆婆先教我卷糉葉,只見婆婆拿起一大一小兩張糉葉,把它們疊在一起,捏住兩端一卷,便成了一個漏斗形。我也學着婆婆的樣子,輕鬆捲成了漏斗形,接着我又在“漏斗”裏放入了一大勺的糯米,再放上一塊香噴噴的肉,接着又用糯米蓋上。只剩最後一步了——扎繩。我一隻手緊握住糉子,另一隻手去拿線,突然,“漏斗”底下開了個小孔,兩三粒米漏了出來。我急忙扔下線,兩隻手用力握住了小孔向上折了一下,封住了小口,這才阻止了急急忙忙要“離家出走”的米。我又拿起線,在糉子上繞了好幾圈,在確認繞得很緊了後打了個結。婆婆見了,開心地說:“你已經學會啦,以後家裏包棕子的活就交給你啦!”我愉快地要受了這個任務。今天,我和婆婆一起包了整整一鍋糉子。

糉子煮好了,剝開糉葉將糉子放在盤中,好似一個白娃娃。吃着自己包的糉子,我心裏充滿了甜蜜。

包糉子與學習一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既不能馬虎大意,也不能急於求成,否則就可能會前功盡棄。

包糉子作文5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天,我們全家總動員,一起包糉子。

一早,我們就買齊了包糉子的材料:箬葉、糯米、肉等。爸爸先給箬葉洗了個熱水澡,我這個“小兵”負責淘米,媽媽手腳麻利地把肉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接着,我們把米用醬油拌勻,往肉里加入料酒、醬油、糖等,媽媽說:“讓它們睡上一覺,下午我們就可以大顯身手啦!”

剛吃過中飯,我就迫不及待想開工,但媽媽說:“再等一小時左右!”“啊,我一分鐘都不想等啦!”我急得直跺腳。終於,媽媽受不了我的軟磨硬泡,終於開工了!

媽媽拿起一片箬葉,我和爸爸也跟着拿起一片箬葉。媽媽輕輕鬆鬆就把箬葉捲成漏斗狀,可在我手裏,箬葉卻成了一個調皮的孩子,我怎麼也卷不好。爸爸一卷,箬葉成了一個真正的漏斗——底下留了個小孔,我們不由得哈哈大笑。媽媽耐心地教我們,我們也學得很快,終於,一個完美無孔的漏斗狀卷好啦!我們先往裏面裝了一小勺糯米,再放上一塊肉,小心翼翼地蓋上一小勺糯米,接着用箬葉的上端緊緊蓋住“漏斗”,把多出的葉子對摺後向一邊扭過去。此時,我的糉子歪歪扭扭,米有點露出來,媽媽急忙來搶救。搶救完畢,我們給這個“大肚子將軍”紮上腰帶,一個讓人饞涎欲滴的糉子就做成啦!我又包了好幾個,包得一個比一個好!之後,我們把這些“五花大綁”的糉子關進“牢房”——鍋子,不一會兒,廚房裏就飄出陣陣香味!

香噴噴的糉子新鮮出爐,我們大口大口地吃起來,覺得特別香!看來有付出,纔有收穫啊!

包糉子作文6

那天,我早早地起牀了,因爲當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我家也不例外。洗涑完畢,我就跟媽媽一起去買包棕子的材料了。

買回了材料,我們又做準備工作。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就開始包糉子。我先把糉葉彎折成一個尖頭朝下的圓椎體,接着用勺子舀了一些糯米倒進去,再把中部掏空,並放進兩塊肉和紅豆餡,上邊埋上糯米,然後把它糉葉包成個金字塔形,最後用買回來的棉繩捆紮好。這時,一個色澤碧綠,形態美觀的糉子就做好了。我不停地包糉子,沒多久,就包好了六個,我連忙叫媽媽拿到廚房裏蒸煮。半小時過去了,香氣誘人的.糉子蒸熟了。

我趕緊叫爸爸和媽媽一起來嚐嚐我的手藝。媽媽拿起一個糉子剝開,咬了一口,說:“太好吃了!寶貝兒快做多幾個,蒸熟就趁熱拿去給爺爺奶奶一起嚐嚐吧!”我說:“好的!”爸爸吃到後,說“小趙,你可以在路邊擺攤買糉子賺錢了,三輪車爸爸給你準備。”我說“爸爸,我還要上學呢!”大家邊說邊聊,有說有笑,其樂融融,開心極了!

這個端午節,我親自動手包糉子,透過勞動給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送上了節日的祝福和誠摯的孝心。這是多麼令人難忘!

包糉子作文7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媽媽還有奶奶一起回到鄉下,我們到外婆家的田裏採了糉葉準備回家包糉子。據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之後人們就包糉子來紀念他。

首先要準備好一大盆雪白的糯米,還有肉和醬油。奶奶把糯米洗乾淨,糉葉要提前用熱水泡好,糯米分成兩份,一份做鹹味的肉糉,另一份做白糉。準備工作完成後,就開始包糉子了。媽媽給我做示範:她拿起兩片糉葉,把它們疊起來,把葉子繞着手圍成圈,再把手抽出來,把糉葉圈的一邊折起來封住,這時就可以加糯米了。媽媽抓了一把糯米放進去,又夾了一塊肉放在糯米的中間,餡兒放完了,接下來該封口了,再拿一片糉葉包裹在沒封口的那邊往裏折一下。我心想:該怎麼把它綁住呢?只見媽媽拿出一根線,一端用牙咬住,另一端拉着在糉子外繞了兩圈,最後打上結,一隻被“五花大綁”的糉子就出來了。

看完了示範,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兩片糉葉包了起來,第一次嘗試完成得並不理想,看着我七歪八扭的成品,我決定再來一次,果然“一回生二回熟”,第二個糉子好看多了。

奶奶把做完的糉子拿去煮,不會兒盛了出來。我挑了我自己包的白糉子,蘸着糖吃了起來,心裏美滋滋的,今天我不僅過了個快樂的端午節,還學會了包糉子。

包糉子作文8

每當到五月初五端午節時,我和妹妹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包“糉子”趣事。

記得那是我七歲時候的事。

那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老家,爸爸媽媽都在忙,真無聊!我和妹妹坐在門前的石頭上發怔發傻。我看了看四周,突然我像發現新大陸似的大叫一聲:“包棕子!”說罷,我如同瘋牛一般跑進了廚房,“偷”了好幾片棕葉跑出去。妹妹見了,疑惑地問我:“姐姐,這不是奶奶包糉子用的葉子嗎?你拿它出來幹嗎啊?”“有用,我們用它玩遊戲!”我還用神祕的眼神對妹妹使了個神祕的眼色。“玩什麼?”“包糉子。今天是端午節,奶奶在包糉子,我們也包糉子!你跟我學……”

我把一片棕葉遞給了妹妹,只見我拿起幾塊灰色小石頭,放在綠油油的棕葉間,然後我們學着奶奶的樣子把棕葉弄成花朵狀,“糉子”中間就露出了一個小口,我小心翼翼地捧着“糉子”,就像捧着無價之寶似的,我東張西望,說:“要拿個東西綁上去。”妹妹眼珠子骨碌一轉,說:“姐姐,你再去拿些奶奶包糉子用的那種繩子。”“好主意!”我說着一蹦一跳地跑上廚房去。一會兒,我滿面春風地跑下來,手裏拿着幾根繩子。“拿到啦!”我把繩子遞給妹妹,“開工!”我邊說邊忙活起來。

我把小口子捏在一起,用繩子繞住小口子一圈,準備想綁起來,“糟糕!怎麼綁啊!算了瞎綁吧!”我心想着,瞎綁一通,把繩子繞來繞去。忙活了好久,我和妹妹的“傑作”終於大功告成啦!我和妹妹拿着“糉子”繞着一塊大石頭轉,邊轉邊喊:“一斤咯!五毛一斤咯!”但等了好久,都沒人來買,我和妹妹就一直等,一直等……

啊,童年!美好的純真年華!

包糉子作文9

“端午節,糉飄香”。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來了,今年的端午節,我準備向爸爸媽媽學習包糉子。

我和爸爸媽媽共同準備了包糉子的原材料:用各種調料醃製好的香噴噴的肥瘦豬肉、泡到水裏的白花花的糯米、寬而大金燦燦的竹糉葉。我想:“包糉子就是把米包到糉葉中,這也太簡單了。”於是,我拿起糉葉,放上糯米,就開始卷糉葉,試圖將糯米捲到糉葉中,誰知一顆顆的糯米根本不聽話,跟我玩起了遊戲,有的跳到了糉葉外邊,有的跳到了地上,有的跳到了我的手背上,有的又跳回了水裏……可爸爸媽媽手中的糉子中的糯米卻乖乖地躺在糉葉中。我趕緊向媽媽請教包糉子的要點,並目不轉睛地盯着爸爸手中漸漸成形的糉子。

我按照媽媽教給我的方法繼續包:將糉葉捲成類似錐形的樣子,先放入一些糯米,一塊豬肉,再放入一些糯米蓋住豬肉,用上邊餘出的葉子包裹住。“哎喲,糯米又跳出來了!爸爸,怎麼辦呀?”我着急地喊着。爸爸說:“糯米有點多,把最上邊一層糯米輕輕地抹掉。”我將糯米抹掉一些,果然,糉葉中的糯米變乖了,不往外跳了,我將包好的糉子用線纏繞好。我又包了一些紅棗味的糉子和一些肉味的糉子,一個比一個包的好,有的甚至比爸爸媽媽包的還要好,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呀!

這次包糉子既讓我學會了製作端午節的傳統美食——糉子,又鍛鍊了我的動手能力和廚藝。

包糉子作文10

我喜歡吃可口的糉子,也看過別人包糉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連包糉子的過程也全然不知,直到今天,我纔算是大開眼界了。

一有糉子,我就吃個精光。奶奶看了,總是說“就知道吃,不知道自己做。”今天我要拜師學藝——包糉子。我頭一回這麼專心致志!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看了看這包糉子根本難不住我吧。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能包得漂亮而結實真的非常不容易。

奶奶瞧我這麼認真。讓我動手包糉子,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鮮嫩的豬肉,再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不讓儒米寶寶溜走。我得意極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淘氣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十分生氣哦!奶奶看了,說‘遇到事情要有恆心,要有耐心,方法。奶奶來替你“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懸着的心,總算落了下來。

我接過長長的棕繩,先把糉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十分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糉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糉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樣的糉子在奶奶的手中誕生,可我連一隻都包不好,骨子裏的吃奶勁兒頓時上來了。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隻。

吃着自己做的可愛的糉子,味道就是不一樣,我的心裏像吃了蜜一樣,十分高興。

包糉子作文11

“小小三角形,一陣香噴噴,身穿翡翠綠。”快來猜一猜,這是什麼呢?對,這就是香甜可口的糉子。

今天,我第一次嘗試包糉子。首先我們準備好了材料:象牙白的糯米,暗紅色的蜜棗,土黃色的葡萄乾,孔雀綠的糉葉。開始包糉子了,首先要把糉葉捲成圓錐形,看老師示範時我覺得很簡單,但輪到我卷時,糉葉就像調皮的小娃娃,不聽我的指揮,我要它往右扭,它非得和我作對往左轉;要不就扭過頭了,直接翻跟頭倒下了。還好,我意志頑強,經過我不懈地努力,終於一個像模像樣的“小漏斗”成形了。接着就要往“小漏斗”裏面放食材,我先放入三分之一的糯米,再放入蜜棗和葡萄乾,最後又放入一小勺糯米。壞了!米放多了,漏出來了,我趕緊又把米倒出來一部分,結果又剩得少了,折騰了兩三回,終於把米搞定了!最後只需把上面的糉葉折下來,把兩邊的葉子捏進去,再用多餘的糉葉包起來,纏上繩子即可。你們別以爲很簡單,我捏左邊,右邊開;捏右邊,左邊開;捏中間,兩邊開;纏繩子時原本的粗麻繩又變成了一條泥鰍,哎!我真恨不得變成三頭六臂!還好,經過我不懈努力終於一個奇形怪狀的糉子包好了!樣子雖怪,但我堅信我包的糉子是最好吃的!

在大家的千呼萬喚中,糉子終於成熟了,我趕緊挑出自己包的糉子,用手剝開,瞬間香氣四溢,金黃的軟軟的“糉肉”站立於碧綠的糉葉之上,甚是美麗!放在白糖裏一滾,咬一口,真是甜而不膩,美味無比!

包糉子作文12

端午節,包糉子賽龍舟,這是我聽大人們說的,端午節我吃過糉子,但沒有親手包過,看着那些親手包過糉子的同學們繪聲繪色的形容着,真是羨慕啊!不過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我可以親手包糉子了!

清晨,爸爸帶着我來到了菜市場,買包糉子要用的材料,我帶着興奮的心情往裏面走去,走着走着,我們看到了一個在賣糉葉的老爺爺,爸爸就買了一些深綠色的糉葉,然後,剩下的糯米、紅豆、臘肉和繩子都在旁邊買到了,然後我們就快步的跑回家。回到家事情又來了,要泡糯米和選糉葉,爲了吃到自己親手包的糉子還是要挺着,泡好了糯米,選好了糉葉,到了最關鍵的一步了——包糉子,這可是我第一次包糉子,還不會包,只能跟着媽媽一步一步的學:第一步把糉葉捲成圓椎筒,第二步把糯米放進去,第三步蓋葉子,第四步捆繩子,前面幾步我都做好了,就是第四步比較麻煩,一捆繩子糯米就像調皮的小孩子到處滑,嘗試了十幾遍,終於包好了,要蒸糉子了,蒸好了糉子,我吃了起來,真的好香啊!因爲這個糉子是我自己親手做的!

我喜歡這個端午節,因爲我學會了包糉子,還學會了一個道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包糉子作文13

在端午節之前,我們年級週五的項目課要學習一項絕活——包糉子。

到了我們的美食製作基地——食堂,我先檢查了一下我的裝備:糉葉剛好10張,棉繩早就準備好了,糯米一斤左右,全部都準備好了,這就意味着——開始。當我拿起糉葉準備包第一個的時候,我的腦中浮現出了黃校長教我們做糉子時說的話,先把它這樣捲起來,儘量不要露出空隙,不然會漏米的,然後把米慢慢放進去,再用筷子輕輕的戳幾下。最後一步就是封口了,先把這兩個角壓下去,再把多出的這一塊壓下去,這就形成了一個錐形,最後用棉繩綁起來就行了。

這可咋辦呀?難道你就把米放在葉子中間揉成一團,再用棉繩五花大綁嗎?住在我左腦的腦袋辯論家,向我發表意見。也是,做的那麼醜陋還會被扣分呢,這該咋辦呀?

這時我看見曾添的婆婆正在那包,這不正是我學習的大好時機嗎?我的記憶芯片正快速的在記憶,而在我的心裏反反覆覆做了許多次,當記憶芯片已飽滿,我才真真正正的開始了。

我先將右手的中指和食指合併成一根手指,接着用食中指和無名指夾着糉葉的頭,再將其斜着轉一圈,這就形成了一個未封口的錐形,此時我看現在錐形的尖尖那裏有個小洞,我便繼續轉好了,這下就沒有洞了,下一步我將糯米犯人們裝進糉葉監獄的啤酒肚。當糯米裝到了極限,我拿起筷子輕輕地戳了戳糯米。要是你用力過度,糉葉監獄的啤酒肚上就會有一個大洞,而糯米犯人們就會從那飛流直下3000尺。

糯米已好,就剩封口了,我先把糉葉多出來的兩邊壓下去,接着再把最後剩的一丁點兒糉葉壓下去,這就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錐形。

到了最後一步,我用眼神把糉子死死地捆起來,否則後果自負。糉子煮熟後就可以享用了。

包糉子作文1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風。”每個地方的每戶家庭都有不同的特色。我知道別的地方是吃棕子和賽龍舟的,我們這兒不賽龍舟,但我們吃糉子和鴨蛋。我非常喜歡吃棕子和鴨蛋。

端午節前我們把材料準備好。我的媽媽和爸爸去山上摘棕葉,再摘像扇子一樣合併的棕繩,回家後,爸爸把像扇子一樣合併的棕繩撕出來,掛在那裏,和棕葉掛在一起備用。媽媽先把棕葉和棕繩放在鍋裏煮一煮,煮久了再拿出來備用,我們還要弄棕子餡。把紅豆放在風爐裏煮一會兒,燒好之後,還要把紅豆放在鍋裏燒過,燒久了之後,會有一些軟,再把燒好的紅豆搗成泥搓成小球,再加一些白糖就好了。

接下來就可以包棕子了,這是我最開心的時候。首先拿兩片棕葉,把它捲起一點包起來,再抓一把糯米,糯米是前一天用水泡過的,再放一個棕餡,再抓一小把大米,把它包起來,最後用棕繩捆起來,這樣就包好了。我們也包棕子餡是肉或者棗子的棕子。

把棕子包好後,還要煮棕子。把鍋裏面倒上水,再一個一個放到鍋裏面,先是用大火煮,差不多就改小火,如果一直用大火的話,那糯米就會像不聽話的小孩一樣,從邊角上跑出來。饞得我呀!

我包得棕子比較小,所以大多都是我自己做,自己吃。要是棕葉有破損的地方,我就會拿過來玩,之前,我還拿沙子來包棕子呢,再找幾個小夥伴一起玩過家家,可有意思了。

我喜歡包糉子,真的很有趣!

包糉子作文15

五月初五是中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包糉子是我們中國端午節的習俗,據說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於是,我和媽媽買了許多材料,準備包糉子。

奶奶真不愧是包糉子的高手,她先把兩片長葉子併合在一起折出一個角,然後裝上糯米,再放一些配料,接着把葉子捲起把糯米和餡封住,最後用棉繩綁起來,這樣一個糉子被奶奶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我看了之後,心想:包糉子,簡直是輕而易舉嘛。我躍躍欲試,迫不及待的去洗乾淨手,開始行動起來。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兩片葉子併合在一起,可是葉子併合的地方老是有一個大洞,好不容易搞好葉子後,放上糯米和配料,可糯米和配料老是“逃跑”,媽媽和奶奶看見我的“四不像”的糉子,便捧腹大笑。我氣急敗壞,把糉子扔到一邊,說:“不幹了,真是瞎子點燈——白費蠟!”奶奶停住了笑聲,說:“琳琳,做事要有耐心,我來教你包吧!”聽了奶奶的話後,我頓時又充滿了信心,“來,看葉子要這樣子合併起來,接下來就要放糯米和配料,但不要太多,要不又‘泄露’了……”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包了好幾個糉子,包的挺好的,我得意洋洋地說:“看,包的好嗎?”“哈哈哈……”

這一次的端午節,我過得十分快樂、充實,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特色,我期待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