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包糉子作文【熱門】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包糉子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包糉子作文【熱門】

包糉子作文1

古代有一個叫屈原的大詩人,因爲自己報效君王的抱負不得施展,憂心如焚,無處發泄,就寫了大量抒發憂憤的詩作,最後在絕望中投汨羅江自盡。百姓怕屈原的屍體被江裏的魚吃掉,於是裹了糉子,投入江中餵魚,人們爲了紀念他,所以在端午節包糉子吃,糉子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

到了五月,家家開始籌買糉葉、糯米、麻繩,這看似簡單的做法,其實也沒那麼容易。

看着姥姥包的糉子,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並讓姥姥教我包。糯米爲什麼泡在水中?姥姥告訴我糯米需泡二至三天,如果不泡,在包之前需用熱水燙一下。有肉餡的,還有紅棗的,還有什麼都不放的,只放糯米的。需要用寬寬的糉葉來包,糉葉需用水煮軟,把米放到清水盆中,把糉葉取出再放入冷水盆中,拿一到兩片糉葉圍成三角形,把米放入,可以放一些肉或紅棗,上面再蓋上米,把葉子折回來,用麻繩捆好。包好後成串狀,放入鍋里加水淹過糉子,糉子上面還要壓一些東西,不要讓糉子動,需煮一個小時。煮好後用涼水浸泡,姥姥告訴我,煮好後用涼水浸泡,如果不泡,就會粘在糉葉上。煮熟後,糉葉顏色變了,由淺綠色變成墨綠色。剝開墨綠的糉葉,只見糉子如潔白如玉的珍珠米團。

糉子的味道極爲鮮美。糉葉上散發出高雅的清香,咬一口糉子,真是甜而不膩,粘而爽口!

姥姥的糉子真是精緻可口,包糉子的過程更是充滿快樂,讓人難忘的。

包糉子作文2

我喜歡吃香香的糉子,也看過別人包糉子,卻從來沒有親自動手包過。今天,我終於嘗試了一次包糉子。

我們先準備了洗得乾乾淨淨的糉葉、糯米和繩子,再把糉葉和繩子煮一煮,這樣才能使糉葉和繩子變柔軟更好包。然後,我乖乖地坐在奶奶身邊,看着奶奶包糉子。我認爲包糉子難不倒我,但是真正包時我才發現,我的想法真是大錯特錯了。

開始動手了,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把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折成一個小漏斗的形狀,但是不能有一個洞。然後把事先用水浸好的糯米放入角筒裏。我得意洋洋地想:耶!沒想到包糉子這麼容易。就在我要把糉葉蓋上時,問題來了,那些糯米淘氣得像個孩子,接二連三地往外跳,我急得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幸好奶奶過來幫我“解了圍”。我才鬆了一口氣。

經過一些小挫折,我終於迎來了最後一個步驟——繫繩子。我先拿起一根繩子,把糉子五花大綁地捆起來。可是一不留神,糉葉從我手中逃了出去,糯米滾了一地。

我不甘心,認真學習。只見一個個完美的糉子從奶奶手中產生。我吸取了教訓,成功地包了一些糉子。

“哇!好香!”吃着自己包的糉子,我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悅!

包糉子作文3

一百我從小到大最喜歡吃的食物就是糉子。前幾天,我看見爺爺買了一百六十一張的糉葉,還有買了三十五塊錢的糯米。我覺得奇怪爲什麼要買這麼多的糉葉和糯米呀?原來是因爲奶奶要給我們包糉子吃,我聽了很高興。

開始要包糉子了,奶奶把糉葉浸在水裏,然後在一張張的擦乾淨。接着把糯米倒進臉盆裏用水泡一會兒,再把水倒出來。最後奶奶就開始包起來了,先把糉葉折的像勺子差不多,再把糯米放進去,接着把它摺好,用繩子綁起來。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看奶奶包的有模有樣的,我也想新手包一包。接着,我也拿了一張糉葉包了起來,可是,等我包好了,糉子已經不成樣了,我不想放棄,心想:失敗乃是成功之母!就這樣我一次又一次失敗,但最終還是成功了,因爲我包的糉子跟奶奶包的糉子差不多了。我連忙把糉子放進鍋裏,開始煮了,過了一會兒,我聞到一一股香噴噴的味道,我一看,糉子熟了,我馬上拿起一個糉子吃了起來,嗯,真好吃呀!

透過包糉子這件事讓我明白了:只要堅持不懈,就會成功!

包糉子作文4

我盼望過端午節,因爲端午節能吃到奶奶包的糉子,特別香。去年端午節前一天,我還向奶奶學包糉子呢!

那天一大早,我和奶奶一起去菜場,買包糉子的食材。我們買了糉葉、糯米、肉、紅棗等。在回家的路上,我試着問奶奶:“我能學包糉子嗎?”沒想到奶奶一口答應了。

一回到家,奶奶又要煮糉葉,又要配餡料,忙得不亦樂乎。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奶奶首先拿出兩三片糉葉,把它們並排鋪開,一部分重疊在一起,糉葉立刻變得寬了許多。再捏住它們,沒入水中,出水,幾片糉葉立刻緊緊地粘在一起。奶奶用左手夾住糉葉的中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夾着糉葉的根部,一卷,捲成漏斗狀。奶奶告訴我,漏斗的尖端千萬不能留有口,要無縫隙。然後再把已經配好的餡料填充到“漏斗”裏。之後摁好裹緊,最後用線把糉子纏繞起來,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看來,包糉子也不難啊!我暗想。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把兩三片糉葉鋪開,浸水,捲起,但是我的“漏斗”不是太小,就是尖端留着小口子,“修改”後,米放進去,封口時,“漏斗”鬆散開來,桌上、桶裏都是糯米。重來,我就不信包不起來?我爲自己鼓勁。奶奶一步一步地示範,我一步一步地學,沒想到第二個雖然包起來了,但是是個“四不像”!後來,在關鍵處,奶奶手把手地教,結果比之前包的要好多了。最後,奶奶還教我包了個小“豬頭”呢!

真是看花容易繡花難哪!

包糉子作文5

小時候,一到端午節,我就會讓奶奶做十幾個小糉子。可是,去年的端午節奶奶卻對我說:“小旭呀,你也不小了,該學會自己包小糉子了。”我高興地點了點頭,因爲在我的眼裏,包糉子是件非常有趣的事。

開始包糉子了,奶奶幫我準備好了糉子餡和糉葉,她就開始一步一步地教我包糉子。奶奶說:“包糉子首先要把糉葉捲成你想要的糉子的大小”。奶奶一邊說一邊給我做示範動作,“接着在卷好的糉葉裏放上糯米,還要把糯米壓緊,這樣包出的糉子纔好吃,然後在中間放上一個小棗,最後把糉葉包起來用繩子紮好。”這樣,一個可愛的小糉子就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糉葉,把糉葉先捲成了非常小的一個“窩”,然後就照着奶奶教我的步驟包起了糉子。可是在奶奶手裏聽話的糉葉,到了我這裏卻不聽使喚了,還沒等我拿繩子扎,餡就全散了,第二個,第三個......一連包了好幾個,都是如些,我有點泄氣了。原來糉子好吃,卻這麼難包呀!奶奶看出了我的變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什麼事都會遇到困難,可不能在困難面前低頭。”聽了奶奶的話,我不好意思放棄,只好接着包。不知道是第幾個了,我包的第一個糉子終於“問世”了,它雖然沒有奶奶包的好看,但我還是很高興,我總算學會了包糉子。一個下午過去了,我包了好多小糉子,後來包的比前面包的就好看多了,奶奶看了,一個勁地誇我心靈手巧。奶奶還把小糉子串在一起,據說這樣象徵着好運連連。

我不僅學會了包糉子,而且還懂得了要不怕困難的道理。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傳統節日中的——端午節。

端午節傳統習俗是吃糉子。快到端午節了,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着包糉子活動,大人們先把兩片竹葉疊在一起,然後放入糯米等各種調料,包成立體的三角形,再用細繩纏緊。

糉子的口味有很多,如:加糖的,肉餡的,還有加蛋黃的等等

就連糉子的形狀也是各種各樣的,如:圓形,三角形……讓我看的眼花繚亂。

過了一會兒,媽媽把包好的糉子拿來蒸,過上半個鐘頭,媽媽把糉子放到桌上,我看到糉子像一個小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糉子,撥開它的竹葉,我又看到裏面的糯米從肉色變到黃色,我情不自禁的嚐了一口,啊!好吃的無法形容……

忽然,我聽到外面傳來了一陣陣“嘿喲”,“嘿喲”的吶喊聲,我連忙從視窗望出去,只見湖裏的龍舟上一個人在擂鼓,還有八個人在劃漿,而且比賽隊員都整齊有規律地吶喊着,划動着,個個都生龍活虎,並且精神抖擻。看那一艘艘龍舟就像一支支發射出去的利箭一樣向前衝去。在岸上的啦啦隊員們也都大聲的喊着;“加油”,“加油”!龍舟聽到大家爲它喊“加油”似乎變得更快了。

啊!端午節既能吃上美味的糉子,又能看上精彩的賽龍舟比賽,真是趣味無窮啊!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節那就好了!

包糉子作文6

隨着夏季的到來,在不知不覺中,端午節的氣息漸漸的濃了。大街上、超市裏,隨處可見精美的糉子,花樣甚多。有桶狀的竹桶糉子,還有三角式的三角糉子,還有製作好的糉糕和糉飯。總之一條,就讓你垂涎三尺,百吃不厭。每年,我們總是吃奶奶爺爺包好的糉子,每次包糉子,他們都累得腰痠背痛。

本週,我們的家庭小課堂一致決定包糉子。

我就想,我一定要學會包糉子,好讓端午節的時候,爺爺奶奶休息一下,讓家人品嚐我自己做的糉子,和家人一起分享快樂。

週五下午放學後,我們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到了孔阿姨家。一進門就看見孔阿姨早就把材料準備好了。只見地板上有兩個盆,一個盆子裏用水泡着糯米、大棗、花生……等等糉子餡兒,真是多種多樣;另一個盆子裏裝着幾個小巧玲瓏的糉子和一大堆糉葉。那些糉葉和材料似乎正在向我們招手,我們迫不及待地放下書包,衝進洗手間洗完手,懷着期待的心情圍坐在盆子的周圍,聽孔阿姨講解,看孔阿姨包糉子。

只見孔阿姨左手拿起一片糉葉,用右手輕輕捏住糉葉尖,把糉葉捲成圓錐形,圓錐形的底部只留一點兒細縫爲止,先放一些糯米墊底,然後放上幾顆花生米,和一瓣大棗,再鋪上一層糯米,最後用水在上面澆一澆,等水漏完了,就把上面剩餘的糉葉蓋在糯米的上面,接着全部都纏繞着包在三角形的立體上,直到沒有縫隙爲止,這樣,一個糉子的雛形就出來了。然後,再用棉線把糉子捆上,防止糉葉散開,裏面的糉子餡兒漏出來。就這樣,一個精緻的糉子就包好了。

我觀察的很仔細,覺得超級簡單,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於是我就搶先拿起一片糉葉,學着孔阿姨的樣子,開始包了起來。

我每次包糉子時,總是都快包好了,卻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一個大縫隙,餡兒全都從縫隙裏逃走了。原來,包糉子並不是那麼簡單呀!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眼高手低。我包了好久都沒有包成一個,就像一個泄了氣的皮球一樣,把糉葉一扔,坐在凳子上,呼哧呼哧直喘粗氣,乾脆不包了。

孔阿姨看見了,語重心長地說:“別泄氣,我之前也不會,我今天研究了整整一個下午,才包好了那麼幾個。”我一聽,連大人都費了這麼長時間才學會,我這纔剛開始,一定要努力加油,把糉子包得漂漂亮亮的!經過我反覆試驗,我終於知道了我的糉子爲什麼老是露餡了。原來,我每次包糉子,到快包好的時候,手就很酸了,總會不由自主的放鬆,糉子就會趁機張開大嘴,把肚子裏的餡兒吐出來了。我知道了這個原因以後,在手痠的時候,忍住痠痛不鬆手,這樣我的糉子就不會再露餡了。哈哈!我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我包糉子越來越快,我數了數,我一共包成功了七個糉子呢!我觀察我的寶貝糉子,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用了兩片糉葉,有的用了一片糉葉,洋相百出,非常好笑。我發現有一個竟然用了四片糉葉,裏頭的餡兒不多,可是皮夠厚的,包得挺光溜,像一個大胖子。一股淡淡的清香味直衝我的鼻孔,我貪婪地看着它們,真盼望着趕緊把這些糉子煮了,好讓我嚐到自己的成果。

本週的家庭小課堂非常成功。我們不僅體驗了包糉子的快樂,還懂得了做什麼事情,都要去親身體驗,才能知道它的辛苦,明白了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只要努力,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包糉子作文7

端午節包糉子,是中國人的習俗,我們家也不例外。這天早上,我又禁不住對媽媽說:“媽媽,蝦米時候纔可以包糉子啊!我都等不及了!”“好啦,看你那德性,現在就開工!”“耶!媽媽萬歲!”

我媽先教我把兩片糉葉疊起來,兩手一前一後,先用右手抓着糉葉,往右一折,用左手按住一個角,往左邊一拐,一個用糉葉做的漏斗就完成了!我做漏斗還算一把好手,可到了裝米,我就頭疼了。我剛把米裝進去,那羣調皮的小米粒就從底下的那個小洞裏“跑”了出來,真拿它們沒辦法。

在這種情況下,我只得向媽媽請教。媽媽告訴我:我這個漏斗做的不行,得做得緊一點。我又做了一個漏斗,哈,這次不會漏了。我小心翼翼地拿着漏斗,舀了一勺米,放進了漏斗裏。我把它捏了起來,慢慢地把米包了起來。哈,成了!我成功的做成了一個四不像的糉子!我媽媽見了,立刻捧腹大笑。說:“你那是糉子?厲害!”我回答:“果醬果醬(過獎過獎)。”

我就不信了,我在包一個!哎呀,沒成;再來一個,哎呀······

我媽見狀,就對我手把手的教。經過我媽苦教我苦練,我終於學會包糉子了!!!

包糉子作文8

每當端午節,吃着香噴噴的糉子時,我就會想起那次包糉子的經歷。

去年過端午節,爸爸說要教我包糉子,我一聽高興極了,催爸爸趕快開始。

爸爸先給我示範,他一邊包一邊說包糉子的要領,我不耐煩的說:“好啦好啦,看都看會了。”我漫不經心地拿了兩片糉葉,準備開始,誰知包糉子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還真不容易。我先把糉葉捲成圓錐形,再放一些糯米和幾顆紅棗進去,就把糉葉往一塊包,誰知那米也隨即灑了出來,我慌忙拿起一片糉葉堵上,再拿細繩紮緊。好不容易包好了,一看,天哪,這是什麼糉子啊,像一個挺着大肚子的孕婦一樣,還有米露在外面。姐姐在一旁大笑道:“你看你包的這是什麼啊。簡直成了大胖子!”我一聽臉紅了,站在一邊說不出話來,這時爸爸走過來說:“孩子,你平時做事毛手毛腳,現在這毛病還沒改掉。學做一件事,必須要有耐心,否則什麼事都做不好!”說完就坐下來慢慢教我。這次我認真的學着爸爸的樣子包糉子,慢慢地,一個完整的糉子就呈現在我面前,我長長的吐了一口氣,感到包糉子很不容易。

透過這次經歷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耐心,不能逞能,否則會一事無成!

包糉子作文9

我愛吃香噴噴的糉子,也看過別人包糉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纔算是大開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爲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的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KS(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糉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爲奶奶她們抱的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十分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糉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糉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樣的糉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隻都包不好,骨子裏的牛勁兒頓時上來了。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隻。

吃着自己做的可愛的糉子,我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悅。

包糉子作文10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媽媽還有奶奶一起回到鄉下,我們到外婆家的田裏採了糉葉準備回家包糉子。據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之後人們就包糉子來紀念他。

首先要準備好一大盆雪白的糯米,還有肉和醬油。奶奶把糯米洗乾淨,糉葉要提前用熱水泡好,糯米分成兩份,一份做鹹味的肉糉,另一份做白糉。準備工作完成後,就開始包糉子了。媽媽給我做示範:她拿起兩片糉葉,把它們疊起來,把葉子繞着手圍成圈,再把手抽出來,把糉葉圈的一邊折起來封住,這時就可以加糯米了。媽媽抓了一把糯米放進去,又夾了一塊肉放在糯米的中間,餡兒放完了,接下來該封口了,再拿一片糉葉包裹在沒封口的那邊往裏折一下。我心想:該怎麼把它綁住呢?只見媽媽拿出一根線,一端用牙咬住,另一端拉着在糉子外繞了兩圈,最後打上結,一隻被“五花大綁”的糉子就出來了。

看完了示範,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兩片糉葉包了起來,第一次嘗試完成得並不理想,看着我七歪八扭的`成品,我決定再來一次,果然“一回生二回熟”,第二個糉子好看多了。

奶奶把做完的糉子拿去煮,不會兒盛了出來。我挑了我自己包的白糉子,蘸着糖吃了起來,心裏美滋滋的,今天我不僅過了個快樂的端午節,還學會了包糉子。

包糉子作文11

端午節的由來就是屈原的故事,在端午節裏我們要以賽龍舟、包糉子等活動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我們也在端午節前夕包了許多各種各樣的糉子,來紀念屈原。今天我就跟你們說說我們江海小記者在學校食堂是怎麼學包糉子的。

我和小夥伴們先擺好包糉子要用的紅棗、糯米和糉葉等。我準備先包一個棗糉,因爲我最喜歡吃的就是棗糉。我拿起一片糉葉一裹,糉子的其中一個角出現了,就像一個小鬥一樣,我開始先放糯米,放到一半的時候,我順手拿起一顆棗,放入糯米里,再放糯米蓋住棗。就差最後一步了,我把糉葉蓋下去,把糯米裹在裏面,我沒發現有一個漏洞,就把糉子用繩子給綁起來,我把我包的糉子舉起來給江奶奶看,突然糯米從那個漏洞裏一粒一粒地漏出來,意味着第一個糉子失敗了。

我吸取上次的經驗,先檢查有沒有漏洞再做下一步,用糉葉把糯米全部包住了,再用繩子緊緊地捆住糉子,樣子雖然不太好看,但一個完整的糉子終於成功了。我又接着包了紅豆糉子,也成功了。小記者們和幾位奶奶一起包着糉子,包的樣子都不太一樣,有的是一個角特別長特別尖,有的角沒有那麼明顯,我們很快包了一堆糉子。最後我們把糉子煮熟了,我撥開一個棗糉嚐了起來,又香又好吃。

包糉子作文12

糉子沒有棒棒糖那麼甜,也沒有紅蘿蔔那麼營養多,還沒有西瓜那麼香甜可口又解渴。可我就是喜歡糉子。

我們都知道在端午節要包糉子,那麼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哈,我知道。在農曆五月五日,愛國詩人屈原跳入了汨羅江,沉入了江底。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包糉子扔到江裏,給魚吃,不讓魚吃屈大夫的身體,漸漸地就形成了端午節。

除了在端午節要包糉子,平日也可以包糉子,今天我就包了糉子!我拿着糉葉,找到正面後把正面朝上,準備在1/3處捲成漏斗型。我先用手比劃了一下,找到1/3處,然後捲成漏斗型。第一次,失敗了。再試一次,羅老師說:“用手拿着兩端卷。”我試了試,成功了!下一步,把糯米小心翼翼地裝進去。第一次,米漏了!這時有一個同學說:“先放幾顆紅豆,堵住洞口。我試了試,成功了!接着,封口。我第一次因米太多了,所以失敗了。第二次也因米太多失敗了。我拿走一些米後試了試,成功了。最後用線綁緊,我一手把糉子壓在桌子上,一手拿着線來綁。打結時,第一次失敗了,我突然覺得可以把兩條線看成一條線來打結,試一試,成功了!一個魚一樣的糉子包好了。

我真喜歡包糉子。

包糉子作文13

“彩縷碧筠糉,香粳白玉團。”唐代詩人元稹所寫的是什麼美食,聰明的你猜對了嗎?對,這就是又香又糯的糉子。爲了吃上香甜美味的端午糉,每年端午節前夕媽媽都會張羅着包糉子。

一聽說要包糉子,可把我樂壞了。想着那如金子般黃燦燦的糯米,被一片深綠的糉葉包裹着,裏面還夾雜着各種各樣美味的餡兒,再聞聞,糯米煮熟後散發的稻香,伴隨着餡兒特有的清香,咬一口就立刻涌進嘴裏的香甜軟糯。誰見了不是口水“直流三千尺”呢?

去廚房一看,媽媽和外婆正在包糉子哩!看着她們用嫺熟的手法包好了一個又一個的“綠胖小子”,我的手似乎也有些癢癢了,於是也加入了包糉子的隊伍。

“先將糉葉像這樣摺疊成個三角筒,”外婆邊說邊演示給我看,一旁的我也有模有樣地學起來。“再放進糯米、棗子、還有其他餡兒……”只見外婆嘴上說着,手裏也不停歇,說話間一個糉子已經成型,而我呢,正對捲成三角筒的這一步驟一頭霧水。“再栓上繩子……咦,你發呆幹啥呢?還不快試試?”外婆見正在發呆的我,疑惑不解。我呆呆地看着糉葉不知所措,“呃,是這樣嗎……這樣?不對……這樣?還是不對……”我憑着感覺胡亂鼓搗一通。可能是我運氣太好了吧,竟好巧不巧地捲成了個三角筒的形狀。這樣一來,我誤以爲自己掌握了包糉子的技巧,漸漸地放開膽子做起來,“加糯米,再放……放豆沙吧!我喜歡豆沙。”我又加了許多餡料,眼看三角筒裝得鼓鼓囊囊的,像個挺着肚皮的將軍一般,心想:“加太滿會不會炸開?”我腦中回想起上次包餃子的“事故”,那炸開肚皮的餃子和撒滿桌子的餡料,不由皺起眉頭。我可不能讓這種事再次發生,於是便將上面的糯米用勺子颳了下來。

最後一步啦!我將糉葉向另一頭折去,將空口遮住,再轉個方向,用繩子套上,再拉……不好,!繩子鬆開了!葉子一下子“打回原形”了,裏面的餡兒全跑出來了,零七八碎地跳落在桌子上,桌上一片狼藉,到處都是小白胖子和餡團兒。

“爲什麼呢?明明餡都裝得很少了。”我邊收拾邊嘟囔道。“那是因爲你包的不夠緊,還有啊,我們包糉子的人都習慣性的把餡兒裝的滿滿的,恨不得裝的快要溢出來,這樣就不怕將空口封上時餡兒不夠多了!”媽媽解釋道。接着媽媽又演示了一遍給我看,這次貌似還特地放慢了速度。觀看媽媽手藝後的我,如劉備聽了諸葛亮的一席話後般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我又開始動手包糉子,但不再像第一次那樣毛毛躁躁,漫不經心了。細節決定成敗,哪怕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角,我也“精雕細琢”。終於處女棕在我的手中“誕生”了!原來,包糉子也沒有那麼難嘛!

包完糉子後,這些“綠胖子”便紛紛下鍋煮了。“哎呀!這個糉子是誰包的哩?阿妹,這是不是你包的?”外婆夾起一個半鬆開的糉子,一看就是繩子沒有綁緊。仔細一看,哎呀!還真是我包的。臉涮一下就紅了,但我還是一臉無辜地狡辯:“哎呀,這怪不得我!誰叫這‘綠胖子’那麼胖,把繩子都給撐破了!”這話,一下子把全家人都給逗樂了。

“看花容易繡花難”,這句俗語一點也不錯,嘿嘿,有沒有想吃糉子的?待我再造幾個“綠胖子”去!

包糉子作文14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糉子的餡多種多樣,棗餡的、豆沙餡的、肉餡的等等,而我最喜歡吃的是棗餡的。

今天,媽媽準備包三種口味的糉子,有棗餡的,有肉餡的,還有一種就是白米的。媽媽一邊和我聊天一邊包着漂亮的三角形糉子,看得我的手都癢癢了,也想試試。於是,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起兩片蘆葦葉交疊在一起,把它折成一個漏斗的形狀,再把糯米和棗放進去,慢慢地折成三角形,再用線把它捆緊。可是我怎麼折都是四不像,不是葉子開了,就是旁邊漏了個小洞米都出來了,試了好久也沒包成功一個糉子,慢慢的我失去耐心了。媽媽見狀鼓勵我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你如果能再耐心、細心一點的話,就一定能成功。聽了媽媽的話,我又開始認真地學習起來,一個,兩個、三個……慢慢的,我包的一個比一個好,雖然沒有媽媽包得漂亮好看,但是我終於會包了。糉子包好了,被媽媽一串串拎到鍋裏去煮,我都有點迫不及待地想吃糉子了。糉子煮好了,我趕緊剝開一個自己包的糉子,香噴噴的,軟糯糯的。不一會兒,一個糉子就被我吃完了。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透過這件事我認識到: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和細心,持之以恆地去做,就一定會成功。

包糉子作文15

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這個傳統節日是爲了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人們會在端午節那天包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制涼茶、畫額等。

端午節的前夜,媽媽帶着我和妹妹去超市購買包糉子的食材和材料。我們精心挑選了一些紅豆、花生、紅棗以及紫薯,然後買了許多的糯米。我和妹妹去尋找竹葉,找了大半天也沒找到,最終詢問了售貨員阿姨才知道竹葉在哪裏。

端午節那天,媽媽早早的叫我和妹妹起牀,說要教我們包糉子。我們快速的起牀,刷牙洗臉,迫不及待的準備包糉子。媽媽先把買的糯米洗好,妹妹細心地把準備好的食材放到小碟子裏,我把竹葉放到水裏浸泡。

一切工作準備就緒,開始包糉子啦!媽媽先給我們演示了一遍,我們大概明白了一點,就嘗試着自己包。可是,我們包的要不是露米就是把竹葉給弄爛了,弄得我們倆手忙腳亂的。媽媽看這個方法教不會我們,就只好手把手教我們。教完之後,我們終於學會了包糉子。

先拿出兩片竹葉,然後把竹葉尖的兩頭對着放在一起,沿着邊緣卷出一個漏斗狀的,然後挖一勺糯米,放入卷出的漏斗中,放一些餡,用竹葉包住糯米,然後用繩子把包的糉子捆好,就大功告成了!

不一會兒,我們一起包了許多糉子。媽媽把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煮了煮,一個個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讓人垂涎三尺。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標籤: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