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學包糉子作文【熱門】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學包糉子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包糉子作文【熱門】

學包糉子作文1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當我唱起這首兒歌時,端陽節又快來了,去年我就和媽媽鬧着要學包糉子,媽媽答應今年一定讓我親手包一包。

我和媽媽一起上街買了糉葉、糯米、紅豆還有豬肉以及繩子等物件回家,包糉子的工作就開始了。媽媽先把糉葉放到熱水裏泡了一下,讓糉葉變得柔軟不容易破掉,然後把糉葉從水裏撈出來,再把 根剪掉,把淘好的糯米和紅豆拌起來,放在一邊備用。媽媽給我做了示範,只見她拿起兩片糉葉,大姆指朝下往前推,使糉葉捲成一個園錐狀,再往裏面添加糯米,放滿以後再用力擠了擠,有了空隙, 再抓了米往裏塞,這樣反覆幾次,最後媽媽用食指和中指再往裏推推後,順着角再用一張糉葉封了口,用繩子把糉子嚴嚴實實紮了起來。你看,一個小巧而又結實的糉子就包好了。看過媽媽的示範教學 後,我也拿了兩片糉葉包了起來,可我怎麼也不能像媽媽一樣收放自如,中間用力太大了,糉子還散了,經過媽媽耐心的幫助和我反覆地實踐,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慢慢地掌握了包糉子的方法,我終於 學會包糉子了。

媽媽把糉子放進高壓鍋裏煮了兩個小時。我品嚐着自己包的糉子,感到比蜜還要甜,透過包糉子這個事,讓我懂得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學包糉子作文2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按照傳統習俗,在端午節要吃糉子。我吃過了很多糉子,但從來不知道糉子是怎樣包的。今天媽媽準備了一些材料,要在家包糉子,我可高興了,我心中的謎可以揭開啦。

上午九點媽媽開始包糉子了。我想包,但我不會,我只有看媽媽包的份了。只見媽媽先用棕葉圍成一個圓錐形,再用事先就泡了很長時間的糯米給填滿,然後再用棕葉把口給封上,最後再用一根白色的長線把棕葉固定住並且繫上。看着媽媽熟練地包着糉子,我的心也癢癢了,便提出我也要包。媽媽先讓我講端午節是紀念誰的,爲什麼要包糉子等等,然後才允許我包。她一一告訴我包糉子的步驟和要領,我按照媽媽的指示去做,但實際包出來的一點也不好看,我感到很沮喪。

媽媽說:“沒關係,第一次能包這樣就不錯了。”但我還是不滿意。這時爸爸走過來,看到我包的醜糉子,嘴都快笑歪了。我本來就生氣,現在又受到爸爸的嘲笑,我舉起糉子,衝爸爸嚷道:“笑什麼笑,你認爲好包嗎?你包個試試,說不定還不如我包的呢。”這時糉子裏的糯米卻不爭氣地像小雨點似的漏下來。我難過得差點哭出來。媽媽說:“做什麼都要一步步來,看着我,我包一步,你包一步,保管比前面包得好。”我平靜下來,耐心地跟媽媽學。我包了一個又一個,越來越像樣了,爸爸也情不自禁地誇起我來,我興奮得一蹦三尺高。

今天我吃着自己包的糉子感到格外的香。

學包糉子作文3

清晨,踏着清風與假期一同來到。睡眼惺忪的我揉了揉眼睛開始了今天的工作——學包糉子。

桌子上早已擺上了糉葉、糯米、肉、棉線等包糉子要用到的東西。爺爺拿着糉葉把糯米鋪在糉葉上,再放上兩塊肉,再鋪上一層糯米。爺爺將糉子用糉葉靈巧地裹了起來,再用線輕鬆地把糉子捆了起來,再打上一個漂亮的結,不一會兒一個菱角分明的肉糉便誕生了。我目瞪口呆地看着爺爺,彷彿他正在做一件十分偉大的事。看着爺爺包糉子這麼簡單,於是我也迫不及待地拿了一片糉葉,學着爺爺的樣子託着糉葉,在糉葉上鋪了一層糯米,放了幾塊肉學着爺爺的樣子把糉子裹了起來,心想:“包糉子原來這麼簡單啊!三兩下就搞定了。”可不一會兒我自滿的心理就被現實給狠狠打臉。糉子剛包上沒多久,許多糯米就像調皮的孩子跑出了糉葉這個溫暖的家開始四處遊蕩,完全不服管教。我也只好把糉子給重新拆了,只聽“譁”的一聲,許多糯米都又跑進了糯米桶,甚至連肉也被它們給帶跑了。我對這情景簡直是煩透了。我辛辛苦苦包的糉子也只能重新開始包……

時間一分一秒地從指尖溜走了,可我連一個成功的糉子都沒包起來,不禁沮喪的要命。“我不包了,包糉子太難了。”說着,便丟下了手中的糉子,爺爺卻語重心長地說着:“你做任何事都應該學會堅持,你包糉子也應該堅持,爺爺小時候也包不成功,到後來糉子越包越熟悉就練成了包糉子。”聽了爺爺的開導,我不禁又來了勁兒,重新拿起了被我丟下的糉子。“包糉子應該放適當的糯米,一兩塊肉就行了,如果放多了就容易漏。”爺爺對我說。我也遵照爺爺的方法包糉子。重新包了一兩次雖然還是漏了,但漏的比之前少很多,這不禁使我大受鼓舞,於是又開始包了起來,雖然屢包屢漏但是我也是越來越有信心……

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我總算在爺爺的指導下包出了一個像模像樣的糉子,心裏別提有多開心了。

學包糉子作文4

“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糉葉飄香時。片片葦葉片片情,天天都有好心情。幾枚紅棗幾顆心,祝你開心又順心……”當媽媽讀到這篇短文時,我便知道端午節來了。

在端午節那天,媽媽準備包一些糉子,叫我搭把手,我欣然答應了。

我和媽媽早早地就起牀了,手接着地到菜場上買包糉子的原料,媽媽精心挑選了一些糉葉,買了十斤糯米。我嚷着說要吃肉糉,媽媽笑呵呵地說:“好好好!小饞貓,給你做肉糉!”過身去買了二斤豬肉和一些紅棗赤豆。

回到家,媽媽叫我把糉葉先洗乾淨,燒上水,然後把洗乾淨的糉葉輕輕地放入水中煮熟,接着把煮熟的糉葉放到盛滿冷水的盆裏浸泡一會。媽媽解釋:“這樣葉子不會發黃,碧綠碧綠的葉子包起糉子來可漂亮了。”

糉葉準備好了,接下來該拌餡了。媽媽把肉切成小方塊,倒上若干醬油、雞精、鹽拌勻,醃製半小時,讓它入味。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把買來的糯米、紅棗、赤豆分別洗乾淨,最後按照比例把紅棗、赤豆倒入糯米中。哇!白白的米,紅紅的紅棗和赤豆,好漂亮呀,象一鍋閃閃發光的珍珠瑪瑙。

開始包糉子。我搬來小板凳,坐在媽媽身邊,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在糉葉裏抽出一張比較大的糉葉,打算包一個小糉子。我先把葉子裹成一個漏斗型,然後把拌好的“珍珠”放入“漏斗”,輕輕用手壓一下,三角糉的形狀出現了。我手忙腳亂地把葉子沿着三角糉的輪廓繞呀繞,可是糉葉好象不聽使喚,我用力過猛,葉子碎了,還好米沒有漏出業。我胡亂地往糉子上繞線。這哪裏是糉子呀!簡直是個“傷兵”,我忍不住自己都笑了出來。

在媽媽的精心指導下,我終於包成了一個看起來順眼的小糉子。我一次一次地包,我一次一次地學。最終,我和媽媽一起包完了所有的米。看着我的傑作,我滿意地笑了。

晚上,我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感覺心裏美美的。

學包糉子作文5

姥姥,是這樣包的嗎?”我拿着剛包好的糉子問姥姥。姥姥點了點頭。耶,我的第一隻糉子“研製”成功了!

爲了慶祝端午,我們學校開展了學包糉子的活動。姥姥就是“特邀指導老師”之一。我裹的是一隻長糉。相對來說,包長糉要稍簡單些。拿兩片蘆葉,上下疊好,將蘆葉折起一部分,再把兩端的蘆葉向中間折,就會形成一個“小口袋”,往“小口袋”裏裝些米,不要裝太滿,留一些蘆葉折下來封住口,再用棉線裹緊,一隻長糉就完工了。

初戰告捷,我決定挑戰高難度—裹三角糉。我將三片蘆葉疊放好,整理平整,扳成個錐形,一隻手捏住交叉口,另一隻手向裏面裝米,再把多餘的蘆葉折下來蓋住,並捏成三角形封口。這一步可沒那麼容易,我一捏,那些淘氣的小米粒一個接一個往外鑽,一連幾次都沒成功,只能求助姥姥。姥姥手把手的示範,我再試,終於成功了。雖然有些難看,可總算把那些小淘氣全關在糉葉裏了。再繫上棉線,一個威武的三角糉就“新鮮出爐”了……

我們把各自包出的糉子帶回了家。晚上,我就把“糉子君”們請進了電飯鍋。第二天一大早,我開門第一件事就是衝進廚房。掀開鍋蓋,一股糉子的清香撲鼻而來。撈出一隻,稍冷片刻,剝開糉葉,咬上一口。

嗯,香香的,糯糯的,真是美味啊!

學包糉子作文6

今天中午我們的飯碗中多了一道特別的點心----糉子,這糉子是迎接端午,我們年級組織學包的,我包的糉子在別的同學碗裏。

其實包糉子是一門技術活。首先要準備蘆葦葉、糯米、紅棗和棉線。首先把蘆葦用開水燙一下,這樣就不容易破裂。把葉子擺好三片,從中間折成螺狀,用勺子盛一些米進去,再放一個大大的紅棗,接着再次倒米蓋住紅棗。完成後把卷在後面的葉子往前一折,蓋住螺形口,把長出來的葉子向右折一下,用棉線紮緊。爲了更牢固,用嘴咬住,另一端就好操作了,我多繞了幾圈,線繩縱橫交錯地五花大綁在那個可憐的小糉子上。說得容易,做起來就不一樣了,在包的過程中,我遇到了挫折。

我把葉子從中間捲成螺形,但螺形不好看,於是又重捲了幾次,終於好看了,可是剛要倒入米時,發現蘆葉上破了一條縫,我換了一片,卷一下,又有一片葉子裂了一條縫,我無可奈何,等換了四片葉子後,才勉強捲成了一個螺形,灌入米,放入棗包好,線繩紮好。才紮好,發現葉子又裂開,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包了個開口糉子。我嘆了口氣,氣憤地將米和棗從縫中擠出來,說:“這真是個糉子開口錢包”!

還有一次,包的時候還算順利,可到了後面扎線時,這糉子原來應是錐形的糉子,變成了平面三角形,被我壓扁了,搞得我哭笑不得。

我們這次包的糉子還要送給周圍幫助過我們的人,爲了讓每一位老師、護學的警察、孤獨的老人……都能吃到,我包了十幾個。其中有幾個是我獨創的袖珍型糉子:用一片葉子包成的,因爲蜜棗太大了,只能改成赤豆做包心了。

品嚐着同學們的糉子,覺得自己動手包的糉子比媽媽、奶奶包的都好吃一百倍,這是我永遠忘不掉的美好的記憶。

學包糉子作文7

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每家每戶都會報糉子、吃糉子。

這不,已經快要到端午節了,奶奶早就把糉子包好了。因爲它的美味,還沒到端午節就要被我們吃完了。糉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裏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樣子既小巧又可愛,身上的糉葉就像穿了身綠衣服一樣。

糉子的做法非常簡單:

拿出一張又粗又長的箬竹葉,把下半部分捲成個圓錐形;再往裏面放入紅棗和糯米,用剩下部分的糉葉捲起來封口;光這樣是不行的,還等用線把它纏起來;然後,給它們“洗個熱水澡”——也就是放到鍋裏煮。煮到飄出一股清香來即可。最後,就是一口一口把它吞掉。

怎麼樣,簡單吧!特別是最後一步。

煮熟後的糉子看起來就很誘人。剝開它的衣服,咬一口它的肉,真是又黏又甜啊!而且色、香、味俱全!

糉子不僅有紅棗餡的,還有鮮肉餡和紅豆餡的,裏面想放什麼就放什麼,花樣非常多。

介紹了半天,還沒跟你說糉子的由來呢。想必你們都知道,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一生寫過很多愛國詩歌,提出過很多拯救國家的政策,可楚王不予理睬,對屈原的主張持反對意見。幾年後,國土淪喪,屈原滿懷悲憤,最後投汨羅江自盡了。

爲了紀念他,每到端午節,人們就把糉子投入江中,給屈原做祭品。這個習俗一直流傳下去。也許有的地方還保持這樣的習俗,但我們這裏好像沒什麼人把糉子投到江裏。

這就是端午節我們爲什麼要吃糉子的原因了。

現在,我每吃一個糉子就會想起愛國詩人屈原來。

對了,我還要提醒大家,糉子雖然好吃,有它獨一無二的味道和樣子,但我們一定不能吃多哦!因爲這是糯米做的,吃多了會拉肚子的。

好了,聽了我的介紹,你想不想去吃一個香甜可口的糉子呢?

學包糉子作文8

“過端午,賽龍舟,糉子艾香滿堂飄。”就像語文課本里面說的端午節到了,奶奶要包糉子啦!當時我心裏突然有了一種衝動,也想跟着奶奶一起包糉子。於是我跑到奶奶面前問:“奶奶,我可以和你一起包糉子嗎?”奶奶望了一下我邊說邊準備食材:“當然可以呀!”

奶奶準備了一些蜜棗、糯米、蘆葦葉。奶奶先把蘆葦葉浸泡在涼水中,大約半小時後蘆葦葉變軟了,把變軟的蘆葦葉放進涼水鍋裏用大火燒開。我問奶奶:“爲什麼這樣做呢?”奶奶說:“弄軟了就能包出糉子的形狀。”“啊!原來是這樣啊!”我恍然大悟。糯米是奶奶前幾天就泡好的,今天剛剛泡發。奶奶說泡發的米包的糉子吃起來更軟糯。

一切準備就緒,我們要開包了。只見奶奶熟練地先把三片綠油油蘆葦葉捲成了小喇叭狀,再把糯米、棗放了一些在小喇叭裏,並小心翼翼地包好,最後用線把糉子捆起來,一個“肥嘟嘟”的大糉子就包好了。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可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呀,我要麼包的時候蘆葦葉破了,糯米全掉出來,要麼在捆線的時候捆鬆了,讓糉子轉了一個大圈。儘管我用了奶奶教的辦法,可就包不成。我皺着眉頭,嘆了一口氣,心裏想:哎!包糉子太難了,我還是放棄吧。奶奶看穿了我的心思,說道:“你要再堅持一下就成功了。”我聽了奶奶的話,覺得非常有道理,便繼續包起糉子來。我光學折小喇叭就學了大半天,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大功告成。看看奶奶已經包了很多,而且個個精緻,而我包的不像三角形,倒像個梯形。

我和奶奶把包好的糉子放進涼水鍋裏,用慢火慢慢煮。聞着鍋裏飄出的葦葉清香,我明白了:我們做每一件事都不能半途而廢,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最好的成就。

學包糉子作文9

在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前掛上艾草起到辟邪的作用。同時都會吃糉子。當然,南北方的糉子口味也是不同的哦,北方的糉子餡主要以素食爲主,也有以純白色糯米爲餡的糉子,大部分爲三角形狀。而南方的以肉糉爲主,大部分爲四角形的。當然,南北的糉子各有千秋,都非常的好吃。同時,南方各地也會舉行龍舟大賽,這些傳統都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今天是端午節,我早早地起牀了,只見奶奶正在廚房裏忙碌的身影,我走近一看,奶奶正在包糉子,我連忙跟奶奶學包糉子。

奶奶說:包糉子,首先要吧竹葉洗乾淨,在熱水裏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餡。再把竹葉摺疊成三角形,放入糯米與餡,最後包成四角的形狀。

大功告成,我和奶奶包了好多的糉子,各種餡的,包的非常好看。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大約1個小時後就可以出爐了。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揭開蓋子檢視情況。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從鍋裏飄出來的淡淡香味,饞得我直流口水。奶奶說:棗子餡的糉子甜甜的,很像北方的口味;雞蛋餡的糉子鮮鮮的,吃在嘴裏可口又有營養;肉餡的糉子香香的,油而不膩,這可是南方特有的口味哦。

說着說着,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了,我高興地手舞足蹈。

趕緊拿出一個滾燙的棗子餡的糉子放在碗裏,用手把繩子解開,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味道果然不同尋常,自己報的就是好吃。

真高興,在今年的端午節裏我瞭解了南北糉子的區別,也學會了包糉子。

學包糉子作文10

正值盛夏,端午來到,每家每戶糉香四溢,饞得人口水直流。

這天,媽媽終於買回了食材,我們便開始準備包糉子了。先把提前泡軟的糉葉拿出來,接着把糯米淘好,我們不太愛吃鹹口味,所以只買了大棗。一切準備工作都弄好,我們便開始包糉子。

媽媽先包一個給我做示範,只見她先拿起一片糉葉,右手大拇指捏住糉葉的根部,而左手則托住糉葉的中段,順勢轉窩兩下,便出現了一個像冰激凌桶一樣的小筒。接着,她繼續捏住糉葉小筒,防止它散掉,然後再從盆裏抽出一片葉子搭在糉筒上,一起捏住,快速裹在一起,繼續捏住固定好,這時,便可以往裏面放糯米了,但是記住可別放太多,不然我們的主角大棗可就沒有地方登場了。大概放三分之二的糯米,再把大棗放入,接着用糯米封好,接下來是最後一步,也是最難的:“封頂”。只見媽媽再次抽了一片糉葉,蓋在頂上,與另外兩片的餘角一起把整個糉子纏繞好,最後用繩子紮好,便完成了。

看着這眼花繚亂的手法,我的頭都大了。我小心翼翼地把糉葉拿在手裏,一下窩,一下卷,可就是成不了“冰激凌小筒”。沒成想還把一片糉葉給弄壞了,我並不氣餒,重新開始。這次找到感覺了,一窩一壓一轉,一個漂亮的小筒出來了,接着是把糉葉再搭一片在小筒上面,這可真是個技術活,一個角度沒有掌握好,整個外殼就一起散了。在我的耐心鑽研和媽媽的幫助下,小筒終於是窩成了。放入糯米和大棗,就剩封頂,我再拿出一片糉葉,一鼓作氣,把糉子纏緊,紮好,終於成功啦!

煮好的糉子香甜軟糯,還稍微帶着點糉葉的清香,解開繩子,把糉子一層一層地剝開,白嫩的糉子便露了出來,一口咬到大棗的感覺,更是驚喜,甜而不膩,可口解饞,味道好極了!

學包糉子作文11

這天一早,正在睡懶覺的我被媽媽揪了起來,揪就揪吧,還在我耳邊大吼“起牀啦!太陽曬屁股啦!”我發誓,當時我的耳膜真的快被震穿了。在老媽的威逼利誘下,我十分,十分,個性不情願的坐了起來,穿衣服。

刷牙時媽媽還在嘮叨“我說你這熊孩子,速度還能再慢點麼,早飯要冷了。”吃過早飯,我又被拖着去了菜市場,買了一大把糉葉,又買了些其他東西,而我,很榮幸地做起了搬運工。回到家,媽媽立刻拿來一個大桶,在裏面倒入清水,將糉葉泡在裏面。隨和又拿了些小米和蜜棗放在籃子裏。之後便開始包了。

我還就是個新手,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媽媽包,邊看邊學。只見媽媽拿起兩三片糉葉,重疊在一齊,左手那麼一扭,就構成了一個筒狀。然後用勺子舀了一些米,又拿了一個蜜棗放在筒裏,用餘下的糉葉一層層包裹起來,最後用草繩緊緊紮起來,免得煮的時候鬆開,一個糉葉就保好了。

看着媽媽包,我也忍不住了,學着媽媽的樣貌拿起糉葉,開始包……一開始包的不怎樣樣,不就是沒紮緊就就是米放多了或放少了。可就是熟能生巧嘛!我一個之後一個包,越包越好。

很快,糉葉被我們用完了,糉子也下鍋了。不一會兒,糉子就熟了,我輕輕拿起一個剝了皮,咬了一口,嗯,真好吃,甜而不膩,酥而不軟,讓人吃了想再吃一個。

學包糉子作文12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一人在家裏包着一點都不像糉子的糉子。手上放着糉葉,右手拿着筷子……這個姿勢保持了半個小時。在這半個小時內,我究竟在想什麼——

還記得小時候的端午節,都是在婆婆家度過的。每到端午節,婆婆都要包糉子。婆婆包的糉子可是獨一無二的,最拿手的還是鴨蛋黃糉子。

在包糉子前,婆婆總是要先問我一個問題:“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誰呀?”我總回答:“龍舟!”“呵,傻孩子,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呀!”

“好,我現在就要紀念屈原。”說完,我拿起一個剛剛蒸的糉子吃了起來。

“叮咚!”婆婆家門鈴響了。

“婆婆,我來吃糉子了!”

“喲,快進!快進!”

婆婆給我包糉子,我則在一旁看着。婆婆那嫺熟的手法,一分鐘就包了一個糉子。

“糉子出鍋了!”婆婆說,“還是你最喜歡吃的`鴨蛋糉子。”

還是小時候的味道。婆婆問我:“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誰呀?”雖然婆婆每年端午節都會問我這個問題,答案也總會說無數次。可我仍不假思索地回答:“龍舟!”婆婆也總說我“傻!”

我放下手中的糉葉和筷子:“走!去婆婆家吃糉子去!”

雖然現在自己會包糉子了,不過包出來的,還是沒有小時候的味道。不然,怎麼說婆婆包的糉子是獨一無二的呢?

學包糉子作文13

端午節固然少不了包糉子,這回我也體驗了一把包糉子的樂趣。

桌上放着一筐剛洗好的糉葉,葉子擺放的整齊有序,上面還沾着幾顆水珠,在那有些粗糙的頁面上,水珠顯得更加晶瑩,像是清晨剛剛摘回來的一樣;另一個盆中放着泡好的糯米,米堆得像雪山一樣高;還有幾碗餡料錯落有序地擺在那裏。

只見媽媽拿起一片糉葉,兩手抓住兩端,從中間一卷,形成一個尖尖的竹簍,她左手抓好竹簍,右手依次將糯米、餡料、糯米加入簍中,隨後將竹簍上方多出來的一截糉葉折下去,再把左右2個角向下壓平。最後,取一截棉線將糉子五花大綁,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我學了個大概,覺得並不難,便取來糉葉一試,先不必說後面的工序,單是把糉葉捲成一個竹簍,就把我折騰了半天,不管我怎麼卷,底部總有個小孔,光透過那小孔照在我的臉上,好像在嘲諷我。不知試了多少次,我終於成功了,我趕緊抓緊它,生怕它散開了,可禍不單行,不知何時,那糉葉竟破了一道口子,哎,可惜了那糉葉,我不停地嘆氣。母親看了一眼那糉葉,將它拿起又進行了幾番加工,竟把它改造成了一個筒形糉子,縫隙被遮蓋的無影無蹤。接着母親又教了我幾種簡單的包法,很快,我就學的得心應手。一個小時後,我們就大功告成了。

我迫不及待的將它們放入鍋中煮了,鍋中的佛水以最溫暖的方式擁抱着糉子。2個小時後,我開啟鍋蓋,糉子的清香緩緩地從鍋中溢出來,我貪婪地嗅着這一絲絲、一縷縷棕香,口水都要流出來了,這真是我吃過的最美味的糉子了。

學包糉子作文14

週六下午放學的時候,王老師對全班的朋友說:“在假期裏學會包糉子,週五我們來一次糉子大賽,評選出一名包糉子王來!”我聽後,又是驚喜又是興奮,心想“太棒了,包糉子那麼簡單,這個冠軍一定屬於我!”

週五,我來到教室,一股蘆葦葉和糯米香味撲鼻而來,好似端午佳節已經到來一樣。朋友們都非常興奮,我也不例外,激動的心怦怦直跳。王老師好像看出了我們的心態,嚴肅地說:“包糉子看起來很容易,要想包的又快又好,其實很難。”我覺得王老師說的話一點道理都沒有,包糉子太簡單了,根本不用練,有什麼難的,這個冠軍非我莫屬。

不一會兒,糉子大賽就開始了,我按照包糉子的程序,先把糉葉捲成漏斗形,然後往裏面加幾勺米,再把糉葉一道一道地捲起來,可是我發現我放的米要麼多了,要麼少了,始終不能達到理想的狀態,我手忙腳亂,百般嘗試,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但無論怎樣,我包的糉子寶寶始終是梯形的。這時,我才發現原來包糉子並不是那麼簡單。

不一會兒,糉子比賽結束了。王老師選出了五名包糉子王,糉子大王是王詩雅,糉子二王是劉宇菲……,很顯然,我沒有獲得糉子王的稱號。之後,王老師又讓這幾位包糉子之王分別到臺前表演包糉子,王詩雅包糉子的動作很熟練,包出的糉子又大又結實,竟然連一根線都不用,米也不漏,真是太棒了!這說明王詩雅一定經過了大量刻苦的練習,才能包出這樣好的糉子,她取得糉子王當之無愧。

雖然這次比賽我沒能拿冠軍,但是透過這次包糉子的實踐,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任何事情只要你用心去做,用心去努力,就一定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在以後的學習中,我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透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收穫好的成績。

學包糉子作文15

我很愛吃糉子,所以,不管什麼時候,家裏的糉子都是成堆成堆的。

一天,奶奶要包糉子,媽媽叫奶奶順便教教:我。我不滿地說:爲什麼要學包糉子?包糉子有什麼用? 反正我想吃糉子了可以去買。”媽媽生氣了:“不學的話,奶奶包好糉子你別吃!”面對糉子的“威脅”,我只好乖乖地妥協了。

到了奶奶家,我看見桌上擺着一盆又一盆的糉子餡,高興地大喊大叫:“奶奶,多放點五香乾!”“不不不,多放點肉!”“不是,多放點香菇!”“不……”奶奶在一旁笑眯眯地說:“都放都放,要不然我準備這麼多糉子餡幹嘛?”

開始包糉子了,奶奶叫我看着她做。奶奶先把洗好的糉葉做成像簸箕一樣的鬥,再放進半勺米。奶奶做得那麼熟練,好像不費一點兒力氣。而我呢,要不是鬥做得破破的,讓米漏出來了,就是鬥做得太小了,放了米就不能放餡了。好不容易,做了個勉勉強強能用來做糉子的鬥,不過,還是沒有奶奶做得好看。奶奶說:“多做就會做得好看起來的。奶奶以前也做得不好看,做熟練了就會好看起來的。”

接着,奶奶在米上面放了餡,又放了一勺米。我覺得這步很簡單,所以沒太在意,沒想到手擺的位置沒擺正確,把米撒了一地。我正哭喪着臉,奶奶安慰我說:“沒關係,再來跟奶奶做一次。”奶奶用大拇指把鬥多出來的葉片一按,一彎,做好一個糉子,和我重新做糉子。

這之後,我做得順手多了,一口氣包了好幾個糉子,這可能就是“熟能生巧”吧。

吃着自己包的糉子,我真開心。

標籤:糉子 學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