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叩訪地壇》閱讀題答案

⑴我是在一個黃昏走進地壇的。聽說地壇,是因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史鐵生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突然殘廢了雙腿,他用雙手把輪椅搖進地壇,也把自己搖進了一個生的高度。記得初讀這篇文章,就很有些淚意,而今來到北京,自然也就想去實地讀一讀地壇。

《叩訪地壇》閱讀題答案

⑵眼前的地壇,牌樓華麗,亭廊勾連,水榭相連。走在硃紅高牆的影子裏,走在綠坪環繞的石徑上,滿眼都是排列整飭的樹。樹,一律呈現出青春的模樣,一律散發出青春的氣息,即使是偶爾出現的一兩棵勉強能用古字修飾的柏樹,枝葉間也似乎溢滿着燦爛的笑。

⑶這就是地壇?我有些茫然。那茂盛得自在坦蕩的野草荒藤不見了,那滿園瀰漫的沉靜光芒也不知隱匿到什麼角落;哪裏去找那條鋪滿了雜亂落葉的歪斜小徑,哪裏又能尋得那片跌落着陽光和月色的桔葉?

⑷徜徉於地壇,這棵樹下,獨自靜坐着一個看書的中年女子,夕陽的餘暉穿透層層樹葉灑落在她的頭上,也點染在她的書上。一本書、一抹陽光,還有一瓶礦泉水便伴隨着屬於她的一段或優美或感傷的時光。那棵樹下,圍集着幾個鶴髮老人,一臺簡陋的錄音機,就把一段京劇唱得起起伏伏。那種地道的京昧,盪漾在園子裏,也逗得樹上的灰喜鵲飛起飛落。

⑸最引人注目的該是那一對拍婚紗照外景的新人,潔白的禮服猶如輕盈的雲彩從園子的這邊飄到園子的那邊。新娘不停地擺出種種嫵媚的姿態,將自己滿臉洋溢的幸福定格在地壇的草木上,地壇的亭閣裏。

⑹這就是當年承受了史鐵生所有苦難的地壇?這就是當年史鐵生最終又讓苦難下跪在自己沒有了知覺的雙腳下的地壇?可那些休整的蜂兒何在?思索的.螞蟻何在?那些祈禱的瓢蟲爬向了何處?蛻變的蟬兒又藏在了什麼地方?那在一瞬間轟然墜地創造生命輝煌的露珠還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芒嗎?

⑺我問地壇,也問自己。我知道我內心深處的地壇不停地牴觸着眼前的地壇,我也知道那是因了我浸沉在史鐵生筆下的地壇太久,乃至難以自拔。

⑻突然,我看到了園中的一個土丘,上面滿是錯雜的古木,似乎還保留着古園中的原始風韻。我想,這該是園中唯一一塊未經雕琢的地方。我有點衝動地循着小路走上了山岡。

⑼也許,當年史鐵生就是坐在這個士丘下,一連幾個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於死,關於生等等最簡單也最深奧的道理。

⑽這種追思,不是山高地遠的闊論,而是直接指向了生命的內核。史鐵生用一種豁達和平和打量死,也就對生有了一種特別的理解。活着,就是一種價值;活着,就是生命的一種意義所在,或是苦難,或是堅韌,或是其他的一切形態。即使是蟲鳥,即使是草木,它們自身都在唱着活着的歌,這歌,是誰也無法用什麼既定的觀念丈量它的價值的。

⑾眼前的古木肯定見證了當年深陷在輪椅中的史鐵生的形象,否則它怎麼會綠得如此蒼幽而深遠。追隨着它充滿思想意味的枝椏指引的方向,我走進了地壇的方澤壇,也就是當年皇家祭祀地神的地方。

⑿印象中這般特殊的祭拜之地,一定充滿了肅默和神祕。一定會有碩大的青銅方鼎,一定會有圓形的青銅香爐,而那黑色的神祕也一定會在那方鼎中、香爐裏嫋嫋升騰,飄向四面遠方的大地。

⒀可我卻什麼都沒能看到:我看到的只是拜臺上搭成的一個碩大的舞臺。舞臺的背景是人工畫的一個月亮,四周高聳的是極具現代意味的燈光架。一打聽,原來這舞臺是爲在地壇公園舉行的北京民族文化藝術博覽園搭建的。原來那四周充塞着的剪紙、風箏、皮影、泥人等等具有民族風情的攤位,那沿着石板路鋪開的各地的熊呀、毛猴呀之類的工藝品,都是直奔着這一主題面來。

⒁走在那攤位的夾縫之間,流溢的燈花閃爍在我和那些貼肩搭背的人羣的險上,在那些洋溢着歡笑的臉上,我讀出了有關地壇的多重意蘊:皇家的地壇太神祕,它只與神對話;史鐵生的地壇又過於文人化,它只侷限在某一個精神的領域;而對於普通的人流而言,地壇只是一個映襯大衆生活的靜物。

⒂於是,我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