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優雅的科學獨行者閱讀答案

優雅的科學獨行者

優雅的科學獨行者閱讀答案

卡邁什瓦爾C瓦利

難以想象,如此優雅的美感,竟能在一個物理學家身上得到完美的演繹。

他總是無瑕疵地穿着做工考究的西裝,其顏色在秋冬季變化於深黑和深灰之間,而在春夏季則變化於淺灰和棕黃色之間。他愛好文學和音樂。他是世界上唯一在方程式中使用哥特體字元的科學家。據說在所有用英語寫作的科學論文書籍中,他的語言是最優美的。

他叫錢德拉塞卡,原本是個有點羞澀的印度青年。19歲那年,他因成績優異獲得政府獎學金,隻身乘船前往英國劍橋求學。在長達十幾天的漫長航行中,他奇蹟般地初步計算出一個結果:在當時,恆星的白矮星階段被認爲是一切恆星演化過程的最終階段,但是錢德拉塞卡的計算表明,當恆星質量超過某一上限時,它的最終歸宿將不會是白矮星。

經過在劍橋的學習,錢德拉塞卡逐步完善了自己的發現。在1935年皇家天文學會的會議上,這個24歲的青年終於得到宣讀自己論文的機會。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他年紀輕輕便將功成名就。然而,事情的發生並不如他所願。當錢德拉塞卡在會上宣讀完自己的論文時,當時天體物理學界的權威愛丁頓走上講臺。他當衆把錢德拉塞卡的講稿撕成兩半,宣稱其理論全盤皆錯,原因是他得出了一個“非常古怪的結論”。聽衆頓時爆發出笑聲。會議主席甚至沒有給這位年輕人答辯的機會。會議結束後,幾乎所有人都走到錢德拉塞卡跟前,說:“這太糟糕了,太糟糕了……”

“世界就是這樣終結的,不是伴着一聲巨響,而是伴着一聲嗚咽。”多年後,錢德拉塞卡仍然記得自己當時的自言自語。

與愛丁頓的爭論持續了幾年,沒有一個權威科學家願意站出來支援錢德拉塞卡。最後,他終於明白應該完全放棄這個研究課題。在1937年到了芝加哥大學以後不久,他把自己的理論寫進了一本書裏,然後不再去理會它。差不多30年後,這個後來被稱爲“錢德拉塞卡極限”的發現得到了天體物理學界的公認。然後又過了20年,錢德拉塞卡獲得了諾貝爾獎。1983年,當他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諾貝爾獎章時,已是兩鬢斑白的垂垂老者。

此時,回顧年輕時的挫折,錢德拉塞卡卻已有了不同的看法。“假定當時愛丁頓同意自然界有黑洞……這種結局對天文學是有益處的。”他說,“但我不認爲這對我個人有益。愛丁頓的讚美之詞將使我那時在科學界的地位有根本的改變……但我的確不知道,在那種誘惑的魔力面前我會怎麼樣。”

錢德拉塞卡的結論是,這些成功的人“對大自然逐漸產生了一種傲慢的態度”。這些人以爲自己有一種看待科學的特殊方法,並且這種方法一定是正確的。但實際上,“作爲大自然基礎的各種真理,比最聰明的科學家更加強大和有力”。

因此他的一生都是謹慎、謙遜和勤奮的。每當投入工作時,他就會坐在一張非常整齊、清潔的書桌前,尋覓數學的秩序。每天至少工作12小時,一週工作7天,花費10年左右,得到了“某種見解”以後才罷休------也就是說,直到宇宙的某一個方面已經完全約化爲一組方程時才罷休。然後,他總是把研究的結果寫成一本書,就不再關注這個領域,而去尋找天體物理學中另一個完全不同的課題,重新埋頭研究下去。直到60多歲,錢德拉塞卡仍能定期把精力轉向以前從未涉足的新領域。

他的教學同樣以嚴謹和一絲不苟著稱。據說,他的板書和講稿是那樣整潔和優美,以至可以直接拿去印刷。一個有名的故事是,在20世紀40年代中後期,錢德拉塞卡每星期從葉凱士天文臺驅車數百英里到芝加哥大學爲只有兩名學生的班級上課(另一種說法是包括費米在內的其他幾個人偶爾也來插班聽課),而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就授予了這個班級僅有的兩名學生——楊振寧和李政道。

錢德拉塞卡的一生註定是孤獨和寂寞的。遠離自己的祖國,研究不被認可,還因膚色遭受歧視。但他不以爲意,並以始終如一的優雅默默迴應一切。1999年,一隻以“錢德拉塞卡”命名的天文望遠鏡升空。儘管它經常因做出新的發現而出現在世界各地的新聞報道中,錢德拉塞卡卻並未因此更多地被人提及和了解。

因孤獨而優雅。或許,只有一個物理學家,才能擁有如此優雅的美感。

(摘編自《孤獨的科學之路:錢德拉塞卡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