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天階閱讀理解及答案

(1)在一次晚會上,我朗誦自己寫的詩歌《二泉映月》。爲朗誦伴奏的,是二胡表演藝術家閔惠芬。晚上演出,下午和她做準備。

天階閱讀理解及答案

(2)誠摯、率真、善良、熱烈,和閔惠芬對坐,心絃和琴絃共振。

(3)與音樂有生死之約,自8歲始,一把胡琴伴隨一生。

(4)二胡是東方樂器,亦是平民樂器。平民喜愛,閔惠芬便喜愛平民之喜愛。

(5)她去過蘇北高郵湖,登上船上的水上小學,爲漁家孩子演奏。恭敬虔誠,置身船頭彷彿置身維也納金色大廳。

(6)她去過甘肅煤礦,乘坐卡車跑了5個礦井,戈壁爲劇場,車廂爲舞臺,她爲礦工演出。獲得上海文聯授予的“德藝雙馨”稱號,頒獎儀式,她請來甘肅鎳礦礦工。從礦工手上接過榮譽證書,是她的最高榮譽。

(7)去過以乾旱貧窮聞名於世的定西。坐在一個紅柳沙墩上拉琴,老鄉圍着紅柳沙墩聽琴。聽衆之中還有一頭牛,這牛也奇,琴聲一起,它站定不動,彷彿一座生出耳朵的山,老牛知音,閔惠芬想與知音合影,牛卻俯首不動.閔惠芬懂得牛的心事,使專門爲它加演了一曲,老牛這才樂了,巍峨大山溫順得像個孩子,依偎着閔惠芬合影作別。

(8)曲終人不散,滿坡響起大西北“花兒”。

(9)重病,醫生從未見過的病。與死亡抗爭了17年。如何手術?從右肩到右肋得割出一條七八寸長的口子。對於一位右手執弓的絃樂藝術家,這意味着什麼?

(10)琴手惶恐發問:“手術後,我還能拉琴嗎?”

(11)醫生悲愴作答:“要做好不能拉琴的準備。”

(12)問答之間,她們相擁而泣。

(13)三次手術,三次化療,命運把閔惠芬推向地獄的門檻.眼睜不開,耳聽不見,她進入混沌迷濛。冥冥之中見一條藍色雲帶,她向着縹緲雲帶飛去。就在那一刻,聽見一段樂句。她知道,這是天籟。想記錄天籟,可是舉不起右臂。不能記錄,天籟就不肯離去。盤旋、依偎、纏繞,乃至支撐、激勵、召喚,直到她的體力漸漸恢復,直到她記下這段誕生在天堂的旋律。靜臥病牀,閔惠芬把這段樂句發展並結構成爲一部作品,她把作品命名爲《音詩—心曲》,並委託弟子演奏。

(14)作品公演,閔惠芬去聽了。

(15)她說:“音階,天階。歷經劫難的我刻骨銘心,美的創造,當是生死攀援。”

(摘自《讀者》2013年第2期)

小題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主要內容。(2分)

小題2:圍繞着“平民喜愛,閔惠芬便喜愛平民之喜愛”,作者寫了哪兒件事?請用簡明的語言概括。(3分)

小題3:試分析選文第(7)段詳寫“老牛聽琴”的作用。(2分)

小題4:從人物描寫和修辭角度賞析第(5)段劃線的句子。(4分)

小題5:結合全文,找出最能表現閔惠芬的性格以及高度概括其品質的詞語。(2分)

小題6:試分析本文以“天階”爲題的含義。(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本文記敘了二胡表演藝術家閔惠芬堅持爲平民演奏(l分)以及她對二胡演奏藝術至死不渝的摯愛。

小題2:①閔崽芬去蘇北南水上小學爲漁家孩子演奏:②閔惠芬去甘肅煤礦爲礦工演出;:③|閔惠芬去十早貧窮的`定由爲老鄉們演奏。

小題3:側面描寫了閔惠芬蘭胡演奏技藝的精湛,(1分〉也表現了閔崽芬的平易近人以及她與老百姓親密無間的關係。(1分〉

小題4:恭敬虔誠'是對閔惠芬的神態描寫〈1分), “置身船頭彷彿置身維也納金色大廳”是比喻,表現了閔惠芬對人民和對藝術的無限熱愛和尊重(2分)。

小題5:誠摯、率真、善良、熱烈(1分〉:德藝雙馨(l分〉。

小題6:用天階比喻音階(1分〉,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閔惠芬對二胡演奏藝術無止境的生死攀援,表達作者對閔惠芬高度讚揚、無比崇敬之情〈1分〉。

試題分析:

小題1:審題後從前往後讀文章,梳理選文情節可知,主人公是二胡表演藝術家閔惠芬,文章前半部分寫她堅持爲平民演奏,後面寫她重病手術後仍不輟創作。用通順的語句表述出來即可。

小題2:審題後確定範圍,應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尋找答案。從前往後讀文章前半部分,根據內容概括爲三件事,一是去蘇北南水上小學爲漁家孩子演奏,二是去甘肅煤礦,三是|去幹早貧窮的定由爲老鄉們演奏。

小題3:讀第七段可知,她去十早貧窮的定由爲老鄉們演奏,老牛是她的聽衆之一。此處用老牛的表現側面烘托出閔惠芬二胡演奏技藝的高超,同時,閔惠芬能夠爲牛演奏,也更能表出她與老百姓的親密關係。

小題4:“從人物描寫和修辭角度”是審題的重點,是擬答的具體要求。“恭敬虔誠,置身船頭彷彿置身維也納金色大廳” 句中的恭敬虔誠'是對人物的神態描寫,“置身船頭”是動作描寫,並且對此動作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加以描述,“彷彿置身維也納金色大廳”。從這些描寫和修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閔惠芬對人民的尊重和對藝術的熱愛。

小題5:通讀全文後,從前向後尋找切題的“詞語”,如文章第二段中的“誠摯、率真、善良、熱烈”,再如文章第六段中的“德藝雙馨”等。

小題6:結尾段中人物的話照應了題目,“音階,天階。歷經劫難的我刻骨銘心,美的創造,當是生死攀援”,是理解題目的關鍵所在。結合全文內容,結合結尾段中的語句可知,天階即音階,“階”則是需要攀登的,讀文章可知,指閔惠芬對二胡演奏藝術的“生死攀援”,體現她對音樂的摯愛,表達了作者對人物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