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有爲有不爲閱讀訓練附答案

“有爲”與“無爲”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兩個重要範疇。一般認爲,儒家、墨家、法家主張“有爲”,道家、佛家包括禪宗主張“無爲”。這裏主要以儒、道兩家爲例作點分析。

有爲有不爲閱讀訓練附答案

儒家主張“有爲”論,《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種剛健有爲的觀點是“有爲”論最早、最經典的表達。後來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張積極入世、救世,並積極用他的以“仁”爲核心的道德哲學和以“禮”爲核心的政治哲學來挽救“禮崩樂壞”的社會,周遊列國,奔走呼號,終其一生。儒家的另外兩個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的至大至剛和浩然正氣之說,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理論,……都表達了一種剛健有爲、積極入世的哲學觀點和處世態度。

道家主張無爲。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主張“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可見,老子是主張無爲的,但他的無爲論不是最徹底的。他也承認有“有爲”,他認爲“無爲”就是“有爲”,或者是透過“無爲”達到“有爲”。但總的來說,在“有爲”與“無爲”二者的天枰上,老子還是傾向、偏重於“無爲”的。道家的另一個代表人物莊子,可以說是一個徹底的“無爲”論者,在莊子看來,“無爲”是真正的目的。他主張人只能晏然順從於天,不能有所作爲,也不必有所作爲。這就是荀子批評的':“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

應該說,“有爲”論和“無爲”論都有其合理成分,都有其重要的思想價值和意義。“有爲”與“無爲”這一矛盾是辯證矛盾。我們在思考這一矛盾時,不能把二者絕對對立起來,而要正確地把握其辯證統一關係、互補關係、平衡關係。

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我們既要採取有爲的態度,又要採取某種無爲的態度,要把二者結合起來,實現二者的互補,保持二者的平衡。一方面要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使自然爲人服務。這是“有爲”。另一方面,我們在改造自然的同時又要老老實實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珍愛自然、順應自然,按自然規律辦事,不要違拗自然、破壞自然、踐踏自然。這就是“無爲”。

在人與社會的關係上,一方面要深刻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按社會發展規律來積極改造社會,推動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這可以叫做“有爲”。另一方面又不要瞎折騰,不要拔苗助長,不要擾民擾世,避免無效的“有爲”和有害的“有爲”。這就是“無爲”。堅持發展又“不折騰”,這就是“有爲”與“無爲”的統一。老子有一句名言很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品味:“治大國若烹小鮮”。他的意思是說治國要象烹小魚那樣,不要隨便亂翻動。“治大國”、“烹小鮮”是“有爲”,不要亂翻、亂動是“無爲”。

在人的處世態度方面,我們同樣要堅持“有爲”與“無爲”的統一、互補。一方面我們要自強不息,剛健雄強,積極入世,奮發向上,這是處世方面的“有爲”。另一方面,我們又不要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就是有所不爲。在處世方面的“無爲”,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淡泊名利,保持精神和心靈的清虛、超然。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1. 下列關於“無爲”的說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 在“有爲”與“無爲”二者的天枰上,老子還是傾向、偏重於“無爲”的。

B. 莊子是一個 “無爲”論者,徹底否認“有爲”,“無爲”是真正的目的。

C. “治大國若烹小鮮”表明老子對待治理國家方面的主張是既要有爲又要無爲。

D. 莊子認爲人只能順從於天。而荀子認爲無需發揮人的主動性,人應該“有爲”。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有爲”論主張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無爲”論主張順應自然、返回自然。

B. 孔子、墨翟、荀子主張“有爲”,而老子、莊子主張“無爲”。

C.“有爲”論和“無爲”論大部分都是合理成分,都有其重要的思想價值和意義。

D. 在人的處世態度方面, 既要積極進取、奮發有爲,做入世的事業;又要有精神上的空靈超然、淡泊虛靜的精神情懷。

3.根據文章有關資訊進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向大自然進軍中,我們既要尊重自然規律,又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B.積極利用“有爲”與“無爲”的辯證統一關係、互補關係、平衡關係。我們無需考慮他們的對立關係。

C. 在處世態度方面的“無爲”,來源於人的精神中的無慾,要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D. 在人與社會的關係上,作者的觀點是有利的“有爲”和有效的“無爲”要統一。

 參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的能力,能力層級爲C級。原文第三段“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是說要發揮人的主動性。

2.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爲C級。原文第四段爲“‘有爲’論和‘無爲’論都有其合理成分”,選項誇大了合理成分。

3.【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象的能力,能力層級爲C級。透過原文五、六、七段我們可以分析:要摒棄他們的對立關係,充分發揮各自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