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有爲有不爲的閱讀答案

語文閱讀在平時測試、期末考試中都佔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閱讀練習,不僅能熟能生巧,輕鬆應對考試,最重要的,對於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幫助。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有爲有不爲的閱讀答案,歡迎閱讀。

有爲有不爲的閱讀答案

  有爲有不爲

①“爲”,就是“做”。應該做的事,必須去做,這就是“有爲”。不應該做的事必不能做,這就是“有不爲”。

②在這裏,關鍵是“應該”二字。什麼叫“應該”呢?這有點像仁義的“義”字。韓愈給“義”字下的定義是“行而宜之之謂義”。“義”就是“宜”,而“宜”就是“合適”,也就是“應該”,但問題仍然沒有解決。要想從哲學上,從倫理學上,說清楚這個問題,恐怕要寫上一篇長篇論文,甚至一部大書。我沒有這個能力,也認爲根本無此必要。我覺得,只要訴諸一般人都能夠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惡了,就能知道什麼事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了。

③中國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可見善惡是有大小之別的',應該不應該也是有大小之別的,並不是都在一個水平上。什麼叫大,什麼叫小呢?這裏也用不着煩瑣的論證,只須動一動腦筋,睜開眼睛看一看社會,也就夠了。

④小惡、小善,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見,比如,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和病人讓座,能讓,算是小善;不能讓,也只能算是小惡,夠不上大逆不道。然而,從那些一看到有老人或病人上車就立即裝出閉目養神的樣子的人身上,不也能由小見大看出了社會道德的水平嗎?

⑤至於大善大惡,目前社會中也可以看到,但在歷史上卻看得更清楚。比如宋代的文天祥。他爲元軍所虜。如果他想活下去,屈膝投敵就行了,不但能活,而且還能有大官做,最多是在身後被列入“貳臣傳”,“身後是非誰管得”,管那麼多幹嘛呀。然而他卻高賦《正氣歌》,從容就義,留下英名萬古傳,至今還在激勵着我們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

⑥透過上面舉的一個小惡的例子和一個大善的例子,我們大概對大小善和大小惡能夠得到一個籠統的概念了。凡是對國家有利,對人民有利,對人類發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 ),反之就是( )。凡是對處理人際關係有利,對保持社會安定團結有利的事情可以稱之爲( ),反之就是( )。大小之間有時難以區別,這只不過是一個大體的輪廓而已。

⑦大小善和大小惡有時候是有聯繫的。俗話說:“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拿眼前常常提到的侵吞行爲而論,往往是先侵吞少量的財物,心裏還有點打鼓。但是,一旦得逞,嚐到甜頭,又沒被人發現,於是膽子越來越大,侵吞的數量也越來越多,終至於一發而不可收拾,最後受到法律的制裁,悔之晚矣。也有個別的識時務者,迷途知返,就是所謂浪子回頭者,然而難矣哉!

⑧我的希望很簡單,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有爲有不爲。一旦“爲”錯了,就毅然回頭。

  有爲有不爲的閱讀題:

1、作者在文中要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2、根據上文內容,在文中括號裏補寫恰當的的內容。

3、文中在論述何爲大小惡和大小時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有什麼特點?

4、這篇文章引用了許多名言和警句,請摘出其中一句,並說出它的作用?

5、簡要分析③—⑦段的論證思路。

6、本文題是“有爲有不爲”,但文中卻用大量的筆墨談論“善”與“惡”的大小,是否離題?談談你的看法。

有爲有不爲的閱讀答案:

1、每個人都能有爲有不爲,一旦爲錯了,就毅然回頭。

2、大善 大惡 小善 小惡

3、舉例論證 一反一正 一古一今

4、示例:①引用“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論述應該不應該和善惡一樣,也是有大小之別的。②引用“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是爲了論述大小善和大小惡有時候是有聯繫的。③引用“行而宜之謂之義”是爲了闡述什麼是應該。

5、提出善惡有大小之分的觀點---用事例論述什麼是小惡小善和大善大惡,並得出結論----進一步補充論述大小善和大小惡有時候是有聯繫的。

6、不離題。因能分辨清是非善惡,就會分清什麼事因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即什麼是有爲,什麼是有不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