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何爲經典的閱讀答案

何爲經典

何爲經典的閱讀答案

有人說到“經”,便有意無意地把它等同於“經典”,而提起“中國經典”,就轉換成“儒家經典”。這種觀念有些偏狹。中國經典絕不是儒家一家經典可以獨佔的,也應當包括其他經典,就像中國傳統是“複數的”傳統一樣。

首先,中國經典應當包括佛教經典,也應當包括道教經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實在是東方的中國與西方的歐洲在文化領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國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國的皇帝,不僅知道“王霸道雜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絕不只用一種武器。因此,回顧中國文化傳統時,僅僅關注儒家的思想和經典,恐怕是過於狹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當複雜的內容,有偏重“道德自覺”的孟子和偏重“禮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視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視心性理氣的新儒家。應當說,在古代中國,關注政治秩序和社會倫理的儒家,關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贖的佛教,關注生命永恆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擔着傳統中國的不同責任,共同構成中國複數的文化。其次,中國經典不必限於聖賢、宗教和學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廣泛些?比如歷史著作《史記》《資治通鑑》、比如文字學著作《說文解字》,甚至唐詩、宋詞、元曲裏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經典並非天然就是經典,它們都經歷了從普通著述變成神聖經典的過程,這在學術史上叫“經典化”。沒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經典的尺寸和樣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爲它寫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覺着充滿真理,又被反覆解釋,有的還被“欽定”爲必讀書,於是,就在歷史中漸漸成了被尊崇、被仰視的經典。因此,如今我們重新閱讀經典,又需要把它放回產生它的時代裏面,重新去理解。經典的價值和意義,也是層層積累的,對那些經典裏傳達的思想,原則甚至知識,未必需要亦步亦趨“照辦不走樣”,倒是要審時度勢“活學活用”,要進行“創造性的轉化”。

閱讀經典可以使人們瞭解從古至今“人類究竟面臨哪些重大問題”,但古代經典並不是不可違逆的聖經,畢竟歷史已經翻過了幾千年。因此,對於古代經典,既不必因爲它承負着傳統而視其爲累贅包袱,也不必因爲它象徵着傳統而視其爲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經典在中國是和我們的文化傳統緊緊相隨的巨大影子,你認爲扔開了它,其實在社會風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傳裏面,它總會“借屍還魂”;第二,歷史上的經典只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你不開啟它,資源不會爲你所用,而今天的社會現實和生活環境,是刺激經典知識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經典中的什麼資源被重新發掘出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背景”召喚什麼樣的“歷史記憶”;第三,經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釋”的,只有經過解釋和引申,“舊經典”才能成爲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繼續起作用的,呈現出與其他民族不同風格的“新經典”。

(選自葛兆光《中國經典十種·序言》,有刪改)

1.下列關於“中國經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中國經典一般意義上與“經”應該是一致的,但將其轉換成“儒家經典”的觀念在作者看來則有些偏狹。

B.中國經典應當包括儒家、佛教、道教經典,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國與歐洲在文化領域中最爲不同的地方之一。

C.中國經典內容豐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構成中國多元的文化,並在古代中國發揮了重大作用。

D.中國經典的認定,除了要考慮聖賢、宗教、學派的思想著作,還需考慮歷史、文字學名 著以及唐詩、宋詞、元曲裏的名著佳篇等。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在古代中國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統治者並不僅僅使用一種思想工具實行統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身,用道教思想治心。

B.儒家的思想內容比較複雜,偏重“道德自覺”的孟子和偏重“禮法治世”的荀子都關心社會倫理,而重視心性理氣的新儒家只關注政治秩序。

C.能成爲被人們尊崇和仰視的經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廣泛引用、被認爲充滿真理、被一再解釋的優秀著作,它們還曾被“欽定”爲必讀書。

D.經典與我們中國的文化傳統密切相關,其思想內容總是會留存在社會風俗、人們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傳中,如影隨形,並不時地表現出來。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經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經歷了從普通著述到神聖經典的層層積累的經典化過程,這一過程正是經典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B.閱讀經典時,如果將其放在那個產生它的歷史時代裏面去重新理解,我們就可以瞭解人類從古至今曾經面臨的重大問題。

C.經典知識如何再生和重建,經典中哪些資源被重新發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今社會現實、生活環境的需要。

D.對“舊經典”進行了重新解釋和引申,就能讓它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發揮作用,呈現出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格。

1.A

2.D

3.C

【解析】

1.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義的能力。A項曲解文意。依據第1段第1.2句判斷。論述類文體閱讀的命題主要從概念、判斷、推理三個角度命題,概念注意“答非所問”“內涵、外延不準”“誤劃類別”“張冠李戴”;判斷類注意“範圍不當”“偷換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強加因果”“強行推理”等錯誤。答題的關鍵是審清題幹、找準區位、對讀原文、尋找細微的差別。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義的題目,題幹一般是“下列關於……的論述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是……”,答題時注意分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錯誤設定一般爲答非所問、混淆範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爲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覈,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幹,在文中找到題幹對應的區位,然後仔細分析,此題A想“中國經典一般意義上與‘經’應該是一致的”錯,屬於曲解文意。

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字內容的辨析。首先瀏覽選項,然後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A項張冠李戴,“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B項無中生有,文中未說“新儒家只關注政治秩序”。C項以偏概全,“其中有的還曾被‘欽定’爲必讀書”。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考覈篩選並整合文中資訊的能力的題目,題乾的表述一般爲“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或者“正確的一項”,錯誤選項的命制基本和考覈概念的題目沒有區別,答題時注意閱讀題幹,找準區位,然後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比如本題A項,張冠李戴,“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

3.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最正確的一項是”,可見本題考查對作者觀點的理解。A項“這一過程正是經典的價值和意義所在”表述錯誤。B項“我們就可以瞭解人類從古至今曾經面臨的重大問題”於文無據。D項原文是必要條件關係。答題時,一定要以原文爲依據,不要任意擴展。

標籤:何爲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