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從苦讀到樂讀》閱讀答案

讀書苦讀和樂讀。歷史上苦讀的事例很多,比如東周的縱橫家蘇秦,不分晝夜、苦讀兵書。每當夜深人靜,頭昏眼花時,他就用錐子刺自己大腿,清醒後又苦讀;漢代政治家孫敬,愛好讀書,經常苦讀到深夜,每當疲憊不堪時,就用繩子把頭髮系起來,拴在旁樑上,繼續讀書。樂讀的事例也不少。比如,孔子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宋代詩人韓駒也把讀書當作一種樂趣,說“唯書有真樂,意味久猶在”

《從苦讀到樂讀》閱讀答案

②這兩種讀書的形式本應是互補的。現在人們多認同後者,帶着濃厚的興趣去讀書,事半功倍。因爲有興趣,讀時心無雜念,感受深,記憶牢,且流連忘返。

③這樣讀書好處雖多,但也有弊端。胡適曾說:“幼對酷嗜小說,所得小說良莠不齊……害餘不淺。”可見讀書全憑興趣,不加選擇是不行的。此外,如果一個人興趣狹窄,讀來讀去就是那麼幾種書,容易使知識結構畸形。對此,魯迅早有論述:“先前的`丈學青年,往往厭惡數學、理化、史地、生物學,以爲這些都無足重輕,後來變得連常識也沒有,研究文學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也糊塗,所以我希望你們不要放開科學,一味鑽在文學裏。”

④一個人要讀自己“厭惡”或毫無興趣的書;當然會覺得“苦”,但若不放棄地“苦”上一陣子,自然有所收穫。嚐到了“苦”的滋味也就會有了 興趣的萌芽,再“苦”下去,發展到欲罷不能的地步也未可知。

⑤當然,苦讀和樂讀的境界和目的不同。“十年寒窗無人問”,苦讀的目的是“一舉成名天下聞”,既是爲了自身求取功名、出人頭地,更是爲了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不過,無論是苦讀還是樂讀,讀書的最終目的是爲了實踐和應用,要把學來的知識變成自身本領或者自身修養,否則就成了典型的“書呆子”。

⑥“讀書莫畏難”,對一個善於學習的人來說,總是能夠從讀書中受益,從苦讀達到樂讀的佳境。

15.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1分)

答:  。

16.第③段中加點的“這樣”具體指什麼?這樣讀書有什麼好處?(3分)

答: 。

17.請簡要分析文章的論證方法以及論證思路。(3分)

答:         。

18.請結合自己的實際,介紹一本你讀過的書,簡要概述本書相關情節,並說出你閱讀後的感受(不少於50字,2分)

答:

參考答案:

15.(1分)答案:“讀書莫畏難”,對一個善於學習的人來說,總是能夠從讀書中受益,從苦讀達到樂讀的佳境。(自己概括,意思準確,語句精煉也可)

16.(3分)答案:“這樣”具體指帶着濃厚的興趣讀書(1分);帶着濃厚的興趣讀書,讀時心無雜念,感受深 ,記憶牢,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分)。

17.(3分)答題示例: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 (2分任意兩個都得分) 作者先從“苦讀”與“樂讀”說起,接着談了“樂讀”的好處與弊端,順其自然地提出了苦讀的好處,進而 論述“苦讀”與“樂讀”的不同之處,最後點明中心論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

18.(2分)答題提示: 書名 相關情節 (1分)讀後感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