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閱讀答案

《雨入端午》閱讀答案

閱讀理解着重考查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雨入端午》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雨入端午》閱讀答案

《雨入端午》

馮驥才

①今日進入端午假日,醒來很早,起身坐在我的“心居”,身閒氣舒,意定神足。我這心居,不是齋號,乃是在陽臺一角搭個棚屋,屋裏屋外栽些花草藤蔓,屋間放置老家的綠茶、好吃的零食、有彈性的藤椅和心愛的木獅鐵佛陶罐石硯等。這是一己的私人角落。平日在外邊跑累了,回來坐在這裏聚聚氣力,抑或有什麼未了的思考,便到這裏舒展一下腦袋裏的翅膀。

②今日,我特意在那個木雕花架上掛了幾件豔麗五彩的小物件——絲線糉子。這種端午特有的吉祥小品,給花架上青翠又蓬鬆的蜈蚣草一襯,端午的氣息油然而生。其實,過這種古老的節日,不必太刻意表達什麼深刻的精神內涵,隨性而自然地享受一下傳統情味就是了。

③小雨從昨晚就來到我的城市裏,此刻依舊未走。雨太小,看不到零零落落的雨點,卻見屋外邊綠葉被雨點敲得一動一動。

④眼瞧着這優美的懸垂着的絲線糉子,悠悠地想起一件相關的老事:

⑤ 念小學的時候,每逢端午佳節,都是班上同學們纏絲線糉子的一次熱潮。大家先用硬紙疊成小小的糉子殼,然後使五彩絲線一道道纏起來,纏的過程中不斷改變顏色,最後纏成一個個五彩紛呈卻各不相同的小糉子來。這原本是課堂上老師教的一種節日手工,由於大家喜愛,課間休息時也纏,下課後不回家還纏。絲線糉子最大的魅力是,顏色完全任由自己搭配,所以每個人都想纏出一個特別又好看的絲線糉子,向別人顯擺。於是,弄得教室滿地都是彩色線頭,做衛生可就費勁了,那些花花綠綠的小線頭一掃全繞在掃帚上,得使好大勁才能摘乾淨。

⑥纏糉子的絲線都是同學們從家裏帶來的。那時代母親們在家都做針線,各色絲線家家都有,關鍵看誰配色好,想法出奇。

⑦ 我的班上有一個女生,叫徐又芳——那時的孩子名字都是三個字,大概與家族的字輩有關。記得她個子高,短髮,衣着很舊,據說她家裏窮,家裏沒有好看的絲線,就從地上拾別人扔的線頭來纏,可是她心細手巧,雖然拾的線頭很短,但纏出的糉子反而色彩十分複雜和豐富,斑斕又精細,超過了所有的人。我向她借一個拿回家給母親看,母親也連連稱讚說,這種纏法要每纏一道線換一個顏色,太難了。我說她的線都很短,只能纏一道,因爲她的線是從地上拾的。母親說,這孩子太可憐了,便用一個木線軸纏了各色的絲線,叫我帶給她。

⑧要命的是那時我太不懂事。豐子愷說:“孩子的目光是直線的。”其實孩子的一切都是直線的。轉天我到班上,把線軸給她,真心對她說:“我母親說你太可憐了,叫我把這線給你。”

⑨我以爲她會高興,誰料她臉色立刻變得很不好看,只說一句:“我不要!”似乎很生氣,轉身就走,從此便不大搭理我了,一直到小學畢業各自東西,以後再沒有見到她。這個帶着對我的誤解卻無法接受我歉意的`女孩如今在哪裏?

⑩我當時不明白她何以會那樣氣憤,後來明白了:別人的自尊是決不能傷害的。哪怕是不經意的傷害。傷人自尊,那會是一種很深的傷害。

⑪這事過了差不多六十年。雖然平時不會記起,但每逢端午懸掛絲線糉子時都會想起來。原來它深深地記在我的端午的情結裏,一年一度提醒着我。

⑫寫到此處,小雨似停,天光漸明,外邊的朱花碧草像洗過澡一樣鮮亮。

18.本文結構精巧,如⑤⑥兩段多處內容與後文相照應。結合文章,填寫下面表格。(3分)

19.情結,指深藏心底的感情。結合文章,說說作者“端午的情結”具體指什麼。(6分)

20.聯繫具體語境,回答下列兩小題。(4分)

(1)請說說 “孩子的目光是直線的”這句話的含義。(2分)

(2)有人認爲結尾“寫到此處,小雨似停,天光漸明,外邊的朱花碧草像洗過澡一樣鮮亮。”可有可無,你怎麼看?(3分)

21.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回答問題。(6分)

【甲】小雨從昨晚就來到我的城市裏,此刻依舊未走。雨太小,看不到零零落落的雨點,卻見屋外邊綠葉被雨點敲得一動一動。

(馮驥才《雨入端午》)

【乙】月還沒有落,彷彿看戲也並不很久似的,而一離趙莊,月光又顯得格外的皎潔。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着了。

(魯迅《社戲》)

選文第③小節和連結材料寫法上有相似之處,但作用不同,請聯繫本文內容和連結材料說說你的理解。、

參考答案

18.

19.①對往事的難忘 ②曾經不經意傷人自尊的愧疚 ③沒有機會澄清誤會和表達歉意的遺憾(共6分,每個要點2分。)

20.①孩子的心是純真的,對人對事直率、不懂得變通。

②應該有。照應前文,點題(1分)景物描寫,“小雨似停”“天光漸明”喻示作者有所領悟後的豁然開朗和心靈淨化。深化了主題。(2分)

如答,可以沒有,言之有理得1分

21.同:都是景物描寫。(2分)

異:

本文用似有若無的小雨烘托了作者悠閒愜意的心境。(1分)引起下文對童年往事的回憶。(1分)

連結材料寫社戲最後留給“我”的美好印象。表現了我對社戲的留戀之情。(1分)照應了上文。(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