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試題

大學教育學試題和答案

試題1.56W

教育學是一門研究教育現象及其規律的社會科學。它廣泛存在於人類生活中。一起來看看教育學試題,僅供大家參考!謝謝!

大學教育學試題和答案

一、多選題

1、作爲進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張包括(ABD)。

A、學校即社會 B、教育即生活 C、教師中心 D、兒童中心 E、書本中心

2、提出“教育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預備。教育是經驗的改造或改組”的教育家是(B )。

A、盧梭 B、杜威C、斯賓塞 D、陶行知 E、蔡元培

3、標誌着教育學作爲一門獨立的學科開始形成的教育論著是(C)。

A、《學記》 B、《普通教育學》C、《大教學論》 D、《教育論》 E、《教育漫話》

4、教育學研究的對象是(AE)。

A、教育現象 B、教育方針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論 E、教育規律

5、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C)首次將教育學作爲一門獨立學科劃分出來,標誌教育學有了自己獨立的學科地位。

A、孔子 B、柏拉圖 C、培根 D、誇美紐斯

6、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有中國的《論語》和《學記》,第二階段的代表人物有(D)等

A、蘇格拉底和柏拉圖 B、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C、蘇格拉底和亞里斯多德 D、誇美紐斯和赫爾巴特

7、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四階段是教育學的多元化發展,標誌是教育學出現繁榮發展的特徵,(A)不是這一階段的代表人物。

A、桑代克 B、馬卡連柯 C、贊科夫 D、陶行知

8、制約教育發展的規模與速度的因素有( AC )。

A人口數量與增長率 B政治因素 C生產力發展水平 D文化因素

9、《禮記·學記》中明確提出:“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爲先”,反映了教育的(A)。

A政治功能 B經濟功能 C人口功能 D文化功能

10、教育可使人口結構趨向合理,反映了教育的(A )。

A人口功能 B 文化功能 C政治功能 D經濟功能

11、教育可以把潛在勞動力轉化爲現實勞動力,反映了教育的(D)。

A人口功能 B 文化功能 C政治功能 D經濟功能

12、教育活動既然以教育目的爲出發點和歸宿,檢查學生學習成績和發展程度,都要以教育目的爲依據。這就是教育的(C)功能。

A、激勵功能 B、調控功能C、評價功能 D、定向功能

13、教育透過對人類文化的選擇和整理,使之成爲與學生髮展相一致的力量——教育內容與教育方法,從而傳遞給年輕一代,實現文化的代際延續。這體現了教育的(C)功能。

A、政治功能 B、經濟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14、“要改變一般人的本性,使它獲得一定勞動部門的技能和技巧,成爲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訓練。”這體現了教育的(B)。

A、政治功能 B、經濟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15、受教育者因爲有了目標,可以樹立信心,堅強地排除各種困難,爭取實現目標,這體現了教育目的的(A)功能。

A、激勵功能 B、調控功能 C、評價功能 D、定向功能

16、《禮記●學記》中明確提出:“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爲先”,言明教育乃是治國安邦的關鍵,是“化民成俗”。這體現了教育的(A)功能。

A、政治功能 B、經濟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17、教育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充分發揮教育目的的(B)功能,是學校、家庭、社會圍繞教育目的發揮積極作用,共築教育合力。

A、激勵功能 B、調控功能 C、評價功能 D、定向功能

18、教育教學中搞“一刀切”、“齊步走”,違背了個體身心發展的(B)。

A、順序性 B、個別差異性 C、階段性 D、互補性 E、不均衡性

19、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中的(D)進行教育。

A、順序性 B、階段性C、不均衡性 D、個別差異性 E、穩定性

20、 “雙因素說”理論認爲,智力由(D)與(D)構成。

A、理解能力與推理能力B、思維的材料與思維的結果C、記憶能力與知覺能力 D、一般因素與特殊因素

21、教育的目的主要受(D)因素的制約。

A、人口數量 B、人口質量 C、人口結構 D、政治制度 E、生產力發展水

22、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其層次的多樣性,它的功能有(ABCD)。

A、定向功能 B、調控功能 C、激勵功能 D、評價功能 E、衍生功能

23、我國現行的學校教育系統的級別層次包括( ABCD)。

A、學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研究生教育

24、我國現行的學校教育系統,在類別上包括(ABCDE )。

A、基礎教育體系 B、職業技術教育體系C、高等教育體系 D、成人繼續教育體系E、特殊教育學校系統

25、從現代學校教育制度的類型來看,美國的學制屬於( B )。

A、雙軌制 B、單軌制 C、分支制 D、雙軌制、單軌制並行

26、、從現代學校教育制度的類型來看,德國的學制屬於(A )。

A、雙軌制 B、單軌制C、分支制 D、雙軌制、單軌制並行

27、從現代學校教育制度的類型來看,現行我國的學制屬於(C)。

A、雙軌制 B、單軌制C、分支制 D、雙軌制、單軌制並行

28、按照評價的不同目的,課程評價可分爲( CDE )。

A、診斷性評價B、總結性評價 C、決策性評價 D、研究性評價E、工作性評價

29、 地方課程開發中應把握的特徵包括(BCDE )。

A、權威性 B、地域性 C、針對性 D、社會性 E、探究性

30、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組織形式主要受( E)的制約。

A、人口數量 B、人口質量 C、人口結構 D、政治制度 E、生產力發展水平

31、以語言傳遞爲主的教學方法包括( ABCD )。

A、講授法 B、談話法 C、討論法 D、讀書指導法 E、參觀法

32、(B)認爲,教學不僅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而且是一個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知識、既能的獲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往往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提高的過程。

A、實踐說 B、發展說 C、特殊認識論 D、多本質說

33、(B)認爲,教學過程是人類的實踐活動之一,換言之,教學活動本身的內在屬性即實踐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只有透過必要的實踐活動才能完成一定的任務。

A、發展說 B、實踐說 C、特殊認識論 D、多本質說

34、從認識論出發,把教學過程看做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務、引導學生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使學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從而發展學生認識世界的能力。這是典型的對教學過程本質認識的(C)觀點。

A、實踐說 B、發展說C、特殊認識論 D、多本質說

35、 在德育教育中,“抑其所短,揚其所長”是(B)德育原則的要求。

A、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 B、長善救失C、疏通引導 D、知行統一E、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續性

36、“嚴而有格,嚴而有方”暗含的德育原則是(A )。

A、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 B、長善救失C、疏通引導 D、知行統一

37、人在社會中生活,必然要進行多方面的活動和交往。正是透過多方面的活動和交往,人們才認識社會,認識自然,認識他人,認識自己,並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同時,人的品德又總是透過多方面活動和交往表現出來並得到檢驗。這種情況表明,德育過程具有(B)的特點。

A、漸進性和反覆性B、社會性和實踐性C、引導性和規約性D、協調性和整合性

38、德育實施的過程中,除了以一定的價值性內容影響學生外,還要對各種關係和影響加以協調和整合,這反映了德育過程具有(D)的特點。

A、漸進性和反覆性 B、社會性和實踐性C、引導性和規約性 D、協調性和整合性

39、德育作爲社會培養人的重要手段,總是以其目的性、計劃性和組織性連續不斷地對人施加多方面的影響,進而促使品德的不斷髮展和提高。但這種發展和提高並不是直線上升的,而是呈現一種螺旋反覆、逐步上升的軌跡。這種情況表明,德育過程具有(A)的特點。

A、漸進性和反覆性 B、社會性和實踐性 C、引導性和規約性 D、協調性和整合性

40、具有資訊時代特徵的教師職業形象有(BCDE)。

A、獨奏者 B、伴奏者 C、協助者 D、領導者 E、促進者

41、“學爲人師,行爲世範”體現了教師工作的(C)。

A、複雜性 B、創造性 C、示範性 D、長期性 E、多重收穫性

42、以下哪條反映了教師具有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特徵的職業形象(B)。

A、“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B、“教師是園丁”、“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C、“我是教書匠” D、“我是人民公僕”

43、以下哪條反映了教師的職業道德形象(A)。

A、“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B、“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C、“我是教書匠” D、“我是人民公僕”

44、以下哪條反映了教師傳統的職業形象(C)。

A、“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B、“教師是園丁”、“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C“我是教書匠”

45、“以身立教”、“爲人師表”體現了教師勞動的(C)特點。

A、複雜性 B、創造性 C、示範性 D、長期性 E、多重收穫性

46、心理學家所說的“心理斷乳期”指的是人的身心發展的(D )時期。

A、嬰兒期 B、幼兒期 C、兒童期 D、少年期 E、青年期

47、(C)是智力平常者(大多數人)的智商。

A、120-140 B、110-120 C、90-110 D、低於80

48、引導學生全面提高素養,爲未來成長打下基礎。這是(A)學生的教育第一點。

A、青年初期 B、少年期C、童年期 D、幼年期

49、把學生的健康和體質增強作爲主要任務。這是(C)學生的教育第一點。

A、青年初期 B、少年期C、童年期 D、幼年期

50、教師要針對學生生理變化,加強青春期教育。這是(B)學生的教育第一點。

A、青年初期 B、少年期C、童年期 D、幼年期

51、學校管理工作必須講求效益,做到低消耗、高質量、高速度,力求用盡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取得儘可能好的工作效果,這是學校管理原則中的(B)的要求。

A、導向性原則 B、有效性原則C、民主性原則 D、科學性原則 E、規範性原則

52、學校管理工作一定要按客觀規律辦事,正確處理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際、傳統經驗與現代管理科學之間的關係,這是學校管理原則中的(D)的要求。

A、導向性原則 B、整體性原則 C、民主性原則 D、科學性原則 E、規範性原則

53、學校管理要把學校工作視爲一個整體,從學校整體出發,統一指揮,合理組織各個部門幾個方面的力量,充分發揮整體優勢,提高整體優勢。這是體現(A )。

A、整體性原則 B、導向性原則C、民主性原則 D、科學性原則

54、學校管理實行民主管理,充分發揮全校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學校的管理工作,依靠羣衆的智慧和力量,把學校工作做好。這是體現(C)。

A、整體性原則 B、導向性原則 C、民主性原則 D、科學性原則

55、學校管理工作首先必須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教育必須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和“三個面向”的教育方針和政策。這是體現(B)。

A、整體性原則 B、導向性原則C、民主性原則 D、科學性原則

二、辨析題(除去判斷“對”或“錯”外,請寫出理由)

1、教育是人類和動物都具有的一種現象。錯。教育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社會現象。

2、教育不是人類的獨有現象,動物中也存在。錯。教育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社會現象。

3、社會可以制約教育的發展,而教育無法制約社會的發展。錯。社會和教育之間存在着相互制約關係。

4、人的素質不是先天遺傳的,完全是後天影響教育的結果,人完全是教育的產物。錯。人的素質既不是先天遺傳的,也不完全是後天影響的結果,而是在先天的生理機能的基礎上,透過後天的環境影響和教育形成的內在的、穩定的身心特質。

5、兒童的思維具有了“守恆性”和“可逆性”這個階段,在皮亞傑認知發展四個階段中,屬於形式運算階段。錯。屬於具體運算階段。

6、教育目的體現了人類發展的總體方向,可以超越國家、社會、歷史而存在,不具有時代性。錯。教育目的不是一個超社會、超歷史的永恆範疇,它具有一定的時代性,總是反映着一定時代的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社會關係因素以及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特點與規律。

7、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針,教育方針的確立必須符合教育目的。錯。教育方針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確立必須符合教育方針的規定

8、教育目的的體現了“社會本位論”忽視了受教育者個人的發展,因此,我們應當堅持教育目的的“個人本位論”。錯。教育目的應從社會需要和個人需要的統一出發,單純從社會出發或單純從個人出發的教育目的價值取向都是不正確的。

9、義務教育即強迫教育。對。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

10、學制即指修業年限。錯。學制,它主要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具體規定着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 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彼此之間的銜接和關係。

11、隱性課程是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隱性課程對學生的知識、情感、意志、行爲和價值觀等方面起潛移默化的作用,促進或干擾教育目標實現,是顯性課程功能的補充。

12、新課改教材提倡的“多樣化”,就是“多本化”。 錯。“多樣化”不等於“多本化”,具體體現爲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教材,體現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適用羣體的特點。缺少特色和沒有特定適用羣體的“一綱多本”教材實際與“一綱一本”教材並無區別。

13、發展性學生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爲了提高教學質量。錯。發展性學生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髮展。

14、課程即學校開設的全部學科的總和。錯。廣義的課程,它包括學校的各門學科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各種活動,以及對內容的安排、進程和時限。

15、德育過程就是學生品德形成和發展的過程。錯。德育過程與品德形成過程的關係,是教育與發展的關係,在現實教育中,並不是所有的德育過程都能促進品德的形成和發展。

16、德育中對人的陶冶,其內涵就是環境陶冶。錯。陶冶教育法的方式有環境陶冶、情感陶冶、人格陶冶、藝術陶冶、科學知識陶冶及各種活動 和交往情景陶冶等。

17、在學校德育中不可忽視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對。德育實施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引導學生自主的原則,這就需要教育者疏通引導,而心理疏導是其中的一種形式。

18、學校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別無他意。錯。德育具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德育僅指道德教育,廣義的德育除道德教育外,還包括涉及人們成長生活的其他品德內容。

19、德育過程就是學生品德形成和發展的過程。錯。德育過程不能完全等同於品德形成過程。德育過程與品德形成過程的關係是教育與發展的關係。在現實教育中,並不是所有的德育過程都能促進品德的形成和發展。

20、只有接受正規的教師教育才能獲得專業發展。錯。教師專業發展途徑包括接受正規的教師教育、自主發展和依據自己的學習體驗涵養教學智慧。

21、所有教師都有資格當班主任。錯。不是所有教師都有資格當班主任,選聘班主任應當在教師任職條件的基礎上突出考查一些條件。

22、教師的權利有教學權、參與權、懲罰權。錯。教師的權利有教育權、發展權、報酬權、參與權。

23、學生當下的生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是否能爲將來的生活做準備。錯。教育要尊重學生的“童性”,不能以忽視學生當下的生活爲代價去爲未來生活做準備。

24、學校管理就是教學管理。錯。學校管理包括教學管理、教育人事管理和教育財務管理。

25、學校管理的內容比較單一,主要是指教學管理。錯。學校管理包括教學管理、教育人事管理和教育財務管理。

26、學校管理的民主性原則就是要充分發揮全校教職員工的積極性,依靠羣衆的智慧與力量,把學校工作做好,不需要集中。錯。在學校管理過程中,民主和集中是統一的。

三、簡答題(每小題8分)

1、簡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⑴維繫社會政治穩定;⑵促進社會政治變革;⑶培養社會政治人才;⑷推進社會政治民主。

2、簡述人的身心發展的規律。

順序性;階段性;不均衡性;個別差異性。

3、簡述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階段。

心理準備階段;感知知識階段;理解知識階段;鞏固知識階段;運用知識階段;評價學習效果的階段。

4、簡述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1)以語言傳遞爲主的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2)以直觀感知爲主的教學方法:演示法;參觀法等。(3)以實際訓練爲主的教學方法: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等。

5、簡述現代教學倡導哪些新的理念。

有效教學;對話教學;體驗教學;實踐教學;反思性教學;生成性教學;生命化教學。

6、簡述教師應具備的基本專業能力。

教師的專業能力是教師從教的能力,是教師圓滿完成本職工作的專業本領。在專業能力方面,教學能力是一名教師必備的能力。通常認爲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基本能力:瞭解學生及同學生交往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教育科學研究能力。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特別要求教師具有四項基本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7、簡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有關受教育者應當履行的義務。

⑴遵守法律法規;⑵遵守學生行爲規範,尊敬師長,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爲習慣;⑶努力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⑷遵守所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

8、簡述學生的本質屬性。

(1)學生是正在成長中的人:①學生是未完成的人。②學生是迅速發展的人。③學生是 受教育的對象。(2)學生是具有主體性的兒童:①學生是兒童。②學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動性的個體。

9、簡述我國憲法與法律規定的少年兒童的合法權利。

生存的權利;安全的權利;受教育的權利;受尊重的權利;人身自由的權利。

四、論述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杜威認爲,教育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是嬰孩時期到成人時期的擺渡船。透過這隻擺渡船,使人獲得賴以生存的資本(經驗和知識),並把這些資本源源不斷地傳給子孫。你對這個規點有什麼看法?

(1)人是教育的對象。人透過教育實現了自身的完善與發展,成爲真正的人。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必須透過接受教育和學習來認識這個複雜的世界。人原則上,並且始終是需要教育的。人的'整個一生都需要不斷接受教育,教育是幫助人類實現個體生存和種族繁衍的必要手段。人性是不完善的,人需要透過教育完善自己,進而展開美好生活。(2)人需要透過教育傳遞和創造社會文明。人類教育傳遞的正是人類社會共同體積累的“類”經驗,不只是個體的直接經驗。從過去到現在,從宏觀到微觀,全社會、全人類的所有知識和經驗財富都可以爲人類所掌握,人類的經驗可以實現社會遺傳就在於人接受了教育。實現人類智慧結晶傳遞的重要條件就是人必須接受教育,教育使人具備了發展文化、創造文化、傳遞文化的素質。在教育活動中,人類個體特有的認識路線爲社會文明的遺傳提供了可能。人類社會要進步,人類自身的生產要優化,社會物質生產要變得豐富,都離不開教育對人的培養。正是人透過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改善自身的矇昧於野蠻狀態,推動人類社會走向更高一級的文明階段,才能承擔傳播、創造人類文明的重任。

2、結合實際談談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要點:(1)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原因是:學校教育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學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組織性、較強的計劃性、學校教育是特殊的實踐活動;(2)學校教育要想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必須綜合考慮以下條件: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學校教育自身的條件、家庭環境的因素、社會發展狀況等因素;(3)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具有的獨特功能主要是:引導個體發展的方向、提供個體發展的動力,促進人的主體意識的形成、喚醒個體發展的意識,挖掘發展的潛能、促進個體差異的發展,形成人的獨特性。

3、結合現實談談學校在促進個體發展方面的獨特作用。

要點:(1)引導個體發展的方向。(2)提供個體發展的動力,促進人的主體意識的形成。(3) 喚醒個體的發展意識,挖掘發展的潛能。(4)促進個體差異的發展,形成人的獨特性。

4、結合實際論述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指向。

⑴改變課程過於注意知識傳授的影響,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⑵改變課程結果過於強調學科本位、門類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使課程結構具有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⑶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偏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 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⑷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手機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培養學生手機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⑸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⑹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 生三級課程管理,增強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5、論述爲什麼檔案袋評價會成爲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一種重要評價方法?P202

檔案袋評價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一種重要的質 性評價方法。檔案袋評價的優點主要體現在:(1)該方法在教學方面的作用表現爲:方便評價與教學的結合;提高評價的效度,與課程保持一致;評價廣泛領域的任務和活動。(2)評價是一個比較有意義的過程。允許學習有更多的參與,學生可以選擇將什麼裝進成長記錄袋;評估自己的作業,並對自己在一定時間內的學習進行反省;允許學生較多地爲自己設定教育目標。(3)可以爲教師提供有用的資訊,有助於教師檢查學習過程和結果,反映學生的發展。(4)對教師行爲有積極影響。該評價方法影響整個教學、學習過程,有助於教師對學生的準確預期,方便教師參與評價。

6、請結合自身的教育實踐經驗和教學實例,談談你對教學過程基本規律的理解。P220

教學過程是一個有規律的過程。只有從事物之間內在的、本質的聯繫中去探索,才能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因素之間的 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他們之間的關係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爲轉移,是教學過程規律性的反映。⑴ 間接性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學生認識的來源有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兩個方面,在教學過程中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⑵掌握知識與提高思想覺悟想統一的規律:

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而且要對學 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處理好傳授知識與提高思想認識的關係,做到教書育人。遵循教學的 教育性規律,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思想的提高,而且有助於學生自覺、主動地掌握文化科學知 識,兩者是相互促進的。⑶掌握知識與提高能力相統一的規律: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和發展能力兩者並不是相互對立的,而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在教學實踐中,有些人強調對知識的掌握,認爲基礎知識掌握了,能力就自然地發展了,而有的人則強調開發學生的能力,忽視系統知識的學習。這兩者都是片面的,不利於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⑷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統一的規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掌握知識經驗的過程,既有智力因素的活動,又有非智力因素的活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不可分割的,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係。⑸教師主導與調動學生積極性相結合的規律:教學是由教師教和學生學所組成的雙邊活動過程。離開任何一方,都不能稱其爲教學。要正確對待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教師主導與調動學生積極性相結合。

7、結合實踐談談你對生命化教學理念的認識。

生命化教學所追求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靈的完整、個性的發展和情感與興趣的滿 足。生命化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以生命發展爲基礎,透過對生活世界的關注,使學生得到感情 體驗,人格提升,個性張揚,同時使教師的職 業生命活力得以煥發,師生生命在交往互動、 共同經歷中不斷生成的過程。生命化教學的特徵:關注生活的體驗;教學的交往互動性;教 學的生成發展性。

8、結合實際論述現代教學所倡導的反思性教學新理念。

反思性教學是教師藉助發展邏輯推理的技能 和仔細推敲的判斷以及支援反思的態度進行的批判性分析的過程。反思性教學的實踐特點:⑴增強教師的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反思性教學的思想強調“反思”和“內省”。教師們反思的過程即將新舊教學理念作對比的過程,因此,只要教師長期堅持反思,就能不斷鍛鍊自身的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提升教學素質,提高教學質量。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教師們透過反思自己的教學情況,意識到不足,才能“竭盡所能”地更好地完成任務,進一步生成自己的教學機智與教學智慧。⑵在反思中解決實踐問題。反思性教學立足於教學實際,面向廣大老師的實踐問題,主張教師們透過反思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是反思性教學的另一突出特質。反思性教學反映了人們對於實踐合理性的永恆追求,尤其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老師能夠在行動 前,中,後有效的反思,就能真切提高教學質量,加速實現教學專業化。

9、結合實際,談談你對教學過程基本規律的理解。

教學過程是一個有規律的過程。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因素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它們之間的關係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爲轉移,是教學過程規律性的反映。教學過程基本規律是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是掌握知識與提高思想覺悟相統一的規律;是掌握知識與提高能力相統一的規律;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統一的規律;是教師主導與調動學生積極性相結合的規律。

10、聯繫實際闡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貫徹知行統一的德育原則。

知行統一,是指在德育過程中,既要對學生曉之以理,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認識,又要對學生導之以行,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爲習慣。理論與實踐結合,使學生形成知行統一,言行一致的品格。實踐中貫徹這一原則應注意:(1)要注重知、情、意、行全面協調發展。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當知、情、意、行等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在方向上和水平上相互協調,和 諧一致,就能有效地促進品德的形成和發展; 如果知,情,意,行在方向上和水平上發展不平衡,相互不協調,差異很大,甚至很不一致,就將影響品德的形成與發展,甚至會導致“品德兩性”的產生。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既要重視 知,情,意,行相互聯繫和作用,又不能簡單 地相互代替;既要注意知、情、意、行全面培養,又要注意從實際出發確定教育重點。(2)要注重對學生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曉之以理,就是透過各種適當的方式,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正確的人生道理和道德常識。當然,理要爲學生曉之,不能脫離實際,要有針對性。導之以行,就是組織和引導學生把一定社會思想準則 和道德規範付諸實踐,並使用其養成相應的行爲習慣。導之以行,不僅要注意使學生知其然和所以然,還要注意在學生需要的時候及時而努力地提供多種幫助和指導,使其行爲持之以恆。(3)教育和引導學生在知行統一上嚴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學習、交往等多方面的活動中自覺鍛鍊和培養知行統一的品格。(4)教育者自身要以身作則。在德育中,任何方法上的不當,都沒有比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更糟糕的了。

11、聯繫實際闡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貫徹長善救失的原則。

長善救失,即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是指在教育過程中要不斷髮現並利用各種形式不斷強化和發揚學生自身積極向上的一面,因勢利導,長善救失。這一原則在實踐中需要把握好的主要問題是:⑴教育者應注意消除對學生的“刻板”印象,客觀、公正、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學生,恰當、準確地判斷學生的所長所短。⑵德育工作者不僅要知道學生的長短,更重要的是要抑其所短,“沙裏淘金”,揚其所長。⑶引導學生自覺利用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實現其主體作用的發揮。

12、結合實際論述如何尊重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應該是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關係,教師要在教學中與學生共同分享知識、智慧、情感、精神,相互促進,共同成長。主體間的交往和理解是心靈的溝通,感情的共鳴,知識的交流,能力的相長,思想的碰撞,智慧的體悟,人格的敬仰,而不是有知者帶動無知者,強者對弱者的控制。 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是一種平等的交往關係,反映的是主體與主體間的相互尊重、理解、融合。教師教育的成功,取決於教師對學生主體性的調動。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是要求學生被動地聽和接受,而要在課堂上給他們自主學習的機會和空間,如自主學習的時間、自由探索的空間、自我表達的機會,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在課下,教師還要給學生創造各種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研究、思考、動口、動腦、動手,在整個過程中去體驗、實驗、創造,成爲學習的主人。學生在其中不僅能夠掌握知識,而且因爲全身心的參與而形成正確的思想和道德觀念,自覺養成良好的品德 行爲習慣。現代教育十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

13、學校管理人員應該具備的素質包括哪些?

(1)政治理論素質。(2)思想道德素質:正確的世界觀;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實事求是;勇於創新。(3)業務素質:專業知識要求;組織管理才能;工作作風。(4)身體心理素質。

14、 試述校長負責制的內涵及實施要求。

要點:校長負責制是學校內部的一種領導體制。現行的校長負責制是指校長對學校工作全面負責,黨在學校的基層組織黨支部保證監督,教職工民主管理,三個部分有機組成相互聯繫和統一的管理體制。校長負責制的實施要求是:(1)必須正確處理幾種關係:黨政關係、校長負責與民主管理的關係、校長與學校其他行政幹部的關係。(2)依法保障校長負責制的實施。(3)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素質。

五、案例分析

案例1:

讀者薛女士反映,轉學還不到一學期的10歲兒子小雷跟過去比好像換了個人。以往由於喜歡做小動作,小雷沒少挨老師的罵,結果看到老師就害怕,不得不轉學。到新學校後不久,小雷在上課時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動作,被老師發現了。新老師什麼也沒說,只是微笑着輕輕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繼續上課了。以後,每次新老師走過小雷身邊,如果小雷沒做小動作,老師就會對他微笑並點頭表示讚許。很快,小雷改掉了壞習慣,還愛上了學習,自信心大增。

問題:請從小學生的生理及心理髮展特點分析,對待有問題的學生新老師的教育機智。

答:小學生身高體重處於兩次增長高峯期之間,是相對穩定發展時期。他們的有意注意已開始發展,但無意注意仍佔優勢,他們的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小學生的情感不穩定性以及不善於控制的特點也很突出,特別是小學低年級還是依據他人的要求評價自己。這些都是小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的發展特點。

上面這位新老師正是正確認識到了這點,並機智地運用這個特點來引導小雷,既糾正了他,又不傷害他的自尊心,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的情感,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更爲重要和緊迫。

案例2:

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種各樣的新生事物,腦子裏千奇百怪的東西很多。有時候,他們會在課堂上或課後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比如,你在課堂上講太陽和月亮,有的孩子便會問:“老師,太陽爲什麼白天出來?月亮爲什麼晚上纔出來?”對這樣的問題還能勉強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課後向我提的問題,真的讓我難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會冷不丁地問你:“老師,什麼叫‘酷斃了’?”“老師,怎樣才能當上還珠格格?”我一時啞然。有時我想,或許我真的是年紀大了,不再適合當小學老師了。問題:面對這位老師的困惑,你認爲問題出在哪兒?請作教師素質現代化的要求來回答

答:這位教師的困惑,主要在於他對當今時代社會的新生事物,新鮮詞的不理解,換句話說是教育思想觀念的現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是教師素質的現代化。因爲教育中的任何活動都要靠教師進行,教育的目標的實現,效果如何都取決於教師。

教師素質的現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觀念的現代化,職業道德素質的現代化,能力素質的現代化。總之,教師素質的現代化是現代社會對現代人的總體要求在教師職業上的特殊反映。

案例3:

成都市教育局《關於進一步規範基礎教育辦學行爲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堅持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就近免試入學,任何公辦、民辦和各類進行辦學體制改革的小學、初中不得以考試的方式擇優選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學階段各類學科競賽(如小學數學奧賽等)成績作爲錄取新生的依據。”

問題:你對成都市教育局的規定有什麼看法?請從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出發對奧賽進行評價。

答:我認爲成都市教育局的規定除了進一步規範基礎教育的辦學,避免教育偏離它的軌道,成了變相教育。這個規定也促進了全面發展教育目的的實現。實施全面發展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發展教育由德、智、體、美、勞動技術教育等五育組成。在新技術革命的挑戰面前,注重智力發展是當代世界各國教育的共同趨向。奧賽正是發展學生的智力,用知識的精華去武裝學生,迎合教育的趨向。但許多人卻一味地爲了奧賽。只注重去發展學生的智育,而忽視其它四育的發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廢。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只知競賽,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的。

案例4:

19世紀末,美國西部有個壞孩子,他把石頭扔向鄰居的窗戶,把死兔裝進桶裏放到學校的火爐裏燒烤,弄得到處臭氣熏天。9歲那年,他父親娶了繼母,父親對繼母說:“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們這裏最壞,讓我防不勝防,關痛死了。”繼母好奇地走進孩子,對孩子進行了全面瞭解後,對丈夫說:“你錯了,親愛的,他不是最壞的孩子,而是最聰明的孩子,只是我們還沒有找到發揮他聰明才智的地方罷了。”繼母很欣賞這個孩子,在她的正確引導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後來成爲美國著名的企業家和思想家,他說是戴爾卡耐基。

問題:你怎樣理解“壞孩子”“差學生”?你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什麼啓發?

答:所謂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達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體全面發展水平較差或發展不平衡的學生。學生都是可教育的,沒有哪個學生天生就是不想學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學生的老師,決沒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對待他們,尊重、理解、信任他們,使他們主動接受教育。2、一分爲二地看待他們,找出教育的切入點。3、給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愛,轉變差等生並不難,使他們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5:

當代有一位教育專家兼作家這樣嘆息中國的教育:“要想使中國的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好前程,現在中國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幫助學校把他們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護好自己孩子的天賦別再受學校的侵害吧!”

問題:這段話引起了你怎樣的思考,請你從教育的根本目的出發對中國當前的教育進行反思。

答:這段話指出了當前中國教育的弊端,當前中國教育趨向於分數教育(即應試教育),都是以分數來衡量一個學生的好壞,學生已經變成讀書機器,而失去了本身擁用的天賦,沒有自我了。實施全面發展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發展教育由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等部分組成要能迎接新世紀的挑戰,中國教育已經開始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案例6:

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列舉磚頭的用處”時,學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倉庫,造學校,鋪路”;學生小明的回答是:“蓋房子,蓋花壇,打狗,敲釘”,請問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賞哪種回答?爲什麼?請根據思維的原理進行分析。

[分析] 小方回答磚頭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築材料”這一方向發散出來的,幾乎沒有變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僅想到了磚頭可作建築材料,還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這樣的發散思維變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於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案例7:

從2001年秋季開始,江西省的小學生們告別沿襲了一貫的百分制,實行新型的成績考覈評價機制——“等級+特長+評語”。

目前,山東濰坊市小學已經取消各種形式的統考,廢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評語+特長+等級”的新的評價標準,嚴禁以升學率作爲考覈、評價學校、教師荼的唯一標準

問題:你怎樣看待江西和山東濰坊市所開展的教育評價改革?請從促進學生髮展的角度來談該項改革。

參考要點:江西和山東濰坊市所開展的教育評價改革是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需求,廢除百分制,使掙脫應試教育的束縛,用"等級+特長+評語",因材而評價,面向全體學生,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纔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案例8:

下面一個事例教師會經常遇到,如果處理不好,教師會陷入尷尬境地。

“上課說話,爲什麼不注意聽課?出去”,老師對一位學生髮出嚴令。這位學生沒有出去,“聽見沒有,叫你出去”,老師加重了語氣,學生仍不出去,老師奔下講臺,衝到學生眼前,用力往外拉,學生死命拉住桌子,眼裏含有敵意,全班學生看着這位威嚴的老師,老師陷入十分尷尬的境地。

問題:分析上面案例中教師的做法。如果你是老師,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樣解決?

上述老師之所以陷入如此尷尬的境地,一個重要原因是他還沒樹立起有效教學的理念。有效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基於預定的課程教學目標,透過交流與互動所達成的有效果與有效益的教學。要實現有效教學的理念,首先要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教學不是“獨角戲”,在教學時要滿足學生情感、認知和升學的需求,讓學生具有最穩定持久的學習動機,纔是有效益、有效果的教學。反言之,在實際教學中,不管教師教得多麼賣力、多麼認真、多麼辛苦,也不管學生不願學還是學不會,只要學生沒有取得“預期的應有的進步和發展”,這種教學就不是有效的。因此,教師應非常重視教學藝術,更要講究教學方法,在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中實現着教育的創新,而不是簡單地責備學生不注意聽課,導致陷入如此尷尬的境地。

案例9:

一位家長在星期一發現兒子上學時磨磨蹭蹭,遂追問是怎麼回事,孩子猶豫了半天才道出實情。原來在上個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師召開全班同學會議,用無記名的方式評選3名“壞學生”,因有兩名同學在最近違反了學校紀律,無可爭議地成了“壞學生”;而經過一番評選,第三頂“壞學生”的帽子便落在兒子頭上。這個9歲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學列出了18條“罪狀”。當天下午年級組長召集評選出來的“壞學生”開會,對這三個孩子進行批評和警告,要求他們寫一份檢查,將自己乾的壞事都寫出來,讓家長簽字,星期一交到年級組長手中。

該家長當着孩子的面,沒有表示什麼,簽了字便打發孩子去上學了。隨後,她打通班主任的電話,詢問到底是怎麼回事,班主任說:“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壞的孩子,這是同學們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出來的。”當她質疑這種方法挫傷孩子的自尊心時,老師卻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樹立的,不是別人給的”,並說他們不認爲有什麼不對,其目的也是爲了孩子好。

自從這個9歲的孩子被評選爲“壞學生”後,情緒一直非常低落,總是想方設法找藉口逃學。

問題:請用相關的德育原則對該班主任的做法進行評判。

參考要點:

該班主任用無記名方式評選了3 名"壞學生",其用意是想以其嚴格要求學生,讓學生引以爲戒,想用此對學生進行教育,但這種做法違反了德育原則中"以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致使消極因素增長。

身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在教育中因勢利導,長善救失,運用各種形式,不斷強化和發揚學生自身積極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後的一面。

案例10:

趙老師是某中學的一名青年教師,現在正擔負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於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愛滿天下”的教育格言,發誓要做一名熱愛學生的優秀教師。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後,他一心撲在對學生的教育教學上。爲了解和接近學生,以便取得學生的信賴,他與學生一起參加課外甚至校外活動,如打球、下棋、逛電子遊戲廳等,幾乎對學生的各種願望都是有求必應。但是,一學年下來,趙老師卻感到非常沮喪:不僅學校領導批評他過於放縱學生,而且班上的同學也對他的管理方式頗有微辭,抱怨老師有偏向。爲此,趙老師非常苦惱,幾乎動了辭掉班主任職務的念頭。

問題:(1)請從教育學有關原理的角度,指出趙老師工作的主要問題在哪裏?

(2)試結合教師素養的理論觀點,談談如何改進趙老師的工作。

參考要點:

趙老師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愛滿天下"來鞭策自己是正確的,立下的志願也很好,但他爲了取得學生的依賴,幾乎對學生的各種願望都是有求必應,這種做法嚴重違反了德育的基本原則,德育要方向性與現實性相結合,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趙老師方法失當,愛嚴相失。

趙老師應加深教師的基本素養,特別是教育理論素養和教育能力素養,要懂理理論聯繫實際,把所學到的知識分析,再創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學生,也要嚴格要求學生。

案例11:

“我真不知道爸爸媽媽怎麼那麼好奇,我發現他們經常偷翻我的書包和抽屜,我抗議了很多次,可他們就是改不了,而且有時不抓住他們的手腕,他們甚至都不承認。”

“老師總是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好像問題都出在我們的身上,他們怎麼不想一想自己的錯。他們爲什麼不能學一學農民,莊稼出問題的時候,農民可是把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的,他們從來不會對自己的小苗發火。”

問題:請結合本章內容,談談以上兩個案例中家長和教師的行爲有何不妥之處,並談談應當如何做纔是正確的。

第一個案例中的家長沒有意識到青少年是權利的主體,青少年兒童的合法權利中有受尊重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9條具體規定,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對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拆開、查閱。家長隨意翻看孩子的書包和抽屜是一種不尊重孩子的行爲,當孩子的一些基本權利與成人的期待和要求相矛盾時,家長很容易犧牲掉孩子的權利而去行使成人的權利,這種行爲是不妥的。第二個案例中的教師沒有認識到學生的本質屬性之一是學生是正在成長中的人。學生是未完成的人,是迅速發展的人,是受教育的對象。學生的身心沒有成熟和定型,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發展空間。教師的教育重在引導,而非抱怨。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學生,學生具有發展的潛在可能性。在發展過程中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評價他們,要注意他們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過程中的點滴進步,給予引導、鼓勵和肯定。即便他們的身心發展中出現某些不足和思想行爲上的缺點錯誤,也是成長的代價。

案例12:

新學期開始後,劉校長召開了學校領導班子工作會議,強調必須對課堂教學進行檢查,以課堂教學的質量作爲教師考覈的重要內容,並希望透過經常性突擊聽課,促使教師改進教法,提高授課水平,向45分鐘要質量。

會議後的第一天,校長、主任根據原定方案,自帶凳子分頭到班級進行不打招呼的聽課。第一次聽課後,部分校長和主任都肯定了這種做法,同時也有一部分幹部提出疑問,認爲這種聽課的方式不夠妥當,對教師不夠尊重易造成逆反心理。雖說有不同意見,第二天仍按事先分工,繼續進行這項未完的工作。可是情況與前一天截然不同,這個教師說:“我這堂課主要是讓學生做作業。”那個教師說:“我這堂課主要讓學生背書。”一句話,就是不願領導聽不打招呼的課。可想而知,這一次校長、主任真的坐冷板凳了。這樣的聽課遭遇軟抵抗,已無法繼續下去了,劉校長陷入了深思。

問題:學校領導深入課堂聽課,進行課程評價,幫助教師改進教學,這本無可非議。但爲什麼劉校長組織的聽課卻事與願違,出現無法堅持下去的狀況,原因何在?學校對教師的課程評價應該堅持什麼取向?選擇何種模式?

理論要點參考:課程評價是對課程價值的研究過程。學校管理中的課程評價,主要要做好以下工作:確定恰當的課程評價的價值取向,選擇合適的課程評價模式,進行課程評價的具體實施等。學校課程評價首先要確定恰當的價值取向。根據不同的標準,課程評價可以分成很多種類型。而事實上,課程評價中的各種要求是相互作用的統一體,片面地強調某一個方面而忽視另一個方面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例如,教材的科學性、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需求、課程接受者的身心特點,均影響課程的設計。因此,對課程的評價不能只強調其中的一個因素而忽視其他因素。課程評價不僅要有正確的理念,同時要有好的評價方式。主要的課程評價模式有目標評價模式、目的遊離評價模式、差距評價模式、自然式探究評價模式等。每種評價模式都有自己的特點,並擅長評價特定的內容。因此,要根據每種評價模式的優缺點以及學習課程管理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有針對性的模式選擇,或者綜合性選擇,以充分發揮學校對課程評價模式的管理作用與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