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1

課題:我設計的自行車

領域:設計?應用及造型?表現

課時:2課時

教學目的:

1、透過對自行車結構、功能的初步認識,指導學生設計自行車的草圖。

2、培養學生富有創意的運用各種類型的材料,在創作中體驗設計自行車美感,在創作與探索中,捕捉創作靈感,逐步形成創造性的構思。

3、透過討論交流,相互啓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透過對自行車結構、功能的初步認識,指導學生設計自行車的草圖。

教學難點:

創造性的利用各種材料,設計製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車。

教學準備:

師:各種自行車的圖片資料。

生:繪畫工具及一些吸管、廢光盤之類的材料。

第一課時

施教時間:11月4日——11月26日

教學過程:

活動一:

欣賞與探索:

1、展開作品: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自行車的共同點是什麼?

請仔細觀察和思考:它們的基本形是什麼樣?都有什麼用?

生:思考,討論、回答。

師:及時鼓勵學生,並適時進行小結。(都有車頭—像T字—掌握方向、輪子—圓形—行走、坐墊—坐、腳踏板—引導輪子滾動)

2、再次欣賞課件中的自行車,進行討論、交流:

(1)請先知道的同學談談自己的發現。

(這些自行車與剛纔所看到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點)

(2)其它同學可提出不同的意見。形成交流的課堂局面。

師:及時鼓勵學生,並適時進行小結。

活動二:

1、總結學生髮言,並進行簡單範畫:

師:真好,透過小朋友們的觀察,大家發現了,不管什麼樣的自行車都有個扶手、輪子、坐墊、腳踏板,可是它們的外型卻可以多種多樣的,只要美觀大方、好用就能讓大家喜歡。今天我想請小朋友們來當一回小小設計師,設計一輛多功能的自行車。

2、欣賞其他學生作品,開拓學生的思維。

師:在當一名小設計師前,我們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麼設計自己的自行車。瞧他們設計的自行車根據需要都做了不同的改變,還進行說明。

活動三:

師:小朋友們,我們都知道自行車的基本構造,想不想馬上動手製作設計一輛嗎?拿出你們的畫筆,開動自己聰明的腦筋,畫出一輛和其他人不一樣的自行車。比一比誰的作品和別人不一樣,最有創意。

學生動手製作,教師巡視輔導。

活動四:展示、評價、反思:

1、對臺上的作品進行評價。師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讚揚優點,提出建議。

2、如果再設計一次,你將在那些地方進行改進?

 拓展:

今天我們初步學會設計自行車,下節課我們來動手製作自行車看看生活有哪些物品適合製作成一輛自行車,請大家開動腦筋準備一些材料。

札記:說實話現在城市裏面騎自行車的人太少了,所以當我讓孩子們回憶自行車的外形時,竟沒有幾個能說出來的。還好,穆乃善老師有輛自行車,我帶着學生們到車棚裏好一頓觀察,學生們終於瞭解了自行車的主體框架結構,帶着收穫回班創作去了。我不禁感嘆:時代的發展太快了,也許用不了幾年,課本上就會出現“我設計的私家汽車”“我設計的私家飛機”了。

第二課時

施教時間:11月29日——11月30日

活動一:

1、請同學們談談上節課所學的內容。說一說自行車的結構,組成部分。

2、根據手中的材料說一說爲什麼選擇這些材料。並且談一談要怎麼利用這些材料。

3、欣賞課本範圖,討論製作步驟。

活動二:

作業要求:

小組合作,比一比哪一組製作的最好。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活動三:

作業展評,讓學生參與評選,評一評:

1、哪一組製作的應用的最好。

2、好在哪裏?

教育學生愛護環境衛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環境的整潔。

札記:用易拉罐做自行車的孩子普遍遇到了切割困難的問題,幸虧我帶了一把大刀子,這節課我們一起忙着,即做好了,又增進了師生感情。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2

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綜合.探索”領域,選擇各種各樣的自行車爲表現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可以在學習中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教案自行車的故 事第5冊。 以自行車爲教學主線,訓練學生蒐集、選擇、運用資料的能力。讓學生在自行車的造型、功能演變中,瞭解自行車除了具有實用價值以外,還具有審美價值,感受工業設計的發展。

教學目標:

瞭解自行車的演變過程、自行車的造型特點和功能作用。

2.透過對自行車的繪畫、設計,提高造型表現能力。

3.感受工業設計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重點:學畫自行車。

難點:激發學生的想象,完成個性化的設計。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生)記號筆 (師)課件、各種自行車的圖片資料、範畫等

教學過程:

1.看一看,老師出示自行車圖片,吸引學生注意力。直接揭題:《自行車的故事》。

2.想一想。

(1) 課件展示,對比欣賞:早期的自行車和現代的自行車,兒童使用的自行車和成人使用的自行車,比賽的自行車和休閒的自行車,以及載重的自行車、電動自行車……

(2) 瞭解、思考:①自行車有哪些樣式?它們各具什麼特點?②、從古到今,自行車是怎麼演變的?

3.議一議。

(1) 請一個同學上來騎一騎自行車,大家討論:爲什麼兩個輪子的自行車在行駛時不會倒?

(2) 觀察自行車,分析自行車由哪些部件構成的。(車輪、車座、車把、車鈴和車身)

4.畫一畫。

(1) 畫一輛自行車或有關自行車的場景畫。(寫生) (2) 請同學之間相互說一說所畫的自行車故事。

5.課後拓展。

請同學們上網查詢有關自行車的知識,並把最感興趣的材料摘錄下來,爲下節課交流做準備。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生)記號筆有關網上自行車知識的資訊和圖片(師)課件、優秀學生作業、繪畫工具等

教學過程:

1.資訊交流。

組織學生將自行車的材料和圖片進行交流(可以全班交流,也可以小組、同桌交流),拓寬學生有關自行車的知識。

2.展評匯入。

展示上節課的優秀學生作業,匯入新課。

3.思考討論。

(1) 組織學生思考討論:怎樣的自行車最好賣?觀察課件,“越野自行車”

(2) 教師小結:優良的自行車應是造型新穎、色彩漂亮、騎踏輕便、用途明確。只有這樣的自行車是最受人們歡迎的。

揭示課題:我未來的自行車。

4.引導探究。

(1) 聯繫生活,你想設計什麼樣的自行車?怎樣設計?引導學生討論(從自行車的造型、色彩、輕便、用途等方面進行改造設計。)

(2) 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開展個性化自行車的設計。教師巡視輔導。

(3) 給自己設計的自行車取一個名稱。

5.作業展評。

(1) 展示學生作品,請學生談談自己創作的思路和自行車的個性特點。

(2) 發給學生一些貨幣券,組織模擬自行車買賣遊戲。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3

教學過程:

一、欣賞匯入

1、引導學生欣賞有關的黑與白的圖形,感受黑與白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課件展示)

(1)生活中常見的黑與白:足球、太極、連續紋樣、水墨畫等;

(2)心理學上產生錯覺的黑白圖片:人與杯子、房間、會亮的燈;

(3)美學上漸變的黑白圖片:埃舍爾的一組魚鳥漸變圖。

(設計意圖: 透過分類欣賞,讓學生了解黑白圖形應用比較廣泛,它們之間的轉換會產生意想不到視覺效果,初步感知黑白圖形表現出來的美感。)

2、引導學生小組交流,談談各自的看法。

二、探究新知:

1、學生按照《人像與杯》的製作過程,嘗試製作人像與杯的黑白正負形。

(1)展示課件:引導學生觀察人像與杯的製作過程。

(2)練習製作人像與杯圖。

[設計意圖: 透過學生動手操作,在嘗試過程中體驗黑白對稱圖形組合後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2、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課本中插圖,小組討論:這些作品可以分爲幾類?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設計意圖:在討論中學生能夠博採衆長,從作品表現產生的效果將它們進行歸類,進一步體驗到黑白圖形所表現出來的美感。

3、歸納總結黑白圖形的表現方法(出示課件):

(1)不規則圖形組成的正負形:圖形簡潔,線條流暢,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現。如變化的臉、一家三口等。

(2)對稱法組成的正負形:黑與白都是一個完整的圖形。如人像與杯、皇后與衛士、女人與狗等。

(3)重複法組成的正負形:每個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簡潔。如象與羊、埃舍爾的變換等。

(4)二方連續法組成的正負形:由一個基本形可以重複,改變方向組成正負形。如中國漢代裝飾紋樣等。

[設計意圖:透過二次欣賞,讓學生加深理解黑白圖形的表現方法,進一步認識黑白圖形在內容和形式表現出來的美感。]

三、欣賞評述: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準備用什麼方式方法設計一幅什麼方法組成的黑與白圖畫?

[設計意圖:在欣賞的基礎上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和表現不同的黑白圖形。]

四、創作表現:

1、用繪畫或剪紙等形式表現黑與白的正負形。

要求:(1)圖形簡潔,有創意,形式感強。

(2)線條流暢,塗色均勻。

2、學生進行臨摹或創作,教師進行個別輔導,及時處理學生呈現的問題,發現與衆不同的作品。

五、評價小結:

1、作品展示與交流:

(1)學生將完成的作品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或貼在黑板上。

(2)引導學生欣賞評價,說說你喜歡哪一幅作品和喜歡的理由。

(3)引導學生自我反思,說說自己這幅畫有何需要改進的地方。

(4)教師對學生作品進行點評,肯定學生成功之處,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2、課堂小結:

學習後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地方有疑問?

六、課後拓展:

運用本節課所學的方法創作一幅黑白漫畫,注意體現作品的形式美。

教學反思:黑白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作業過程中,許多孩子驚奇的發現:從黑紙上剪下花紋後,剩下的紙鋪在白紙上居然也有着奇妙的效果!我適時引導他們:這世上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只要帶着藝術的眼光看世界,沒有廢棄物,只看你肯不肯動腦筋加工。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4

教材分析:;本課是色彩知識系統學習中的一個環節,在學生已學會;教學目標:;1.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知識,並能用色彩的明度漸變;2.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3.體驗明度漸變有序排列的圖案所產生的縱深感與節;教學重難點:;1.學習色彩明度漸變的知識;2.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教學準備:;師:範畫、毛筆、水粉顏料;生:課本、毛筆、水粉顏料、調色盤、畫紙等第1課 色彩的明度漸變

教材分析:

本課是色彩知識系統學習中的一個環節,在學生已學會原色和間色及調配方法的基礎上,透過做嘗試性的色彩遊戲,幫助學生理解什麼是明度,什麼是明度漸變,由此讓學生體驗明度漸變可產生的縱深感及節奏美。

教學目標:

1.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知識,並能用色彩的明度漸變創作圖案畫。

2.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

3.體驗明度漸變有序排列的圖案所產生的縱深感與節奏美,培養學生色彩表現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色彩明度漸變的知識。

2.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

教學準備:

師:範畫、毛筆、水粉顏料

生:課本、毛筆、水粉顏料、調色盤、畫紙等。

教學過程:

一、練習、觀察

今天上課同學們都準備了什麼工具?同學們喜歡用顏料作畫嗎?

老師現在要考考同學們,看大家是否忘記了色彩的調製方法。 請從顏料盒中任意拿出一種顏色(除黑白灰),擠一些在調色盤裏,然後把白色顏料拿在手裏,多次與這種顏色調,每次加一點白色,用毛筆調勻,再依次練習,仔細看色彩用什麼變化。(同桌兩人一起調色練習,仔細觀察色彩的變化)與平時調出的色彩有什麼不同?(全部交流)

這種色彩的變化我們稱之爲色彩的明度漸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板書課題)

二、介紹知識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種有色物體由於它們的反射光量的區別而產生顏色的明暗強弱。色彩的明度有兩種情況: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顏色在強光照射下顯得明亮,弱光照射下顯得較灰暗模糊;同一顏色加黑或加白摻和以後也能產生各種不同的明暗層次。二是各種顏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種純色都有與

其相應的明度。黃色明度最高,藍紫色明度最低,青、綠色爲中間明度。色彩的明度變化往往會影響到純度,如紅色加入黑色以後明度降低了,同時純度也降低了;如果紅色加白則明度提高了,純度卻降低了。

色彩的明暗基調是指一個色彩結構的明暗及其明度對比關係的特徵。整體的色彩是暗的,還是亮的;是明度對比強烈的,還是對比柔和的,這種明暗關係的特徵,將成爲這個設計的色彩效果的基礎。

按照孟謝爾色寺的明度色階表,將色彩的明度劃成十個等級,即存在10種明暗基調。即:低長調、低中凋、低短調、中長調、中間中調、中短調、高長調、高中調、高短調、全長調。

在高調中(亮色調):爲了避免色弱感,可以在色彩排列上加強色相的對比節奏,這樣可以增強高調色的色彩力度。

低調色(暗色調):有一種重量感和物質感,在處現低色調時,加強冷暖對比可以增強低色調的生動感。

三、欣賞

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漸變來創作一幅畫,會是什麼效果?讓我們來欣賞幾幅用色彩的明度漸變作爲表現手法的作品。

欣賞老師準備的範圖、美術書中的圖片、優秀學生作品

四、 交流

欣賞了這些優秀的漸變畫,你知道加入什麼色彩調配才能調出明度漸變的效果?

師總結:只要逐漸加入黑或白,任何一種顏色都可以形成漸變,成爲有序排列的明度漸變圖案。

五、創作

1.老師示範:

教師用藍色加白色、紅色加黑色兩種漸變作比較,結合學生調色小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做具體示範,也可以讓部分學生跟老師一同練習、示範。

2. 學生練習:

要求:用水粉顏料色完成作業,獨立創作一幅色彩明度漸變的圖案畫。 3.評價

六、學生優秀作業展示

1.評出“最佳效果獎”。

2.你能用自己的作品來說說明度漸變的特點嗎?

3. 你的作品哪一部分表現得最好,哪一部分有待改善?

七、延伸

尋找色彩的明度漸變在生活中的運用。

第2課 點彩遊戲

教材分析:本課屬於“造型 表現”的學習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色彩空間混合效果,瞭解色彩空間混合的原理,而且能透過學習,瞭解簡單的點彩畫,讓學生初步接觸點彩派,知道點彩的特點及簡單技巧。積極運用這些形,色,肌理等豐富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激發其對美好事物的表現,以及創造的慾望。引導學生富有創意的運用各種類型的材料,嘗試進行點彩畫的創作,逐步形成創造性的構思。我們可以透過討論交流,相互啓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學習目標:

1.透過學習瞭解點彩畫,讓學生初步接觸點彩派,知道點彩的特點及簡單技巧。

2.引導學生富有創意的運用各種類型的材料,嘗試進行點彩畫的創作,逐步形成創造性的構思。

3.透過討論交流,相互啓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學習重難點:

1.瞭解點彩派的特點。

2.學習點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啓發學生的想象,進行創作,表現。

4.多給學生一些欣賞作品。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5

領域:設計,應用,造型,表現

課時1課時

施教時間:12月9日——12月10日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在Windows圖畫程序中繪製簡潔的圖案。

2.指導學生採用Windows圖畫程序進行復制,粘貼,組成一幅四方連續紋樣。

3.引導學生透過創意和*作感受電腦美術課的樂趣和設計製作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在繪畫程序中繪製簡潔的圖案。

2.指導學生利用畫圖程序進行復制、粘貼,組成一幅四方連續紋樣。

3.引導學生透過創意和操作感受電腦美術課的樂趣和設計製作成功的喜悅。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電腦演示示範作品以及電腦軟硬件設備。

2.教育學生要愛護電腦設備及專用教室的教學設施。

教學活動過程:

活動一:

做好學生進電腦室上課的組織工作,安排好每位學生的座位及上機的電腦,確保電腦能夠正常執行。

複習學過的Windows畫圖程序的*作方法及本課的圖案設計,排列,重複等造型知識內容。

活動二:

教師可先讓學生欣賞一些電腦設計和製作的四方連續紋樣優秀作品。

利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活動三:

教師以清晰的演示覆習畫圖程序介面上的各種工具的用途,當場演示電腦繪畫中圖案繪製,複製,粘貼,翻轉和旋轉,拉伸和扭曲等創作方法,讓學生清楚地瞭解和掌握。

教師演示並帶領學生共同完成一些翻轉和旋轉,拉伸和忸曲等變化的電腦繪畫方法和*作。

讓學生隨意地使用一下軟件中的各種工具,進一步掌握繪製,複製,粘貼,翻轉和旋轉,拉伸和扭曲等動作。

鼓勵學生選用自己喜愛電子畫筆和顏色,透過想象與構思,利用工具箱中各種工具,設計並畫出一個有趣的形象。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復制,粘貼,翻轉和旋轉,拉伸和扭曲的動作,製作出有獨特情趣的四方連續紋樣。在作業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大膽,自由地創意和繪製。

作業指導要點

1、上機開啟電源,操作電腦進入Windows畫圖程序。

2、用左側工具箱中的矩形工具先畫一個矩形,再用畫筆等工具在矩形中進行簡單的紋樣創作,點取油漆桶,刷子等工具進行上色*作。

3、點取選取工具在畫面上選擇對象,接着在編輯選單中點擊複製,便可複製對象到系統剪貼板。

作業完成後讓學生在屏幕上互相評價,欣賞其他同學的作品。

收拾與整理:

指導學生按照現正確的步驟安全地關閉電腦,整理桌機,地面,保持教室環境整潔。

課後拓展

鼓勵學生回家積極尋找上機的機會,去試用更多的工具和技巧,進行生動有趣的電腦造型活動,更熟練地掌握計算機繪畫技能。

教學參考資料

電腦繪畫的彩色輸出:

在電腦在完成了繪畫作品後,除了讓其在屏幕上顯示外,恐怕我們最想做的還是把作品變成一幅活生生的彩色圖片。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依靠電腦輸出設備,目前常用的彩色輸出設備有以下幾種:

1、彩色噴墨打印機:這是最常用的輸出方式,“噴墨”這個詞清楚地解釋了這種打印機的工作原理。一束極細的墨水噴到介質上就是一個像素。噴墨打印機不公有墨,還有噴頭。噴墨技術使用很廣泛,從小型彩色打印機到大型彩色噴繪機都可以應用。噴墨設備的優點是經濟,迅速,適合在平面介質上打印。

2、熱蠟打印機:熱蠟打印機使用有彩色的色帶把顏料轉移到輸出介質上。成像頭產生的熱量使蠟熔化到介質上,形成鮮豔明亮的色彩。這種熱蠟打印機一般爲專業圖像或廣告商的設計輸出使用。

3、彩色激光打印機:彩色激光打印機用迅速產生高質量的彩色圖像輸出。這種打印機使用激光和幹顏料生成圖像。激光把顏料加熱固定在輸出介質上。彩色激光打印機的最大缺點就是價格太高。

札記:

電腦美術每學期都有,但着重點不同,象本次電腦美術就是四方連續爲主,可以以“我的花布最漂亮”爲題來進行作業設計。但由於沒有打印機,作業效果的展示顯得有些蒼白。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6

教學重點:

1、學會唱《童年的小竹笛》這首歌曲;

2、透過音樂的欣賞、學習,讓學生進行藝術構思與創作(繪畫、表演、製作等)

教學難點:透過音樂的欣賞、學習,喚起學生對兒時的回憶,進行創作,以反映兒時的稚愛、童真。

教學目標:

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出發,透過童謠歌曲的學習,爲學生能夠和體會歌曲所表現的意境和情趣,提高對語言節奏的感受能力,學生嘗試運用多種手段表達自己的和情感,積累合作、交流、反思、創作、分享等方面的體驗。

教學準備:

1、歌曲《童年的小竹笛》、的光盤或錄音帶。

2、不同風格、內容的童謠及錄像、錄音、光盤等資料。

3、繪畫、摺紙材料及節奏樂器等。

欣賞引導

在這個單元主題上你感受到了什麼?彎彎的月亮是娃娃的小牀,天上的星星是娃娃的被子,天邊的月兒奏出美妙的樂曲,靜靜的水面彷彿在聽你訴說。媽媽的催眠曲陪伴着娃娃進入了夢鄉……

教學過程:

1、匯入:

師生共同說一說各自耳熟能詳的童謠,邊說邊表演,並說說個人的理解等,引導學生的興趣。

2、例如,《小老鼠》: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咪咪咪……貓來了,咕嚕咕嚕滾下來。

3、《笑一笑》: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兩隻黃狗會擡轎。

4、《不倒翁》:說你呆你真呆,鬍子一大把,樣子象小孩。說你呆你不呆,把你一推你歪。要你躺下去,你又站起來。

5、《鞋子和茄子》:一個孩子,拿雙鞋子,看見茄子,放下鞋子,去拾茄子,忘了鞋子。

6、《手指歌》:伸開手,數指頭,大牛不吃草,二牛不吃料,三牛不拉車,四牛不上套,剩下五牛要不要?要!

二、學唱歌曲:《童年的小竹笛》。

1、引導學生反覆聽、輕聲哼唱、拍手唱、配合律動唱。

2、充分體驗歌曲的情緒和旋律等,待音律、歌詞、節奏

3、準確後可加進行打擊樂集體演唱,並錄音來反思。

三、進行繪畫、製作

1、聽賞歌曲《小牧童》、《童年的小搖車》和電子琴曲《童謠》,欣賞國畫《牧童》,觀看美術片《牧童》,引導學生聽賞,觀察歌與畫中的情景寓意及表達的情緒等。

2、啓發學生給唐詩《詠鵝》或童謠《九九歌》配畫,如引導學生描述情景,分析鵝和黃牛的線條、形狀、神態等進行繪畫和簡單描述。

3、補充:讓學生欣賞一幅跳皮筋的活動場面的繪畫,請學生看圖編童謠或給童謠配畫。使學生體會運用不同藝術形式創作、遊戲及生活的快樂。

四、學生練習、創作,教師巡迴輔導

1、讓學生選擇一首童謠進行配畫(古詩亦可)。

2、對兒時場面的回憶、重塑,進行繪畫創作。

3、用手工製作表現形式讓學生進行創作。

4、用舞蹈、歌曲、童謠表現兒時的快樂、純真。

五、教學:

1、在歌唱、繪畫、表演、創作活動的過程中相互交流。

2、將自己喜歡的童謠、創作的童謠,繪畫作品等存入擋案夾。

六、教學思路拓展:

1、欣賞表現童謠的舞蹈、結合律動展開教學。

2、透過自制樂器,更加了解樂器的性能和用法。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六面體細節也隨六面體產生變化;表現六面體細節,體現六面體的立體感。

過程與方法:觀察六面體細節,辨別對錯,嘗試畫出六面體的特徵;用六面體的組合繪畫創作出身邊的景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聯繫生活物品學習六面體,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心生活的情趣。學生在繪畫中感受表現生活物體的樂趣。

教學重點:

繪畫六面體的細節

教學難點:

表現六面體細節的立體感

作業要求:

基礎層面:能畫出六面體物體的細節,表現獨有的特徵。

拓展層面:能用六面體物體作爲畫面的主體,完成一幅畫。

教學準備:

學具:勾線筆、塗色工具

教具:勾線筆、塗色工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鞏固與回憶

1、複習上一課的六面體立體感表現。

2、學生上黑板畫出六面體

3、尋找教室中的六面體

生:講臺、電視機、飲水機的底座、粉筆盒、黑板擦……

4、回憶生活中的六面體

生:微波爐、電冰箱、櫥櫃、大樓、電話機、大巴士……

二、嘗試與交流

1、播放課件:把六面體添加細節,變成紫藤架。

2、學生嘗試添加成自己喜歡的物體,表現物體特徵。

3、反饋。

師:有些學生畫出的物體怎麼這麼彆扭?總覺得哪裏不對。

4、交流成功與不成功的經驗。

三、指導與繪畫

1、出示兩幅六面體物體的作業圖,師:爲什麼同一個六面體最後畫出來的效果不一樣?請學生辨別對錯。

2、學生觀察,從兩幅畫中挑選正確的細節添加圖。

3、教師指導:添加細節時要注意,角度產生了變化,細節也產生了變化。

4、範畫:如何添加細節。

5、學生練習。

6、鼓勵學生用六面體物體作爲畫面的主體,完成一幅畫。

四、展示與評論

1、展示作品。

2、自評:

自己作品中哪個地方表現得不足。

3、互評:

發現哪些作品中六面體細節表現得很好。

4、教師評講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8

一)主要內容及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包括十八個課題。教學安排考慮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與前面學過知識的銜接,同時,緊密結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興趣與需要。

教材突出藝術學習的價值;隱含學科知識技能,在低年級學段更注重感性的積累和體驗;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出發點,注重藝術能力發展和審美情趣的培養過程。在課程設計中充分挖掘單元主題的人文精神內涵,從和小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中選擇人文主題,並注意單元主題的延伸與拓展。教材內容突出趣味性、遊戲性、注重過程與參與。

教材重點:

在循序漸進的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始終貫穿審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學要求,兼顧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知識技能的學習的兩方面的需要。

教材難點:

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設計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強化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在繼承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美術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體會社會的進步與多元化的美術發展方向。

(二)教學目標:知識和能力:

透過觀賞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單的話語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啓發學生感受並表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幫助學生認識和使用常用色和點、線、面;瞭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感受或意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知覺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創造能力。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繪畫、繪畫創作等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要充分考慮開放性、立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美術活動的過程中,透過參與美術實踐活動獲得身心愉悅和持久興趣;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貫徹新課程理念的具體措施

根據本班學生實際與個人的目標,抓住新課程理念的一個點談本學期的具體措施(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科實踐活動、創造性的培養、電教輔助教學、評價的改革、減負手段等)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瞭解、掌握用幾何形方方圓圓進行概括事物的方法,並運用這一方法認識、觀察表現各種事物和人物。

2、初步體驗運用幾何形造型樂趣,用方形、圓形、三角形組成美好畫面,表達自己的感受,發展學生運用幾何形這一繪畫語言進行表現的能力,使學生從感受生活的樂趣中,發現圖形的美。

3、學會更好的用繪畫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拓展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課業類型:造型表現。

教學重點:

學習用簡單的幾何形觀察事物,並用添加或減少的方法誇張、 概括地造型表現出來。

教學難點:由幾何形展開的想象。

教法學法:繪畫法、演示法、遊戲法、觀察法、故事法等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具準備:範畫、方方圓圓的幾何形、生活實物、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啓發匯入。

1、故事引入:“從前有兩個小朋友,它們的名字叫方方和圓圓,有一天,它們發生了爭吵,都說自己的本領大、朋友多,圓圓說:“我的本領可大了,圓形的物體可多了:太陽是圓的,星球是圓的,皮球是圓的??”;方方說:“我的本領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們看:電視機、房子、盒子??;方方和圓圓一直在爭辯誰的本領大??”到底它們誰的本領最大呢?

2、請你說說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方方的,圓圓的?

3、揭示板書課題。

二、遊戲體驗,理解感知。

1、遊戲感知——用兩個個袋子裝着兩種不同形狀:方形、

圓形,請學生摸一摸,分辨形狀,並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

2、找朋友——出現包含兩種形狀的圖片(可以是照片,

也可以是圖畫),請學生從上面找出各種形狀。

3:對比找不同——用實物照片和用幾何形概括了的圖畫

進行對比,讓學生找出它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學習用幾何形來概括和理解大自然中的各種形狀,便於掌握簡單、概括的繪畫語言)。

4、說說你在生活中見過的動物,還有哪些的外形分別近似於方形、圓形。(七星瓢蟲、刺蝟的外形與圓形想死,牛、羊等動物的外形與方形相似,等等)

5、用幾何形概括事物的外形,有助於我們把握事物的外形特徵。

三、欣賞評述,自主探究。

1、欣賞大師繪畫作品和學生的繪畫作品,看看畫面上是怎麼用幾何形狀表現主題的、表達思想的。

A、欣賞黃永玉的.國畫作品《羊》:

B、欣賞黃永國的國畫作品《烏龜》,與真實烏龜圖片進行對比:你能找找畫與真實的動物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C、黃永玉的水墨畫《貓頭鷹》。

2、瞭解動物特徵:動物們都有自己的典型特徵,請猜猜這些圖片分別是哪些動物的局部。

3、仔細觀察圖中的動物,找出外形能用方形與它們近似的動物。畫動物時,在概括的外型上添加動物們的典型特徵,有助於我們準確的描畫動物。

四、嘗試概括,方法總結。

1、嘗試小練習:選擇圖中的一種動物,快速的描繪出它的局部特徵。描畫動物時,特徵可以有所取捨。

2、說說動物的哪些特徵必須添畫,哪些部分可以省略?

3、採用同一物體不同表現形式的比較法(例如:建築可以有方形、圓形、三角形等造型??進一步啓發學生思維、拓寬學生知識面。)

4、教師示範,總結板書。

板書設計:

(1)用幾何形概括出事物的特徵,誇張表現外形。

(2)添加事物的典型特徵。

(3)調整構圖,添畫背景。

五、大膽造型,創作表現

1、作業要求:你見過哪些動物的外形近似圓形或者方形? 用減或添的方法,誇張、概括地將它們描畫下來!

2、學生自主表現,播放相關素材和優秀範作。

六、作業展示,交流評價。

1、自主展示,生生互評。

2、教師點評,表揚鼓勵。

七、教學總結,拓展延伸。

仔細觀察生活中各類事物,用各種幾何形狀總結概括,

並嘗試用減或添的方法,誇張、概括地將它們描畫下來!

課後反思

三年級上冊美術方方圓圓教案篇二:3年級上冊美術第三課《方方圓圓》教學設計

宮裏鎮中心小學

課型:繪畫課

授課教師:盧老師

授課時間:1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感知圓形、方形是生活中常見的基本形狀,能用線條等方法表現圓形、方形的組合物象。

2、能力目標:在視覺、觸覺感官體驗中感受圓形、方形不同形狀特徵和概括觀察物象的方法;在嘗試中體驗各種材料工具表現圓形、方形物象的樂趣。

3、情感目標:能學會事物的搭配,合作精神運用到生活中。在參與中感受圓形、方形是一切物象基本形的科學現象;在合作競賽中,嘗試交往與共同努力獲取

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能用圓形、方形概括、觀察和表現物象。

教學難點: 感受圓形、方形不同形狀特徵和概括表現物象。

教具準備:教科書、課件、繪畫工具。

教學方法:討論法、活動、總結、講解、指導、啓發與鼓勵等。

教學過程 :

一組織教學匯入課程:

故事引入:從前有兩個好朋友,它們的名字分別是圓圓和方方。有一天,它們發生了爭吵,都說自己的本領大、朋友多。圓圓說:“我的本領可大了,圓形的物體可多了:太陽是圓的,星球是圓的,皮球是圓的·····”

方方說:“我的本領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們看:電視機、房子、盒子??”;兩個個好夥伴都生氣了,誰也不讓誰。

引出課題方方圓圓

二授新課:

(一)創設情境,啓動主體

1.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幫忙勸勸它們:

想一想,圓圓、方方還有哪些朋友?

2.看來這兩個個好夥伴朋友都很多,本領都很大,生活中少了那個形狀都不行。如果沒有了圓形,汽車變成方或尖的還能開動嗎?如果沒了方形,房子變成圓形怎麼立得穩?所以這兩種形狀,在生活中缺一不可。

(二)發揮主體

1.遊戲、感受:這個袋子裝着兩種不同形狀:方形、圓形,請同學分別摸一摸,分辨形狀,並說出它們的形狀有什麼特點?

2.有什麼是由圓圓、方方共同組成的?請學生從書上面找出各種形狀。

3.能不能用各種圓圓、方方組成一幅畫呢?你打算怎麼畫?欣賞學生繪畫作品,看看畫面上是怎麼用幾何形狀表現主題的、表達思想的。

(三)創作:

發展主體一起來用方方、圓圓創作一幅畫。

四作業評價,小結

1.比一比:誰用圓圓、方方創造的物品最多?誰用它們組成的畫面最美?

2.自評:我畫了什麼?裏面那些物體用了圓圓、方方?

他評:用美術學過的知識評價(如點線色美、畫面物體形狀美、組合美)

師評。

3.本課小結: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圓圓、方方的物品,同學們只要細心觀察

就會找到許多有趣的發現。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能夠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製作出實用、美觀的美術“百寶箱”。

2。在活動中體會設計活動的計劃性、目的性等基本特點,滲透設計意識。

3。培養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在創作中體會設計活動的樂趣。

課前準備課前蒐集的一些生活用品或物品圖片

教學流程

一、引導主題

從學生感興趣的童話中的百寶箱故事入手,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從而匯入新課。利用談話法,讓學生談談平時是怎樣儲存自己美術作品的,是否有收集美術資料的習慣,收集的資料是怎樣整理和儲存的,哪些做法有效,還存在哪些不足。

二、引導設計

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學習活動的區別。進行簡單的組合和裝飾遞進爲初步的設計和裝飾、組合。

三、提示創作

指導學生進行百寶箱的設計製作。展示教材提供的作品圖片或出示事先準備好的作品實物引導大家從結構、功能以及選擇的材料和裝飾特色等角度去分析。還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分析。

如:書包,看看有哪些構造和功能,有哪些獨到的設計,這些設計是怎樣和其功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

根據學生的基礎和理解水平,自由選擇方法。

四、輔導作品

教師提出百寶箱的使用要求,請同學們根據要求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將同學們的意見彙總,並引導他們進行比較,最後得出切實可行的最佳方案。

進一步明確本課的作業內容,可以像教材提示的那樣讓學生設計一個“百寶

箱”,也可以和平時的教學評價結合起來,單純地定位在設計製作一個學習檔案袋,並提出統一、具體的使用要求。(提示學生設計的實用性和可行性)

五、展示評價

美術“百寶箱”製作完成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評價。

教學後記:這樣的談話直接切入教學內容,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同時也爲下面的教學內容做好準備。

根據要求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將同學們的意見彙總,並引導他們進行比較,最後得出切實可行的最佳方案。

2《插插接接》

教學目標

1。掌握插接的基本構成方法,設計、製作插接造型作品。

2。透過運用插接方法制作紙雕塑,培養學生立體造型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3、引導學生在欣賞造型與色彩中勇於發表獨特見解,體驗設計活動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

課前準備彩色卡紙、剪刀、示範作品、學生作品及精美藝術圖片。

教學流程

一、授課

1、製作方法對比匯入——點出課題

小朋友們,我們在上幾個學期的美術課中,上過很多的手工課,學到了許多新的製作方法。教師指出今天我們要學習新的製作方法——插接(紙片插接)。2、欣賞、對比,發現新的紙工技法

欣賞製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撲克牌插接、幾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貼式的立體橋樑作品。)

請學生觀察這些紙藝作品與以往的手工課製作紙藝作品有什麼不同的地方。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

3、觀察範作:

觀察作品並告訴老師哪些比較好看,爲什麼?

紙片的圖形十分漂亮,顏色豐富,搭配和諧。

4、教師邊示範製作,邊講解:

剛纔我們經過觀察,已經發現了這課要學習的內容——紙片插接製作的一些要點,現在老師把具體的製作步驟示範,讓同學們進一步掌握其中的製作技法要點。

(1)設計紙片造型(由於時間較久,也可用簡單方形代替)

(2)剪。

(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學生先由設計作品的底座)

(4)插接。

提醒學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選擇井字格形結構。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議做大些。

5、讓學生先討論,並分組動手先製作插接底座。

6、看看誰的底座最牢固,並把這個新發現方法介紹給大家。

二、佈置作業:

1、學生可自行分組製作。

2、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插接牢固。

3、學生完成作業,教師巡視輔導,發現底座不牢固的立即給予指正、修改、加以鞏固。

三、評價、作品展示、比一比:

選出造型誇張、拼接牢固的小組作品,比比看,誰的最有創意,誰最有辦法,插得最高,由學生爲主參評,小組間互相評價,講一講,這些作品的優缺點?

四、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又學到了一種新的紙藝製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紙藝作品,其實還有很多的方法我們還沒學到,老師希望你們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多動動手,你們就慢慢會發現這其中的美,並且用自己靈巧的雙手把這種美表現出來。

3《奇妙的對印》

一、教材分析:

倒影是我們生活中較爲常見的現象,一般在清澈、平靜的水面上容易出現。倒影具有恬淡、寧靜之美,是藝術家們樂意表現的題材。本課中出現的作品就是這方面的代表。引導學生欣賞這些優秀美術作品之後,要讓學生明白:懂得取捨,

確立景物的主體,再配以適當的背景,選擇合適的媒材,是表現的關鍵。

《奇妙的倒影》是一節造型表現課,我以遊戲體驗爲主,調動學生認知和學習倒影的興趣,在學習中嘗試綜合性的美術活動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和創造,喚起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究慾望。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倒影的產生,用對印的方式表現倒影,體驗探索的愉悅,享受成功的快樂。對印的方式在本課除了表現倒影外,還可以表現照鏡子的內容。課本中的瓶花蝴蝶等,揭示了對印具有對稱的特徵,由於水性顏料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易變幹,因此課本中的學習提示:鼓勵學生把紙打溼進行對印嘗試。利用對印的方式表現美術作品,既簡便又容易出好效果,巧妙、逼真。倒影的表現方法有利於學生對這種新的造型表現形式表現出極高的興趣,因而我在教學時,努力想辦法把學生的這種興趣激發出來。在引導學生體驗對印的奇妙後,獲得創造的樂趣,並使學生體會到:美術創作不僅要在畫面上創新求異,在作畫工具、程序上也可以想出新辦法來,以獲得新的效果。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對印的基本知識,掌握對印的基本方法。

2過程與方法:感受對印的樂趣,能夠利用對印的方法制作出有個性的作品,學會觀察、欣賞、創造生活中的倒影之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喜歡對印這種具有獨特美感的美術表現形式,以及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新的作畫方式,學習對印的基本知識和技法。

難點:利用對印的方法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熟悉和喜歡的景物。

四、教學方法:以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創設情境匯入新課,以遊戲體驗爲主調動學生認知和學習倒影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和創造享受成功的快樂。

五、教學過程:

《奇妙的倒影》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同學們,在學習新課之前讓我們放鬆一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優美的歌曲想不想聽呀?(生:想聽)那好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歌曲中描繪了

怎樣的畫面,請欣賞歌曲。(教師播放音樂《讓我們蕩起雙槳》)優美的歌曲聽完了,同學們你們感受到了怎樣的畫面呀?說給老師聽聽。(生:我感受到了畫面中有山有水有小船。)(出示圖片)旁白: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影着這樣的山,我們要是乘上竹筏小舟,那可真是“人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剛纔的圖片裏你看到了什麼?(生說)(引出課題:倒影)板書

(二)、情境教學認識倒影。

1.找相同點(出示圖片1:廊橋)這張是一座廊橋的,倒影教案,上面的這個是:(生:真實的橋)下面的這個是:(生:倒影)真實的橋和倒影它們有相同的地方嗎?(生:外行、顏色、、、)

2.找不同點(同一張圖片)仔細觀察那麼它們之間有不同的地方嗎?(生:上下方位不同、、、)(出示圖片2:大理三塔)這張圖上的真實景物和倒影一樣嗎?(生:真實的景物清楚,倒影模糊看不清楚。)爲什麼這張圖片的倒影看不清楚呢?(生:下雨、有波紋、有水面)對,因爲有波紋,所以倒影我們就看不清楚了。(板書:波紋)

3.找分界線(出示圖片3)這張倒影清楚嗎?(生:清楚)爲什麼清楚?(生:沒有波紋)我們仔細來看這張圖片,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一個特點:真實的景物和倒影是連在一塊兒的?他們之間有一條線,那條線我們就叫作:分界線(板書)。下面我們就來找一找這些作品的分界線。(出示多張圖片請學生上臺來找)

(三)、欣賞倒影畫作

1.油畫2.水彩畫3.國畫4.卡通畫

(四)、講解倒影畫法

1.(出示圖畫:《鵝》)同學們,這張畫怎麼畫出來的?(生說:先畫,然後折一下。)(教師根據學生的說法在投影儀上進行演示,出現兩個問題:1景物和倒影之間分得太開;

2上面的景物不能完全印下來。)怎麼改進一下他的方法呢?(生:先折,然後畫,再印。)(教師再一次在投影儀上邊演示邊講解:1將紙對摺;2將紙展開來,沿着對摺的這條線進行畫畫,這條對摺的線就是分界線;3再對摺,用手輕輕地按;4開啟來倒影就有了。)2.(再一次出示圖畫:《鵝》)我們再來看一看這張圖畫,真實的鵝和倒影的鵝還有哪裏不一樣?(生:倒影上還有波紋)好,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11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透過觀察,瞭解蟻穴的構造特點,學習運用線條、色彩、手工製作等造型表現語言進行繪畫和製作,並用舞蹈、話劇等藝術表現形式對小螞蟻的活動進行創編表演。

2、結合對蟻穴的瞭解,拓展知識領域,瞭解人類是怎樣從小動物身上獲得啓示,在人類的建築中吸收其有用的方面。

一、教學目標:

1、結合着學生對小螞蟻的好奇與探究心理,引發學生對自然界的熱愛與求索的。

2、學生透過觀察,瞭解蟻穴的構造特點,學習運用線條、色彩手工製作等造型表現語言進行繪畫和製作,並用舞蹈、話劇等藝術表現形式對小螞蟻的活動進行創編表演。

3、學生結合對蟻穴的瞭解,拓展知識領域,瞭解人類是怎樣從小動物身上獲得啓示,在人類的建築中吸收其有用的方面。

二、教學準備:

1、有關自然界中螞蟻的影像資料、圖片資料。

2、表現螞蟻的歌曲、詩歌、美術作品等。

3、學生手工製作與繪畫表現時所需的工具材料。

第一、二教時

三、教學過程:

1、上課常規音準、節奏訓練:(略)

2、導人新課:

A、組織學生到自然界中觀察螞蟻,瞭解螞蟻的習性,學生與小螞蟻一起做遊戲,體驗螞蟻的團隊。

B、如:在小螞蟻經過的路上放一塊小餅乾,看着小螞蟻是怎樣一傳十、十傳百地把這塊餅乾搬回洞中。

C、完成一幅表現小螞蟻的想象畫。

3、聽唱歌曲《小螞蟻》,放錄音,教唱。

第三、四教時

一、教學過程:

1、接上一課內容,訓練複習。

2、每個同學將自己畫的小螞蟻剪下來,粘帖到一張大的畫面裏,大家共同完成一幅表現螞蟻的美麗圖畫。

3、選擇自己身邊常見材料一件有關小螞蟻的手工,如頭飾、掛飾、面具等。

4、表演、遊戲活動。

二、教學

1、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對錶現螞蟻的美術作品、表演活動、歌曲學習做出大膽客觀的[]。

2、對積極參加“小螞蟻”教學活動的學生要及時給予鼓勵與肯定,對活動中出現的互幫互助的協作要結合本課的主題給予表揚。

三、教學思路拓展

1、透過體驗小螞蟻的團隊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

2、透過對自然界小螞蟻的觀察、瞭解,培養學生們熱愛自然、熱愛勞動和科學求索的品質。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12

課題:

有趣的鞋

課時:

1課時

課堂類型:

設計應用欣賞評述

教學目標:

1、欣賞並發現各種材料製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風格特徵及民族特色。

2、透過觀察討論,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徵與組成部分,學會用各種材料,使用各種方法設計製作一雙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

3、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嘗試各種不同材料的運用。

教學重難點:

1、運用各種材料製作不同造型的鞋子。

2、運用廢舊材料美化教室的環境。

教具學具:

舊畫報、舊掛曆紙、剪子、膠、其它自己需要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1、引導階段

欣賞教師帶來的各種鞋子,引導學生透過“看”,“想”,“說”,瞭解不同造型的鞋子的共同特點及組成部分。

2、發展階段

以小組爲單位,在欣賞與聯想的基礎上,對各種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進行圖形和色彩的分析,討論。訓練學生敏銳的造型感覺,採用大膽的表現形式,獨立完成一雙有趣的,用料獨特的鞋子作品。

(1)以小組爲單位,對各種不同材料的鞋子進行討論,分析,提示學生仔細觀察,大膽聯想,找出根據各種材料製作鞋子,注重在質地,圖形或色彩上產生不同效果。

(2)繪畫製作鞋子時要注意鞋子的不同造型,製作效果的協調,鼓勵學生製作出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鞋子。鞋子不必全部具有具象的圖形,可以根據學生各自不同的感受,透過直覺進行大膽隨意的創作。

三、學生製作,教師輔導:

學生做作業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由學生自由選擇製作方法。使用彩色廣告紙,彩泥裏,可以利用其鮮豔,強烈的色彩感覺,突出表現鞋子的立體或半立體造型。

四、教學拓展

1、可以使用各種廣告紙,舊畫報,採用碎紙粘貼的形式,產生馬塞克式的效果來製作鞋子的鞋底或鞋面。

2、尋找各種不同顏色,圖案的小布片,採用“剪”,“貼”,“縫”等方法,完成鞋子的創作。

3、用摺紙製作立體的鞋子造型,再用水粉顏料添加花紋,顏色。

4、以小組爲單位共同完成一組鞋子的設計製作作品,並粘貼在廢舊的紙板上,同時爲版面確定主題,美化設計,進行展示,評比。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13

學習目標

1、學習使用毛筆等水墨畫工具,掌握一些簡單的用筆、用墨的方法。嘗試體會水墨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2、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愛國精神。

3、教學重點體會怎樣用筆、用墨,嘗試用水墨作點、線、面的練習。

4、教學難點水分及墨色的掌握。

5、學習過程

一、匯入新課

1、欣賞作品。摸一摸,看一看,猜一猜是用什麼繪畫材料畫的。例:這張紙是白板紙,紙上的點是用水彩筆畫的。

2、教師示範展示水墨畫,請學生說說範圖用了什麼繪畫工具。

3、教師小結,板書課題。

二、小組交流、討論。

1、請同學談談你對水墨畫了解多少?你用水墨畫過畫嗎?2、小組交流並發表自己的意見。

三、感知體驗,動手實踐。

1、教師示範介紹正確的執筆方法。

2、2、介紹用筆、用墨方法。(中鋒、側鋒、逆鋒,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3、學生體驗、感受水墨的樂趣和魅力。a、四人一組,隨心所欲作水墨的濃淡變化的練習。b、作水墨交叉線的練習,(線條有直、斜、濃淡、旋轉、鋸齒等)。

四、大膽嘗試,勇於創新。

1、水墨和中國畫顏料、油畫棒、水粉在一起相處會融合嗎?2、水墨結合各種顏料作點、線、面的練習。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用不同的繪畫材料結合水墨進行創作。

五、大膽展示,互相評價。

展示作品,並發表自己的創作感受。表揚創意新穎、主題鮮明的作品。

六、收拾整理,課堂小結。

七、板書設計:第四課水墨的趣味用筆:中鋒、側鋒、逆鋒用墨: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14

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要增進學生對光與影現象理解,拓展藝術思維與想象與想像的空間。

一、教學目標

1、結合《猴子撈月》等寓言故事進行戲劇性表演,增進學生對光與影現象理解,拓展藝術思維與想象與想像的空間。

2、欣賞巨石陳圖片,學生在交流、探索中瞭解光和影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發揮想像創造自己的“巨石陣”。

二、教學過程:

1、觀看VCD片子匯入新課:教師展示我國古代最具創造性用品——日晷圖片或錄像資料。

例如,從故宮太和殿前的日晷引入教學,啓發學生根據這一古代人的創造展開課題。

2、請學生選擇講述或朗誦自己所熟悉的《猴子撈月》、《月亮走,我也走》等寓言故事及童謠。

3、從這些作品的情節中回憶和感受生活中光與影的現象,師生共同參與討論並舉例說明。

4、啓發學生利用不同的社會資源查找有關金字塔的資料,在班裏展示埃及金字塔的圖片,利用金字塔的造型用光的不同角度的照射產生的光照效果,討論光與影的科學問題。

三、教學:

注重對光與影問題在藝術作品表現中應用的討論,對有新的、特殊見解的同學要及時鼓勵,建議大家將自己學習這一課題的感受書寫出來,存入自己的藝術擋案夾。

三年級美術上冊教案15

一、教 材 分 析

盤泥條是一種古老而基本的陶藝成型方法。或粗或細的泥條在造型表現時有着很大的靈活性,盤制的造型富於變化,盤泥條既可以盤成一個造型獨特的花瓶,也可以盤成一對小巧精緻的草鞋,不需特別複雜的技術,盤泥條因此對兒童來說較易掌握。運用盤條法,會在接口處留下一道道自然的線條,顯示出手工製作的陶藝作品獨有的質樸、粗獷,體現了泥條造型的獨特美。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在以前做陶的基礎上,學會用泥條盤築的方法進行製作。盤泥條爲了讓學生直觀地瞭解搓泥條和盤泥條的方法,教材選用了四幅製作圖例,在製作方法上給學生以提示。作品範例呈現了動物、人物、器皿等豐富而又生動的形象,用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和表現創造的慾望,留給學生廣闊的思維創造空間。

二、教 學 目 標

*學會運用泥條盤築的方法制作陶藝作品。

*訓練手的靈活性,提高學生泥塑技能和簡單的立體造型能力,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小學美術教案三年級上冊:06課 盤泥條

*體會玩陶的樂趣,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行爲習慣。

三、教 學 設 計

本課教學應重視讓學生在實踐中自主嘗試、探究、質疑,在感悟和體驗中掌握製作要領,體會玩陶的樂趣,獲得身心的愉悅感、自我創造的成功感。教師不能爲傳授技法而教技法,不要急於用簡單的講解示範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應明瞭“學習製陶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是一個不斷體會失敗、從頭來過,再失敗再從頭來過的過程,”把握“泥條極具可塑性、可重複製作”的優勢,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教學環節設計:

1. 作品賞析,瞭解成型方法:透過欣賞教材範畫,動手觸摸、仔細觀察陶藝範品等形式,讓學生了解陶藝造型的又一基本方法——盤泥條。

2. 自主探究,嘗試盤泥條:觀察教材製作步驟圖,思考討論盤泥條的方法要領有哪些?自己嘗試搓泥條、盤泥條。

3. 發現問題,質疑解疑:

重視引導學生善於發現問題並嘗試自行解決問題,重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指導:

第一,搓泥條:保持泥條粗細均勻,注意雙手配合,力度適當,以防泥條斷裂;搓泥條時是從中間往兩邊均勻用力,而且是用雙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捻,教師還可以將用手掌均勻搓出的泥條與用手指搓出的泥條進行對比。

第二,盤泥條:將泥條提起向上盤,每盤一圈,用手指輕輕按壓,讓泥條粘接牢固。盤條時要認真仔細,下面的泥條不能太細,否則會立不穩;如果泥條較幹則適量塗上泥漿或粘點清水,便於粘牢;在向上盤築時有可能出現下塌的現象,每連續盤幾圈要稍作停頓,待稍幹後再盤。

4. 掌握技法,盤條成型:

第一步,搓泥條;

第二步,將泥條盤築成自己喜歡的形象。要根據構思的獨特形狀去盤繞造型,可以一邊盤條一邊創新,盤出來的形象要儘量做到和別人不同。根據造型的不同,底板可有可無:如製作器皿,則需將泥條盤築在泥板上,若製作小豬就無需底板,直接將泥條疊圈即可。

第三步,裝飾美化:可用泥條或泥片粘貼或直接刻畫等幾種手法綜合表現。

5. 欣賞評析,交流感受:可採用師生互動、小組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

6. 拓展思維,鼓勵方法創新:

盤條的技法有很多種,如疊圈、鋪排、纏繞、穿插、繞結等,獨特的盤條方法可以創造出獨具一格的陶藝作品,應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去考慮表現,把簡單的技法變成豐富的思維創造工具,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

作業要求:將泥巴搓成條,盤築一個自己喜歡的形象。

四、教 學 建 議

*本課教學應以學生實踐爲主,教師講授爲輔;教學組織形式、學習方式可根據學情和條件進行調整。

*泥條盤築的方法,即搓泥條、泥條粘接的技法要領要讓學生掌握,對於作品的造型無需做過多要求,要留給學生廣闊的思維創造空間,發展學生的個性所長。

*對於學生在做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自行探索解決,也可以透過教師示範給學生以提示。

*陶藝課更注重做陶的過程,對學生的作品都要給予肯定,不要用對或錯來簡單評價學生的想法,應給學生一個寬鬆的做陶環境;對學生的行爲及學習過程中的態度、習慣應適時進行評價和激勵。

*有條件的學校建議在陶藝教室上課,可以將學生作品再加工,上釉、燒製成陶藝作品,並進行陳列展覽,提高學生對做陶的興趣。

[教案]賀佳妮老師的教案

第6課 盤泥條

教學目標:

透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泥條盤築的方法制作陶藝作品,進一步提高學生泥塑技能和簡單的立體造型能力,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學習、運用泥條盤築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

教學難點:大膽想象,敢於表現和創造,作品有個性。

教學準備:

教具:錄像,幻燈片,範品,示範用的泥料、工具,作品展示臺。

學具:泥料,墊布,墊板,刻畫工具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匯入。

1.(出示一件範品)提問:

這件作品是什麼形狀的?

仔細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麼方法制作而成的?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教師演示製作方法和步驟。

1.製作泥條的方法。

(1)將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塊,揉成泥團。

(2)用手掌將泥團搓成粗泥條。

(3)將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條繼續在桌上搓成細而均勻的泥條。教師強調在桌上搓泥條時,桌面要墊布,以免泥料粘在桌上;搓泥條時是從中間往兩邊均勻用力,而且是用雙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教師還可以將用手掌均勻搓出的泥條與用手指搓出的泥條進行對比。

2.泥條盤築的方法。

教師播放錄像:泥條盤築的方法及技法要領。強調泥條與泥條之間要粘牢。

3、教師示範手形器皿的製作步驟。

(1)製作器皿底面。(壓一塊泥板,切割成手形。)

(2)盤築器皿坯體。(將搓好的數根泥條,沿着底面的邊緣進行盤築,按順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條。)

(3)裝飾整理作品。

三、作業要求。

運用泥條盤築的方法,製作一個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

學生練習,教師個別指導。

四、課堂小結。

評議學生作業,學生對自己的作品談感受;

根據學生要求,收集作品燒製。

教材文字提示:

泥巴可以手捏成形,還可以搓泥條盤築。瞧,用泥條盤築的人物、動物、器皿……多可愛!你也來試試。

提示:將泥條提起向上盤,每盤一圈,用手指輕輕按壓,讓泥條粘接牢固。

活動:將泥巴搓成條,盤築一個自己喜歡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