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樹葉媽媽和孩子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樹葉媽媽和孩子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樹葉媽媽和孩子教學反思

樹葉媽媽和孩子教學反思1

1、認識、區別綠色、黃色,能一一對應找到相同的顏色;

2、體驗媽媽和孩子的親情;作爲本次活動的目標。雖然,事先孩子們也撿了不少落葉,也有綠色和黃色的樹葉,但樹葉的顏色偏差較大,既然爲科學活動,爲了孩子們能正確的認識綠色和黃色,我們就製作了綠、黃兩種樹葉。而爲了讓第二個目標達成的更好,一開始就讓孩子們進入樹葉寶寶這個角色,而我就扮演尋找寶寶的樹葉媽媽。孩子們很喜愛這個角色,也很想回樹葉媽媽的環抱,努力的按要求尋找着媽媽。

活動一開始,我就帶着孩子們唱着《秋天》的歌,自然的進入活動,秋天呀秋天呀,樹葉到處飛呀飛,樹葉到處飛呀飛……在這樣一個情境下,孩子們以歡快的情緒唱着跳着,彷彿自己也是一片秋風裏飄舞着的小樹葉。然後把綠黃兩種顏色的樹葉一片片在手中飄落到孩子們眼前,很有落葉飄飄的感覺,再讓孩子們自由的撿起一片,放在手中觀察着,孩子們都很興奮。接着以我扮樹葉媽媽找寶寶的情境,讓孩子們自然而然的成了樹葉寶寶。然後引導孩子們觀察樹葉的顏色,並區分開來。以一個、兩個、四個、一片的方法以:我(我們)是綠(黃)色樹葉寶寶的句式再次認識區分兩個顏色。最後,以大風來的遊戲結束活動使樹葉媽媽和孩子的情感昇華。這樣有情境又有遊戲的活動孩子們興趣較濃,學習的參與性積極性也較高,但在最後一個遊戲環節中,孩子們找自己顏色的樹葉媽媽還是有個別幼兒找錯,還有個別幼兒剛剛開始還能叫清自己的顏色,可到活動結束時就忘記自己叫什麼顏色的樹葉寶寶了,我想出現這一現象也屬於正常,與孩子的年齡特點有關吧。 整個活動下來,我發現對預設的兩個目標還是有所達成的,大部分孩子能認識並區分黃綠兩種顏色,樹媽媽和樹寶寶的感情也是用自己的親身體驗感受着。

活動後,也帶給了一些新的思考:如在認識兩種顏色的時候要不要摻插些有關其他綠色的東西呢?這樣會不會把孩子們的思維扯遠了呢?孩子們思維拓展是好事,但會不會使孩子離把我創設的落葉飄飄情境呢?考慮了一下,我還是把其他綠色的東西放在日常的活動中,或者延伸下一個科學活動,什麼東西是綠色,什麼東西是黃色。又如在最後的遊戲環節,我請聽我隨堂課的金老師幫我扮演另一種顏色的樹葉媽媽,這樣很突然地出現了兩個樹葉媽媽是否合理呢?但從遊戲的效果看,孩子們確實能更清楚的區分兩種顏色,而且遊戲時也非常愉快、興奮。而這時,一興奮的我卻把早想到的最後要兩種顏色的樹葉媽媽要在一起,然後以:“黃樹葉寶寶,綠樹葉寶寶都是媽媽的好寶寶”來結束的給忘記了,給整個活動留下了遺憾。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我已經在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或者延伸活動中讓孩子們更好的認識和鞏固綠色和黃色,相信我的孩子們也會學得更好的。

樹葉媽媽和孩子教學反思2

這一週的主題“落葉飄飄”緊緊抓住秋天的尾巴,把大樹媽媽和樹葉寶寶搬進了課堂。

“樹葉媽媽和孩子”是一堂科學課。這堂課,在課前辦公室主任馬老師和結對教研組長葛老師就打好招呼,說要來調研和聽課。這在無形中又有了一點壓力。科學課,在教學中原本很難駕馭,弄得不好,很容易上成語言課。我在課前揣摩了很久,心中還是有點沒底,於是我請教了我的結對教研組長葛秋菊老師。葛秋菊老師非常誠懇地給了我很多良好的建議:

1、她建議我在整個活動中撤掉桌子,將幼兒圍成圈,更有利於遊戲的開展。

2、整個活動利用遊戲開展,圍繞樹葉寶寶找媽媽或是樹葉媽媽找寶寶的.形式開展。在遊戲中,樹葉媽媽更換胸飾,讓幼兒結合自己手中的樹葉顏色找媽媽,在找之前,不告訴幼兒具體的要求,等到幼兒找好後,評析樹葉寶寶是否找對媽媽,也就是達成第一個教學目標。

3、不斷豐富遊戲情節,單一的找媽媽活動反覆幾次孩子會覺得枯燥,所以遊戲中,老師可以融合情境教學,也就是第二個遊戲——樹葉媽媽和樹葉寶寶一起遊戲,既讓孩子加深對顏色的認識,又能感受和“媽媽”一起遊戲的快樂,體驗親情。

經過葛老師這麼一整理,我的思路一下子清晰了起來。這節課的重點是認識黃色和綠色,體驗遊戲的快樂。而難點設定爲能一一對應的找到相同的顏色。整節課只要牢牢把握住這一點,應該沒什麼問題了。但是對於每個環節的銜接部分,語言的連結,和整節課的重點怎樣彰顯出來,還要細細揣摩。

爲了豐富課堂效果,我特地還做了兩棵大樹媽媽,併爲後面的遊戲“大風來了”找了一段好聽的音樂。但是預設的東西再好,再完美,在實踐中總有很多讓人遺憾的地方。整堂課下來,發現了很多不足之處和以後需要改進的地方。

樹葉媽媽和孩子教學反思3

活動目標:

1、體驗媽媽和孩子的親情。

2、區別綠色、黃色,能一一對應找到相同的顏色。

3、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紙板胸飾、樹葉(黃、綠)

活動過程:

一、樹葉寶寶找朋友

1、請幼兒閉上眼睛,從教師的筐裏抽取一片樹葉。

2、你是什麼顏色的樹葉寶寶?

3、請相同顏色的樹葉寶寶坐在一起,把樹葉放在椅凳下。

二、樹葉媽媽找孩子

1、教師扮演大樹,傷心地說:我是樹葉媽媽,秋天到了,我的寶寶一片一片地往下掉,都飛走了。我真想他們,誰能幫助我找到我的樹葉寶寶呢?

2、引發討論:怎麼幫助樹葉媽媽找回孩子?

3、請幼兒每人拿樹葉看看,自己是什麼顏色的樹葉寶寶,自己的媽媽在哪裏?

4、教師掛上黃(綠)樹葉胸飾,說:我的黃(綠)樹葉寶寶在哪?請黃(綠)樹葉寶寶站在媽媽旁邊。

三、遊戲:大風來了

1、綠樹葉寶寶小手拉在一起,黃樹葉寶寶的小手也拉在一起,樹葉媽媽帶孩子們去散步,邊走邊念:綠樹葉寶寶,黃樹葉寶寶,樹葉媽媽愛寶寶。

2、當聽到的信號,綠樹葉寶寶,黃樹葉寶寶分別抱住自己的樹葉媽媽,樹葉媽媽與孩子們繼續玩耍。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老師觀察孩子們的生活,將生活中的常見現象與幼兒進行討論,讓孩子們結合生活經驗進行交流,貼近幼兒生活,將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進行提升。在活動中孩子以自己不同的記錄方法進行記錄,並進行解讀、交流,讓孩子們自己用記錄的方法來尋找答案,充分調動了孩子們探索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