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懷念母親》教案模板集錦5篇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懷念母親》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懷念母親》教案模板集錦5篇

《懷念母親》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生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詞語能運用.

2.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複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3.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

1.準確認讀課文中生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詞語能運用.

2.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複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教學媒體

季羨林生平簡介和他的相關作品.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描述心中的母親,引入新課

母親,多麼熟悉的字眼,多麼親切的稱呼,我們曾無數次呼喚着母親,無數次沐浴着母親的愛.讓我們一起輕輕地喊一聲母親.

你腦海中浮現怎樣的形象 用一兩個詞語來形容.(練說: 的母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都對自己的母親有着一份獨特的愛.著名學者季羨林的文章裏,對母親也有着獨特的解釋.

二,初讀課文,感受文中的母親

1.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新詞讀正確,把課文句子讀通順.

2.交流哪些字詞比較難讀或者難懂,引導學生朗讀,結合語言環境理解.

3.選擇自己認爲比較難讀的語句再讀一讀,請部分同學進行交流.

4.再讀課文,說說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作者有兩個母親,對這兩個母親有着同樣的敬意和愛慕.)

哪些自然段給了你這樣的認識

三,抓住重點語句,理解生身母親

自由讀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對生母的懷念.

1.談感受,質疑.

2.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1)理解寢不安席的意思

(2)聯繫上下文,說說爲什麼作者會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是不是僅僅因爲母親的逝世

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着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1)聯繫上下文理解:我的願望(隨母親於地下)終天之恨.交流自己的理解.

(2)真正讓作者遺憾和痛恨的是什麼 (無法盡孝,心存自責,愧疚之情)

(3)補充資料,談感受

我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3.再讀整段話.

四,朗讀文中的佳句,回想母親

1.摘抄詞語

2.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愛.

第二課時

一,回顧親生母親,感受敬慕

1.聽寫詞語:真摯,寢不安席,思潮起伏

2.用上面的詞語,說說我對生身母親的愛.

二,研讀祖國母親,感受懷念

作者是那樣懷念母親,數十年如一日.24歲那年,作者離開祖國,來到了德國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離,並不能割斷心中的懷念,相反,這懷念又增添了分量.

1.自由朗讀文章,從字裏行間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懷念.

2.說說在作者的懷念中,又增添了什麼 (對祖國母親的懷念)

3.再讀課文,思考: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生身母親的懷念時刻伴隨着對祖國母親的懷念 .

三,重點研讀以下句子:

1.不知道爲什麼,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爲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1)說說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2)你知道頻來入夢的原因嗎 (作者旅居在外,對生身母親,對祖國母親的懷念與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兩位母親不斷出現在作者的夢中.)

(3)感情朗讀.

2.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甜蜜和淒涼是不是有矛盾 你怎麼理解 (因爲在遠離家鄉的日子裏,能時常回憶起在故國的生活情景,不斷回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無處不在,彷彿就在身邊,心中自然又多了一絲安慰,一些寬心,一點甜蜜,少了一些淒涼,孤獨.)

(2)感情朗讀

3.想起自己長眠於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1)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怎麼樣的 (關愛孩子,思念孩子)

(2)作者爲什麼要寫房東太太的事情

(3)感情朗讀.

4.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裏,幻出母親的面影.

(1)理解悵望灰天的意思.

(2)在作者腦海裏,母親的面影是怎樣的 是清晰的,還是模糊的

(3)在淚光裏,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麼

(4)感情朗讀.

四,呼應文章首尾,適度拓展

一個是生身母親,一個是祖國母親,兩位母親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偉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爲齊讀文章的最後一段和第1自然段.這樣的體驗,我們能理解嗎 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感受過 請大家互相交流.

五,摘錄文中佳句,感念深情

摘錄文中描寫對祖國母親魂系夢繫的句子,讀一讀.

《懷念母親》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生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的意思。

2、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蘊含着的作者懷念母親與懷念祖國的深厚情感。

3、積累語言。

二、教學重點、難點:

能抓住關鍵詞、句、段和日記,體會季羨林老先生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情感,感悟愛國情。

三、教學準備:

關於季羨林的資料和閱讀文章《賦得永久的悔》(ppt演示文稿)。

四、教學課時

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瞭解作者,引出課題。

1、教師:(板書:季羨林)今年暑假,有着“國學大師”,“學界泰斗”美譽的作家季羨林老生在北京逝世,這位被稱爲“國寶”的老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同學們,讓我們輕輕地,深情地呼喚他的名字。

2、學生輕聲呼喚季老的名字

教師:在老人的心裏,一直有着一份不尋常的:“悔”,用他的話來說那是“永久的悔”

3、課件出示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

教師:同學們快速閱讀,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最深刻的情感。

學生閱讀後談體會

教師:從季老先生的“悔”,我們讀到的更多的是他對母親深深的的懷念,老先生把這種懷念直接寫進他的另一篇文章,題目就叫——《懷念母親》。

4、板書課題,指導讀題。

(設計意圖:《賦得永久的悔》作爲補充資料既能夠增加學生對作者的瞭解,又能爲學生感悟作者的懷念之情做好鋪墊。)

(二)多種方式熟讀課文,爲感悟、品評做準備。

1、師配樂範讀課文。

教師:文章裏摘錄了作者1935年寫的日記,離現在有74年了。年代比較久遠了,大家讀一讀自己感覺難讀的句子。

2、學生自由練讀。

教師:誰願意讀給大家聽?

3、學生把自己認爲難讀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設計意圖:課文選編了作者上世紀三十年**的日記,年代久遠,初讀課文時讓學生練習讀好“難讀的句子”,這些句子直接影響着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會。)

(三)潛心感悟、品評文字,感受懷念之情。

教師:剛纔我們已經反反覆覆朗讀了課文,把課文讀通了,讀順了。現在我們把課文默讀一遍,邊讀邊想哪些地方作者懷念母親對我們觸動很深,值得我們細細地讀、細細地品,細細地思考?用筆畫一畫,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段落,都可以。

1、 從詞語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懷念

學生邊默讀邊圈畫,教師巡視,請學生將畫下來的詞語寫在黑板上。

學生在黑板上寫下了這些詞語:食不下咽 寢不安席 頻來入夢 淒涼 思潮起伏

評價學生的板書,指導學生正確規範的書寫漢字。

教師:說說爲何要寫上這些詞。

學生聯繫課文談對詞語的理解。

教師:從這些詞中你們感覺到作者懷念母親情之切。挑出一個詞來,如從“頻來入夢”這個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感覺到母親總是走進作者的夢裏來。

教師:只有他的親生母親不斷走進他的 夢中嗎?

生:還有祖國母親!

教師:請你把這些詞語放回到句子中再讀一讀,感受作者的情感。

學生把詞語放回到句子中再讀課文。

2 、感受作者懷念母親的情懷

教師:是啊,作者懷念的除了生身母親還有祖國母親。可是,自己的生母“頻來入夢”,季老卻說“不知道是爲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是爲什麼。

(1)學生再次閱讀《賦得永久的悔》談體會。

(2)聯繫“11月18日”的日記談理解。

指名朗讀日記。

說說感受,談談作者懷念母親的原因。

(3)理解,感悟後引讀:

①“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

②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後來到了德國,來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爲什麼,母親頻來入夢 。”

3、感受作者懷念祖國的情懷

教師:母親給了我多少的愛,給了我多少的溫暖,當他遠在異國他鄉,孤寂時時涌上心頭,母親怎不頻來入夢呢?此時此刻,季老懷念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生母,還有那──(祖國母親)

(1)指名分別讀一讀季老的幾段日記。

(2)說說祖國母親頻來入夢的原因。

(3)讀讀最讓你感動的一則日記,說說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出示:1935年11月16日的日記

(1)學生談談體會。

(2)重點指導理解“這種淒涼是甜蜜的”

教師:一般我們在哪些情況下覺得淒涼?

季老感到淒涼又是因爲什麼事?再次細讀課文,從字裏行間尋找答案。

(3)既然這思念是“淒涼”的, 季老爲什麼又說這淒涼是“甜蜜”的呢?學生交流。

(4)朗讀聯繫,讀出“甜蜜的淒涼”。

從交流中,我們體會到了遊子那誠摯的愛國心,請同學們深情朗讀,再次走進老人的心田。讀:

──11月16日……

(讀中評議,評議後再讀)

這種思念是多麼深切啊,他在異國他鄉想到故國的一切,讀:

──11月20日……

時間愈久,思國的神經愈發敏銳,即便是一絲絲輕輕的驚動,也能勾起遊子對故國的無限眷戀,讀:

──11月28日……

4、學習課文首尾兩個自然段,引導學生了解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從而認識到:兩個母親的身份不同,對母親的懷念卻是永遠不變,從中真正體會到作者真摯的情感。

(設計意圖:設計“由詞語到句子”逐步體會作者的懷念之情,體現了教學循序漸進的原則,起到分散難點的作用。課文的主線:懷念母親和懷念祖國既讓學生分別體會,又進行綜合感悟。)

(四)展示交流詩文、名言,抒發感情。

教師:關於母親,關於母愛,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不少名言格句。你知道哪些?

學生交流。

教師:非常好!老師也蒐集了很多,有些你們已經說到了。我請同學讀一讀,讓我們重溫母愛,感受母愛!

出示課件:以滾動字幕的形式出示名言格句,學生接讀。

1、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2、慈母愛子,非爲報也。〖漢〗劉安

3、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4、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5、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喬治·赫伯特)

6、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7、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羅曼羅蘭)

8、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9、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進他們的巢裏,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進你的懷抱裏。(冰心)

(五)拓展昇華。

教師:同學們,在季老的人生名言裏有這麼一句話“平生愛國,不甘後人,即使把我燒成灰,我也是愛國的!”季老的愛國之心由此可見一斑了。何止季老?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懷着對祖國的赤子之心啊!大家知道,今年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誕辰六十週年,同學們也一定有很多祝福的話語要送給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趕快拿起手中的筆,把你的祝福寫下來吧!

學生寫完後,配樂朗誦自己寫給祖國母親的祝福語

(設計意圖:聯繫實際,昇華學生對母親,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6 懷念母親

生身母親 祖國母親

崇高的敬意 真摯的愛慕

(學生板書)食不下咽 寢不安席 頻來入夢 淒涼 思潮起伏

六、 教後思考

平時備課喜歡到網上去查找資料,欣賞名師的經典課堂,偶爾也把一些認爲實用而又有價值的課“搬”到自己的課堂,進行“移植”,大多時候都能找到我和學生共同提高的幸福感。

去年我移植了閆學老師教的《匆匆》一課,感覺上起來得心應手。要上《懷念母親》一課了,不知爲什麼,腦子裏突然冒出閆老師教《匆匆》的課堂教學實錄來。我把兩篇課文進行比較,發現它們有好多相似之處,比如寫作的年代都比較久遠;比如作者都是中國有名的語言大師;比如文章都蘊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一個是對時光匆匆的感慨,一個是對生身母親和對祖國母親的懷念,等等。於是我決定模仿閆老師的課堂教學實錄設計教學《懷念母親》。

《賦得永久的悔》作爲補充資料既能夠增加學生對作者的瞭解,又能爲學生感悟作者的懷念之情做好鋪墊。因此,我既用它來引出課題,同時又把它當作學生感悟“懷念之情”的橋樑,在課堂上有效使用。

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我讓學生由詞入句逐步理解,起到分散難點的作用。將課文的主線分爲“懷念生身母親”與“懷念祖國母親”兩個部分,由“頻來如夢”引出對母親的思念,由對生母的懷念引出對祖國的懷念之情。兩部分的教學都是讓學生讀相關段落,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作者的感受,再細讀相關語句加以體會,然後透過朗讀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讓學生自己在文字中獲得感知。從飽含深情的字裏行間,學生充分體會到了作者的真情實感。他們明白了母愛是博大的,更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兩位母親身份雖然不同,但作者對兩個母親的懷念永遠是真摯的。

《懷念母親》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生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詞語能運用。

2、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複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3、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

準確認讀課文中生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詞語能運用。

教學難點:

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複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描述心中的母親,引入新課

母親,多麼熟悉的字眼,多麼親切的稱呼,我們曾無數次呼喚着母親,無數次沐浴着母親的愛。讓我們一起輕輕地喊一聲──母親。

你腦海中浮現怎樣的形象?用一兩個詞語來形容。(練說:___的母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都對自己的母親有着一份獨特的愛。著名學者季羨林的裏,對母親也有着獨特的解釋。

二、初讀課文,感受文中的母親

1、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新詞讀正確,把課文句子讀通順。

2、交流哪些字詞比較難讀或者難懂,引導學生朗讀,結合語言環境理解。

3、選擇自己認爲比較難讀的語句再讀一讀,請部分同學進行交流。

4、再讀課文,說說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作者有兩個母親,對這兩個母親有着同樣的敬意和愛慕。)

哪些自然段給了你這樣的認識?

三、抓住重點語句,理解生身母親

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感受對生母的懷念。

1、談感受,質疑。

2、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⑴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①理解寢不安席的意思。

②聯繫上下文,說說爲什麼作者會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是不是僅僅因爲母親的逝世。

⑵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着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①聯繫上下文理解:我的願望(隨母親於地下)終天之恨。交流自己的理解。

②真正讓作者遺憾和痛恨的是什麼?(無法盡孝,心存自責,愧疚之情。)

③補充資料,談感受。

⑶我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3、再讀整段話。

四、朗讀文中的佳句,回想母親

1、摘抄詞語。

2、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愛。

《懷念母親》教案 篇4

【教學準備】

季羨林生平簡介和他的.相關作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描述心中的母親,引入新課

母親,多麼熟悉的字眼,多麼親切的稱呼,我們曾無數次呼喚着母親,無數次沐浴着母親的愛。讓我們一起輕輕地喊一聲──母親。

你腦海中浮現怎樣的形象?用一兩個詞語來形容。(練說:___的母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都對自己的母親有着一份獨特的愛。著名學者季羨林的文章裏,對母親也有着獨特的解釋。

二、初讀課文,感受文中的母親

1、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新詞讀正確,把課文句子讀通順。

2、交流哪些字詞比較難讀或者難懂,引導學生朗讀,結合語言環境理解。

3、選擇自己認爲比較難讀的語句再讀一讀,請部分同學進行交流。

4、再讀課文,說說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作者有兩個母親,對這兩個母親有着同樣的敬意和愛慕。)

哪些自然段給了你這樣的認識?

三、抓住重點語句,理解“生身母親”

自由讀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對生母的懷念。

1、談感受。質疑。

2、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⑴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①理解“寢不安席”的意思。

②聯繫上下文,說說爲什麼作者會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是不是僅僅因爲母親的逝世?

⑵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着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①聯繫上下文理解:“我的願望”(隨母親於地下)“終天之恨”。

交流自己的理解。

②真正讓作者遺憾和痛恨的是什麼?(無法盡孝,心存自責、愧疚之情)

《懷念母親》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樸實無華的語言中所含的複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2、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教學重點:

感受課文樸實無華的語言中所含的複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教學難點:

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深刻體驗。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讀題匯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懷念母親》這篇課文,大家齊讀課題。帶着對兩位母親的懷念之情,我們再讀題目。

2、過渡:

提起季羨林,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他頭上的光環,然而,當我們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你們會發現作者心中有一個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說,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這悔、這恨就從失去母親那一刻開始

二、感思母之痛。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看看這段話中讓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指名說。

2、請同學們再來讀讀這段話,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

齊讀第二自然段。

相信同學們一定從內心走向了季羨林,現在你們能不能把這長長的一段文字讀成一個字?(概括作者的心情)

3、課文中爲一個恨字,這是怎樣的恨?他悔恨的是什麼?請你再仔細地默讀課文,看看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這個恨字?

(學生抓住句子任意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重點理解: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

4、好,讓我們一起讀出這樣的悔恨吧!

過渡:

作者是那樣懷念母親,數十年如一日。後來作者離開祖國,來到了德國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遙遠的距離並不能割斷心中的懷念,相反,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卻頻來入夢,作者不知道爲什麼,同學們一定想知道,請你們讀讀下面的四則日記,把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畫一畫,和同桌交流感受。

三、悟思母之情。

(一)、自讀自悟。

(二)、交流體會:

過渡:

夜靜極了,沒有一絲風,更沒有一絲聲響,作者的心是否也跟着這夜晚靜了下來?

(作者的心活動起來了,他的心都會回到哪裏,都會看到什麼呢?)

1、體會一個糊字。

出示句子: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的時候,活動起來。我想到故鄉,故鄉里的老朋友,心裏有點酸酸的,有點淒涼。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爲什麼我在想故鄉、老朋友時,心裏感到淒涼,卻又是甜蜜的?

(淒涼是因爲作者身在異國小城,一方面感到自己與母親的距離遠了,與祖國的距離遠了,與親人的接觸少了,心中有憂愁、有思念。)

(但是在遠離家鄉的日子裏,能時常懷念起在故國的生活情景,不斷回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無處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絲安慰、一些寬心、一點甜蜜,他們是那樣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記憶深處,在作者孤寂時陪伴着他。)

(2)、一個糊字你讀出了什麼?

(作者透過比較的方式,將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懷念表達得非常充分。)

(3)、好,把作者的這種思念讀進去。

個別讀、齊讀。

文中像這樣描寫作者內心活動的句子還有哪些?

2、觸景傷情悟哭字。

(1)、看到房東太太的神情,作者爲什麼真想哭?請你來讀讀這段話。

指名讀。

(2)、房東太太高興得不得了,你能想象是怎樣的不得了嗎?她會做些什麼呢?

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3)、房東太太讓作者想起了什麼?

對,自己的母親也是像房東太太這樣等待的,而自己卻八年沒回家看上母親一眼,哪怕是一眼。所以作者真想哭。帶着作者的這種心情再讀讀這段話。體會作者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

齊讀。

過渡:

在作者的日記裏,類似這樣的語段還有很多很多,可見,一想到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作者的心就會很激動,很不平靜,文中哪個詞寫到了這種心情?(心潮騰涌)讀讀這句話。

3、解頻來入夢。

過渡: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所以,作者的親生母親會(頻來入夢),祖國母親也(頻來入夢)。

出示句子: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爲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1)、頻來入夢是什麼意思?

(2)、你知道祖國母親頻來入夢的原因了嗎?

(作者遠離故土,身居異國他鄉,猶如孩子離開母親的懷抱,心中無限思念。句子中一個也字很巧妙地將祖國與母親聯繫起來,可見在作者心目中兩者的確有着同樣重要的地位,這是他熱愛祖國的體現。)

4、感悟尋夢。

過渡:

但是老師卻突然有了這樣的疑問:異國的生活讓兩位母親頻來入夢,那作者爲什麼還要尋夢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尋夢的段落,看看作者尋的到底是什麼?

出示句子:

夜裏夢到母親,我哭着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

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裏,幻出母親的面影。

(1)、生自由讀《尋夢》的兩個段落。

(2)、交流讀後的感受。

重點理解:

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裏,幻出母親的面影。

1) 面影能換成面龐嗎?爲什麼?結合你們收集到的資料說一說。

2) 在你們的想象中,母親的面影是怎樣的?

(3)、作者苦苦地追尋,只爲得到一個清晰的面影,只爲得到母親的一個微笑,一聲呼喚,可是他追尋的結果,只是讓他眼淚不停地流淌,只是讓他的夜晚無數次地失眠,難怪他要發出這樣的感嘆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

請同學們想一想,季羨林單是在尋找自己的生母嗎(更有濃濃的懷念祖國之心。)所以,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我度過了在歐洲的十一年。

四、音樂昇華情感。

1、在1984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香港歌星張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憾了所有中國人的心,你知道這首歌的名字嗎?讓我們也來唱一唱吧!

(播放音樂)

2、朗誦詩歌《我的中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