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處於危險之中的中國基礎教育 張文質

20多年來中國基礎教育一直進行着各種各樣的改革,但總體上收效都並不是很明顯。2001年秋季開始的新一輪課程改革,今年已進入第四個年頭。客觀地說,迄今爲止,這一輪的課改雖然被一些學者稱爲超越課程的課程改革或者稱爲終結性的課程改革,充滿期待能畢全功於一役的改革,但是我感覺到,我們這三、四年對基礎教育學校現狀觀察的情況來看,觸動較多的還是在教材、師資培訓以及小學階段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極其有限的方面。新的課程改革一開始給大家帶來很多的喜悅、衝動和激情,但慢慢的變成了一箇舊詞,甚至仍然有像以前的改革一樣有成爲一個貶義詞的可能性。從總體而言,中國基礎教育仍然可以說災評估、晉級幾乎都可分爲三至五級(如學區、區縣、市、省、國家級;中學的一、二、三級達標學校等)。學校的大量精力都花在各種各類的、名目繁多的、甚至都以爲非常有必要、非難深重。這些年目睹教育的種種怪相、病相、瘋相,我覺得,正因爲我們生活在期間,我們經常深入學校和老師們在一起和孩子們在一起,越來越覺得,有些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處於危險之中的中國基礎教育 張文質

(一)“應查教育”甚於洪水猛獸

這幾年來應該說對於應試教育有了許多激烈深入的批判,但是對於“應查教育”(我把各種檢查晉級評比競賽等等稱爲“應查教育”)帶來這種災難性局面很少有過細緻的分析,甚至沒有人細心統計過各類基礎教育學校一年要接受的各類檢查、評比、晉級項目到底有多少。有一位農村中心小學的校長曾經告訴我,他所在的學校每個學期收到的各級有關部門的整改、檢查、評比檔案有300份之多。我粗略地對基礎教育學校的這類檢查評比做了一個統計。對學校常見的檢查、評估項目有:督導工作檢查、收費檢查(特別是收費檢查是多部門、經常性地進行,有教育部的、省教育廳的、市、縣教育局的、還有財政局的、稅務局的、還包括紀檢、人大、物委、糾風辦等相關部門檢查的。這裏特別要說,因爲今年秋季以來許多校長感慨良多啊!九月十月份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應付各種收費檢查。)校務公開檢查、行風建設檢查、課改工作評估、體育工作達標評估、教工之家評估、文明社區評估、健康教育檢查、交通安全教育檢查、少先隊隊部建設評估、統一着裝檢查、素質教育評估、文明學校評估、示範學校評估、雙高普九檢查、創安工作檢查(也是經常性的)、黨建支部工作檢查、德育評估(也是經常性的)、德育工作“十配套”檢查(非常遺憾我實在搞不清有哪些配套)、學校常規工作檢查、衛生工作檢查、達標圖書館評估、人大政協定期的調研等等。

學校最常見的榮譽稱號有:省市縣文明學校(兩年評選一次,逐層晉級)、文明單位、省市縣(區)先進單位(也是逐層晉級)、省市示範學校、各級綠化先進單位、先進教工之家、綠色學校、少先隊先進大隊小隊、市縣級教科研先進集體、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統一着裝先進單位、現代教育技術先進學校、“五無五有”學校、巾幗文明示範崗、標兵崗、示範文社、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先進單位、校園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課改先進單位等等。

那麼,以上這些檢查評比,有的是大型的如素質教育評估、“雙高普九”等,往往需要學校花費數週甚至數月的準備。各種材料收集、整理、補齊(所謂的補齊是,原來沒有這個項目而現在要求這個項目,只好再補材料,所謂的補其實往往就是集體造假。)之後,還要有專門的場所擺放,有一位校辦公室主任告訴我,他們學校評選市示範學校的材料就有36袋之多;小型的檢查同樣需要專人精心準備“應查”材料,所有工作也決非一日之功。以上所有檢查、常有助於學校發展、非常能夠完善學校各項建設的檢查。學校所涉及的相關管理、指導、檢查部門可說是中國目前所有行業中最多的:有人大、政協、宣傳部、文明辦、教育局、婦聯、工會、團委、公安、消防、未保辦、安保辦、財政局、衛生局、物價局、審計局、建設局、土地局、園林綠化局、街道、居委會等等。因爲政出多門,名目繁多加上人人都覺得自己“責任重大”,每所學校幾乎月月都有大型檢查,小型、臨時性的檢查更是“細水長流”從不間斷,甚至多到連校長都無法統計學校一年到底要接受哪些檢查。學校裏有一些專門“做材料”的高手(這是我到學校才知道),有些校長告訴我說,他們學校誰誰是做材料的高手(主要是教務處和辦公室人員)。簡直就是專職應付各種檢查任務的。

那麼,對每位教師而言,每位教師也都無法倖免。因爲檢查有各種各類的任務,這些任務總有機會落在教師身上。各種檢查、評比、晉級的“初衷”據說都是爲了促進學校的發展,使學校的各項工作落實到位。但如此繁多的“政治任務”對學校正常的教育工作的衝擊、干擾,在我看來簡直可以說是“罪莫大焉”。學校的人力、物力的巨大耗損不說,各種檢查、評比、晉級輪番成爲學校的中心任務。這種情況下,學校還能有多少精力對教育持久、細緻的注意力?校長還能有多少辦學的自主權?(談到辦學的自主權,這不是一個真問題而是一個假問題)在這種檢查下還能講什麼校長辦學的自主權?包括校長對課堂、對教師持續、認真的觀察與指導更是無從說起。當年蘇霍姆林斯基當校長、班主任、當老師每天還要聽兩節課,這對中國的校長而言差不多是天方夜譚。校長們個個忙碌不堪,窮於應付,加上各種責任纏身,職業的疲倦感在所難免。

我剛纔特別不厭其煩的、把我所知道的、實際上還需要代表全部的檢查、評比、晉級的項目羅列出來,爲了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實際上這些檢查涉及部門繁多,從來沒有統一的計劃、統一的目標,進行有序、到位的、建設性的、能夠真正促進學校發展的檢查。這種意義上講,檢查已成爲教育的一大禍害!正是從這種意義上講,教育成爲集權主義、計劃經濟最後一塊最頑固的堡壘。學校完全沒有辦學的自主權,沒有哪一所學校能夠關起門來拒絕檢查,不讓檢查衝擊、干擾學校的正常秩序。從某種意義上講偌大的校園已經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應試教育固然可怕,但從今天來看對學校干擾影響最大的是各種檢查、晉級、評比。有位校長對我說,每次檢查一來,不僅忙於應付檢查,還要忙於精心招待各級“檢查大員”。學校不是再窮不能窮孩子,而是再窮不能窮這些“檢查大員”。不能怠慢各種各樣檢查大員。今天,教育的處境非常難堪,2000年,對教育的所謂的亂收費進行了一個檢查,教育成爲十大暴利行業之一。真正對學校負責任,真正對學校存在困難和問題以及這種難堪的局面反而被忽視。與各種檢查相對應的是各種各類的學習,文山會海同樣可怕。一箇中學校長曾對我說,他們是課改先行一步的實驗區。校長每個月要開會20次以上,大量的精力耕費在各種會議、應酬、檢查等各種教育之外的功夫之上。我覺得,這是我們今天教育可能面對的一個最大的問題。

(二)教師正成爲精疲力竭的人

有時我們教師是被賦予重大責任的人,包括這一次新的一輪課改剛剛起動時,教師被稱爲課改成敗的關鍵之所在。這樣一種重大的歷史使命、(時代)社會責任感賦予教師身上。實際上更加深了教師地位的尷尬。無論在學校內部還是在學校外部,教師都可以說並不是真正的有多大的社會地位。那麼,今天這個羣體,它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職業的壓力和倦怠感。教師很多工作精神創造的價值被漠視,更可怕的是教師除了要完成繁重的教學工作任務之外,甚至還承擔大量的、從未有人統計的其它的工作。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我們看刊物有時會看得比較遲,有時會因爲看到某篇稿件或某些事便很自然給某個教師掛個電話。3歲以上的教師9:30以前基本都入睡了,明天要起個大早。包括我們有時只統計過教師的教學的課時數,從來沒有細緻統計過多少學生數的班級對孩子來說是寬鬆的、快樂的、幸福的,對教師來說是恰當的、從容的、是能夠勝任的、愉快的。所以美國有位教育家鮑威爾就曾經對一位校長大發感慨。他問校長,30個學生的班級與40個學生的班級對老師而言有什麼不同?那個校長居然說沒什麼不同。鮑威爾很生氣地說,我簡直不能相信這位校長居然從事教學工作有三十年之久,他對教育是如此的無知!實際上我們每個當過教師的人都知道,在小型班級、在超級班級裏,我們的勞動量、生理感受、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樣。我今天所要談的不僅僅是教師在班級裏執教過程所付出的艱辛的勞動,還有他們在課餘要完成的工作量。

我不厭其煩地把它們每一項都羅列出來,可能仍然是不完整的。包括每一節課都要寫教案,現在每一種檢查如素質教育評估及評職稱,都要檢查教案。甚至教案要保持三年或更久的時間,隨時備查。那麼除了教案之外還有課後反思、開學計劃、期末總結、學期論文、班主任每日花名冊、家校聯繫卡、家訪記錄、勞動表現評價表、誠信表現評價表、教研組計劃、總結、輔導組計劃總結、組織少先隊活動記錄、總結、備課組教研記錄、每學期一次公開課、參加繼續教育培訓(每個月抄2千個字資料)、學生花名冊、每月學生生病記錄(上交防疫站)、成績報告冊、評語、期中、期末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抽考質量分析、學困生跟蹤記錄、一篇德育論文、一篇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每週班隊活動記錄、後進生幫教案例一份,還包括WTO培訓、現代教育技術培訓、課改培訓、骨幹教師培訓、輔導員培訓、普通話達標培訓測試、班級學生獲獎記錄、班級創安記錄、年度考覈審批表、教研日記、家長會材料及剛纔提到的各種各樣的培訓。這仍然是不完整的、不同地區有本地區花樣繁多、不斷創新的各種檢查規定,有些學校校長也根據自己對教育的不同的理解和習慣而規定了各不相同的檢查。還有一些政治性學習和常規的教研學習我們這裏還沒羅列。所以,上一次我爲一個市的教師現場教育寫作作評價,有一篇文章我看了感觸特別深。這位老師寫道,本來想週末在家好好睡一覺,結果又被學校派來參加現場寫作,到了現場真想躺下來好好地睡上一覺。實際上,我經常收到一些老師發來的短信,類似渴望睡眠的願望確實無比之強烈。教師是睡眠最少的羣體。教師需要對學生提供細緻的、一以貫今的指導。

教師自身的身心健康首先自己要關心。一個精疲力竭,甚至形象崩潰的教師,他能夠給學生的關愛幫助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是不能預想的。我們這個社會不斷地有對教師的心理健康進行調查,調查顯示的結果非常不樂觀,但是,每次檢查結束都停留在教師越來越成爲一個危險的不健康的羣體,很少人會去想怎麼來改善教師的身心健康狀況,真正的爲教師減負,下決心爲教師提供幫助。今天的教師不僅身心俱疲,甚至他們的這種職業的不認同感、不穩定感越來越強烈。這一切都影響着教師發揮自己的職業專長,發揮自己的稟賦。

在從事工作的過程中本身的幸福從某種程度上講變得更爲渺茫。所以,教師在我看到正在成爲精疲力竭的人,根據美國一位著名的教育學者費洛登伯格,他對精疲力竭所下的定義:所謂的精疲力竭就是一種極度的乏,極度無能不安,在這不安中,一個開始抱有很高成就目標的人會淪落成一種衷竭、憂慮、受挫、憤怒和玩世不巷的狀態。我覺得他這樣一種描述跟我們現實生活的一些教師狀態是相類似的。

浪漫的、有詩意的對教師的一種描述,陽光下最崇高的職業。但從現實狀況來看教師越來越變得可疑,整個社會對他們缺乏信任、缺乏真正的關愛與同情。各種各類的檢查晉級評比、包括各種各樣的應試教育的災難,實際上教師是最大的承擔者。在這種承擔的過程中,教師經常是受到雙重的傷害。一方面是爲了考試或晉級的目標竭盡心力,另一方面他可以留給自己、留給家庭、留給自己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所以,我們常常感慨有些教師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實際上教師給自己孩子的時間是非常之有限。真正能夠促使教師有效發展的培訓很少,各種各樣任務式的、有關部門謀利的培訓極多,甚至每次改革,每次晉級,教師都成爲受害者。不僅精神上受害而且經濟利益上也是受害。有時甚至是宰你沒商量,都是根據紅頭檔案,各種培訓都要交錢,各個部門把手伸到教師的口袋裏去的。如此繁多的檢查,有誰真正去關心一下教師。

教師越來越成爲一個弱視羣體,我們社會目前關注的比較多的是課堂中、學校中各種暴力。教師的種種不良行徑,但很少把目光投向廣大的特別是弱勢學校的教師的生存狀態。有時開啟報刊雜誌媒體,真正對教師實況式的描寫的很少,教師的最後“光圈”“光環”已不復存在了。當我們到農村學校,絕大多數老師都是未老先衰、生活窘迫、精神頹廢,甚至失去了對工作對人生一種美好的生活期待。有一位教研員很感慨地說,有我們郊區的一位中學老師從教快三十年從未進城一次。教師的現存的經濟條件、社會地位,又受各種社會、經濟、教育內部的威脅,已經活得很沒尊嚴。從教育的根本目標而言是爲了促進學生的幸福和發展,但如果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的幸福和發展無從談起的話,要實現學生的幸福和發展是不可能的,至少是大打折扣的。所以,教師這個職業獲得自己的尊嚴、贏得自己的權利,讓教師有真正意義上的幸福、滿足、成就感實際上關係到我們整個教育的發展,不僅僅是教師個體健康問題。

(三)孩子們都像農民一樣辛苦

我自己的孩子現在都讀初二了,從她一年級開始,八年的時間,我每天都在關注着她的學習、作業,關注着她成長中的點點滴滴。我的許多親戚、朋友的孩子也都處於基礎教育階段,同時,我每年在我們的課題實驗學校(十幾級)聽課都在150節以上,和教師與孩子都有較爲廣泛的接融,並且,我還在編輯着兩本教育刊物,每天還翻閱着大量的教育報刊媒體,總體感覺,今天中國的孩子實在太苦了、太孤單、太無助,還有這種孤單無助在某種意義上被漠視了。從我的`孩子而言每天至少花13~15小時,用在學校生活與學習上,每天早上6點起牀一直忙到晚上10點,很難閒下來,而我的孩子還只是上初中,同時她也不是特殊的個案。要是到週末,在各個學校門口看一下,有的是稱爲補習的實際上是學校正常上課的,還有的是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名師家裏更是門庭若市,(有一技之長,對應試能力方面有一技之長的教師家裏門庭若市)誇張一點說,現在凡是家裏有一定經濟能力和合適的補課地點的孩子都在補課。中國的孩子是概莫能外,孩子這種艱辛有時我們看在眼裏心裏很覺沉重,曾經聽一個朋友感慨,現在有哪一個家庭能跟上初中、高中的孩子一起吃早餐呢?每天也是這樣,我孩子上學時,我還躺在牀鋪上,有時孩子走了,我還會睡着,心裏很是不是滋味,實際上算一下孩子的一天睡眠時間還不到八個小時。看一看我們中國的孩子大多數面黃肌瘦,這種面黃肌瘦很大程度上不是營養不良,主要不是營養不良而是他們沒辦法得到充分的、放鬆的、從容的休息。孩子們都在拼命,我們把教育上的很多的壓力、就業的壓力,優質教育匱乏競爭所造成的後果都壓在孩子身上。前不久我們福州郊區有一位初一的學生在教室裏喝農藥自殺身死,他的遺書裏有一句話看了讓人爲之動容,如果我不上學那就好了!我不知道這悲劇的背後還有什麼原因,光是這一句話就足以使人心裏震驚。去年長春有一個初二的孩子讀書活活的讀死了!像這樣的悲劇不時都在發生,所以有個調查中小學生精神障礙比例逐年攀升,數據顯示中小學生精神障礙比例達到26%左右。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爲對學習的不適應,對交往的不信任,對未來失去信心。這種精神障礙在相當程度上與孩子現在所在學校的處境有很大的關係。我們一方面在進行着課程改革,另一方面走向應試教育的深淵。今年有一件事,特別令人感到難以評判。江蘇省南京市今年的高考在全省是排名倒數第一,而南京恰是全國素質教育做得較好的地區。素質教育、學生的綜合能力、興趣、愛好有時很難簡單地轉化等同於應試能力。我的一個朋友也曾經和我聊起這個話題,省教研機構的孩子在中考、高考中成績相對會弱。我的另外一個朋友在省文化部門,他們單位的孩子在中考、高考中成績也很差。這些機構的人員大體都受過高等教育,問題出在哪裏?問題不是出在孩子身上,在我們培養孩子的學習發展的心向上也不出什麼問題。在這個問題上越是究索,我就越不得不這樣說,實際上我們越是尊重孩子的學習的心向,尊重孩子的基本權利,越是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這樣的一個孩子有時反而越不適應應試教育殘酷競爭的生存狀況。我開玩笑說應試教育也要從娃娃抓起,這確實是個沉重而嚴酷的話題。在種種學習壓力之下包括孩子的精神障礙的比例越來越高了,孩子的輕生等等。現在還有一點是,社會越來越冷漠,對於孩子所受的痛苦沒有引起更多的人的震動和沉思。有個中學校長對我說,到了中學不抓不行,叫做識時務者爲俊傑。因爲我們基本上教育仍然具有很強的甄別和選拔功能,(選拔功能這是比較正面的表達,實際上用另外一個更恰當的詞就是淘汰)。優質教育的資源還是很匱乏,很多孩子逼於升學的競爭非常劇烈。這裏套用官方的話就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不以人的情感爲轉移”。所以就變成識時務者爲俊傑,所謂的識時務者就是該犧牲的要犧牲,該放棄的要放棄。而這些犧牲和放棄的背後,對兒童的權利、兒童的身心健康、兒童的選擇很難真正尊重。我們的教育很少能夠傾聽兒童的聲音。昨天看了一個城市的2005年的中考的考試大綱,看了還滿沉重的,從大綱中可以看出新課改的一些傾向與趨勢但很難看出我們社會對孩子的“減負”方面真正的有所作爲。我說了一句可能很多人不愛聽的話,課程改革在某種程度上也加重了孩子的負擔。我們以前考試就考一本書,怎麼背基本在這一本書裏,現在課堂開放了、資源豐富了,如果課堂開放、資源豐富還是爲了考試服務的話,那麼孩子的負擔還在增加。我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是第四年了,我們看看孩子的負擔有沒減輕?他們對學習的熱情有沒增加?他們對自己的發展有沒信心?這是課程改革要回答的問題。我們常說光明在前頭,可孩子們卻在痛苦和黑暗中跋涉。那個光明是不可靠的,我覺得課程改革確實在這方面是沒有太大的作爲。另一方面在各種壓力之下,教師的心態也扭曲了,我經常感慨,任何一所學校想有所作爲,真正要促進兒童身心發展的話,要把改善師生關係當作立校之本,教師要更多一些人文關懷,更多一些對兒童的叮嚀,更多一些對兒童的同情,實際上在這樣嚴苛的評價體系下,教師的同情是十分有限的,家長們對孩子的關注與交流也是令人擔心。上一次,我爲初三的孩子上一節課,問孩子們,在一個月時間裏你們的父母到底有多少時間和你們交流?學生們跟我說,主要是在飯桌上交流,無非是談些“多吃一點啊!”“吃快一點啊!”“不要說話啊!”“作業做完了沒有”,就這些。我覺得家長們需要自我追問:你有多長時間沒有和孩子一齊去旅遊、去公園、去看電影、去聽音樂會呢?有多久沒有坐下來和孩子細緻地談心呢?有多久沒有關心過孩子除學習、生活之外還有什麼需要?或者還有什麼困難?有多久沒有誠摯地肯定過孩子的所作做爲、所思所想?這是一個很沉重的問題。有的家長甚至認爲,孩子向他談就是浪費時間。它很可能就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好像我們所有的力量都要花在孩子的課業上。這種想法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沒錯。對於智力正常的孩子而言,他考試考七八十分、良、中等這是很正常的。他要是成績提高到一個檔次,要付出很多的代價,這種代價沒法去估量,它對兒童一生產生多大而持久的傷害。因爲人的生命總是這樣,當你在經歷時,是無法估量這一切的對後來的發展留下怎麼樣的痕跡,產生怎麼樣的影響。我總體上感受兒童很無助、很無奈,他們微弱的聲音很少被人聽到。有時候聽見了,這樣的聲音太多了,我們也麻木了。愛因斯坦說,負擔過重必然導致膚淺。我們今天的孩子,他的創造力、想象力,他的童真童趣,他獨特性,很難得到一種制度上的保障和肯定。他們真正是這個社會的弱勢羣體。特別是農村的孩子處境更加困難,現在城鄉的差距在不斷拉大,貧富差距也不斷加劇,城市的教育,即使在我們評估城市教育出現很多問題的情況下,鄉村教育問題更爲嚴重,教育資源匱乏,教育設施嚴重不足。今天,還有一條,不少地方還有這樣的一條制度,有些優秀的鄉村教師可以透過考試的方法進入城市,我想這對於教師的發展、教師的幸福和生存環境的改善是大有好處,但是,反過來,我們是否想一想:農村的孩子怎麼辦?我覺得中國教育對待兒童,對兒童的成全、兒童一生的發展,我們到底要給兒童一個怎麼樣的未來非常值得反省。有時候,真的這麼覺的,我們的教育這樣的反省還不夠,馬來西亞的教育部副部長曾經向全國的兒童道歉:由於學業負擔過重剝除了孩子的童年,讓孩子過早地承擔人生的重負。我想我們中國的教育更應該向孩子道歉,更應該懺悔:我們到底都做了些什麼?

(四)教育的貧困

從2003年開始,教育部門出臺了禁止學生擇校的檔案,同時在大、中、小學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收費的檢查。現在有各種說法,有的說法是十年間學校各種各樣的亂收費高達2千億人民幣。那麼,據一位教育學者分析2003年所查出來的學校所謂的亂收費8億多,但是由於媒體的炒作教育已經被列爲十大暴利行業之一,教師這一職業被許多地方列爲最負面的職業。應該說,學校、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收費混亂、收費搭車等等現象。但在我看來中國教育更可怕的問題不是亂收費,最可怕的問題是教育的貧窮,教育的貧困。是教育投入的嚴重不足,是教育貧困問題被有意無意的忽視與掩蓋。

不久,我到了一所鄉村學校,在我到達的前一天,這所中心小學下面的一所完小,由於原來的校舍坍塌,新的校舍正在搭建,那時,學生都分散在鄉村的農家中上課,有一個孩子在傍晚時,不小心踩到鄉村那種敞開式的糞坑裏去,還好,被一個過路的撿破爛的人救了起來。對這件事,我們感慨良多。當時中心校的校長說,那麼,我們一定要改善鄉村孩子如廁的條件。那個完小的校長當場就說,我們完全沒有能力改善,因爲學校可以說是一貧如洗!這一所中心校到今年爲止,欠下了債務將近一百萬。這個縣爲了完成“兩基”的任務,光是進階中學欠下的債務達1.2億元。泉州泉港區的一位校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我實在撐不下去了!”可能,我們學校各種“撐不下去”的局面從未引起有關部門和新聞媒體的足夠重視。現在對基礎教育的投入有一種說法是佔國民生產總值的3.4%,據2004年9月9日至21日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教育權報告員托馬舍夫斯基,應中國政府的邀請,考察了中國的教育狀況。中國的教育經費只佔全國生產總值的2%,而且政府預算只佔教育總經費的53%,剩下的47%則要求家長或其他來源去填補。所以,我想我們現在各個部委(七個部委)聯合下文治理亂收費,從去年開始各種收費檢查連續不斷,我覺得如果我們真正的直面教育,拿出力氣爲教育吶喊的話,我們要真正把更多目光投向教育的貧困狀態,投向每一所學校所欠的債務,投入拖欠教師的工資,對教育的基本投入對生均經費的投入更應該作一個細緻認真的調查。我想中國的教育問題有很多,但有一個主要的問題是教育的真相被遮蔽。真相被遮蔽使得教育也喪失了一種應有的共心力。使教育喪失了自己的純潔性和崇高性。也使教師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付出的艱辛的勞動也被忽視。對收費的檢查,從某種程度上轉移了對教育真正問題的注意力。可以說,我們對教育還是缺少一種應有的責任、勇氣和雄心。從道理上講,我都明白,一個國家民族的振興,全在於教育。但如果我們沒有付諸行動,實打實地改善教育的現狀,要想改變教育的種種問題這是不可能的。記得在日本剛剛實施義務教育時,當時相當多的日本的鎮村的鎮長、村長剖腹自盡,因爲義務教育的經費要由鎮長、村長去籌措的。當時經濟相當困難,鎮長村長籌措不到,感到無比羞愧剖腹自殺。當然,我們不是鼓勵政府官員仿效日本村鎮長剖腹自殺。而是,我們沒有聽說過,政府官員、教育行政官員爲教育的問題與困難而坐立不安。我有一個親戚的兒子,今年剛上一年級,一個班級有82人,孩子連下課走出教室都感到非常困難。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大量的鄉村學校,由於貧困,辦學質量,孩子不斷集中在中心小學,集中在城鎮,城鎮學校就變成超級學校、超級班級。一百多年前美國杜威說,杜威描述美國當時的教育狀況,鄉村教育成爲公共恥辱,而城市的孩子不道德地堆集在一起。仍然是我們今天教育的某種的真實的寫照。教育投入的嚴重不足也正是優質教育資源的匱乏,應試教育才愈演愈烈,欲罷不能。誰也不願意在起跑線上被淘汰,誰也不願意在終點線上被淘汰,任何時候被淘汰都是不幸的。最後犧牲的往往是弱勢羣體,往往是我們的農家子弟。還需要統計一下,今天我們農家子弟能考上大學,能考上重點大學,能得到更好發展的比例到底是多少。這幾年青少年自殺率中,農村孩子的自殺率不斷攀升。這和貧困和無望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在解決教育問題的時候,往往缺乏一種直面現實的勇氣。教育的真正癥結在哪裏?這一點我們沒談清楚。

今天,基礎教育正處於危機四伏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不僅僅是選擇的問題。

(責任編輯:蘇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