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案例(通用19篇)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案例(通用19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案例(通用19篇)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案例 篇1

學期已到了期末,大班幼兒的離園已到了倒計時,藉助《豆豆收藏家》這個教學活動,讓三年在幼兒園生活的孩子,對園內的人、事、物更加留戀。在設計活動時,重點放在了幼兒能理解收藏的含義,能將心中的情感投注到他們生活了三年的幼兒園的一草一木上。難點是鼓勵幼兒能開口分享交流自己內心世界的收藏,不能直接收藏的鼓勵他們透過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整個活動都圍繞這兩個目標進行着。剛剛開始,我用收藏品來設定懸念匯入《豆豆收藏家》這個故事,讓孩子們知道了豆豆爲什麼要收集這些隨處可見又很一般的東西,其收藏價值是什麼?一遍故事下來,孩子們都能深深體會到豆豆的心了,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我提出的問題,明白了豆豆收藏這些東西的意義是什麼,同時也說明了孩子們的心和豆豆的心是一樣的。接下來是我們班孩子的收藏了,“老師,我也想收藏一片樹葉,以後我看見了這片樹葉,我就會想起和小夥伴在一起快樂的做遊戲。”“老師,我也想收藏一顆石頭,以後看見這顆小石頭我就會想起和老師小朋友在這塊石頭上畫畫的時候。”“老師,我想收藏這架鋼琴,以後看見鋼琴我就會想起老師彈琴我唱歌我唱歌的時候。”“那鋼琴這麼大,怎麼收藏呀?”“可以畫下來呀!”這麼一說孩子們又搶着說起來:“老師,我要收藏幼兒園的滑滑梯,我要把他畫下來,以後看見了我就可以想起和小朋友一起快樂的玩了。”“老師,我要收藏整個幼兒園,我可以用相機拍下來。”“我還要收藏幼兒的玩具,我要收藏老師、阿姨……”聽聽,孩子們收藏的多有價值和意義呀。所以事實證明,這兩個目標點的制定還是可行的。透過提問和語言故事地一步步深入,引導幼兒說出了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和想法,並得到了全班的共鳴。

接下來就是孩子們要用實際行動來收藏了,將在延伸活動《驚喜留念盒》裏組織孩子好好收藏想收藏的一切。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案例 篇2

空氣是遊戲的好夥伴,它會住在皮球裏、氣球裏、空盒子裏…幼兒在玩癟皮球的時候,總會說:老師這個皮球不好玩,好象是沒氣了。《誰住在皮球裏》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能讓孩子自主的思考、發現從而瞭解空氣的存在。

活動中,我首先出示充足氣的皮球和癟氣球,以此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觀察皮球外部特徵的同時初步感知充足氣的皮球和癟皮球執行時是不同的。當幼兒置身在遊戲和表演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及不會蹦、不會滾、也飛不起來的兩種狀態時,知道了空氣不再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不再是抽象的、枯燥的;而是具體的、有趣的。然後拋出問題“是誰住在皮球裏呢?”此時很多孩子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說是空氣,而我並沒有肯定孩子的答案,爲了讓幼兒在語言活動中的想象力得以發揮。所以我告訴幼兒,氣球可是會蹦、會滾、會飛的,會不會有小動物住在皮球裏呢?以此擴張孩子的思維。當我分段講述故事《誰住在皮球裏》時孩子們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教室裏一點聲音都沒有,此時我的目的已經達到,幼兒的好奇心充分調動了起來,對活動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急切地想要知道究竟皮球裏是否住着小動物!當一個個懸念性的問題再次拋給幼兒時,孩子們巧妙的接住了。“皮球會蹦?誰會住在裏面呢?”(青蛙、小兔、袋鼠),“皮球會滾?誰會住在裏面呢?”(輪子、刺蝟),“皮球會飛?又有誰住在裏面呢?”(小鳥、蝴蝶、蜜蜂、蜻蜓)孩子們根據皮球蹦、滾、飛的特點展開了想象,在活動中不斷體驗到了故事的魅力,然後我再次請幼兒比較、觀察使幼兒明白了皮球裏有空氣,是空氣讓皮球運動的。皮球只有充滿了氣,才能像兔子一樣蹦、輪子一樣滾、小鳥一樣飛。

故事《誰住在皮球裏》將幼兒心中一掠而過的那絲疑惑鮮明生動地表現出來,並因此激活了幼兒去探索、發現。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幼兒認識空氣充入皮球之中所起到的作用。活動下來,孩子們還是意猶未盡,當我大聲問孩子們,誰住在皮球裏時,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道:“空氣”。此時孩子們已將心中的疑惑解除。

當然皮球還有很多種運動方式,當時在幼兒的興趣下如果多啓發幼兒的探索與模仿我想效果一定還要好。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案例 篇3

《種子排隊》是大班主題活動“大自然的語言”中的一節科學課,這也是我們大班組內的一節公共課。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透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很大的發揮。

活動一開始,我就與孩子們一同認識了“紅豆、黃豆、蠶豆”這三種豆。然後引出下文進行第一次操作,給三種種子進行排隊。在這個環節裏我以“一個挨着一個”的方式要求孩子進行排隊,排除了幼兒不規則排列給比較歸納形成正確概念所帶來的干擾因素,有利於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探索習慣。在操作中我把線條分別用紅色點、黃色點和綠色點不同的記號來表示。我還選擇了兩人合作的方式進行,一人“排隊”,一人記錄這樣的方式增進了孩子相互間的合作意識。在操作活動中,大多數幼兒能夠按照要求進行排隊操作並且孩子們還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他們的發現,當我問起幼兒:“每一對的長短都一樣長嗎?”幼兒馬上積極的回答:“不一樣長。”然後請孩子們一起數一數分別都有幾顆,孩子們都說是10顆,我又問:“爲什麼都是10顆,隊伍卻不一樣長呢?”思媛說:“因爲蠶豆扁扁的要大,所以它們的隊伍就排得最長。”東東說:“黃豆圓圓的小,所以它們排得短了。”佳耀接着說:“紅豆最小,所以排得最短了。”孩子們透過自己操作,更直觀的發現了三種種子的不同,美中不足的是由於我在操作時沒有交代清楚操作要求,記錄數字的孩子有的記錄在種子排列的右邊,有的記錄在最下面,看上去有點凌亂。所以在第二次操作記錄時我特別強調了這一點,要求幼兒統一記錄在右邊,可是新的問題在第二次操作時又出現了,()對於材料的準備和設計表上線條的長短我欠缺考慮,使操作時出現了失誤,無法進行正確操作,這是一個我不應該犯的錯誤,另外對於科學活動來講,小結也是必不可少的,兩次的操作到最後再進行總結性小結的話,我想幼兒對於物體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這一知識點掌握的會更好。

整個活動中在操作材料準備上也有待更加具體,由於種子非常的容易滾動,很多孩子排了半天也沒排好,花費了不少時間,就連集體討論時還在“鍥而不捨”地排着,影響了活動的效果,我想可以在白紙上黏貼雙面膠或是利用KT板,上面壓上幾道凹槽來讓孩子們在上面給種子排隊,這樣幼兒的操作及老師的點評都會更方便。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案例 篇4

這節公開課,我是想要探索如何進行活動課的教學,並希望與同行們互相探討,共同解決長久以來在綜合性學習方面存在的困惑。我主要嘗試了以下三點:

第一,創建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模式。針對以往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趣不大、置身事外的現象,把教學的起點定位在學生現實的學習狀態上。爲了激起學生濃厚的自主探究興趣,我對本單元的教材進行了再處理。結合我校學生實際,變“漫遊語文世界”爲“走近孔子”,目標直指《論語》及孔子,有的放矢。活動準備階段,以公開課爲契機,鼓勵學生勇於展示,爲集體和個人增光,把侷限於課堂的時間和空間擴大到課堂之外,變被動的完成學習任務爲積極主動的參與。

第二,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組織學生透過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去解決問題,體會合作的成功與分享的喜悅。在活動目標的設定上,突出強調小組的核心凝聚力,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養成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努力使學生形成一種對知識主動探究並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的學習方式。

第三,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讓課堂真正“活動”起來。課堂上教師的的作用應該是“拋磚引玉”,一堂課的最終目的不是展示教師,而是讓學生學到知識,掌握方法,領悟道理,受到薰陶感染,並能夠自由地享受學習之樂。這節課,教師只在開始上課時激情匯入,結束時總結並指導作業,中間部分只是隨機點評和補充,其餘的時間都交給小組代表做彙報發言。

但是,課堂最後生成的效果並非完全如我課前預設的那樣。首先,表現在時間和節奏的把握上。前期的組織過程有點疲沓,小組代表人數偏多,有部分資料重複的現象未加以調控。因而最後教學用時不夠,沒有進行活動評價和小結,鞏固練習的部分處理也太快。其次,活動的分組缺乏科學性。我是按座位就近的方式分的小組,事實證明,這樣分組是不科學的。因爲沒有照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所以在交流彙報中,有小組內容重複的現象。還有,活動成果的生成方式單一。在活動課結束時,爲了鞏固活動的成果,我讓學生每人完成一道成語和名言積累題,此外,建議各小組把活動的內容辦成手抄報。但我在指導的時候,太過粗糙,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長和興趣,反而侷限了學生的思維和表現形式。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案例 篇5

每週一上午的第二個活動是我們班的撕紙特色活動,在這一個特色活動中,我們會安排一個有關撕紙的手工活動,這周的撕紙特色活動是學習對稱撕紙“愛心”。在活動之前,單老師已經爲孩子們準備好了撕紙的材料,對稱摺疊好的粉紅色紙,紙上還畫好了半個愛心輪廓。當我看到這些準備好的材料時,還對她說:“我們老師是不是做的太多了,他們就撕一下而已,應該會的。”單老師說:“顧老師,你不要太高估他們了,他們的動手能力還是很弱的。”我也就贊同了單老師的看法,於是開始教授孩子們什麼對稱、如何撕愛心的過程了。等到孩子們拿到撕紙材料開始自己獨立撕紙時,問題就出現了:有的孩子把愛心差點分成了兩半、有的孩子拿着紙不動嘴裏一直唸叨“我不會撕”、有的孩子只顧着撕紙沒有照着愛心輪廓來撕、有的孩子叫會撕的小朋友幫他撕……當然也有成功的孩子,但是寥寥無幾。爲什麼我認爲的一個極其簡單的對稱撕紙,在我們班實施的時候會發現這麼多的問題呢?活動結束後我開始反思。

一、動手操作的機會太少

雖然從上學期開始,我們班每週的撕紙活動都會開展,但是僅僅一週一次的撕紙活動完全不能達到孩子撕紙練習的效果。再加上孩子平時的動手機會也是少之又少,特別是在家裏,家長一來擔心孩子的危險,不讓孩子接觸剪刀這類美工工具,二來怕孩子把家裏弄得一塌糊塗,不讓孩子玩撕紙、手工等會製造出他們認爲是一些垃圾的活動。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得不到相應的練習,以至於孩子們在撕紙的時候會出現小手不靈活未能完成撕紙作品的現象。

二、幼兒手指肌肉發育不成熟

孩子的身體各部分的發育都有一定的時間段,可能小班孩子的手部肌肉發育還沒有很好的發育,特別是需要手指活動的這一精細動作,小班孩子還是有困難的。針對這個手指肌肉不發達的現象,我們老師可以多創設一些可以幫助孩子發展手部精細動作的遊戲活動,比如:扣鈕釦、串珠子、塗色等。這樣孩子在這些遊戲活動中就能更好地發展他們的手部精細動作。

三、個別幼兒膽子太小不敢嘗試

我班孩子的個別差異較大,動手能力差異也就很明顯。這些膽小的孩子,他們之所以不敢動手撕紙,一是可能是因爲怕撕壞作品所以遲遲不敢動手撕紙;二是可能是因爲不知道從哪個地方開始下手,如果老師給他撕開一個口子,估計他就會開始獨立進行撕紙了;三是可能在老師教授的時候沒有聽,他不知道做些什麼。針對這些現象,在今後的撕紙活動中我們老師要特別鼓勵這些膽小的孩子大膽撕紙,告訴他們撕壞了沒有關係,只要是自己撕出的作品都是非常棒的。還有教師要在幼兒操作之前,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夠看得到自己的示範,而且要用各種形式吸引孩子來看示範活動。

四、整班操作導致教師指導不及時

撕紙活動適合在區域活動中進行,因爲區域活動人少,便於老師指導。而我們整班進行撕紙活動,孩子們同時進行,當老師在指導其中一組孩子的時候,可能就有其他組的小朋友因爲沒有得到及時的指導已經把操作材料給破壞了。這樣等到老師來指導的時候已經沒有材料再讓孩子重新進行撕紙活動了。針對孩子得不到及時的指導這一問題,我們暫時只能多爲孩子準備一些操作材料,萬一孩子在操作失誤的情況下能夠有再次撕紙操作的機會。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案例 篇6

《慌慌張張的莎莎》的目標是經過故事讓幼兒認識每一天早晨起牀慌慌張張、做事丟三落四、上學遲到的莎莎,從中明白做事要有條理,就不會慌亂的道理。在實際生活中幼兒亂放物品的現象也屢見不鮮,經過故事引導幼兒養成做事認真、有條理的良好生活習慣是十分有效的。良好的生活行爲習慣對孩子們來說不僅僅是小學階段並且是一生都需要具有的。

在大班幼兒即將升入小學之際,爲了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儘快適應小學的生活,進行本次活動,旨在經過故事中反面人物的塑造,引導幼兒從中領悟正確的行爲要求——做事有條理才能快又好。

首先結合圖片講述故事一遍,然後我經過提問讓孩子先回答再討論。在觀察和認識時間時,幼兒說出是六點半,再討論莎莎此時應當做什麼,而莎莎又是怎樣做的莎莎的書包應當什麼時候整理等一些問題的呈現,幼兒兒能夠清楚的表達出來。經過一系列的說理之後,再告訴幼兒故事的題目,因爲前面有了很好的鋪墊,還沒等教師說,幼兒已經能夠說出故事名稱《慌慌張張的莎莎》。最終小結:每一天睡覺前應當把第二天需要的東西都整理好、準備好,需要的時候一找就能找到。

最終一環節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續編故事。教師給幼兒供給一個開放的空間,放手讓幼兒大膽講述的莎莎是怎樣做事情的,同時讓幼兒明確了方向,鼓勵幼兒做事要有條理,當天要用的物品提前準備好,並明白今後我上學要怎樣做,怎樣整理自我的物品。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案例 篇7

空氣是遊戲的好夥伴。它會輕輕托起一切,它會癢絲絲地親親臉龐,它會住在氣球裏、皮球裏、空盒子裏……在它的懷抱裏,風車、風箏、肥皂泡盡情嬉戲;和它在一起,風鈴叮噹叮噹,悄聲細語;一眼看見它,“大嘴怪”大口大口吞噬,鼓得肚皮圓圓……

空氣是如此有趣、有意義的學習內容,其他的事物呢?在這個主題的學習過程中,或許不僅有幼兒的成長,也有教師可以獲得的啓迪。可以由此而瞭解如何選取適合幼兒的,又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內容,自主生成更適合的`活動設計。

我們的班級工作是以家長工作作爲基礎的,我們覺得家長的理解、支援、配合是班級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除了與家長交流教養經驗以外,更重要的是宣傳新的幼教思想、幼教概念,每週的主題活動都應該有家長的參與,如在這一週中要求家長與孩子一起給氣球充氣,直接瞭解充氣的步驟、方法、注意要點,並在幼兒園有關活動時帶上氣球。家長和孩子共同裝飾兩個氣球,使孩子每天觀察氣球的變化,如氣球變瘦了嗎,爲什麼。

這樣的活動是家園合作下才能夠得以更好的開展,此項活動的開展,使幼兒獲得了樂趣。增長了知識。萌發了對空氣的祝福之意,感激之情。對我們來說,愛孩子不是說在嘴上,要掛在心裏,愛孩子要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家庭狀況。愛孩子就是關懷孩子,就是尊重孩子, 愛孩子就是責任,因爲有了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們纔會做的更好。在每個主題的課堂時間與課的生成中,我們還要有細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愛心,這顆愛心要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這顆愛心撒向每一個角落的都是一樣的愛,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孩子們的心,贏得家長朋友的心!我想,只要我們能夠有心在生活中隨處撲捉到一些與課題相關連的生成內容,那麼在我們身邊的孩子一定能夠不斷的積累,不斷的受到啓發,不斷的受到激發,相信我們這些愛孩子的人能夠染讓他們更健康,更茁壯地成長,明天我們將創造更燦爛的陽光!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案例 篇8

時間過的真快,一轉眼來到市保,每一天和這羣孩子們生活在一齊已經半年多了。這半年多來,從對他們不熟悉,對工作中的每個細節的陌生,對保育院的常規的不瞭解。到此刻,一點一點的進入狀態,這其中和領導的關心,班主任林教師的幫忙,保育院周教師的配合,以及家長們的寬容、理解是分不開的。

回顧這半年多來的生活,能夠說一向生活在壓力和努力之中。徐教師的優秀從一開始就給了我很大壓力。對於我這個轉崗教師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本來,我想利用我在小學的工作經驗結合幼兒園的工作實際,做點創新。可是,實際操作起來我才發現,自我想的太簡單了,畢竟年齡及各方面的發展需要、目標及方法都是存在很大差異的,簡單的結合根本起不了作用,反倒適得其反。慢慢地,孩子們的常規、習慣開始發生變化了,有些孩子被一些好動的孩子帶着變化着。看着眼裏,其實急在心上,我覺得是我沒有及時的鞏固他們的行爲習慣,才造成他們的變化。應對家長們的信任的目光,我心裏很虛。

幾次家長開放日的活動,讓我深刻的感覺到,我的工作有個致命的問題,就是不夠細緻,細節問題總是研究的不夠全面。這個幼兒園的工作中是很大的問題。經過和林教師、周教師的討論,也跟徐教師溝通的幾次,加上從家長口中瞭解到的孩子的情景。我開始靜下心來研究細節的問題了。我覺得,幼兒園的工作最重要的是細節,大多比較瑣碎的事情,小朋友隨時會製造很多狀況,如果不研究全面一點的話,到時就會措手不及。之後,我也着重在這方面下功夫,從平時的日常工作,到後面的家長開放日及孩子的才藝展示,我都儘量研究到細枝末節的事情,學期末的彙報活動和本學期的“3。8”節半日活動,我們都獲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也讓我的挫敗感有了點點小恢復。

這個學期,我覺得還要繼續堅持這種把事做細的做法,無論是對孩子常規的管理,還是自身的教學工作,及孩子們的日常保育工作,本學期幾次活動的組織,都要儘量靜下心來,做細做全。當然,我的工作中仍然還存在浮躁和懶惰,時常會偷偷懶、耍耍小聰明,在今後的生活中要儘量改正。把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把孩子的發展放在心裏。能夠做讓家長放心,孩子喜歡的教師。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案例 篇9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數字和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沒有數字我們的生活都會被打亂或帶來很多不便。因此本次教學活動《生活中的數字》就以孩子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數字爲內容,讓孩子們發現生活中的數字,初步瞭解它們的不同用途,並且學會運用數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這樣不僅激發了孩子對數字的興趣,也培養了孩子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在這次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互相交流,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活動前我先請幼兒收集、尋找、記錄一些生活中的數字,請幼兒將事先收集好的有數字的東西拿出來,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這些數字的作用。孩子們先個別交流自己帶來的物品上數字的作用;因爲孩子們都很想表達自己的發現,因此我讓幼兒自己和邊上的小夥伴說說自己的發現;接着我把我準備的有數字的物品和孩子們一起分析我的“發現”。

第二是經驗遷移,感知數字和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在第一環節中孩子們拿着自己的東西,在第二環節中要求幼兒脫離直觀物體,引發幼兒已有的經驗尋找生活中的數字。孩子們很會找,什麼公交車的路線號,汽車摩托車的牌照,超市裏也有很多的數字,他們基本上都能知道這些數字作用的一二。孩子們發現有數字的地方還真不少,就連衣服拉鍊頭上有數字也被他們發現了。真所謂人多力量大,我們共同找到的有數字的東西還真多。

第三部分是幼兒操作。利用幼兒的對生活中數字的理解運用到實際中去。

透過本次活動,讓我收穫不少,整個活動環節很清楚,一環一環之間緊緊相扣、層層遞進,設計的問題也具有有效性,能開動幼兒的小腦筋。但缺點也有存在,一些細節方面還要注意。在這個活動中讓我深刻地瞭解到孩子自己收集課堂所需的東西是很重要。在活動中孩子們願意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自由自在地採擷自己感興趣的“果子”,他們採來的“果子”是絢麗多姿的,然後回到課堂交流,共享到了“果子”的豐富,起到“以一當數十”的作用。

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些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鍊;給他們一些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相信孩子,多給孩子一些親身實踐活動的機會。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案例 篇10

這是一首歌詞朗朗上口的歌曲,歌詞表現的內容非常符合幼兒的心理,是幼兒生活的一種體現,歌詞既有情節又有細節。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理解歌曲中生氣吵架、拉勾、講和的情節。用音樂和自己的表情來表現。透過演唱歌曲,激發幼兒與同伴交往、和解的積極心態。關於本次活動的反思:

活動開始,我一邊彈鋼琴一邊有感情地範唱歌曲,讓幼兒欣賞,目的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接下來教師彈奏歌曲,幼兒小聲隨琴唱。在教唱兩遍之後,播放幼兒舞蹈伴唱錄像帶,同時我也來到孩子們中間,引導幼兒邊跟隨舞蹈做動作邊隨伴唱學習歌曲,在我的帶動下幼兒表現得很積極,同時我也對錶現好的幼兒及時給予表揚,孩子們學習歌曲的勁頭更足了。在孩子會唱的基礎上,最後是歌舞表演,從集體到小組再到個人,變換着表演方式讓幼兒體驗了各種表演形式的樂趣,讓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機會。整節課課堂氣氛很活躍,我也感受到了音樂帶來的歡樂。

課後,我將這次教學活動做了如下反思:

1、音樂活動離不開情感的支援。因此在音樂活動中比較注重利用有效的提問來激發幼兒情感的形成和強化。如:“假如你真的生氣了,好朋友也生氣了,你們會怎麼樣?”“你和好朋友和好了,這時你們心裏是怎麼想的?你會怎麼做呢?”幼兒在比較和判斷的過程中,透過動作、表情的變化,較好地把握了本次活動的音樂意境。

2、活動中我要放下師者之威嚴深入到孩子們中去,很好的達成了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使幼兒能夠感受到師生間的平等朋友關係,營造了溫馨和諧的活動氛圍,使幼兒能更好地體驗到音樂和舞蹈帶來的歡樂。

3、活動中我恰當的表揚有助於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使孩子感受到關懷和鼓舞,會更加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有助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案例 篇11

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爲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爲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隻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上阿文的小毯子的時候,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經發現有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其實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爲宜,因爲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在故事中的提問,對於小班幼兒的心理髮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簡單,細小的問題。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樣以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連貫的回答,而我沒考慮到小班的水平,在上阿文的小毯子時,提了一個教不醫回答的問題,我說:阿文在午睡的時候悄悄的對小毯子說了什麼?對於提出的問題發現幼兒沒有一個答的出來,因爲問的句子什麼意思其實幼兒都還沒聽明白,以至於幼兒都不知道。其實作爲教師要引導幼兒去回答,我們說答案雖然長些,但不要求一個幼兒連貫的回答,教師自己或智力較高的幼兒師範,再讓幼兒按順序聯繫連貫的講述,這樣的效果會要幼兒跟容易接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錯的了的幼兒,教師不應該表示厭煩,而要肯定他們願意回答。教師應該是啓發和提示,儘量幫助幼兒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總之,要讓全體幼兒都回答問題的機會,以提高語言能力。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案例 篇12

小班數學活動《上幼兒園》,是一個讓幼兒辨認顏色,並能給相同顏色物品歸類的活動。活動中,我請幼兒給相同顏色物品貼上相同顏色的標記,如:我把小動物們分成紅、黃、藍三組做遊戲,請幼兒給穿紅色衣服的小動物戴上紅色的花,給穿黃色衣服的小動物戴上黃色的小花,給穿藍色衣服的小動物戴上藍色的小花。

又如:活動中的遊戲“小樹葉找家”,請小朋友撿到樹葉後,按顏色找到自己的位置。紅樹葉到紅圈裏,黃樹葉到黃圈裏,藍樹葉到藍圈裏。這樣能夠更好地幫助幼兒排除干擾,幼兒也都能積極參與,特別是玩“小樹葉找家”的遊戲,孩子們興致很高,全班幼兒都會按顏色歸類,達到了預期教育效果。其實,這種按物體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的活動,同樣還可以運用到按大小、形狀分類的活動中。爲幼兒今後的各種分類活動打下基礎。

我認爲,在這節課中,應該重複讓幼兒辨認顏色,應用強化加深印象。而且可以讓小朋友指認出生活中這三種顏色的存在,比如水果蔬菜等與孩子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案例 篇13

上課時,我就跟孩子們說今天我們要來比一比誰的小手最能幹,這時我一邊敲小鈴鐺一邊說誰的小手最能幹,大家都說我的小手最能幹,這樣一說效果還真不錯都拍起了小手,注意力也集中了,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有的說我的小手能穿衣服,有的說我會做飛機,有的說我還會跳舞等等,都七嘴八舌的說開了,我加重了語氣,你們知道嗎老師的手也很能幹,“看,我變了什麼”這個問題對孩子來說,是他們生活中經常會回答的問題,所以孩子的熱情很好,都很積極的迴應老師。如何把孩子的思路拉回來到老師這裏時,老師就加重語氣,使得孩子要關注接下來老師要問的問題中了。老師告訴孩子,她的手會變魔術的時候,孩子的興趣給吸引了。學念兒歌這一環節,並不是老師直接告訴小朋友內容,而是老師做動作,請小朋友自己根據理解把兒歌的內容編出來了。學會兒歌以後,孩子對手影遊戲還是很感興趣,教師馬上滿足孩子這一願望,請小朋友自己學做魔術師,邊玩邊說。教師就在旁邊適當的引導,把孩子說的話整理一下,仿編成完整的兒歌。

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幼兒有話願意說。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求比如讓小孩子圍成一個圈子,可以根據故事情節給幼兒提供一個輕鬆和諧的環境,讓他們自由暢想、表演,老師改變以往的身份以魔術師出現在孩子面前。時而用神祕的聲音,時而用重重的聲音吸引着孩子。給孩子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沒有顧慮的邊做邊說,不怕說錯,只要把自己喜歡的說出來就可以了。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案例 篇14

我用引發對童話故事《龜兔賽跑》的回憶,說說兔子爲什麼會輸。這次兔子又要向烏龜發起挑戰,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活動中先讓幼兒猜測小兔子會怎麼跟烏龜說,然後利用課件,讓幼兒學習歌詞(對面的烏龜看過來,看過來,看過來;雖然上次輸給了你,但是我會努力),並體驗兔子不服氣的心情;烏龜會接受挑戰嗎?會怎麼回答兔子?(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來看去你都不會得第一;我再想一想,再看一看。哼!我纔不會把你放在眼裏。)先引起幼兒的猜測,再看課件,幼兒學習的興趣很高,再加上動作,體驗烏龜自信的心情。

活動中請幼兒分別扮演兔子和烏龜,做出不服輸和自信的表情和動作,幼兒積極性很高,表演得惟妙惟肖;其次,這首歌曲的旋律是幼兒熟悉的《對面的女孩看過來》,有了前面的鋪墊,在後面的邊唱邊表演的環節特別得順利,掀起了活動高潮。

總之,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的引入或創設一定的情境色彩、形象生動具體的場景,這樣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行爲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有效參與,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案例 篇15

《城裏老鼠和鄉村老鼠》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語言活動,它透過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城裏老鼠去鄉下做客與鄉下老鼠去城裏做客時所引起的一系列有趣的事,引領孩子們去了解另一環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

爲了有效開展這次活動,課前我不但自己收集許多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還讓孩子收集儘可能多的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並帶到幼兒園,同時還要求孩子利用雙休日和家長一起有意識地觀察瞭解城市和鄉下的不同,積累一些經驗。活動的開始,先讓小朋友一起在投影儀上欣賞這些畫面,聆聽小朋友的介紹,然後老師提問:“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啊?給你什麼感覺呢?”在此基礎上,大家對城市和鄉村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在活動中,我和小朋友圍繞“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喜歡到城裏生活呢?還是喜歡到鄉下生活?透過辯論會的形式進行討論,鼓勵幼兒大膽闡述自己的意見。孩子的精彩回答讓我讚歎不已,感觸很深。我深深喜歡這些孩子們。

其實,城裏和鄉下都有自己最美的地方,城市老鼠和鄉下老鼠都爲自己的家鄉感到驕傲,孩子們都說了自己喜歡城市和鄉村的理由,相信只要是適合我們自己的都是最好的。現在我們的城市和鄉下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和變化。農村的生活條件也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特別是

我們居住的地方,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活動中孩子勇敢的辯論是整個活動的亮點。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案例 篇16

整個活動目標定位準確、具體,重難點突出,用通往去魔法城的路上需要完成四個任務貫穿其中,過程清晰,從幼兒的興趣出發,突出了“玩”字和孩子的自主性。孩子從單個玩自然引入到跳着玩,又有哪些跳的方法,和好朋友一起跳又怎麼玩,層層遞進引入到本活動的重點——助跑跨跳上來,遊戲中又有遊戲,孩子始終處於“我想玩”、“我要玩”、“自主玩”的主動積極狀態,從活動開始直到結束孩子都玩得十分開心,參與度100%。在活動中我也有適時、適當地加以指導和概括,並參與其中,使孩子的活動經驗得以提升、整合。

活動中我也尊重了孩子與規則培養有機結合,注意觀察孩子的活動情況,一起參與並及時反饋活動資訊,及時捕捉幼兒創新的火花,如,兩個孩子夾着旋轉跳,給予肯定並一起旋轉跳,同時也激勵了孩子游戲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活動圍繞玩盒子的不同跳法進行,一個任務接一個任務,安排巧妙合理,孩子不僅可以探索出許多玩法,也可在活動設計中感知盒子可以建構成山、高鐵,當成小河等作用。自由分組分別取隊名,也發展了孩子的語言能力和競爭、團結意識。

在但活動中也有缺點存在:在遊戲中,由於時間快到,在最後一個環節沒能及時的總結,提煉本次活動孩子們是透過探索、合作、學習、挑戰來完成了任務;放鬆環節時間還應該充裕一點,多放鬆腿部。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案例 篇17

《哭哭臉和笑笑臉》是中班的一節健康活動,幼兒進入中班以後,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有自己交朋友的一些規則,在進行區域活動時也喜歡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在玩的過程中愉快地交流。過了週末,剛來到幼兒園,就迫切地想見到自己的好朋友,想和他們分享自己過週末時經歷的好玩事情,有時幼兒也喜歡從家裏帶來好吃的東西或者自己心愛的玩具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在和朋友相處的過程中,有開心,有時也會出現一些摩擦。

幼兒在與朋友相處的過程中,不免會出現爭吵,有些幼兒則會透過哭泣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日常生活的滲透教育中,我們也會告訴小朋友,哭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有什麼問題說出來,老師和小朋友可以一起幫忙解決,會有一些效果。正好藉助《哭哭臉和笑笑臉》這節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引導幼兒學會正確對待自己的情緒,知道在心情不好時,採取哪些措施可以使心情變好。

在《哭哭臉和笑笑臉》這節活動中,以聽歌曲玩遊戲《找朋友》爲匯入,遊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在《找朋友》這個遊戲中,請幼兒與找到的好朋友互相做鬼臉,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將幼兒喜悅的笑臉留下來,引導幼兒說出什麼時候是笑臉,而什麼時候臉上呈現的哭臉,重點是引導幼兒如何將心情不愉快時的哭臉轉換成笑臉。在這部分的教學中,多采用的是講述的方法,教學方法較單一,而且和日常生活中的滲透教育相似,新穎性不足,幼兒相出的方法較少,這也是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需要改善的。中班幼兒的注意力一般能集中八分鐘左右,而一節中班的活動時間是二十五分鐘左右。要想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在活動中,老師就需要提出一些新穎的想法,讓幼兒感覺老師就像一個魔法師一樣,總能變出新奇的東西,幼兒對老師的活動充滿期待感,他們自然就會集中注意力,生怕自己一走神就錯過了精彩的東西,要想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一方面需要老師不斷學習,尤其是學會一個問題的多種教育方法,以便適用在不同的幼兒身上,另一方面也需要老師轉換說話的方式,儘量將積極向上的能量傳遞給幼兒,給幼兒一種積極向上的能量。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案例 篇18

一、模仿形象,引領掌握動作要領。

單人滾環節,手腳伸直的動作要領與檸檬兩頭尖尖的形象非常貼近,於是我先請幼兒學一學檸檬兩頭尖尖的樣子,幼兒很自然的將雙手舉高合攏雙腳也併攏,模仿形象的方式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動作要領。在我這隻“大檸檬”示範單人滾時,我將動作要領編入兒歌,一邊滾一邊念兒歌,以趣味的兒歌和直觀而又形象的示範使幼兒清晰的理解了手腳伸直、肚子多用力的要領,在我的帶動下,“小檸檬”們也迫不及待模仿着滾動起來。

二、合作探索,尋求運動好方法。

中班幼兒隨着身心的發展,已有了與同伴交往的心理需求,正處於培養合作能力的關鍵期,而雙人手拉手滾,正好爲幼兒學習主動配合、協商解決問題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初次嘗試拉手合作滾,幼兒遇到了不同的問題,於是在休息環節,我引導幼兒針對滾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進行了討論和交流,並重點對“一個快一個慢”這個幼兒普遍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小結。有了好方法,再次進行雙人合作滾時,幼兒合作能力明顯提高,合作滾的協調性大大提高了。之後的帶球滾和帶球滾山坡,都是對幼兒合作能力的進一步挑戰,挑戰的成功也推動了幼兒更高合作意識與能力的發展。

三、難度遞進,讓挑戰與快樂並進。

趣味性的兩人合作持球滾、帶球滾山坡,將遊戲不斷推到了新的高點,面對新的挑戰,幼兒沒有退縮,都能以飽滿的情緒積極的嘗試,帶球滾過小山坡需要幼兒運用更多的腰腹力量,發揮更強的合作性,因此這個環節成爲了整個活動的高潮,透過前面幾個環節的鋪墊,幼兒在這次的挑戰中透過自己與同伴的共同努力,都獲得了成功,真正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與自信。幼兒在一次次的挑戰自我、突破自我過程中,初步彰顯了可貴的運動精神,這是讓我非常感到欣慰的。

整個活動結束,活動目標基本達成,重難點也透過示範、實踐、交流、討論、再實踐的形式得到解決。幼兒在活動中始終保持對遊戲的積極性,勇於嘗試和接受挑戰,合作意識逐步增強。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些幼兒在輪流滾的時候,間隔距離較短,因而擠成了一團,雖然我加以了提醒但效果不明顯,活動結束經過反思,我覺得可以用吹哨的方式示意幼兒開始,以控制幼兒間的間隔距離,保證幼兒活動的流暢性。

透過這次活動,我成長了不少,在不斷地探索中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並能夠積極嘗試,對於幼兒體育活動的組織有了更深的領悟。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案例 篇19

《啾比的巧克力和他的朋友》是一個有關分享的繪本故事,故事裏描述了小田鼠啾比的阿姨給了它一盒巧克力,啾比一開始並沒有準備和人家分享,後來等到它想和朋友分享的時候,朋友們已經都不在了。大叔爺爺告訴等到天氣暖和的時候朋友們回來的時候再和他們分享吧!啾比明白了以後好東西要及時地跟好朋友分享。孩子們透過故事內容的理解到了好朋友之間要懂得分享,跟別人分享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本次活動從一本簡單的繪本故事讓孩子很自然地明白分享的重要性主要透過以下幾方面來實現的:

一、以課件播放爲載體,讓幼兒便於理解

考慮到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徵仍以生動形象的事物吸引爲主,活動的課件正是結合了視覺、聽覺兩方面的內容來吸引幼兒主動去學習去理解故事內容。課件中的小動物形象生動可愛,幼兒比較喜歡,加上課件中所加入了故事中其他動物角色的對話,孩子們非常感興趣。在觀看課件動畫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是分心的,都非常地投入。在孩子們觀看課件動畫的時候,我也在邊上和他們一起看,《指南》中也指出:“經常和幼兒一起閱讀,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結合畫面討論故事內容,學習建立畫面與故事內容的聯繫。”所以當孩子們觀看完課件動畫之後我便和孩子們一起回憶書中的故事情節,引導他們有條理地說出故事的大致內容。整個集體閱讀的過程中,我並沒有去引導他們,只是陪着他們一起看,所以整個閱讀過程孩子們都是在自主閱讀,而且還發現他們能夠與旁邊的小朋友討論在閱讀過程中的發現、體會和想法。正是藉助了課件這一載體,孩子們對繪本故事內容的理解纔會更加容易、更加明白。

二、以故事表演爲手段,讓幼兒身臨其境

《指南》中建議我們教師“鼓勵幼兒用故事表演、繪畫等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圖書和故事的理解”。今天的這個故事內容就非常適合進行故事表演。故事中出現的小動物們都有自己的語言和動作,而且很容易表現。所以我邀請了部分孩子進行了故事表演,因爲是語言活動,所以我也提出了一些語言方面的要求:請孩子們模仿故事中各種動物說話的語句和語氣。特別是表演棕熊、小鳥和青蛙的孩子,當“小田鼠”沒有給他們巧克力的時候,他們的臉上失落的表情表現得非常好。當表演到“小田鼠”想起來要把巧克力分享給它的朋友時,好朋友們都不見了,這時候的“小田鼠”孤獨寂寞的心情就能夠感受到了。當然孩子們在表演的時候不可能完全照着故事中來,我也特別贊同他們能夠在表演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去豐富故事情節。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故事表演中發展幼兒的想象和創造能力。

三、以情感體驗爲形式,讓幼兒遷移經驗

幼兒語言的發展貫穿於各個領域,也對其他領域的學習與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本次活動中孩子們在故事表演裏的交流與對話正是孩子們社會交往能力的鍛鍊,而在表演中的小田鼠沒有給他們巧克力的那種失落的情感也在故事表演中很好的感受出來。這種情感的體驗要比我們教師的說教有用有效的多。最後我們還提出瞭如果你有好吃的東西和好玩的玩具應該怎麼做時,孩子們已經能夠把剛纔在故事中的經驗遷移到自己的生活中來了,知道應該要分享,分享才能讓別人和自己感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