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女媧造人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女媧造人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歡迎閱讀與收藏。

女媧造人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女媧造人教學設計(七年級上冊) 篇1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神話極其特點。

2、瞭解鮮明的人物形象,甘受文中所表現的喜悅之情。

3、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1、瞭解鮮明的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現的喜悅之情。

2、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想象的作用,感受文中所表現的喜悅之情。

【教學方法】

速讀法 跳讀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我國古代也有許多神話故事,下面請同學們看圖片,辨析說出是哪則神話,匯入課文《女媧造人》。

2、出示學習目標。

二、知識積累

1、有關神話

有關神話

神話是古代勞動人民對其所接觸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不能正確地解釋而透過想象創造出來的故事。

神話特點:1、它是以事實爲基礎的。

2、充滿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

3、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2、我國遠古比較著名的神話

盤古開天闢地 女媧補天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夸父逐日 精衛填海 鯀禹治水 刑天舞干鏚 共工怒觸不周山

3、字詞積累

女媧(wā):傳說中造人、補天的神。

澄澈(chénɡ chè):清澈透明。

幽光(yōu)

靈敏:反應快。

綿延:延續不斷。

莽莽榛榛(mǎnɡ zhēn):草木叢生的樣子。

神通:原是佛教用語,指無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別高明的本領。

三、整體感知

1、投影出示《風俗通》裏的兩則短文。

課文是根據這兩則短文改編的,看看課文豐富了哪些內容,哪裏最見出作者的想象力?

聽課文錄音,討論後作答。

2、師生共同訂正

3、問題思考:女媧爲什麼要造人?女媧是怎樣造人的?女媧如何讓人類繁衍生息的?

四、合作探究

1、生動感人的神話,離不開精彩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你能概括出女媧的形象嗎?可用下列句式概括:

女媧既是一個_________的神,又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文中處處洋溢着人類誕生的喜悅感。找出有關語句,說說你對這一喜悅感的體會。可讓學生各抒己見,答案不要求統一。

五、拓展延伸

1、出示名言

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雨果)

想象是最傑出的藝術本領。 (黑格爾)

2、女媧造人新編

請同學們展開新奇大膽合理的想象,就女媧造人的原因、方法、情感等某一個方面來改編“女媧造人”的故事。

3、課文小結

六、佈置作業

仿照課文的寫法,請同學們展開大膽、新奇、合理的想象,選擇一則我國古代神話改寫成一篇不少於300字的短文。

【板書設計】

【課後反饋】

王雪

女媧造人教學設計(七年級上冊)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熟悉課文,生動複述故事;瞭解神話的特點;理解本文聯想和想像手法的運用,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發揮自己的聯想、想像力來感受神話傳說的魅力;對女媧造人的故事進行想像加工;進一步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感受我們祖先大膽奇特的想像力,激發學生探求未知領域的慾望,養成課外搜尋、整理資料,勤于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1、感受體味兩種主要情感:①大膽而新奇的想像。②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

2、進行想像力訓練,激發學生想像力。

教學設想:

《女媧造人》是新課改人教版教材中的一篇課文。首次教學這篇新課文,擬作如下設想:第一,注意學科與學科之間的滲透和融合,既從神話方面文學角度欣賞揣摩,又以科學眼光審視思考“人類起源”這一重要話題。加強課程結構的綜合性和多樣性。第二,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注意營造知識性的、愉快的、寬鬆的課堂氛圍,激活思維,引導學生不斷生成、探究、解決問題。並使其充分發揮想像創造能力,品嚐想像帶來的喜悅。第三,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鼓勵學生有目的地去搜尋所需資訊材料,豐富拓展科學文化知識,增強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文

人,是從哪裏來的?對這個有趣的話題,我們童年時候便不乏疑問,後來隨着我們知識的增多,我們豁然開朗。但是,在人類科技不發達的矇昧時代,人類卻無法解釋自己誕生的奧祕,他們會藉助各種奇幻的想像來給自己的疑問畫個美麗虛幻的圓,來告慰自己渴求的心靈。今天,就讓我們窺探一下遠古時代的人們是如何理解人類起源這一問題的吧。

二、整體感知

①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熟悉情節。

②小黑板出示《風俗通》裏的兩則短文,然後讓學生複述課文故事情節,其他學生邊聽邊在課文中劃出小黑板中的短文所沒有的內容。待複述完後,討論整理歸納,看看課文中豐富了哪幾個情節。

這個環節一要靠學生課前預習,熟悉課文內容。二是鍛鍊學生聽說能力,培養學生篩選、歸納、概括資訊的能力。透過篩選出聯想、想像的內容,和神話故事對比,以獲得對於聯想、想像的方法、思路的啓示。

③討論: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是真的嗎?你怎樣理解這種寫法?

女媧造人的情節顯然是想像的,要透過對這個問題的討論讓學生明白,神話是在科學水平不發達的遠古時代產生的,那時的人們無法對人的誕生做出科學的準確的解釋。但是,人類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藉助於想像來解決這個問題了,而這種大膽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話故事中的亮點。試想,沒有了這種想像,還有神話故事的存在嗎?這種想像體現了遠古時代人們那種強烈的探求慾望。今天的社會科學技術高度發達,但仍有廣闊的未知領域等待我們去探尋,去研究,所以,這種想像力、創造意識,都是我們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三、探究品味

1、教師引導學生探究體驗

本文藉助豐富的想像力,不僅寫了生動的故事情節,還有鮮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現在,讓我們圍繞“鮮明的形象,美好的情感”進一步探究課文,獲得更多收穫,並運用一些學習技能。方法指導:

a、先用括號標出描寫女媧的重要詞句,然後分析其形象。

b、用波浪線畫出體現喜悅感的`句子,再說說你對喜悅感的體會。

2、學生閱讀、思考、圈畫、歸納、做書間筆記

3、小組交流、討論

4、全班交流、討論

5、教師總結:

女媧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廣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獨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這天地之間,應該添一點什麼東西進去,讓它生氣蓬勃起來纔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會笑,她會假裝生氣,她甚至會靈機一動,“世間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了,單單沒有像自己一樣的生物,那爲什麼不創造一種像自己一樣的生物加入到世間呢?”就是她的這種創造力,世上誕生了人類。她得到了做母親的天倫之樂,她忙忙碌碌,像母親一般勤勞智慧。她哪裏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態,人的智慧,人的生活體驗。從她身上,我們看到神話的情節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實的,是合乎現實生活的情理的。

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這也是本課體現合理豐富想像力的地方。如女媧在造出人之後,不由得滿心歡喜,眉開眼笑,這生命是她一手創造出來的,她的笑,體現了人類創造成功的喜悅感。這種喜悅感,還體現在人類自身對獲得生命的歡呼,如人類落地後開口就喊“媽媽”;許多小人的歡呼跳躍等。這種喜悅感還體現在有了人類,大自然纔有了生氣,蓬勃起來;有了人類,女媧不再寂寞、孤獨;有了人類,世間也就有了溫馨,有了愛,更重要的是,有了創造……

四、想像力訓練:你也發揮自己的想像,對女媧造人的動機、經過做另一種推測,創編一個新的《女媧造人》的神話,說給大家聽聽。(開展小組競賽)

五、拓展延伸:比較《女媧造人》與《伊甸園裏》,拓展思維空間。

[討論]在我們中國,有女媧造人的美麗神話;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話(教材綜合性學習“追尋人類起源”中的參考資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話《伊甸園裏》)。這兩篇神話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歡哪一篇?說說理由。

提示:從文章情節的想像、文章結構、語言、思想感情等諸方面去分析。不要限制在只應該喜歡哪一篇上,要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話、傳說,表現遠古時代人們對未知領域的探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等等。這都屬於人類文化寶庫的一部分,而我們往往也可以從閱讀這類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六、課堂小結

女媧造人,體現了人類可貴的創造力與探求精神,也使我們感受到生而爲人的自豪。今天,我們面對的廣大世界,依然有許多未知領域,等待我們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種創造成功的喜悅。

七、佈置作業

①摘抄課文中優美的詞語。

②有目的地搜尋關於人類起源的資料,科學的追尋人類起源。

教學反思

透過比較閱讀(課文內容和課後一則寫《女媧造人》的簡短文章《風俗通》)讓學生理解想象的用法和寫法,整堂課的環節較爲流暢,學生也易把握。讓學生把自己瞭解的有關造人的故事表述出來。這樣做,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鍛鍊了他們的膽量。

但語文教學始終是一門缺陷的藝術,只能做到更好,不能做到最好,我認爲以下地方值得自己思考:

1、教學中很大一部分時間讓學生比較閱讀,說出課文好在什麼地方。很多學生一想到比較閱讀,並要說出異同,就變得很嚴肅,開始上課對課文產生的喜愛之情一下子就被拋開了,好像是又去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這也是課堂顯得沉悶的原因。

2、課堂評價不到位。如有學生提出“女媧到哪去了?”這個問題時,學生的回答豐富多彩,對以神話形式解答的學生,我沒能給予肯定,只對一位回答“女媧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的學生極其讚賞。這個評價說明我本身的教育機智不夠,對問題的認識較窄。

3、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處理不太好,在學生質疑這個環節,學生問題較多,當超過我規定的時間時,我爲了能儘快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採用了較生硬的方式,直接過渡,給學生心理上造成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