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背影》的教法建議

    《背影》的教法建議

《背影》的教法建議

一、教法建議

          拋磚引玉

     1.朱自清散文的特點就是語言樸素自然,清新雋永,意境優美,感情真摯、敦厚。這些特點的把握,必須建立在一個“讀”字上。所以,在授課過程中,分三步進行,這三步的基礎就是“讀”。

     1)讀課文,分析文章結構線索。

     2)讀課文,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

     3)讀課文,領會作者語言特色。

     2.在“讀”講課文過程中,領悟課文意境,透過對意境的分析,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在“讀”講課文過程中,領會作者的語言特色,學習作者平實自然中寓真情的語言風格。

     4.父子、母子之情,是人間最真最深最美的感情。匯入課文,先引導學生講述一段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感情故事。模仿課文,講述一個具體感人的細節,談談自己的感受,在感情上達到與課文共通,以便理解課文。

     指點迷津

     1.重點:

     1)結構線索--“背影”。本文四次提到“背影”每次情況有所不同,思想感情卻一脈相承。

     開頭設疑--點出“背影”;  中間敘述-引出“背影”;

     望父買橘--刻畫“背影”;  父子分手--惜別“背影”;

     結尾思念--照應“背影”。

     這些都需要細緻地讀過課文,歸納出來。

     2)語言特點--平實自然。

     這篇散文的語言平實自然,讓我們在平白如話的描寫中體會出父子間那種強烈的憐愛情。例如,課文第四自然段,對父親決定送與不送我去車站的描寫,看似無意,實則在這簡明流暢的平常敘述中,父親的猶豫、擔心以及最後的決斷表達得充分極了。又如作者對父親“背影”的描寫,沒有過多誇張修飾的詞語,“攀”、“縮”、“微傾”、“努力”這幾個普通的詞語卻飽含着父親對兒子的感情和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平凡中見真情使這篇文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難點:

     準確把握父子之間真摯的感情。

     《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讀着它,你會被父子間那真摯深厚的感情所激動。同時又有一個問題不好理解:父子間這種感情爲什麼如此凝重而深沉。讀完後,似乎有一種壓抑的感覺,這種父子間相愛相憐的感情中似乎滲透着一抹淡淡的哀愁,這到底如何理解呢?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從兩個方面考慮。首先,要先了解一下這篇文章的寫作背影。這篇文章寫於1925年10月,當時作者正在清華大學任教。社會的世態炎涼,使作者多年來在寂寞困愁中生活,這種情緒必然流露於筆端。其次,文章記敘的八年前的往事,正是作者家境敗落,“走投無路”的時候。祖母的死,父親的失業,變賣典質還虧空,又添新債辦喪事,接二連三的災難劈頭蓋腦地襲來,小小的家庭能經受得了嗎?在這家庭光景慘淡的時刻,爲了“謀事”餬口和讀書尋求出路,父子不得不依依惜別,不知何時再能見面。這是舊社會貧寒的知識分子顛沛流離生活的縮影。瞭解了以上兩點情況,文章凝重而深沉的感情基調就好把握了。在這樣的特定環境中,回憶那段令人心碎的過去,淡淡的哀愁似乎不難理解了。從家庭變故的遭遇中,我們可以認識當時社會的'陰冷,也能夠理解父子間在困境中彼此體貼,相互憐愛的真摯感情,這正是文章的思想性所在。

     3.同文詞辨析:

     ①慘淡  暗淡   ②勾留  逗留   ③囑咐  囑託

   ④照應  照顧   ⑤躊躇  蹣跚   ⑥頹唐  頹廢

   

   二、學海導航

   學法指要

     1.同學們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你們可以說是關愛備至。父母對你們的愛可曾令你們感動過?哪位同學能講述一個令你們感動的故事?再談談你們當時的心情。

     提示:可鼓勵大家盡情去說,看誰講述得栩栩如生,令大家感動。

     2.今天,我們來品味一下現代著名作者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看他是怎樣寫自己的父親的,怎樣描繪父子親情的?

     3.把課文放聲朗讀一遍回答:

     (1)這篇散文的中心意思是什麼?

     《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透過選取離別時對父親背影的描寫,充分體現了父親之間真摯深厚的感情,表達了父親的一片愛子之心。對課文中心意思的理解,要從兩方面入手。首先,這篇文章寫於1925年10月,作者當時處於一個顛沛流離的時代,世態的炎涼,生活的困頓,使作者的心緒充滿寂寞和哀愁,親人之間的離別就更加重了這種傷感的色彩,特殊環境就多了一份特殊的感受。其次,當時正是作者家境敗落,祖母的死,父親的失業,接二連三的災難,父親本已承愛了沉重的打擊,對“我”卻還無微不至地憐愛和體貼,送別時爲“我”買橘子,使我們理解到父子間在困境中彼此體貼,相互憐愛的真摯感情。

     (2)本文很類似於一般寫父親或母親的敘事抒情散文,完全可以用“回憶我的父親”之類作題目,作者爲什麼要以“背影”爲題目,換成其他題目,效果會怎樣?

     提示:背影,可看作是父親的一種特殊“面貌”。由於生活的暗示,作者有獨特發現,選擇了這個最佳的表現角度。以“背影”爲題,貫穿全篇,父親老境的頹唐、心情的憂鬱、父愛的真摯等,都可透過“背影”真切地表現出來。它意蘊豐富,耐人尋味,留給讀者自由想象的廣闊天地。這裏,我們可看出朱自清不隨人後、善於開拓創新的藝術才華。如果換成“浦口別父”之類,就平庸無味了。

     4.速讀課文,回答:

     (1)找出文中四次提到的“背影”都在哪些段,作用有什麼不同?哪一次是寫作的重點?

     提示:“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現了四次,每次的作用都有所不同。

     第一次:文章第1段。開篇點題“背影”,以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

     第二次: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第6段。作者對父親的“背影”作了具體的描繪。這是寫作重點。父親胖胖的身軀,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色棉袍,步履艱難,蹣跚地爬過鐵道爲兒子買橘子。這個境頭表現了父親愛兒子的深厚感情,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

     第三次:父子告別,看到父親的“背影”,第6段。兒子眼望着父親的“背影”在人羣中消失,離情別緒,又催人淚下。

     第四次:文章結尾。兒子讀着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與文章開頭呼應。

     (2)四次“背影”的出現,哪些是實寫?哪些是虛寫?實與虛之間關係如何?

     提示:第二、三次是實寫,第一、四次是虛寫。實寫是虛寫的基礎,是虛寫的條件,沒有實實在在的“背影”的描寫,本文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虛寫是對實寫的感情的深化和昇華。

     5.跳讀課文,回答:

     本文是從哪些角刻畫父親形象表達父子之情的?

     提示:①動作描寫。蹣跚地走、慢慢地探身、用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身子向左微傾、將橘子散放在地上、慢慢爬下。這一連串的動作描寫使那爲我熟識的父親的背影突然有了一個新的意境,成爲一個永遠不能忘懷的鏡頭,銘刻在我的心中。父親那在坎坷的人生之路上奮爭的精神,深深鼓舞了我。文中表現的那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間相愛相憐之情,字裏行間的那種淡淡的哀愁,多麼真摯動人呀!那淡灰色的愁雲之間,那一捧“硃紅的橘子”,不正是父親一片親子之情的真實寫照嗎?

     ②語言描寫。文中父親的語言都很簡短、平淡,但平淡之中寓深情。

     當祖母去世、父親失業、“我”不楚簌簌地流下眼淚時,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當父親不放心別人送我,決定親自送我,我勸他不必去送時,他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當父親要爲我買橘子時,他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當父親與我告別時,他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他走了幾步,又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裏邊沒人。”

     這些話含蓄着許多的憐惜、體貼、依依不捨的意思。

     6.速讀課文,簡析文章的語言特點。

     《背影》全用白描記敘事實,不作任何修飾、渲染。通篇寫父親多麼關心愛護兒子,兒子又是多麼感激思念父親,但像“關心”、“愛護”、“感激”這一類的抽象現成的字眼,文章中卻一個也沒有用,更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大樸正是大巧的表現。文中用詞造句都經過認真考究,絕不隨便。如送行那一段:“父親因爲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裏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這裏的“說定”,如果用“說過”似乎也通,但遜色多了。“說定”不送,後來終於還是送了,實際上是說而不定,很好地表現出父親當時的矛盾心理。“熟識”一詞,說明父親託的這個茶房該是靠得住的;“再三咐”,表明囑咐茶房遍數之多,不厭其煩,反覆交代,唯恐茶房有半點疏漏;“甚是仔細”,表明囑咐內容之詳,把送行中應該注意的細微末節都提到了。這些用語,強調說明父親已經爲兒子上火車作了極其精細、周密的考慮和安排,字眼雖然十分平常,但用得恰到好處,使父親愛子之心躍然紙上。

     7.分析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提示:在前面人物形象刻畫的分析中已經談到,在此不再多說。 

  

標籤:教法 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