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提高小學閱讀教學的創造性

田本娜

提高小學閱讀教學的創造性

一、提高小學閱讀教學創造性的意義

教學是具有創造性的活動,尤其是小學閱讀教學更具有創造因素。因爲:1.語言是人們交際的工具。語言本身就有嚴格的規範性,同時,人們在交往過程中,隨着交往的需要,會表達出豐富多樣的語言樣式。有時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達出來。2.閱讀教材就是作者的文學創作,小學生作文就是兒童的語言創作。3.新制訂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中,關於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閱讀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從目前小學閱讀教學的實踐來看,閱讀教學的創造性還很不夠。1.表現在學生學習方面主要是:學生的思維不夠活躍,課堂提問很少,提問的思路不開闊;學生的答問重複的多;學生的作文受“小八股”束縛,如開頭總述、中間重點寫一兩件事、最後表達中心思想。當然,開始是可以這樣訓練的,但到高年級,必須放開。2.教學方法機械死板。如不少教師採用鸚鵡學舌的方法,教師教一句,學生學一句,而不能做到教一句,學三句。同時,目前在教學中,往往以一種教學模式去套教材,課課是一種模式,這樣就顯得機械死板。3.受教學參考資料的束縛太大,如考試都要以教學參考資料上的要求做標準,否則即給扣分。因此教師教學不敢有半點靈活。4.更主要的是缺乏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民主環境。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個人看法,有的老師不但不支援,反而批評好表現個人。這種做法會扼殺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

在談閱讀教學的創造性之前,先要明確創造性的含義。一般講,創造就是把自己已知的材料重新組合成新的事物或思想。閱讀教學的創造性,就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將已掌握的語言、思想、知識、方法進行重組而獲得新的語言、思想、知識、方法(所謂新即與以前的不同)。必須明確學生學習的創造性主要體現在有獨自的看法。但這看法要求並不高,只要不重複自己和他人,就有新意。同時還應該明確,學習的創造力不是孤立的,還必須與敏感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和果斷的判斷力緊密結合。閱讀教學的創造性主要體現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造性的語言方面。而創造思維和形象思維是密不可分的,其特點,主要表現在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廣闊性等方面。

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造性語言訓練

閱讀教學中創造思維的培養,不能脫離創造性語言訓練;要在創造性語言訓練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在教學實踐中,有時以訓練創造思維爲主,發展學生語言的創造性;有時以創造性的語言訓練爲主,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總之,二者總是統一的。有人總是把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割裂開,那是不正確的。下面談談以發展創造思維爲主的語言訓練。

(一)豐富表象與發展學生語言的'形象性

表象是形象思維的組成部分,是指人過去感知的事物在頭腦中留下的形象。表象可以透過視覺、聽覺、運動等來獲得,而視覺表象最具有鮮明、多樣性和靈活性。表象是可以儲存的,它是想象的材料。兒童的表象積累多了,就會促進其思維、尤其是形象思維的發展。所以有經驗的教師,都很重視兒童的觀察活動,其目的就是爲積累表象,促進兒童語言的發展。在方法上多引導兒童進行觀察,尤其是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孩子的思維就會活躍起來,會獲得大量的表象。如春天到了,引導兒童觀察花草樹木。要求把看到的說出來或寫下來。有的老師引導孩子認識柳樹:柳條長長的,是綠色的,在風中搖擺着。他就可以說一句話:“綠色的柳條在春風中搖擺。”或“柳樹的長長的綠色柳條,在風中飄搖。”又如,兒童看見桃花,數數五個花瓣兒,一串串的,粉紅色,有香味。這時在語言調節下,就會說出:“桃花開了,粉紅色的,每朵有五個花瓣,一串串的,太美了,我還聞到一陣陣的香味呢。”這些觀察結果的表述,會促進兒童語言的發展。

(二)發展想象與創造性的語言訓練

法國思想家狄鎮羅普說過:“想象,這是一種特質,沒有了它,一個人既不能成爲詩人,也不能成爲哲學家、有機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爲人。”這句話看來似乎過分,但確實是真理。如果學生的想象力差表現在閱讀中,往往對課文的情景理解不具體。表現在說話、作文中就不會具體生動。想象力豐富的學生,會浮想聯翩,思維活躍,創造力強,學習生動活潑。

兒童想象力的發展,最初一般具有複製或再現的性質,逐步發展其獨立性和創造性,創造性成分會日益增多。由於兒童的知識的限制,其想象的邏輯性和概括水平不會很高。怎樣在閱讀教學中發展兒童的想象呢?兒童想象的發展主要靠生動如畫的語言。口頭語言透過聲音傳導意義,由聽覺接受;書面語言透過文字傳導意義由視覺接受。不論是由聽覺還是由視覺接受的資訊,對語言所體現的景物、事物、人物,要能實現其具體效果,是需要透過學生的想象才能實現的。因此在教學中的一般做法:

1.充分運用教材中生動、優美的語言,誘發學生的想象。在引導學生閱讀時,一方面喚起學生的表象和聯想,邊讀邊想象課文所寫的人物、人的具體情境,把課文所寫的在頭腦中形成畫面;一方面要學習作者運用了哪些色彩鮮明、具體生動的語言,寫出了這個畫面。例如《林海》的第2-5段,寫嶺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着的、順着的…… 寫羣嶺起伏的林海的波浪,多種的綠色: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寫落葉松的海洋和俏麗的白樺的句子等。凡是這樣生動具體的語言,要求學生反覆朗讀、背誦;邊讀邊想象畫面;既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又會發展想象力。

2.揭示關鍵詞句的內涵,喚起學生的想象。有的詞句不是一看即明白,必須將詞句內涵揭示出來,使學生理解該詞句的比喻之義、含蓄之義、言外之義,以喚起學生的想象和聯想。如《全神貫注》一課,第二節中,兩個“好像”的句子,要引起學生的想象。“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要啓發學生想象出說了什麼悄悄話?(可能自言自語:這樣畫,不如那樣,這再加一點顏色,或那再淡些……)忽然眼睛閃着異樣的光--爲什麼?似乎在跟誰爭吵?實際上是自己的意見在爭論(你那麼畫不對,應該這樣……)。“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樣。”(畫好了,陶醉於作品之中,什麼都忘了……)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下來,對着女像癡癡地微笑,然後輕輕地吁了口氣……把兩個“好像”的句子內涵指示出來是需要學生想象的。在啓發學生的想象時,學生還會想出更多的內容。

3.教師的語言生動、形象、鮮明、準確,才能喚起學生的想象。教師要善於把學生頭腦中積蓄的表象再現出來,要善於給學生一些聯想的條件,善於給學生描繪、設計出一些情境,使學生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想象,使學生聽教師讀、講,如身臨其境。如教師的語言乾巴巴,就是有好的教材,也不會發揮教材應有的作用。想象與情感分不開,只有情感充沛,想象纔會豐富。因此,教師的語言要充滿感情,要以富有感情的生動語言,喚起學生的想象。

(三)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訓練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1.鼓勵質疑,激發求異思維和創造意識。有人說,沒有提問,就沒有回答。一個好的提問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這話是千真萬確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若能發現和提出問題,說明他的思維是廣闊的、靈活的,並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多鼓勵學生髮問,誠懇地歡迎學生提出問題。教師還要善於啓發激疑,如教學《田忌賽馬》一課,第二次比賽,田忌勝兩場輸一場。這時教師是否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在這場比賽中,當田忌用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勝了一場後,齊威王若改變對策,能取勝嗎?這樣就可以把學生的思維由此向廣闊又引向深入。思維的廣闊和深入還可以促進語言的重組,可以讓學生把改變對策後的情況用口頭或書面表達出來。這樣表達的語言即有創造因素。

2. 教師要善於設計多種形式、多層次、多答案的練習。鼓勵學生動腦筋說自己的話,不要人云亦云,別人說了,你就不要重複。日久天長,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和創造性就會得到發展。

三、前面談了以發展創造思維爲主的創造語言訓練爲主發展創造思維。創造性的語言訓練是以思維的創造力爲基礎的,所以創造性語言訓練,也是創造思維的訓練。

創造性語言訓練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過程中逐漸增加創造性成分。要使學生的語言發展具有創造性,關鍵取決於教師在設計語言訓練上的創造性。

(一)擴展性的語言訓練

我在聽課中經常發現,有的教師教某一課,課文中有哪些生詞或句子,就死死地教那些,多一點也不敢擴展。這樣學生的語言、知識、思維就受到一定限制。而有的教師就不這樣,他們給學生的詞句那麼豐富。

1.擴展詞彙,發展語言。學生語言發展的標誌之一,就是詞彙量的豐富。學生詞彙掌握了就會促進語言的發展。如李吉林老師經常是抓住一個關鍵詞,讓學生學會一串詞。她教《初冬》一課,結合學生課前觀察的初冬景象,懂得冬天剛來到的時候,叫“初冬”。然後舉一反三,春天剛來到的時候,叫“初春”;夏天剛來到的時候,叫“初夏”;秋天剛來到的時候,叫“初秋”。一下子就讓學生掌握了“初春”、“初夏”、“初秋”、“初冬”一組詞。又如教學《荷花》一課,第四節,老師問小朋友是怎樣看荷花的?學生:這個小朋友看得很仔細、認真。一般教師問答到此即結束了。可是李老師又問:請小朋友們想想,表示看得時間長、看得很專心,或看時表示出愛荷花心情的詞有哪些?出示句式:我(    )看。於是學生答出: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出神地)看,我(目不轉睛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貫注地)看。這樣的詞句訓練生動活潑,不僅豐富了詞彙,還發展了想象力和創造思維,同時也爲理解該段啓動了學生的情緒,尤其是使學生理解了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詞,對學生的說話、作文幫助甚大。

2.擴展句子,發展語言。學生語言發展的基礎是掌握好句子。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學生能把句子說好或寫好,就會爲作文打下牢固的基礎。尤其是擴展句子,既是連句成段、成文的基礎,也是使思維發散和深化的過程。一般可以運用給連詞造句,幾個連詞連用,說說出或寫出連貫的句子,思維就展開了。例如《荷花》一課的第二小節,透過讀,教師可以提示句式:

我站在荷花池邊看,看到(      )荷葉,看到(      )荷花,看到(      )花骨朵。

(小蓮蓬)

要求學生用“又”、“還”兩個連詞口述一句完整的複句。然後再進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邊看到什麼樣的荷葉,什麼樣的荷花,什麼樣的花骨朵。就是在荷葉、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語,把句子說得更具體、更美一些。例如有的學生說:早晨,我站在荷花池邊,看到碧綠的荷葉上滾動着晶瑩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風中搖擺,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玩,還看到嫩黃的小蓮蓬躲在荷花中間張開笑臉。(以上是李吉林的教學)

(二)重組性的語言訓練

學生對已掌握的語言、知識的重組練習,是訓練創造思維、訓練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1.語文內容的重組訓練

對課文的句、段、篇可以重新組織,以訓練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和語言表達能力。如可以用“補充故事情節”的方法,開拓學生的思路;可利用課文中的關鍵詞語、概括性詞句、標點符號等,補充故事情節,使情節具體化;還可以根據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等描述,展開對人物 內心世界的想象;也可以利用課本插圖引導學生想象故事情節。一般採用補寫、改寫、擴寫或創造性複述等方式。

2.語文形式的重組訓練

(1)變換句式訓練。如陳述句變爲反問句或設問句,由反問句或設問句改陳述句,由二次否定句改爲直述句或改爲反問句、責問句,由一般句子改爲比喻句或擬人句等。還有對話改爲敘述或敘述改爲對話,都可以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2)改變人稱的訓練。有的課文可以由第三人稱改爲第一或第二人稱,例如《小音樂家楊科》,讀完第三、四節後,利用課文插圖啓發學生想象,可進行改變人稱的句子訓練,讓學生表達內心感受。李吉林老師設計了以下的訓練:用第一人稱描述兒童的內心感受。教師給了一句話:訓練一:“揚科終於看到了日夜思念的小提琴,他心裏會怎麼想,或者會自言自語地說什麼?”(板書:“心想”、“自言自語地說”)訓練二:複習朗讀前一段寫小揚科愛提琴的句子,“只要讓他摸一摸……”“揚科多麼想仔細地…… ”“揚科很想把它拿在手裏……”,用第一人稱口述,揚科想:“我……”用第二人稱呼告的句式,表達人物的內心活動。教師啓發:小揚科多麼想把心理的話告訴小提琴,他情不自禁地伸出雙手(看圖),這兒最好用第幾人稱說?誰能把剛纔說的換成“你……”的口氣說說。教師提供導語:“小提琴啊,小提琴……”這種變換人稱的語言訓練,不能簡單地要求學生改變人稱敘述。我們可以看到李老師很注意啓發、提示導語,教師的設計非常用心,主要把學生的心裏話導引出來。

(3)重組文章結構的訓練。這種訓練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對於一些文章結構特殊的課文可以進行調整。例如《凡卡》一課是直敘、插敘交叉進行的。可以啓發學生按兩條線重新安排結構,一是選出書信內容,二是理出插敘的幾件事,重新組織,使學生重新探索文章結構特點,加深理解,使思維條理化。有的課文還可變倒敘爲直敘,或變直敘爲倒敘;或改變開頭、結尾;還可以改變構段的邏輯結構,如總分變分總,因果變果因,連續變遞進等。這樣的語言訓練,實際上也是作文指導和思維訓練,可以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創造思維和作文能力。

總之,要提高閱讀教學創造性,關鍵在於教師是否具有創造意識。如果教師本身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就會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會設計出具有創造性的語言訓練項目,會提出啓發性的問題,拓寬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如果教師具有創造意識和民主意識,就會去創設一種適合發展學生創造性的師生和諧的民主環境。因爲學生的學習創造性是需要多多鼓勵的,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提問、回答問題中的一些創造性的火花,及時給予鼓勵,給以表達的機會,使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教師能做到以上兩點,學生的創造能力自然會得到充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