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周小軍

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增強保護環境,愛護自然的的意識;

2、理清文章結構安排的邏輯順序,掌握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媒體:VCD影片,小黑板或幻燈片。

教學程序

一、匯入:

播放VCD影片:1998年特大洪災。學生感覺場面。

提問:造成洪災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

明確:生態破壞嚴重。

在生態中,雨林是重要的一部分,如果雨林毀滅了,將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匯入課文閱讀。

二、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課文知識塊)

要求:

1、掌握下列詞語:雨林;瀕臨。

2、回答下列問題:

①雨林給人類帶來了什麼?

②現在世界上還有多少雨林?雨林以什麼樣的速度減少?雨林的毀滅會給人類帶來什麼損失?

③談談你讀完全文後的感受?

以上用燈片放映或用小黑板顯示。

學生用5分鐘讀完課文,思考問題。5分鐘討論,教師參與學生之中討論。

(要求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根據討論明確答案。

本塊注重於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有思想認識(感受)。

課外題:課後練習一。

三、理清文章結構安排的邏輯順序,掌握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說明知識塊)

知識顯示:

1、說明要有順序,這是使說明內容條理化的必要條件。

2、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空間、邏輯。

3、邏輯順序:以推理過程來表現事物的事理。說明事理用邏輯順序,便於體現事理的內部聯繫。

課文理解:

1、結構思路:(體現邏輯順序)

雨林正在急劇減少→雨林的消失給人類會帶來怎樣的損失→人類爲什麼會摧毀雨林→雨林的毀滅將使人類面臨災難。

2、分析課後練習二。(掌握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課後作業:查閱資料寫筆記:保護環境,愛護自然。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