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斜面的作用反思

篇一:《斜面的作用》教學反思(513字)

斜面的作用反思

本課教學的“斜面”是一種新的簡單機械,學生對於斜面還是有一定認識的,也能結合生活經驗,猜測斜面是一種省力的簡單機械。本課的目的在於透過實驗,透過數據,使學生了解斜面的作用,瞭解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有何區別。

在引入教學時,我透過提問:上山的公路爲什麼設計成盤山路,使學生非常直觀形象地認識到盤山路是斜面,“斜面應該有省力的作用”。我給學生做了演示試驗,透過數據的比較,學生很容易得出了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瞭解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是一個重要環節。我儘可能多地讓學生討論、思考、發現,找找生活中各種斜面的應用,學生談到刀刃、斧頭之類物體時,最好能夠出示實物讓學生觀察一下,以加深印象。對於螺絲釘是一種斜面的應用,學生更多的是從“螺紋像盤山公路”這一感性認識上得出的結論,我們可以透過教材中的小實驗,將一張直角三角形紙繞在筆桿上,就能直觀形象地看到斜面原理在螺紋上的應用了。還可以結合生活現象問學生:去五金店買螺絲釘,老闆拿出來兩種螺絲釘,一種螺紋較密,一種螺紋較疏,你會選擇哪一種?爲什麼?這個問題同樣可以透過上面那個簡單的實驗方法得到驗證,使學生了解到螺紋密,是因爲斜面的坡度小的原因,可以更省力。斜面越長越省力。但是斜面不省距離。

篇二:《斜面的作用》教學反思(378字)

學生對於斜面還是有一定認識的。本課的目的在於透過實驗,透過數據,使學生了解斜面的作用,瞭解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有何區別。

在引入教學時,除了看圖看錄像片斷認識盤山路之外,學習他人的做法,讓學生體驗直接搬一桶裝水到講臺上,和沿着斜面運到講臺上,所花力氣大小的區別,使學生非常直觀形象地認識到“斜面應該有省力的作用”。本課的兩組實驗,沒有太大的難度。因爲有了前幾課實驗方法的鋪墊,學生很容易就能制訂出實驗方案,教師應引導學生,嚴格安照實驗方案開展實驗,並認真記錄實驗數據,透過對數據的分析,來得出結論。對於所測量的物體,儘量讓學生選擇相對較重的物體,這樣實驗數據纔能有較明顯的區別,如果提升一支筆之類的物體,實驗數據的差別不大而影響學生的分析判斷。

實驗後,瞭解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是一個重要環節,課堂上儘可能多地讓學生討論、思考、發現,找找生活中各種斜面的應用。

篇三:《斜面的作用》教學反思 (1673字)

今天的這堂課有點特別,並不是因爲教學的內容。而是作爲一名新教師的我,第一次遇到了隨堂聽課。

快上課時,教導處的陳老師突然宣佈下節課來聽我的課。頓時,我的頭皮有點發麻,儘管已經備好了課,但是,對於這一突然來襲,我心裏還是惴惴不安,總感覺準備不夠充分。今天是六年級《工具和機械》單元所要學的最後一種簡單機械——斜面。斜面是生活中經常出現和用到的一種簡單機械。學習之前,學生對於斜面還是有一定的認知的。聯繫第一節課我們所學的《使用工具》中的一個問題“如何將油桶搬上貨車”。我以此爲切入口,在黑板上作畫,請一位同學來幫我們解決問題。這樣既可以引出我們的新課,瞭解斜面的概念,還能加深學生對之前選擇工具知識的理解。針對設定斜面搬油桶這一方法,學生很容易能回答“使用斜面能省力”。這一判斷是否正確呢,我們如何來驗證呢?於是乎,用實驗的方法來證明也就呼之欲出了。透過不斷的暗示引導,讓學生自己回答如何設計這一實驗方案:透過對比沿斜面和豎直方向拉同一物體的兩個力的大小,如果沿斜面拉的力比較小,就可以得出我們的判斷是正確的。這時,我稍加點撥幾個注意點,在斜面上如何操作,強調“緩慢”和“平行斜面”兩點。接下來各組同學可以相互合作,進行實驗的探究,隨後各小組彙報,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爲了探究坡度與省力的關係,我以攀登高山爲引,黑板上出示左右坡度不同的大山,讓同學選擇攀登的方向。這樣,根據生活經驗,學生很容易得出“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這一觀點。那麼是否正確呢?沿着第一個實驗的思路,學生已經能夠比較輕鬆的設計出這個實驗的方案了。我只要稍微提點,對這一方案給與一定的完善和記錄的說明就可以了。經過兩個實驗的探究,學生已經得出了斜面的能省力的作用以及坡度對省力程度的影響。接下來,迴歸到我們的生活,讓他們尋找生活中有哪些斜面的影子呢?滑梯、樓梯、上下高速……一連串的回答從同學們的口中冒出。尋找斜面對他們而言非常簡單,於是我還是以那座山爲題,提高難度鞏固加深。“當個設計師”來幫我們設計一座通到山頂的觀光山路。讓他們理解,另一類“S”型的斜面。並以兩個螺紋疏密的不同螺絲釘爲例,判斷哪個更省力?這樣一來,整節課得出的兩個推論,都可以得到應用和加深了。

上完課,我的心裏很沒底。這節課下來,我曾經幾次強調過課堂紀律。個別環節的進行,感覺還不是很順利,需要修改。於是,趁下節沒課的機會,我趕緊請教旁聽的兩個人——我的師父與陳老師。這次我真可謂受益匪淺。一段時間的教學下來,我並沒注意過自己的教態和語言習慣。原先,我習慣了初中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上我還是過多地注重於知識點的獲取,甚至有點心急得去帶領了學生的思維。而小學科學是本着“以學生爲主體,探究爲核心”的理念,注重的是一個探究的過程和興趣的培養,從觀念上我要重新體會和把握。教師應該是和學生一起參加討論,共同去研究發現某個科學知識的。這一方向性的偏失,給我實驗探究上的時間分配也造成了影響。經過師父的指點,我明白了一搬一節科學課的開展,它的實驗部分至少要在10-15分鐘之間,而本節課我只用了7分鐘,過於倉促。另外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探究的反饋環節。這節課的兩個實驗都是屬於探究驗證型的,這樣在彙報反饋的時候。每個組都可以首先分析自己組得出的數據是否能驗證推論的正確性,幾組下來清晰明瞭,也可以反問有沒有能夠證明推論錯誤的觀點,更加有說服性。對於我而言,還有個比較頭痛的問題就是課堂紀律。部分調皮的男生總是管不住自己,有些做實驗當成是玩耍的心理。而我的說話還是存在些問題,欠缺技巧。比如太急於想讓他們安靜下來,我就慣於使用命令式的口吻,雖然簡短,但是效果不理想,還給人感覺高壓的形式,不夠走進學生。另外,還有些語言過渡等的細節問題都要引起注意。

總之,評完這節課,我對小學科學的教學又有了很多新的認識。以前,我只把它看做一個極爲普通的副科,只要學生掌握了一些科學知識就夠了。但現在,我覺得真正上好一節科學課是多麼的不易。走進學生,共同合作探究,尋找科學的足跡,激發科學的積極性。小學科學的道路上,很多的崎嶇等待着去跨越和超越!

篇四:《斜面的作用》教學反思(587字)

《斜面的作用》是教科版六上機械和工具單元第七課,前面有了簡單機械的概念和認識探究了槓桿、輪軸、滑輪等簡單機械的作用。本課以學生自主探究爲主。

斜面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對於斜面省力學生有一定的認識,上課時透過工人搬油桶引入斜面的概念,透過猜測斜面的作用引出驗證實驗的設計和討論,重點回顧對比實驗,注意變量的控制。本課的第一個實驗比較淺,數據得出就能得出“斜面能省力”結論。繼後拋出“怎樣的斜面更省力”的問題,讓學生自行解決,同樣透過控制變量,實驗收集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來。“同學們的數據比較都能證明使用斜面省力,爲什麼省力的大小不一樣呢?這和什麼因素有關係呢?”學生紛紛猜測,在猜測的基礎上找到一個影響斜面省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斜面的坡度大小是否影響斜面省力的大小。可是在設計這個實驗時,有些學生對於變量和不變量這個問題沒有理解清楚,再加上自主選擇實驗材料訓練的較少,致使學生實驗完成的效果不好,彙報結果時有些倉促。看來只有做到課前備課的充分、周到,才能使課堂的生成處理的更高效。

作爲一名科學老師,我覺得在今後的課堂上,我還應該時時用自己的慧眼去捕捉課堂中的每一抹亮色,讓學生自由暢談個人真實的想法,而不是打壓、終止學生的發言。要使課堂在對話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導,在引導中感悟,那麼我們的課堂也將在生成中綻放生命的旋律,課堂也會萌發個性化的氣息。這樣的課堂,一定會時時精彩的!

篇五:《斜面的作用》教學反思(842字)

本課教學以學生所常見的生活場景:“工人叔叔往卡車上搬運油桶”爲切入點,激發了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由此引發學生提出問題:斜面是否省力?怎樣搭斜面更省力?並且圍繞這兩個問題展開討論,提出各自的假設,研討設計並操作實驗,,然後彙報發現,得出結論。最後回到現實生活中,認識各種斜面(其中包括變形的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經歷了“問題——實驗——結論——應用”的完整探究過程。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潛移默化的認識到:科學源於生活,科學反過來還能應用於生活,改善我們的生活。學生透過“搭建各種不同的斜面拉動木塊測量拉力”的實驗和模擬製作螺絲釘螺紋的活動,體會到“動手做”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作用,認識到科學的結論不止一個,科學的發現是在實踐中獲得的,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生還透過組內評價、組間評價、教師在記錄表上蓋“棒”字章等多種評價方式,及時反饋、表揚鼓勵學生各個探究環節,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總之,這節課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起點,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和富於啓發性、激勵性的教學語言,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與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小組研討、自主設計、合作實驗、歸納概括,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較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主學習意識。

在這節課中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沒有放開學生的“手腳”。上課時雖看似所有的實驗設計都是由學生獨立提出完成的,其實這一切都是按着我的思路在進行着。這突出體現在第一、第二個實驗的銜接口上,斜面的省力程度和坡度的大小可能有關係應該由學生從實驗數據中發現,從而設計出實驗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而不是由我來拋出問題,按照我的思路來發現並解決問題。

知識點的拓展延伸不到位。在學生掌握了知識要點——斜面的作用之後,應該讓學生自己找找生活中的工具運用了哪些簡單機械的工作原理,這不僅鞏固了這節課的內容,還複習了前幾節課的知識點。最重要的是科學學習的內容就是要和生活緊密相連,因爲學習的目的就是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篇六:《斜面的作用》教學反思(519字)

《斜面的作用》這課的教學同於前幾課,用彈簧秤上的數據比較來了解、說明斜面的作用。教學的的效果是很理想的。教師的演示實驗很能從數據上說明問題,斜面越長越省力,但是斜面不省距離。在教學中我對課的面做了適當的擴充,對於不同坡度的斜面的研究,其實是同斜面長度、不同高度的斜面的研究,我還研究了同高度,不同斜面長度的研究,學生對斜面的知識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與研究,因爲前面斜面初步的研究,我覺得可以放得緊湊一些,對於斜面省力情況,孩子在實際的生活中,已經有比較清晰地感知,而更深層次的研究對於六年級孩子而言,我認爲是很有必要的。

對於斜面在生活中的具體運用,教材安排了螺絲,我覺得這個材料是很不錯的,我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安排了兩類螺絲的比較(螺紋比較稀疏的和螺紋比較密集的),其實這兩類螺絲就是同高度不同斜面長度的斜面研究,孩子一下子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我安排了兩張同高度,不同長度斜面的三角形,讓他們在自己的筆上捲一捲,我們發現斜面長的三角形捲起來後,螺紋會更緊密,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以上兩類螺絲,螺紋更緊密的螺絲擰起來更輕鬆。

整一堂課我在原來的教材基礎上作了必要的突破,自我感覺效果還可以。不妨大家可以也試着嘗試一下,做實驗真的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篇七:《斜面的作用》教學反思(534字)

《斜面的作用》這一節課我是讓學生用測力計來測量在斜面上拖動科學書時所用的力,學生測的很開心,但是我在想要不要將一節課更加深入一些,適當地做一些拓展,我想將斜面也就是木板邊緣的刻度用起來,我想我可以這麼做:墊同樣高度的書本,然後改變斜面的坡度,這個時候斜面的長度變了,然後讓學生將斜面的長度記錄下來,從而得出斜面省力了但是費了距離。

斜面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對於斜面省力學生有一定的認識,上課時透過工人搬油桶引入斜面的概念,透過猜測斜面的作用引出驗證實驗的設計和討論,重點回顧對比實驗,注意變量的控制。本課的第一個實驗比較淺,數據得出就能得出“斜面能省力”結論。繼後拋出“怎樣的斜面更省力”的問題,讓學生自行解決,同樣透過控制變量,實驗收集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來。“同學們的數據比較都能證明使用斜面省力,爲什麼省力的大小不一樣呢?這和什麼因素有關係呢?”學生紛紛猜測,在猜測的基礎上找到一個影響斜面省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斜面的坡度大小是否影響斜面省力的大小。可是在設計這個實驗時,有些學生對於變量和不變量這個問題沒有理解清楚,再加上自主選擇實驗材料訓練的較少,致使學生實驗完成的效果不好,彙報結果時有些倉促。看來只有做到課前備課的充分、周到,才能使課堂的生成處理的更高效。

標籤:斜面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