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圓柱的認識》教案8篇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圓柱的認識》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圓柱的認識》教案8篇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圓柱的認識》教案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P17-18內容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掌握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及特點。

2.能建立圓柱的幾何模型,體驗從實物中抽象出圖形學習方法

3.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比較和探索的過程,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

教學難點:發展空間觀念,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

教學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圓柱、三角尺、直尺、學習單

教學過程:

一、引“新”明標--引入新課,明確目標

1.創設情境

教師出示粉筆盒,問:“這是什麼圖形”?喚起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回顧,爲新知識的學習作鋪墊。

2.揭題明標

揭示課題後,啓發學生思考回答:關於圓柱,你想了解它的哪些知識?(學生自由回答,師將問題整理後抓住關鍵詞讀、寫、說並板書)

二、探“新”依標--依標導學,探究新知

(一)自學--發現圓柱。

1.找一找:生活中你還在哪兒見過圓柱?

2.展一展:實物展示生活中的圓柱:保溫杯、脣膏、電池、圓的筆筒。

3.看一看、想一想:

認真看課本P17,重點觀察圓柱由哪些部分組成,要邊看,邊思考:

①這個圓柱形的物體,它由哪幾部分組成的,這些部分有什麼特徵?

②觀察圓柱的上、下兩個平面,分別是什麼形狀?

③你覺得,兩個底面有什麼特徵?

4.說一說

讓學生自說說自己的思考結果,驗證圓柱的上、下底面是兩個大小相等的圓。

5.讀一讀

圓柱是由3個面圍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兩個面除外)叫做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二)共學--小組合作,理解圓柱

1.剪一剪,量一量,議一議

拿出你製作的圓柱模型,四人小組討論:

①圈:剪一剪你的圓柱模型。

②量一量:量圓柱上下兩個底面的半徑、直徑;及身高不同大小圓柱的高。

③說:說一說你發現的圓柱兩個底面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圓柱的周圍是什麼形狀?圓柱的高矮和什麼有關係?

2.展一展,評一評

講解要求:

①你發現的圓柱上下兩個面有什麼共同的特徵?

②圓柱周圍的面(上下面底面除外)是什麼形狀?

③圓柱的高矮和什麼有關係?

小結:圓柱是由3個面圍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兩個面除外)叫做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探究拓展

把一張長方形的硬紙貼在木棒上,快速轉動木棒,看看轉出來的是什麼形狀?

小結:長方形硬紙圍繞木棒快速轉動,可以轉成一個圓柱。

三、測“新”評標--達標檢測,評價目標

1.課本第18頁“做一做”第1題

(1)指出下面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圓柱有幾個底面?是什麼形狀?

(3)圓柱有幾個側面,幾條高?

2.課本第18頁“做一做”第2題

(1)圖一的旋轉軸在哪裏?

(2)圖二的旋轉軸在哪裏?

(3)爲什麼同一個長方形會旋轉不同的圓柱呢?

3.練習三第1題

根據你對圓柱的理解,你能準確地判斷出下面的圖形哪些是圓柱嗎?想一想爲什麼其他圖形不是圓柱?圓柱具有什麼樣的特徵?

四、結“新”拓標--全堂總結,拓展延伸

在這節課中,你學會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圓柱

底面2個

側面1個

高一樣長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圓柱的認識》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讓學生經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徵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點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

難點圓柱的側面積和它的展開圖之間的關係。

教學方法觀察法、分析法、歸納法。

學情分析

圓柱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幾何形體,學生對於圓柱體並不陌生,只是沒有深刻的認識,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爲進一步應用幾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問題:你學過那些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

今天老師要教同學們認識一個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體,簡稱圓柱。

請同學們拿出你準備的圓柱,老師檢查。

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圓柱的圖片,請大家欣賞。

你還見過生活中那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體。

從一年級我們就知道圓柱體,你認爲什麼樣的圖形是圓柱體?說說看。

二、探究新知

1.從圓柱的圖片中抽象出圓柱的立體圖形。

教師:如果把它們畫成立體圖形是怎樣的?想看嗎?

課件演示:從圖片中抽象出圓柱。

問:長方體和正方體最多看到幾個面?圓柱我們能看到幾個面?

2、探究圓柱的基本特徵

(1)思考:圓柱的上下兩個面是什麼樣的?叫做什麼?

學生觀察後得出結論。

教師:小組合作,動手動腦

圓柱兩底面的大小怎樣?你用什麼方法證明?

畫、剪、比等等方法。

(2)比較胖瘦兩個圓柱,它們有什麼不同?是什麼原因?

讓學生相互討論,思考。得出:因爲圓柱的底面半徑不同,所以在高相等的情況下,半徑大的圓柱就胖些。

(3)思考:用手摸圓柱周圍的面,你有什麼發現?

結論:是一個光滑的曲面。

(4)思考: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什麼?在哪裏?有幾條?

學生先用手比劃下圓柱的高,在用彩筆畫出圓柱的高。試試看,你能畫幾條。

白板演示,圓柱的高有無數條,

3、拓展應用,發展新知

在生活中,圓柱的高也有不同的稱呼,你知道嗎?(白板展示)

硬幣是厚,井是深、鋼管是長。

三、鞏固提高,

1、完成P18的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老師檢查。

2、完成P18的第2題

分析:分別以長方形的那條邊爲軸旋轉而成,底面半徑和高分別是多少,引導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的紙來幫助理解

課題總結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認識到了什麼?請用“1、2、3、無數”來總結今天學習的內容,你會嗎?說說看。

作業能力練習冊第13-14頁內容,回家體會理解記憶公式。

板書設計

圓柱體的認識

底面側面高

2個1個無數條

大小一樣的圓曲面

教學反思

圓柱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圖形。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狀的物體很多,學生對圓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在教學中,我注重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爲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教學中,重點理解圓柱的高有無數條,而不僅僅是兩個底面圓心的連線這一條。還讓學生認識到圓柱的立體圖形只有兩個面。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圓柱的認識》教案3

教學目標

在動畫動手操作總瞭解構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培養數學素養。

重難點分析

重點分析瞭解構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光憑字面很難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間理解能力,動手動腦能力,將靜態的畫面轉爲動態畫面,具有一定的難度。

難點分析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間理解能力,學生較難感受。

教學方法

1.透過動手操作,動畫演示瞭解構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

2.透過體驗圓柱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繫,體驗數學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探究圓柱各部分的組成和特徵

2.圓柱究竟是怎麼樣的呢?(課件出示)

二、知識講解(難點突破)

3.認識圓柱的底面、高和側面

(一)小組合作:探究圓柱各部分的組成和特徵。

師:那麼圓柱究竟是怎麼樣的呢?(課件出示)

①、用手摸一摸、滾一滾,圓柱與長方體、正方體有何不同?你發現了什麼?

②、圓柱有幾個面組成?

③、小組討論並驗證:兩個底面有什麼關係?

④、量一量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有什麼特點?

(二)、小組彙報: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內交流感知。

師:哪一組同學來給大家說說看,圓柱有哪些特徵?你們是怎麼驗證的?

(學生彙報,教師即時補充)

A組:指出圓柱有3個面組成,2個底面和一個側面,2個底面相等。

B組:知道圓柱有3個面組成,2個底面和一個側面

C組:協助下指出圓柱的3個面。

生:我們知道了圓柱有3個面組成,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

生:上下兩個面是圓形。

生: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是一樣的。

師:指一指手中圓柱的底面、側面。

(板書:2個底面,1個側面)

圓柱的這些面有什麼特徵呢?

(三)、觀察、比較圓柱底面的特徵。

A組生:圓柱的兩個底面都是圓,大小相等。

師:你是怎樣知道兩個底面相等的?

預設:剪出來比較、量直徑計算、畫在紙上倒過來觀察是否重合。(分別請學生演示驗證)

師:用哪種方法驗證最簡單?

A組生:畫在紙上倒過來觀察。

(四)、圓柱的高。

師:圓柱的高什麼發生了變化?

引導:哪段距離表示圓柱的高?

請看屏幕,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就叫圓柱的高。

(課件出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師:圓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上顯示並用有顏色的線閃爍。

師:你能在你的圓柱上指出這條高嗎?

教師講解:高是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應該垂直於兩個底面。

(五)、圓柱的側面

(1)、組織學生摸一摸圓柱形的模型,看一看圓柱側面在哪裏,猜想一下側面展開後是什麼形狀。

組織學生分小組操作:剪開一個圓柱模型的側面,再展開觀察。

得出結果:AB組: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

(2)動手剪一剪

沿着罐頭盒的側面剪開,展開的包裝紙是什麼圖形?

(注意剪刀的安全使用)

(六)知識小結

圓柱有2個完全相同底面和1個側面組成。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是圓柱的高。

三、課堂練習(難點鞏固)

4.知識拓展

(一)、圓柱的高還有其他的說法。

(課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深“,一個1元硬幣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厚“,水管也是圓柱形的,它的高還可以叫”長“。

(二)、師:爲什麼樹幹都是圓柱形的?

(課件出示小知識)圓柱具有較大的支撐力。樹木的樹冠全靠主幹支撐。特別是碩果累累的果樹,上面掛着許多果實,需要強有力的樹幹支撐,才能生存。

圓柱形的樹幹沒有棱角,狂風吹打時,不論風捲着塵沙、雜物從哪個方向吹來,受影響的都只是極少部分,不易受到衝擊的傷害。因此,樹幹的形狀是圓柱形的,這是樹木對自然環境適應的結果,也是長期進化的結果,更是爲了適應生長的需要。

四、小結

我們認識了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這一類圖形有幾個共同的特點:比如它們的上、下底面都是完全相等圓,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圓柱的認識》教案4

教學內容

教材第17頁及第18~19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圓柱,瞭解圓柱的特徵。

2.知道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3.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圓柱各部分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體驗從實物中抽象出圖形的學習方法。

2.經歷圓柱側面展開的操作過程,體驗比較、發現、歸納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從生活中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概括、抽象的能力和實踐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圓柱的特徵和各部分名稱。

突破方法引導學生觀察圓柱形的實物,認識圓柱的各部分。

難點認識圓柱側面展開圖,理解展開圖與圓柱各部分的關係。

突破方法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發現方法。

教法與學法

教法結合實物,質疑引導。

學法觀察比較,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粉筆盒、圓柱的教具模型、長方形硬紙、木棒。

談話引入

教師出示粉筆盒,提問:這是什麼圖形?

(長方體)

是的,我們以前學習過長方體和正方體,並且知道它們都是由平面圍成的立體圖形。今天,我們再來研究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板書:圓柱的認識)

探究新知

1.觀察實物,認識圓柱。

教師用課件出示茶葉罐、藥瓶、紙筒等物體,引導學生觀察。

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小組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立體圖形,並給出圖形的名稱。

你還見過哪些圓柱形的物體?

(課件出示教材第17頁的主題圖)

2.教學教材第18頁例1。

(1)如果把剛纔看到的這些圓柱形物體的形狀畫下來會是什麼樣子?

引導學生對照圓柱模型和圖形認真觀察,並適時講解: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底面;周圍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側面;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高。(板書)

圓柱的底面是什麼形狀?兩個底面有什麼關係?組織學生拿出圓柱形實物觀察。

(圓柱的底面都是圓,並且大小一樣)

請同學們用手摸一摸圓柱周圍的面,你發現了什麼?

(圓柱的側面是曲面)

(2)教師出示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片。

請同學們把長方形的硬紙貼在木棒上,和我一起快速轉動木棒,看一看轉出來的是什麼形狀。

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後,彙報結果:轉動起來像一個圓柱。

(3)鞏固應用,完成教材第18頁“做一做”。

組織學生先獨立做一做,再在小組中相互說一說。教師最後集中講解。

3.教學教材第19頁例2。

(1)組織學生摸一摸圓柱模型,看一看圓柱側面在哪裏,猜想一下側面展開後是什麼形狀。

組織學生分小組操作:剪開一個圓柱模型的側面,再展開觀察。

(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

(2)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的底面和高有什麼關係?

讓學生經過分析、比較,概括得出: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於圓柱的高。(板書)

(3)引導學生思考:什麼情況下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正方形?

(圓柱的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正方形)

鞏固練習

1.教材第19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指名回答並進行點評與講解。

2.教材第19頁“做一做”第2題。

學生讀題,教師提問:該長方形的長展開前是什麼?(圓柱的底面周長)

追問:那寬呢?(圓柱的高)

組織學生完成計算得出答案,集體訂正。

3.教材第20頁練習三第1題。

教師指名回答,點評並總結:圓柱的'上、下兩個底面是兩個相等的圓。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認識了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這一類圖形有幾個共同的特點:比如它們的上、下底面都是圓,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並且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於圓柱的高。

板書設計

圓柱的認識

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底面;

周圍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側面;

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高。

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於圓柱的高。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圓柱的認識》教案5

1.課件出示問題:

①圓柱兩底面的大小有什麼關係?你有什麼辦法證明?

②用直尺量一量你手中圓柱的高,你發現什麼?

2.小組觀察討論。學生彙報:圓柱的兩個底面都是圓,大小相等。(板書:面積相等)教師:你是怎樣知道兩個底面相等的?預設:剪出來比較、量直徑計算、畫在紙上倒過來觀察是否重合。(分別請學生演示驗證)用哪種方法驗證最簡單?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學習,明確要求有利於學生有序地開展研究活動,在互相合作、互相補充中培養小組協作精神。動手操作有利於增強學生直觀感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圓柱的特徵,透過多種方法的展示驗證拓寬學生思維。

3.圓柱的高。課件顯示:一個圓柱高度變化過程。請同學觀察:圓柱的什麼發生了變化?引導:哪段距離表示圓柱的高?請看屏幕,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就叫圓柱的高。(課件出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教師:圓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上顯示並用有顏色的線閃爍。 小結並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教師:你能在你的圓柱上指出這條高嗎?(圓柱中心的高,指不到)面對無數條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爲簡便?(爲了方便一般測量側面上的高)教師:請看這樣畫一條線段是它的高嗎?(三角板斜放)預設:高是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應該垂直於兩個底面。在我們的生活中,圓柱的高還有其他的說法。(課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深”,一個1元硬幣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厚”,水管也是圓柱形的,它的高還可以叫“長”。

【設計意圖】把抽象的立體圖形還原於生活原形,更好幫助學生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爲以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作好鋪墊。

4.遊戲拓展,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轉換

(1).出示一個硬紙板做成的長方形(長10cm,寬5 cm),用長尾夾將其10 cm的長固定在小木棒上。教師:這個簡易的玩具跟我們今天所學的圓柱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可以快速地轉動木棒,看看會發生什麼奇蹟?學生:轉動起來是一個圓柱。教師:是怎樣的一個圓柱?你能用具體數據來描述一下嗎?(底面半徑爲5 cm,高爲10 cm的一個圓柱)

(2).如果我把這個長方形5cm長的那一邊夾住後再轉,轉出來的圓柱跟剛纔的一樣嗎?想象一下:這又是一個怎樣的圓柱?(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出現的圓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樣嗎?和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什麼物體大小差不多?

(3).同一個長方形,爲什麼轉出來的圓柱不同?如果有一個長方形長是150釐米,寬是30釐米,快速旋轉,會形成一個多大的圓柱?

【設計意圖】使學生從旋轉的角度認識圓柱,即長方形的一條邊快速旋轉,形成圓柱形狀,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轉換。透過想象、用手勢比劃大小、聯繫實際生活中的物品,最後看圓柱辨長方形,層層遞進,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 小結圓柱特徵。教師:現在誰來完整的說說圓柱有什麼特徵(看板書)?

(四)練習鞏固(課件出示)

第1題:指出下列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相應名稱。)

第2題:(讀出下面各圓柱的有關數據。單位:釐米)

叫學生回答。

第3題:判斷。指名學生回答,並說理由。

第4題:想一想,圍起來能得到什麼圖形?

【設計意圖】透過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和特徵,鞏固所學的知識。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新的收穫和感想?

板書設計:

圓柱的特徵

兩個底面(大小相等)

一個側面(曲面)

圓柱的高有無數條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圓柱的認識》教案6

教學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十二冊P31~32頁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和操作,認識圓柱的特徵,能看懂圓柱的立體圖,認識圓柱的高和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使學生形成圓柱的清晰表象,能根據圓柱的特徵辨認圓柱體,認識圓柱的高,並能想象出圓柱側面的展開圖,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透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圓柱的特徵和側面展開圖

 教學難點:使學生弄清圓柱側面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圓柱底面周長,寬與圓柱的高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圓柱模型,卡紙做的長方形(長30 cm,寬20 cm),正方形。

學生:每生自帶一個側面包裝好的圓柱形物體,剪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一個長方形小旗,快速旋轉,讓學生觀察:看到了什麼?(圓柱)

點出課題:圓柱的認識

對於圓柱一年級時我們已經有了初步認識,今天我們對它進行進一步的研究,相信將會對圓柱的認識更加深刻。

二、學習新知

1.認識圓柱的特徵

(1)觀察比較,建立表象

師:生活中的圓柱體很多,同學們都在那些地方見過圓柱?

課件展示老師蒐集的圓柱圖片,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立體圖形。

(2)操作感知,歸納圓柱的特徵

師:圓柱由那些面組成,這些面有什麼特徵?下面我們就利用準備好的圓柱透過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等方式對圓柱進行研究。重點解決以下問題:(課件顯示)

圓柱由那些面組成?這些面有什麼特徵?

圓柱上下兩個面大小相同嗎?請你透過量一量,比一比等方式進行驗證。

活動完成,彙報交流,教師及時板書,引導,得出圓柱的組成及特徵。

2.認識圓柱的高

瞧,老師這還有兩個圓柱呢。注意看,它們的底面相同,那它們的什麼不同呢?那什麼是圓柱的高呢?你認爲圓柱的高指的是什麼?誰能指一指?

課件講解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讓學生再指出幾條高。體會高有無數條。並引導學生明白內部也有高。並用課件演示高一樣長。課件出示:圓柱有無數條高,長度相等。

介紹生活中圓柱的高的不同叫法。

及時練習(課件展示)

這些問題孩子們輕而易舉就解決了。看你們這麼棒,老師手中的這個小圓柱也忍不住想請你們幫個忙了。它想知道自己身上的側面包裝紙有多大。該怎麼辦呢?

3.研究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1)思考:你想怎樣剪呢?剪完展開後會是什麼形狀呢?想一想。

(2)小組合作探究:(課件出示探究要求)

(3)活動完成後小組彙報。(找兩組同學上去邊演示邊講解,師適時追問並板書)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4)師進行演示操作,並把側面展開圖貼在黑板上。

(5)課件演示側面展開整個過程,讓學生把整個過程理解消化。

(6)思考: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有沒有可能是正方形呢?什麼情況下是正方形呢?(用正方形紙演示)

小結:圓柱的側面如果沿高剪開,側面展開就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斜着剪開就是平行四邊形,如果沿折線或取下剪開得到的將會是不規則圖形。

這節課不知不覺中我們既認識了圓柱的特徵,又研究了圓柱的側面展開。同學們的學習效果如何呢?下面我們就來對自己作一檢測。

三、鞏固練習

1、概念辨析

2、辨一辨(哪個是圓柱的展開圖)

3、創造圓柱

結束語:同學們,其實在剛纔旋轉創造圓柱的過程中,隱藏着一個奇妙的數學現象呢。想知道嗎?(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課件顯示)有趣嗎?在神奇的數學世界裏,像這種有趣的現象還有許多,就等着你們去探索,去發現呢!

 教學反思:

圓柱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圖形,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很多,學生對於圓柱都有初步認識。因此,在匯入環節,我引導學生從平面圖形聯想到立體圖形,感受“面動成體”從而引入新課。本課的重點是認識圓柱的特徵。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探究,研究圓柱的基本特徵。

在探究的過程中,我努力爲學生創設動手實踐的機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操作和思考,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活動經驗。活動分兩個層次進行:活動一研究圓柱特徵,讓學生透過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等方式進行研究,探索出圓柱的主要特徵;活動二探究側面展開圖。透過這樣的活動體驗,讓學生經歷學習數學的過程,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充分感悟,形成表象,觀察、比較、探索規律。

本節課屬於空間與圖形教學,它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因此我透過多個環節來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1、從長方形旋轉得到圓柱引入新課。

2、在進行側面展開之前,讓學生先去想象展開後的形狀,再去動手操作。

3、鞏固練習創造圓柱中鼓勵學生大膽去想象、創造圓柱。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發展空間觀念。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圓柱的認識》教案7

課前準備:

板書:學習目標:

1.認識圓柱,掌握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及特點,建立圓柱的幾何模型。

2.在經歷操作、觀察、探究的過程中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斷的能力。

3.發展空間觀念,掌握圓柱的特徵。

板書預習導航:

1.生活中的圓柱。

2.圓柱哪些部分組成,特點是什麼?

達標卡(練習冊)

教具準備:課件、圓柱體、學生的學具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

2.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上課:組內宣言

二、匯入新課:(3分鐘)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習立體圖形,非常好,(出示幻燈片一)大家看看這些物體的形狀,你認識嗎?誰來說?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樣的立體圖形--圓柱。(板書課題圓柱的認識)

2.請同學們齊讀學習目標。

三、探究活動。

1.師:請同學們按預習導航的要求小組內交流自學情況。(7分鐘)

2.下面小組彙報環節,請做好交流的準備,要利用手中的學具邊指邊說。

(1)生活中的圓柱有哪些?

(2)圓柱由哪些部分組成的,特點是什麼?

生說師板書:底面2個大小一樣都是圓形

側面1個是曲面展開是長方形高

(出示幻燈片二)演示幻燈片強調教學重點

師:除了這些,你還學會了什麼?

(出示幻燈片三)演示長方形轉動會形成一個圓柱。

四、達標訓練

1.下面哪些圖形是圓柱。在圓柱下打“√”。

2.在上圖中標出圓珠筆各部分的名稱。

(1)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它是兩個()的圓。

(2)圓柱的高是指兩個()之間的距離,圓柱有()高。

(3)圓柱共有()個面,它的側面是()。

(4)如果把圓柱的側面展開得到一個邊長爲6釐米的正方形,那麼圓柱的高是()釐米。

3.如圖:

以長方形的長爲軸旋轉一週得到一個圓柱,則圓柱的高是(),底面周長是()底面直徑是()。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圓柱的認識》教案8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

(二)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經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徵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透過學生自主研究,使學生掌握研究立體幾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一步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徵。

教學難點:高的認識。

三、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長方體模型,圓柱模型。

學生:每生自帶一個圓柱形物體,草稿紙。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出課題

1.師:同學們,我們學過哪些立體圖形?它們各有幾個面?這些面是什麼形狀?生回答。(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研究方法)動手操作:畫、剪、比、量。

2.(課件出示)師:那下面的這些物體你認識嗎?它們是什麼形狀?如果把這些物體的形狀畫下來會是什麼樣子的呢?課件演示:從實物圖抽象出圓柱圖形。

3.小結:上面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柱體。揭題:今天我們要一起來研究圓柱。(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

學生仔細觀察手中的圓柱模型,邊看書邊思考:

①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什麼?

②用手摸一摸圓柱周圍的面,你發現什麼?

③圓柱一共有幾個面?是哪幾個面?

④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什麼?在哪裏?

及時練習(課件出示):讓學生根據圓柱的特點判斷下面的圖形。

【設計意圖】學生透過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初步瞭解圓柱的特徵,爲後面突破難點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