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感情,語文教學的利刃 教師隨筆(語文版)

 摘要:語文課程目標體系中,強化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重要維度。在中職學校教師應注意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以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平等關愛每一位學生.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賞識激勵,幫助學生樹立“我能行”的自信心;尊重和理解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以活動爲紐帶,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感情,語文教學的利刃 教師隨筆(語文版)

論文關鍵詞:參與度  學習興趣  成就感  職業素養  情感教育 

“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隨着新課改的逐步深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人文教育在教育教學中重點體現,情感不僅指學習熱情、興趣、動機,更是內心體驗的心靈世界的豐富。態度不僅指學習態度、責任,更是指樂觀的生活態度、務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價值、科學價值、人類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統一,人類價值與自然價值的統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心理學認爲,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關係的反映。情感教育更是新課改背景下班主任必須重視的教育內容之一。中職學生都有情感方面的需要,師生情感融洽極大程度地影響教育管理活動的開展和成效.溝通師生情感是教師教學的基礎。近年來的實踐,使我體會到,在語文教學中實施人本化、民主化的班級管理,重視“情感投資”,以情感人,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構建積極、進取、和諧的班集體具有重要的意義。那麼,在語文教學中,應怎樣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呢?我認爲,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實施情感教育。 

一、重視教師人格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 

一名德才兼備的教師,是學生人生道路上的楷模和導師.對學生的成長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並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師的人格就是教師的一切”。教師要增加吸引學生的教育魅力.首先要具有能引起學生積極模仿的品質,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中職生的生活閱歷還比較淺,他們只是從一個校門進入了另一個校門,與社會接觸不多,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是學生的榜樣,時時、處處、事事嚴格要求自己,自覺提高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擺脫種種外在因素的干擾,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努力提高自己的威信,擴大自己的教育影響,爲學生樹立學習榜樣.以激起學生積極的“模仿心理”,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道德習慣。當教師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時,就會在學生中擁有較高的威信.中職生本身行爲習慣就不好,這個時候一味地責怪已毫無意義,因此,語文教師可以藉助中國傳統文字的魅力薰陶感染學生。比如,搞一次“頌經典”能讓學生從語言到靈魂受到一次洗滌!

二、“每個學生都能成才”關愛學生是教學的基礎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人的一種情感需要.熱愛和關心學生是實施情感教育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係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有沒有與人爲善的精神.有沒有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的良好德行。因此,就教師來說,對學生的關愛是做好教學工作的首要條件。教師除了對工作充滿熱情外,還要平等地關愛每一位學生,要善於從情感上開啟突破口,並依據每個學生的思想動態、個性特徵、經濟狀況、學習素質等諸方面情況因人施教,因事施教,以己之心換學生之心,以己之情動學生之情,做到心心相印、情情相親,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達到與學生心靈的相通,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課堂的溫暖。這種愛也許就是平時不經意的一句問候,上課下課的一聲問好,甚至也許是一個微笑。當學生從心理上、情感上接納教師時,纔會把教師看成良師益友,纔會安心學習、積極進取,並心甘情願地接受老師的教育,從而使教學設計順利開展。學生會把教師的愛轉化爲積極進取的精神動力,真正學會愛學習、愛生活、愛他人,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中職生在文化成績上可能不盡人意,但是他們同樣期望老師的重視與公平對待,這個時候,我們語文教師就必須下大工夫去搜集資料,儘量瞭解學生的性格,與學生交談儘量“投其所好”。

三、“行行出狀元”加強中職生的賞識激勵  

中職生大多是在應試教育中的被淘汰者,由於長期被忽視,平時多把自己放在一個弱者的地位上,自卑心較強。因此,引導學生消除自卑心理,樹立強烈的自信心,有助於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裏擡起頭來走路”。這“擡起頭來”指的就是自信心,而讓學生充滿自信“擡起頭來”的最好方法就是肯定和讚揚。儘管不少中職生在學習成績、心理素質和品行方面有或多或少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中職生也屬於發展中的人,可塑性還很強,況且,再不理想或再差的學生也有他的長處。因此,對於語文老師來說,賞識教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深入淺出,淡化知識難度,落實教學大綱中要培養學生“日常生活和職業崗位需要的”語文能力要求。說實話,中職生在與文化課打交道的時候,對於語文可能還稍微熟悉一點,這就是體現我們語文學科基礎性的時候了。

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以欣賞的眼光去對待每一位學生,藉助學生自身的優點激勵其克服不足之處.對學生在學習或工作上取得的每一個進步。都要及時熱情地給予肯定和表揚,滿足學生的成就感與被尊重的情感需要,用積極性的評價激起每個學生健康的、積極的動機與熱情,開發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我能行”,從而消除自卑,增強自信。恰當的表揚與激勵.有利於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學會賞識自己,感受學習、生活的樂趣.並把賞識激勵轉化成自己真切的體驗和感悟,準確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從而矯正和戰勝自身的一些缺點和錯誤,自勉自強,努力向上,並保持“我是好學生”的心態中不斷進取,向着更高、更遠、更美四、尊重和理解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比如,在學到《衚衕文化》時,我引導學生在理解“文化”一詞時,它不是我們平常說的“文化知識”,而是指一定歷史階段人們創造的物質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部分,因此衚衕文化應該是由衚衕和人的精神兩個部分組成的。我舉出了巫溪著名的“鹿子橋”,有學生馬上就知道了它的來歷,我順勢提出了與之相關的.鹽文化,學生似乎得到激勵,靈感一下子就來了,靈巫洞與“巫文化”也得到舉證。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被開啟,瞬間課堂上充滿了學生的滿足感與成就感。讓學生重新獲得原本屬於他的由受教育而生的成就感是教育的至高追求!

四、“理解萬歲”加強師生間的溝通,培養學生良好的參與度

不少中職生在自卑的同時又具有很強的自尊心。自尊是人的一種情感需要,學生都希望受到老師的尊重和信任,先進學生需要尊重和理解,後進學生也需要尊重和理解.尤其是個性特殊的學生的自尊心比一般學生更強烈,他們更需要老師的尊重、關心和溫暖。一方面,他們在學業、智能及思想品德方面不如一般學生,在班級常常受到同學的冷遇和歧視,在心理上長期處於受壓抑的狀態.自尊心受到傷害或得不到滿足,非常渴望老師的理解和同情。另一方面,他們需要在班上感到自己被重視,感到自己在班上的參與是有價值的.所以他們的點滴進步.亦希望得到班主任、老師和家長的客觀公正的評價,使自尊得到滿足。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是思想和感情的一種溝通,即所說的“心心相通”。沒有理解就會形成隔膜,班級中師生之間產生矛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相互之間缺乏理解。因此,對於老師來說,尊重和理解學生是做好教學工作的重要條件。我們常說“理解萬歲”,但怎樣才能相互尊重與理解呢?老師首先要轉換角色放下架子,改變那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堅持以學生爲中心,從“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出發,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理解他們的態度、情感和觀念,平等地與學生交流思想、交換意見,成爲學生真正的知心朋友。讓每一個同學都能感到自己在課堂上是被重視的,使學生在被尊重的同時,學會尊重別人,從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達到師生心理相容,促進學生增強自尊、自愛、自強的情感,產生積極向上的動力。現代社會是一個特別強調交流、溝通的社會,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能力無疑應作爲課堂教學目標之一。在職業教育情境中,學生冤,但片面強調學生知識學習顯然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因此,着力爲學生創造交流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成爲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和實踐上的自覺追求。

    五、團結合作,增強集體的凝聚力

班級是學生在學校學習的主要活動場所,它在學生心理髮展中有不容忽視的作用。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就像一座熔爐,陶冶着每個學生的思想、作風、品德,激勵着班內每個學生奮發向上,不斷進取。班集體的氛圍如何,影響教師對學生的管理,只有在良好的班集體中.教學活動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因此.對於我們語文老師來說。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也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工作。在語文教學設計中,透過一些集體活動的開展.如討論、演講、朗誦、作文互評等.使每個學生都注意把自己的一言一行與集體聯繫起來。知道自己對集體所應擔負的責任和義務,意識到自己的行爲不單是個人的私事。而且是直接關係到班集體榮譽的大事,用這種班級精神來溝通學生的思想,培養和激發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使學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行爲與整個班級聯繫起來,對班級產生依戀的情感,自覺地爲創造健康向上的班集體而努力奮鬥。如此,班級自然會形成和諧、向上的班風。學習興趣自然濃厚起來。 

總之。在新課改理念下,中職語文教師工作更富有挑戰性。在教學過程中要“以人爲本”、“育人爲本”的教育理念,堅持“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的育人理念。在思想意識和教育理念上不斷自我提高與自我更新,不斷探索與實踐,使教學工作真正人性化,把學生培養成爲具有紮實的知識基礎、健康的心理,能夠全面適應現代化生活的人才。充分發揮語文的基礎性、工具性作用,利用好“情感”這把利刃,開啟中職生另一扇通向未來成功的大門。

[參考文獻]

1、《中職教師如何做好教學設計》張春蕊 編著 吉林教育出版社

2、《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王文彥 蔡明 編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3、《給教師的建議》蘇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1.139

4、《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0.292

5《新課程需要什麼樣的教學觀念》余文森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1.272

 

陳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