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讓語文教學活起來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讓學生學好一門功課,必須要讓他先熱愛這門功課,對他產生興趣。可許多學生對“語文”興趣不大,究其原因,原來自導自演的教師還大有人在。新課程的改革,正是圍繞“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爲學習主人”這一策略展開的。怎樣讓師生的生命力盡情釋放,讓語文教學“活”起來呢?筆者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讓語文教學活起來

一.深入變通,讓教材“活”起來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要使學生廣泛的接觸和了解社會,就不能侷限於傳統意以上的教材,必須充分開發各種資源,以利於課程目標的實現。

在實際教學中,教材是教學的依據,是河流,教師是傳授知識的紐帶,是中間的橋樑,左岸連着“死”知識,右岸連着“活”學生。如何讓這幅畫面更加生動具體?這就需要教師突破教材對學生教育的禁錮,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小語文世界裏深入淺出地帶領學生遨遊在大語文世界中,千萬不能照本宣科,淺嘗輒止。

許多學生認爲:坐在教室裏讀書、寫字、做習題纔是學習語文,走出教室就沒有了語文。在他們的觀念裏,語文和生活是完全割裂的。作爲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無處不生活”的“活”概念,要讓學生明白,生活是語文教學的源泉,要盡一切可能讓學生走出課堂學語文。如教學《春》一課之前,我先讓學生到自然界中去尋找春的蹤跡,並用優美的語言把它記錄下來,然後再學課文,這樣,與作者心靈相通之後,不用多說,課文的精髓很快就被學生吸收了。

生活處處不語文,語文教學還必須打破學科界限,有選擇地滲透、融合其他學科知識,以此來激活語文教學。比如,將歷史故事這股鮮活之水引入語文教學,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再現歷史場景,進而轉化爲文字敘述,語言由此鮮活。在這種對話中,語文會變得平易近人,趣味盎然,既拓展了語文的知識領域,又促使了學生對文史知識的互相解讀,久而久之,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會提高。

二.創新教法,讓教師“活”起來

1.轉變角色觀念

傳統的語文教學中,一支粉筆一張嘴,從頭講到尾,教師是絕對的主角,學生只是觀衆,是一看客而已,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完全剝奪。現在流行的說法是教師要當主持人,用簡潔生動而富有情感的話語串起一個又一個精彩的知識點,可以激趣,可以設懸,可以點撥,可以指導,但並不親自表演,把思考、討論、研究的時間充分還給學生。

2.創造機會,發現學生

同一個班級裏,學生良莠不齊,在傳統的觀念裏,很容易把學生劃分成三六九等,在這樣的大環境中,許多學生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形成惡性循環。此時,作爲教師,我們不能剝削學生成爲美玉的機會,要獨具慧眼,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並以此爲契機,找到突破口,盡力搭建可以讓他們施展才華的舞臺,儘可能地去理解和支援他們,精彩時,不吝表揚,失敗時,不吝鼓勵,用愛心去照耀每一顆幼苗,相信每一棵幼苗也會如同向日葵一樣,心中永遠存有太陽。

初中學生活潑好動,表現欲很強。我經常抓住這一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他們表現的機會。如教學《吆喝》這一課時,我刻意讓學生各展其能學吆喝,平時成績好的同學表現得中規中矩,成績不如意的同學倒有許多閃光點,有不少創新的火花。可見,只要給學生機會,他們都會在不同的領域裏做得非常出色。

3.千方百計吸引學生

說教是語文教學之大忌。課堂中,教師要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豐富多彩的形式對學生正確引導或潛移默化,從而達到教育目的。精彩的課文可以讓學生體味百味人生,探索未知世界,所以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解放學生的大腦,讓他們敢於想,樂於想,敢於說,善於說,透過教師的引導拓展學生的思路,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智慧靈動,創意閃現,讓一切“活”起來。

如教學《背影》這一課時,我先動情地講了一段自己求學時的艱難經歷,接着又讓學生回憶自己第一次離開父母的過程,回憶當時的感受。有的學生聲情並茂,說得眼淚嘩嘩的。這樣一來,作者、教師、學生的距離拉近了,學生不再被動地去理解,而是主動地參與“我”的經歷,理解“我”的感情,做到了“美文美讀”。

此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教師的個人魅力等都可以很好的吸引學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注重實踐,讓學生“活”起來

曾幾何時,學習語文的目的似乎就是認字、識詞、背課文,難怪學生感慨:語文真枯燥,不願學語文。那麼,學語文幹什麼?語是語言,文是文字,是你和別人溝通交流的工具,用好了這個工具,你才能說出更好的語句,寫出更美的文章,將你的看法、態度很好的表達給他人。因此,語文教學一定要注重實踐,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走進文字。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今人曰:“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可見“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讀”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生字、新詞、不懂之處,教師要當好主持人的角色,讓學生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找出最佳理解方案,鼓勵學生自行感悟、交流、表達,去享受學習的過程。

鼓勵學生讀我所“愛”,寫我所“想”,多讀自己喜歡的書,善於總結自己的觀點,並樂於和別人交流,互相啓發,共同探究,達到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的美妙境界。

要讓學生明白,語文字身就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是學生天天在用的一種本領,讓他們走進生活,關注社會,積極參加實踐活動,透過觀察、採訪、蒐集、整理、積累素材,說身邊人,寫身邊事,提高各方面能力。如在教學《黃河頌》一課時,我結合生活實際組織學生開展“母親河知識比賽”活動,這“母親河”既包括華夏的母親--黃河,又包括家鄉的母親--幹洲河,讓學生分析母親河的現狀以及如何治理、保護,並儘可能地讓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鼓勵學生參與活動,培養他們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真正做到了“活學活用”。

 

綜上所述,教材活了,教師活了,學生有了興趣自然也活了,課堂有了鮮活的生命力,效率就會提高,語文學科與生俱來的盎然生機便會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於延莉

標籤:教學 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