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活動教學化--活動式教學實驗簡介

 

活動教學化--活動式教學實驗簡介

文/肖家芸

 

オヒ弧⑹笛楸塵

オパЩ嶸存,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實踐,這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對21世紀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生存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基於實踐能力。我國的教育與發達國家相比,主要差別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差。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的基礎教育一向多“傳遞教學”,少“實踐活動”。因而,第三次全教會提出要以提高國民素質爲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成爲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成爲課堂教學改革的攻堅目標”(引自田慧生等編《當代教學研究叢書》,湖北科技出版社)。新一輪課改更使“活動式教學”顯得越來越重要與迫切。基於此,我們提出了“活動式”教學實驗。

オザ、實驗界定

オァ盎疃式”教學,即以提高語文素養爲核心,以21世紀我國發展需要爲出發點,以學生認知規律和內在需要爲基礎,以學生主體能力發展爲目標,藉助學生主動探索、變革、改造的主體實踐活動,來構建具有教育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全程教學形式。“活動式”教學旨在樹立借活動促發展的新型教學觀,其基本理念是教學活動化、活動教學化。前者是指改變課堂教學以教師爲中心的單向傳遞單一發展爲以學生爲主體綜合發展爲目的的認知實踐,變課堂爲活動的“場”;後者是指一切語文活動都要根據教學的長遠目標與短期要求,統籌規劃,精心設計,使課堂的“活”、學生的“動”具有實踐性、實效性。因而,這種活動不是教學的某一環節的活動,也不是單純的活動課程,而是全員、全方位、全程教學中師生多元互動的一種存在形式,活動既是師生本身的存在,又是師生通向語文教學終極目標的根本途徑。在師生多元互動過程中,教師處在教的實踐和實踐所教的實效性活動中,學生處於學的實踐和實踐所學的實效性的活動中,教師的“動”與學生的“動”達到和諧統一,成爲一個全程性的教學過程。教師在活動中“導”“託”,學生在活動中“學”“做”,師生互動,學生互動,活動的過程就是學生嘗試實踐、經歷知識與規律形成,並在探索中有所悟、有所得的過程。

オト、理論依據

オ1.“活動式”教學源於我國古代教育的“知行觀”。孔子強調“聽言觀行”,荀子認爲“行高於知”,王夫之提出“行先知後”,陶行知指出“行是知之始”,孫中山倡導“以行求知”。我國傳統教育一向注重活動是認知的前提,將實踐看作能力發展的契機。

オ2.“活動式”教學基於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論。馬克思主義認爲,實踐是主體出於某種目的主動地認識和改造客體的社會活動。“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變自然界而發展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51頁),也就是說活動不僅認識和改造了客觀世界,也作用於活動者本身,使之發生變化和進步,活動既是客觀世界發展的基礎,也是人主觀世界發展的基礎。主動探索和變革的學習活動更是培養創造力的最佳途徑,離開了必要的活動,人的發展尤其是創造性培養只是一句空話。

オ3.“活動式”教學吸取現代西方活動理論精華。蘇聯著名心理學家列昂捷夫研究發現,心理不是別的而是活動的特殊形式。皮亞傑認爲活動是問題教學的契機,布魯納認爲活動是發現教學的依託,薩奇曼則將活動視爲探究教學的基礎。杜威提出“做中學”,贊可夫的發展理論直接將能力看作是活動的結果。因爲,活動要求相應的能力,活動提供了應用和鍛鍊一定能力的機會,同時也將活動者置於現有水平與實際需要不相適應的矛盾之中。人如果不放棄活動,那麼他的能力就會在解決不相適應的過程中得到提高。活動越豐富越紮實,能力發展就越快越強。“活動式”教學就是要以活動爲引發學習興趣的契機,以活動爲撬動能力發展的槓桿,宗旨是面向全體,全員活動,主動活動,有個性發展,捨棄狹隘的經驗活動、僵化的建構模式和純科學的實驗。

オ4.“活動式”教學基於“大語文”觀與“大美學”觀的統一。所謂“大美學”在微觀方面是一門人格美學。隨着高科技的滲透和現代化的前進,人類在社會實踐和自身人格塑造方面,較之以往更重視真、善、美三大價值的綜合考慮。“適者生存,美者優存”的生命意識,已成爲新人格、新人類的重要理念。語文同樣要教學生求真求善求美,始於求其“適”,進而求其“美”,低則求“生存”,高則求“優存”。學生是言語活動的主體、語文行爲優化的主體。活動的過程,就是努力使言語行爲由智化到美化的過程(由求其“適”到求其“美”),使學文與做人和諧發展雙向提升的過程。因而,“活動式”教學立足於適應未來社會新人的.培養。

オニ摹⑹笛檳勘

オ1.情感目標。藉助於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性活動,培養他們的主體參與意識和個體批判精神,培養他們與人合作的高尚情感和健全人格,以及良好習慣與積極心態,將學語文與學做人結合起來。

オ2.認知目標。藉助於教師指導下的學生目的性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全面地落實認知目標,打好知識基礎。比如,散文單元的教學活動,就是圍繞景與情的結合,掌握相關的認知。這樣,一方面帶着知識目標活動,另一方面在活動中更容易理解鞏固所學知識。

オ3.技能目標。藉助於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創造性活動,訓練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學以致用的遷移能力,挖掘他們獨立發揮的創造性潛能。能力目標隨各單元教學目標而定,如新高一教材第一單元的能力訓練重點是揣摩語言,活動的目標就圍繞着揣摩能力的訓練進行。

オノ濉⑹笛橄釒

オ1.課內教學活動化

オィ1)探究性活動。將教材的重點難點轉換爲問題形式,創設真實情境;透過課前預習、課堂座談分組討論、同桌交流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在探究中發現,在活動中提高。

オィ2)轉換性活動。將體現教材特點的地方抽出來讓學生進行轉換比較,在對照之中加深對“特點”的印象,加強對教材的把握。其一是重組活動,即將相關句段打亂,訓練學生的整合能力;其二是改寫活動,即將篇段首尾換寫,訓練學生的調理能力;其三是增刪活動,即將關鍵字、詞、句、段進行增減抽換,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其四是縮擴活動,即將內容進行適當縮括或續擴,訓練學生的再創能力。

オィ3)操練性活動。一是漢字書寫操練,二是聽力操練,三是閱讀操練,四是寫作操練,五是必要的應試操練。

オ2.內外銜接活動化

オィ1)體驗性活動。一是誦讀感悟,二是演講感染,三是表演(分角色演課本劇)體驗,四是影視觀賞(名作改編的影視作品),五是網上衝浪。

オィ2)發現性活動(質疑問難批判反思)。引導鼓勵學生多方面開展質疑批判活動,一是從所學教材中發現,二是從所覽報刊中發現,三是從媒體中發現(主要是電視思考性節目,如新聞調查等),四是從生活中發現(家內、社區)。

オィ3)傳播性活動。一是學生主持活動,二是集體與個人的消息發佈活動,三是個人報告活動(讀書體會、團隊活動等),四是實踐訪談活動。

オィ4)製作性活動。一是課文錄音製品製作,二是手抄小報自行製作,三是課文插圖製作,四是文獻參考剪輯,五是多媒體學件製作,六是網上資料下載。

オ3.課外拓展活動化

オィ1)創作性活動。一是個人寫真,二是科幻創作,三是文學創作,四是科技論文寫作。

オィ2)專題研究活動。根據個人興趣與各方面優勢,自由選題,在一定時間內蒐集整理材料,研究論證,形成自己的階段性成果,從中增長知識,拓寬視野,積累經驗,爲今後深造奠定基礎。

オチ、實驗原則

オ1.實踐性。活動的內容必須具有針對性,即遵循文道統一、聽說讀寫思做兼顧、課內結合等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緊扣教材的重點、難點、特點進行;活動的過程必須具有動態生成性,即有一定“經歷”的量和“發展”的質;活動的主體必須是學生,內容與形式的選擇都要考慮學生興趣需要及個性差異,鼓勵學生自主活動、操作體驗,重視對學生活動的藝術指導。

オ2.系統性。活動目標儘可能有機會含有知、能、情三項目標,力求既各有側重,又有利於個體發展,橫向看一次活動一個能力點,縱向看歷次活動連點成線,交織綜合能必須按照外感內化的知能形成規律,循序漸進善始善終進行。同一活動內角度與層面的轉換,不同類活動中相互促進的銜接,都要力求有序有節,使活動既科學嚴謹,又起伏有致。力避單一、平面,脫離實際等無序無益的隨意活動與短期行爲。

オ3.開放性。活動的內容開放,既豐富多彩,又可供選擇,滿足不同興趣愛好學習者的多面需求。活動的過程開放,全程處於動態發展變化之中。活動的空間開放,根據需要,可以在課內進行,可以向課外、校外延伸。即使在課內進行,也可以根據活動特點,打破單一的“秧田式”座位排列,進行多種組合。師生關係的開放,一是在人格上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人際關係,二是角色轉換,儘可能以兄長、朋友、活動中的一員的形式,與學生一起“活動”。

オ4.審美性。一是活動本身的美,選材、設點、結構、展開方式等,富有審美意象,符合審美理想,具有審美機制,不僅“活”而“鬧”,而且“活”而“美”。二是活動主體的美,包括全程活動中的言語美、行爲美、感性美、理性美等,力求學習活動和審美活動和諧統一。

オ5.創造性。活動的包容量大,可伸縮性強,重心放在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與個性品質形成上,鼓勵學生敢於質疑,勇於探索,不迷信權威,大膽創新。積極創設心理安全愉悅的活動氣氛,減少對學生的限制與壓抑,杜絕在活動中對學生創新心理行爲的直接或間接傷害。

オ6.指導性。活動必須是在學生主動參與與教師藝術指導相結合的原則下進行。教師應成爲活動內容和活動過程的創設者、組織者、調控者,絕不是“放羊”者、旁觀者。教師的指導性體現在善於將各種間接經驗轉換爲學生學習活動情境中的直接經驗,將教材內容真正溶化在活動中並在參與活動中,巧於創設,巧於激勵,巧於點撥,以自身的創造性活動帶動學生的活動向有序有效的理想境界發展。

オテ摺⑹笛櫧蘭

オィ見下頁“活動式”教學簡評表)

オグ恕⑹笛椴街

オケ咀畔紉綴竽選⒂尚〉醬蟆⒚索漸進,“活動式”教學三面同時推進,分兩步重點實施,三年完成。

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オァ盎疃式”教學簡評表

類オケ 內オト 成オゼ 

實踐性 目的性活動成效(目標定位合理,重點、難點把握得當)   

主體性活動成效(學生主動參與情緒飽滿,主動探究積極向上,自主完成效率高)   

系統性 整體性活動成效(面向全體,全面活動,課堂無死角,無“閒”人;知能、情、美和諧發展,點線聯繫與新舊遷移巧妙合理)   

漸進性活動成效(活動循序漸進,脈絡清晰,銜接自然,起伏合理,高潮明顯,過程性強,符合認知規律)   

開放性 內容開放成效(多樣化,滿足多面需求,可選擇餘地大)   

形式開放成效(空間組合效果好;內容與方式方法動態變化,有利於活動,便於參與探究,提高活動效率)   

師生關係開放成效(師生交融和諧自然,民主、平等、合作氣氛濃,學生髮言踊躍)   

創造性 創造品格培養成效(能夠批判性思想、求異思維,有探究精神,非智力品質得到培養)   

創造能力形成情況(獨立提出、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視角新,方法巧,意義和價值高)   

教師的

指導性 教材的“活動”因素挖掘得當,針對性強。   

活動設計精巧,創造性地駕馭課堂   

不越俎代庖,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善於幫助學生體驗、發現和探究,注重讓學生在活動的“周折”與困難中受到“完整人”的教育   

善於設定情景,滿懷興趣參與活動,輔助學生形成創新能力   

儀表大方和藹,教態親切自然,語言簡練生動,富有幽默感、啓發性、激勵性。無忌語   

點評

     

オニ得鰨孩儷杉ò碅、B、C三個等級填寫。②點評欄寫突出的優點或問題。

オサ諞徊劍褐氐閌凳┠諭庀謂踊疃化實驗,選擇初始階段與素質教育和應試訓練都能兼顧切實可行的五項小活動進行實驗,即“五小”活動實驗。時間爲一年。

オサ詼步:重點突破課堂教學活動化。實驗即在內外銜接的“五小”活動實驗基礎上,激發活動興趣,積累活動經驗,逐漸向課堂活動挺進,着重進行探究性、轉換性、發現性課堂活動實驗。時間爲兩年。

オブ劣誑甕饌卣夠疃化,可以融進前兩步之中。

オゾ擰⑹笛楣芾

オピ詘不帳『臀吆市教科所的指導下,學校成立以分管教學的校長宛炳生爲組長的,以教導處、教研室、語文學科組負責人爲核心的實驗領導組。特聘陳菊先教授(全國教學法研究會常務理事、華中師大文學院教學法研究室主任)、倪三好副教授(全國教學法研究會理事、安徽師大文學院教學法研究室主任)、蕪湖市教科所孔立新先生爲導師。

標籤:教學 教學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