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課本素材運用1--用課本人物素材寫作文

 課本素材運用1     用課本人物素材寫作文

課本素材運用1--用課本人物素材寫作文

無論是在高考中還是在平時考試時,同學們用得最多的素材就是名人類素材。對於這樣的素材,我們常常需要很多的時間去積累。而最基本的就是立足於現有的課本,從課本中就能汲取很多這樣的名人素材。下面介紹幾種運用課本名人素材的方式,以供靈活運用。

用法一 橫向鋪陳

橫向鋪陳指的是運用並列的方式使用素材。作文評分標準中有一項要求--材料豐富。對材料的選擇是做到材料豐富的先決條件之一。在這一點上,並不是材料越多越好,而是越典型越好,並且材料運用不能雷同。在橫向鋪陳材料時,也一定要選擇不同角度的材料。比如古今中外的材料都要考慮到,這樣不僅可以避免雷同,還可以使文章材料豐富。例如:

自古以來,書信都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素有鴻雁傳書之說。在歷史長河裏,它不單是一種聯繫方式,更是一種古老的文化,這在文學作品中都有深刻的體現。面對着破碎的山河,想起遠方的家人,杜甫寫下“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思念之情躍然紙上;岑參在西征的途中寫下“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一封信,彌足珍貴,滿紙都是對親人的牽掛;面對君王,諸葛孔明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也感人肺腑,一番忠義之情,令人欽佩!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可見,書信在中國古代的地位,是何等重要!面對這一種古老而悠久的文明,我們是滿心歡喜地接受!

這個片段材料豐富,因爲用了大量材料。在選材上,這個片段做到了橫向鋪排,互不雷同。在讀者看來,本文的作者應當具有豐富的知識積累。這也是令讀者佩服的地方之一。

 用法二 提綱挈領

提綱挈領指的是抓住要領,簡明扼要。在高考作文評分標準中,有一項要求就是“結構嚴謹”。對於議論類的文章,清晰的思路可以使讀者對文章一目瞭然。這就爲作文獲得高分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

鳴蟬奮力地甩掉了外殼,才獲得鳴叫藍天的自由;壁虎掙脫掉受傷的尾巴,才得以在危急時刻保全自己的性命。算盤如果變得座無虛席,也就喪失了運算的能力。學會捨棄,是一種財富。陶淵明因“不爲五斗米折腰”捨棄了官位,才獲得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並贏得千古美譽;李白因“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意氣放棄了世俗的.利祿,才獲得了“須行即騎訪名山”的自由而成爲偉大的詩人。

這個作文片段選用了兩個材料來闡述觀點。在素材運用上,詳略的安排增強了文章的節奏感。對陶淵明、李白素材的運用從結構上看,在文中屬於並列關係。在素材安排上,這個片段採用的是以時間先後爲順序。

用法三 對比映襯

爲了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在選擇材料時往往採用對比的手法。一般情況下,對比往往是正反兩方面的對比。例如:

縱觀歷史長河,擁有鐵面無私、令人敬畏的正氣者向來被世人所推崇。陶淵明的“不爲五斗米折腰”被傳爲佳話;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被稱做名句;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爲衆多志士仁人遵循的人生準則;鑑湖女俠秋瑾爲了革命慷慨地奔赴刑場也唱出了捨生取義的悲壯之歌。

我們鄙夷那些在權勢、金錢的誘惑之下卑躬屈膝的人。明末的權臣洪承疇最終沒有抵制住權勢的誘惑而屈膝投降,汪精衛爲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與民族爲敵……

這個作文片段所選材料十分豐富。其中選材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正反材料齊全,這種正反對照式的手法使文章中心突出,更具有說服力。

 用法四 妙語連珠

爲了增強說理的力度,在運用素材時,往往採用排比的修辭手法。用一系列連珠炮似的語言,形成一種魚貫而出的氣勢。這種修辭的好處是增強語言氣勢,使抒發的感情更加強烈。例如:

寂寞是什麼?曾幾何時,有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也許,寂寞便是皓月當空,好風如水,萬籟俱寂時形影相弔的那種感覺吧!曾幾何時,有李後主感慨“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也許,寂寞正是深宮大院,國愁家愁人也愁的情絲糾纏吧!曾幾何時,有陳子昂感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也許,寂寞就是芳草依舊,天涯依舊,物是人非的空虛心境吧!於是,我問月亮,廣寒宮的嫦娥告訴我,寂寞是“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麼?我無法回答。

這段話的說理力度很強,因爲本段用了一些增強感情的修辭。比如在素材運用上,三個排比句魚貫而出,勢不可當。排比這種修辭本身的表達效果就是增強氣勢,這就大大增強了本段的說理力度。

 用法五 點面結合

無論是記敘文還是議論文,材料的選擇和運用都要講究一定的技巧。比如議論文並列材料的運用要講究詳略和疏密,也就是新穎而重要的材料要詳寫,給一個特寫鏡頭;反之,大家都熟悉的材料要略寫,可以用一連串的材料作論據,構成一個龐大的說理面。例如:

自然界中的萬物都在嘗試告別,因爲他們有自己的追求。我不得不說:告別是一種膽魄。

諸葛孔明深居隆中,以躬耕爲樂,吟唱爲趣,似乎無意於徵戰,但他常自比管仲、樂毅,可見他早有出將入相之志,因此即使劉備不上演三顧茅廬,諸葛亮也終會登門自薦。因爲他告別隆中安逸的生活而投身艱苦卓絕的政治鬥爭,不失爲一種膽魄。

陶淵明本爲朝廷官員,但他厭棄官場黑暗,反對追名逐利,因此他棄官隱居,放棄了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因爲他有自己的追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告別權貴,摒棄世俗,投身秀美山水的情懷,絕對是一種膽魄。

魯迅本來一直投身醫學,希望用治病來救中國,但他後來發現在中國人身上的不只是病痛,更是心靈與思想的病魔,因此他棄醫從文,拿起筆桿這把利劍爲中國人剔除心靈的傷痛,“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氣節也從筆尖中向外四射,因爲他有自己的追求--振興中華。他告別醫學,走上了文學這條無止境之路,無疑是一種膽魄。

這段素材運用的特點就是點面結合式。文章先是從點上提出中心論點“告別是一種膽魄”,然後對諸葛孔明、陶淵明和魯迅的運用則是概括式的羅列介紹,屬於面的勾勒。這種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材料組織方法增強了文章的豐富性。

【經典範文

例1:

我想生活在唐朝

我想生活在唐朝,因爲那裏是詩的世界。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夢迴無數次,幻想千百回,我想生活在唐朝。在唐朝,我可以與李太白一道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我可以與他並肩闖天下,學詩學道,任劍闖逍遙。每日,我與他高吟“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豪放詩句

我與他於花間獨酌,於月下舞劍。我想生活在唐朝,因爲那裏是屬於詩的神聖殿堂。太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在唐朝,我可以接觸到高吟“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陳子昂,感受他的悲憤;我可以接觸到暢言“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的王勃,感受他的才氣;我可以接觸到那“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登科後才人,感受他的得意和輕狂。我想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詩的世界裏。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生活在唐朝,我可以領略到楊貴妃的驚人美貌,可以感受到唐玄宗的癡情,可以感受到那股纏綿悱惻的哀怨之情。馬嵬坡下的濺血,散發的是一股蒼涼。我想生活在唐朝,因爲我想領略唐朝的情,唐朝的氣度,唐朝的盛轉衰。傳說中唐朝恢宏大度,充滿泱泱大國的氣度。我想生活在唐朝,如詩如畫的世界。“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只爲妃子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王維眼中的唐朝如此如詩如畫,吸引着我的嚮往。我想生活在唐朝,每日陪伴王維看那雲捲雲舒,花開花落,看那明月在鬆間照,那清泉在石上流。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我想生活在唐朝,那個用詩來構造的朝代。安史之亂的踐踏,使我感受到了杜甫的悲憤。當他聽到河南河北收復,高吟“青春作伴好還鄉”時,我感受到他的狂歡。我想生活在唐朝,領略一羣愛國人士發出的肺腑之音,聆聽大唐王朝的號角聲,領略由盛轉衰的悲壯。沒有人爲杜甫送葬,沒有人爲他默哀,我想守在他身邊,用他的詩、他的才,來表達那股愛國之情。

我想生活在唐朝,無論是盛唐還是衰唐,它都是詩化了的世界,充滿了詩意,如畫江山在王維手中成了詩境,豪邁之情在太白口中一吐便成了千古之情,熱血灑落的戰爭在詩的表達下盡顯其情境。唐朝,一個詩的朝代。

我想生活在唐朝,因爲那是詩的世界,埋藏着千年的情感。

【點評】 本文是一篇頗有詩情畫意的議論性散文。作者能夠由提供的材料寫出自己的一種願望--夢想生活在唐代。作者圍繞這一點,比較有層次、有邏輯地闡發了這種願望主要緣於那是一個詩的時代,“詩的世界”。如果生活在那個時代,就可以直接去感受李白、陳子昂、王勃、王維、杜甫等的詩情“才氣”和他們所創造的“詩境”,甚至可以跟着他們“學詩學道”。作者不但能表達出自己這種夢想性選擇的理由,而且能使整篇文章的語言較有文采,呈現出較濃的抒情色彩。

例2:

一蓑菸草任江平

時間的流逝,淡滌舊跡,僅留下微漠的平淡與悲哀。濮水之邊,你翩然而去,僅留下楚使的瞠目與嘆息。

或喜甜甘之味,或愛亦苦亦甜的刺激,誰人如你莊子,淡泊一切,與道合而爲一,只偏執着那淡淡的清白。

當一種美,美得讓人無所適從,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當一種平淡,淡得讓人無從品味,也只好嘆之惜之,贊之賞之。你甘於淡泊,樂於平淡,自得於平淡,只願在夢中化蝶而逍遙,只願隨那盤旋而上的鵬鳥浮游於天地,不願累於國事,不願牽絆於塵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飴的淡淡而香的礦泉之水,給人以絕境逢生,給人以平靜致遠,給人以超脫外物,我想要觸及你的衣襟,卻在指尖碰觸了清而澈、涼而柔的泉水,原是這般滋味。

無奈我擺脫不了那甜的誘惑,忘卻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只好在無路可走之時,望見你那平靜如水的雙眸,澄澈至極,悠悠遠遠,望斷天涯路。

我以爲你是孤獨的,你卻告訴我“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誼,惠子的離去並未換來你的嗥啕悲哭,原來你早已看透了生死,望穿了紅塵。何以讚美你的平淡,我早已詞窮。

念往昔,繁華競逐。你依舊逍遙於世外,參透大自然的無窮。世界不過是你的主觀產物,甚至你瞭解了河魚之樂,蝶舞之愉,螳螂之負,搖曳而去,穿梭於泥潭之中,何去在乎那權勢之爭,誰言非要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氤氳之間,明月可掇,你在清風夜唳之中獨自守望那明月,以至於在人們高枕無憂之時那皓白之月不會迷失--只因你這顆平淡的心相追逐。世人笑你瘋癲,你淡漠的眼神卻攝人無語,恍然大悟你淡淡的泉水般的哲理如此深邃,你卻早已悠然飄遠。

對你唯有驚鴻一瞥,卻窺見了一種平淡致遠的處世態度,淡罷,淡罷,絕不爲萬物所主宰,我獨逍遙於濯濁之外,蟬蛻去拖累,只願抱明月而長終。江邊一蓑菸草,一片縞素。

教我如何追尋你的步伐,那美至於無所適從的精髓;教我如何觸及你的衣襟,那平淡而超然的態度。

這便是你吧,淡淡如泉水,你偏執的追逐,泉邊那飄揚的一片縞素,是爲你而起的飄渺之歌。

【點評】 這篇作文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對莊子的境界有較深的感悟,否則,透過一個人的人生境界來闡釋一個“淡泊”的哲理,很容易落入俗套,或成爲人物事蹟的介紹而難見新意。作者借大量的莊子寓言和經過提煉的語言,萃取精華,綴合成文,顯得富有文采和大氣,很好地展現了一個高中生的語言素養。

 

陳榮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