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保護水、節約水》教學反思

《保護水、節約水》的主題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課堂上藉助圖片、視屏和學生直接參與的活動爲主要依據,讓學生切身體驗水資源的缺乏和節約用水的必然性,從而激發學生從小事起節約每一滴水的意識,讓教育真正滲入學生的精神生活裏,在學生的記憶中留下意義的印痕。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充分認識人類賴以生存的淡水資源的極度匱乏,激發學生節約用水的道德情感,制定切合現實生活的節水措施並能身體力行去實踐,養成良好的節水習慣,並確立珍惜人類資源的意識。教學中我緊扣重點,從感知水的重要性——感知水資源的匱乏——導行——情感昇華這一主線,從而完成教學活動,一氣呵成!一節課下來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保護水、節約水》教學反思

一、急於求進,沒有水到渠成。《新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從而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爲什麼那麼多的孩子沒有節水意識呢?事實就是孩子們對淡水資源的缺乏狀況很不瞭解,或者個別學生只是對一些統計數字的表面感知,所以孩子們根本不能認識到世界嚴重缺水。於是我決定用實際操作來激發孩子們對水哦深刻認識——剪一剪。

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第一刀拿掉30‰,再剪掉剩下的一大半,這時候同學們都覺得差不多了,再剪下去是不可能的,結果我讓學生自己把剩下的一點再分16份,同學們在使勁兒折,也折不到,不禁說:老師,分不到啊,好難啊!水太少了!學生被徹底地震撼了,操作觸動了學生的心靈,這就是活動打造的意境,更加緊密地將課本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讓品德課真實起來,讓品德課與生活接軌起來。透過這樣的教育,有助於學生深刻地認識到了水資源匱乏,節約用水的重要性。

但美中不足是,當學生在操作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都異口同聲地說:“老師,好難折啊!”而我急於求成就板書:資源少。課後我想了想是過於着急,其實我還可以再環顧學生的操作,再緩一緩,再問:“爲什麼說很難折,這說明了什麼呢?”可以讓更多的學生有肺腑之言,這樣就真正達到水到渠成的境界了!

二、在導行中的第一個環節中,我出示學生調查水污染情況的畫面,目的就是讓孩子在生活中感悟,迴歸生活的大課堂。但我又犯了自己的老毛病:語言隨意、性子急。沒有很好的組織過渡語,讓環節更好的緊扣住,結果在活動中造成了我的語言和課件的聲音在同時進行,讓學生感覺到和混亂,一時半會都不知道那個好。看來,要想自己的課更完美,沒有過硬的語言功底是不行的,沒有平時的.學習積累是行不通的。

三、教師評價語不夠豐富。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爲: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賞識。兒童的這種需要更爲強烈。任何人都想得到別人的讚賞,每個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鼓勵。《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爲主,採取激勵性的評價,儘量從正確加以引導。”是啊,我在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語單一,沒能夠極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參與性。比如:學生說:“小河曾經是魚兒的天堂,可如今卻成了它們的墳墓,好可憐啊!”我給予的評價是:“你的口才真好!”對於其他比較有創意或者是有見解的回答,我只能說:“你說得真好!你很留心生活等等。”課後想想:其實孩子的語言功底相當不錯,二年級的學生能用對比的手法說出優美的語句,我是否要用更貼切的評價語來激勵孩子呢?在準備比賽的前一天晚上,我在網上搜集了很多評價語言,希望能派上用場。可是當學生在說的時候,我就在思索用哪一句,但這樣就暴露我極大的缺陷。評價語言的運用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的,它是靠我們平時學習中積累和運用中形成的,人家的評價語是針對他們自己的學生,而自己的學生跟他的評價語根本就對不上號!那麼我在今後將不斷學習,改進,提高自己語言的魅力,在課堂上發揮其重要的作用!

四、學生積極性很高,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能言善道,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表現欲強。還有很多精彩的語言出現:小河曾經是魚兒的天堂,可如今卻成了它們的墳墓,好可憐啊!是誰這麼沒有公德心啊,把小河的衣服都搞髒了……孩子們的語言充滿童真和童趣,讓課堂充滿了活力!

五、課件簡潔,選擇的素材恰到好處。《新聞1+1》的錄象片段幫助學生從視覺上感受羣衆缺水的困境,從側面凸水對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性,配樂感人,渲染到位,讓學生們從心底升騰起節水的思想意識。

新課標強調課堂應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吸取此次比賽的教訓,以學生爲主,放手讓學生去學習,抓住重點,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牽一髮而動全身,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