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長相思(高三)

 長相思 

長相思(高三)

李白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 微霜悽悽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 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 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李白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筆力,寫得豪邁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詩篇能在豪放飄逸的同時兼有含蓄的思致。象這首《長相思》,大約是他離開長安後於沉思中回憶過往情緒之作,就顯然屬於這樣的作品。 

“長相思”本漢代詩中語(如《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六朝詩人多以名篇(如陳後主、徐陵、江總等均有作),並以“長相思”發端,屬樂府《雜曲歌辭》。現存歌辭多寫思婦之怨。李白此詩即擬其格而別有寄寓。 

詩大致可分兩段。一段從篇首至“美人如花隔雲端”,寫詩中人“在長安”的相思苦情。詩中描繪的是一個孤棲幽獨者的形象。他(或她)居處非不華貴--這從“金井闌”可以窺見,但內心卻感到寂寞和空虛。作者是透過環境氣氛層層渲染的手法,來表現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寫所聞--階下紡織娘悽切地鳴叫。蟲鳴則歲時將晚,孤棲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寫肌膚所感,正是“霜送曉寒侵被”時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悽悽”當是透過逼人寒氣感覺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羅帳燈昏”,益增愁思。一個“孤”字不僅寫燈,也是人物心理寫照,從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絕”(猶言想煞人)可見其情之苦。於是進而寫卷帷所見,那是一輪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詩人心中想起什麼呢,他發出了無可奈何的一聲長嘆。這就逼出詩中關鍵的一語:“美人如花隔雲端。”“長相思”的題意到此方纔具體表明。這個爲詩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卻到底很遠,遠隔雲端。與月兒一樣,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長嘆”了。值得注意的是,這句是詩中唯一的單句(獨立句),給讀者的印象也就特別突出,可見這一形象正是詩人要強調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緊承“美人如花隔雲端”句,寫一場夢遊式的追求。這頗類屈原《離騷》中那“求女”的一幕。在詩人浪漫的幻想中,詩中人夢魂飛揚,要去尋找他所思念的人兒。然而“天長地遠”,上有幽遠難極的高天,下有波瀾動盪的淥水,還有重重關山,儘管追求不已,還是“兩處茫茫皆不見”。這裏,詩人的想象誠然奇妙飛動,而詩句的音情也配合極好。“青冥”與“高天”本是一回事,寫“波瀾”似亦不必兼用“淥水”,寫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頗有犯復之嫌。然而,如徑作“上有高天,下有波瀾”(歌行中可雜用短句),卻大爲減色,怎麼讀也不夠味。而原來帶“之”字、有重複的詩句卻顯得音調曼長好聽,且能形成詠歎的語感,正《詩大序》所謂“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長聲調歌唱),能傳達無限感慨。這種句式,爲李白特別樂用,它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等等,句中“之難”、“之日”、“之水”從文意看不必有,而從音情上看斷不可無,而音情於詩是至關緊要的。再看下兩句,從語意看,詞序似應作:天長路遠關山難(度),夢魂不到(所以)魂飛苦。寫作“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不僅是爲趁韻,且運用連珠格形式,透過綿延不斷之聲音以狀關山迢遞之愁情,可謂辭清意婉,十分動人。由於這個追求是沒有結果的,於是詩以沉重的一嘆作結:“長相思,摧心肝!”“長相思”三字迴應篇首,而“摧心肝”則是“思欲絕”在情緒上進一步的發展。結句短促有力,給人以執着之感,詩情雖則悲慟,但絕無萎靡之態。 

此詩形式勻稱,“美人如花隔雲端”這個獨立句把全詩分爲篇幅均衡的兩部分。前面由兩個三言句發端,四個七言句拓展;後面由四個七言句敘寫,兩個三言句作結。全詩從“長相思”展開抒情,又於“長相思”一語收攏。在形式上頗具對稱整飭之美,韻律感極強,大有助於抒情。詩中反覆抒寫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這種相思苦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是,“美人如花隔雲端”就不象實際生活的寫照,而顯有託興意味。何況我國古典詩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傳統,如《楚辭》“恐美人之遲暮”。而“長安”這個特定地點更暗示這裏是一種政治的託寓,表明此詩的意旨在抒寫詩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就此而言,此詩詩意又深含於形象之中,隱然不露,具備一種蘊藉的風度。所以王夫之贊此詩道:“題中偏不欲顯,象外偏令有餘,一以爲風度,一以爲淋漓,烏乎,觀止矣。”(《唐詩評選》) 

古詩詞賞析----李白:長相思其一 

《長相思其一》 作者:李白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註解】: 

1、絡緯:又名莎雞,俗稱紡織娘。 

2、金井闌:精美的井闌。 

3、簟色寒:指竹蓆的涼意。 

【韻譯】: 

長相思呵長相思,我們相思在長安, 

秋天蟋蟀常悲鳴,聲聲出自金井闌。 

薄霜悽悽送寒氣,竹蓆已覺生涼寒; 

夜裏想她魂欲斷,孤燈伴我昏暗暗。 

捲起窗簾望明月,對月徒然獨長嘆; 

如花似玉美人呵,彷彿相隔在雲端! 

青青冥冥呵,上是無邊無垠的藍天, 

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湯湯的波瀾。 

天長長來地迢迢,靈魂飛越多辛苦; 

關山重重相阻隔,夢魂相見也艱難。 

長相思呵長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 

【評析】: 

這兩首詩,都是訴述相思之苦。 

其一,以秋聲秋景起興,寫男思女。所思美人,遠在長安。天和地遠,關山阻遏,夢魂難越,見面爲難。或以爲此詩別有寄託,是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後,對唐玄宗的懷念。喻守真以爲“不能說他別有寄託,完全詠的‘長相思’本意”,此說有其道理。 

其二,以春花春風起興,寫女思男。望月懷思,撫琴寄情,憶君懷君,悱惻纏綿。真有“人比黃花瘦”之嘆。 

這兩首詩,在《李太白詩集》中,一收卷三,一收卷六。所寫時地迥異,格調也截然不同,實爲風馬牛不相及。但蘅塘退士輯爲先後,看起來似乎是一對男女,天各一方,各抒相思之苦,其實不然。 

《長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明月人倚樓。 

“長相思”爲詞牌名,但本詞內容與此密切相關。詞分上下兩闋,格律和字數一樣。每闋四句,押平聲韻。 

這是一首懷人念遠的抒情小詞。上闋從眼前所見流水寫起,並且目送遠波,想象這流水將流到瓜洲渡和長江匯合,再想到吳中(江南)的山也面帶愁容,實則深切懷念遠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從吳地歸來,過瓜洲古渡,溯流北上與自己相會。下闋直接抒寫情懷,因所思之人沒有回來,只得在這月明之夜,獨倚高樓。 

抒發悠悠不盡的“思”和“恨”。全詞以月下脈脈的流水映襯,象徵悠悠的離情別緒,深深的思念和由此產生的綿綿的怨恨,又頻用疊字疊韻,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風味,因而能深深打動讀者心絃。 

長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註釋: 

 

汴水:源於河南,東南流入安徽宿縣、泗縣,與泗水合流,入淮河。 

 

泗水:源於山東曲阜,經徐州後,與汴水合流入淮河。 

 

瓜州:在今江蘇省揚州市南面。 

 

吳山:泛指江南羣山。 

 

悠悠:深長的意思。 

 

評解: 

 

 這首《長相思》,寫一位女子倚樓懷人。在朦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簾的山容水態,都充滿了哀愁。前三句用三個“流”字,寫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釀造成低徊纏綿的情韻。下面用兩個“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綿長。全詞以“恨”寫“愛”,用淺易流暢的語言,和諧的音律,表現人物的複雜感情。特別是那一派流瀉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憂傷的氣氛,增強了藝術感染力,顯示出這首小詞言簡意富、詞淺昧深的特點。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若“晴空冰柱”,通體虛明,不着跡象,而含情無際。由汴而泗而江,心逐流波,愈行愈遠,直到天末吳山,仍是愁痕點點,凌虛着想,音調復動宕入古。第四句用一“愁”字,而前三句皆化“愁”痕,否則汴泗交流,與人何涉耶!結句盼歸時之人月同圓,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皆入倚樓一笑矣。 

 

黃升《花菴詞選》:此詞上四句,皆談錢塘景。 

 

《詞譜》卷二:《長相思》,唐教坊曲名。此詞“汴水流”一首爲正體,其餘押韻異同,皆變格也。此詞前後段起二句,俱用疊韻。 

 

《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卷六十引黃升雲:樂天此調,非後世作者所能及。 

 

《蓼園詞選》引沈際飛雲:“點點”字俊。 

 

《白香詞譜箋》卷一謝朝徵雲:黃叔升雲:此詞“汴水流”四句,皆說錢塘景。按泗水在今徐州府城東北,受汴水合流而東南入邳州。韓愈詩“汴泗交流郡城角”是也。瓜州即瓜州渡,在今揚州府南,皆屬江北地,與錢塘相去甚遠。叔陽謂說錢塘景,未知何指。 

 

《放歌集》卷一陳廷焯雲:“吳山點點愁”,五字精警。 

 

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太原(今屬山西)人。德宗貞元十六年進士。歷任翰林學士等官。由於他反對苛政,以詩歌指斥權貴,被貶爲江州司馬,後又知蘇、杭,以刑部尚書致仕。他最工於詩,是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中堅。在民間詞的影響下,倚聲填詞,通俗平易,清新雋麗,流傳較廣。 

 

讀後感: 

 生活所迫飄在外,身在曹營心在漢。 

 誰人不知相思苦,男兒有淚不輕彈 

長相思八首白居易等作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依樓。 唐白居易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爭忍有離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邊潮已平。 宋 林逋 

山無情,水無情,楊柳飛花春雨晴,征衫長短亭。 擬行行,重行行,吟到江南第幾程,江南山漸青。 宋 張輯 

煙霏霏,雨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從何處回, 醉眼開,睡眼開,疏影橫斜安在哉,從教塞管催。 宋吳淑姬 

雨如絲,柳如絲,織出春來一段奇,鶯梭來往飛。 酒如池,醉如泥,遮莫教人有醒時,雨晴都不知。 宋無名氏 

燕成雙,蝶成雙,飛來飛去楊柳旁,問伊因底忙? 綠紗窗,篆爐香,午夢驚回書滿牀,棋聲春晝長。 宋無名氏 

折花枝,恨花枝,準擬花開人共卮 ,開時人去時。 怕相思,已相思,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一絲。 明俞彥 

說相思,問相思,楓落吳江雁去遲,天寒二九時。怨誰知,夢誰知,可有梅花寄一枝,雪來翠羽飛。 清吳錫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