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詩歌鑑賞的技巧(人教版教學論文)

                     詩歌鑑賞的技巧

詩歌鑑賞的技巧(人教版教學論文)

  

  詩歌是文學百花園裏的一朵奇葩.她透過凝練 形象和韻律節奏的語言,集中反映生活,抒發作者思想感情.中學語文教材中所學詩歌,既有舊體詩也有新體詩,既有我國曆代名篇,又有外國詩壇佳作,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走進詩歌的國度,可以使我們瞭解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和世界燦爛輝煌的文化.陶冶學生的情操和品格,滋潤心靈,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

  如何在簡潔 凝練的語言中去品位詩歌的內涵和感悟詩情之美呢?詩歌鑑賞又有哪些技巧可尋呢?

  首先要了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個人遭際. 凡是優秀的詩作都是”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尚書>>曰:詩言志.歌永言.即人的志,透過言表現出來就是詩.因此鑑賞詩歌就必須探討作品的寫作背景.如郭沫若的<<爐中媒>>:啊,我年青的女郎!我爲我心愛的人兒,燃到了這般模樣!從詩歌的語言上看是一首獻給戀人的詩,但我們聯繫寫作的時代,不難看出,這是一曲對祖國的激情戀歌.這首詩寫於一九一九年選自<<女神>>,當時五四的浪潮激盪着愛國者的心,他以”爐中煤”自比,寄寓了詩人以身許國,積極進取的愛國情懷..欣賞詩歌,就應該深入到作者的內心,與作者的感情相契,進而準確地領悟作者隱藏在字裏行間的情感,理解詩意,把握詩情.

   其次要把握詩歌的意境.王國維說:”詩以境界爲上,有境界自成高格”意境就是詩人強烈的情感與生動的客觀事物契合交融,在詩中表現出來的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它是情與景的交織,意與象的融注,神與物的渾成.所以在欣賞詩歌時應從情景 意象等因素及其相互關係入手探討作品藝術構築的深層境界.經典之作都能創造優美的意境.馬致遠的<<天淨沙>>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三行九個名詞九種景物看似羅列,實際營造了淒涼 蕭瑟的晚秋暮景,枯乾的老藤,蒼涼的暮色,回巢的烏鴉,無不讓人頓生思歸之意.這些是景語,最後以情語點化景語,”斷腸人在天涯”這一情語使自然景物成爲”斷腸人”主觀情感的情化具象物,情景交融,渾然天成,,唱出了古今遊子悲秋思鄉的心曲.

   另外,品味詩歌的語言也很重要.詩歌精巧的構思,生動的形象,深邃的意境,都是透過千錘百煉的語言表現出來的.詩歌的語言是一切文學語言中最純粹 最具魅力的語言.在高中語文各類試題中,詩歌語言欣賞所佔分值不低於六分,因此,詩歌鑑賞中,語言的品鑑很關鍵.李白的<<行路難>>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其中”停””投”拔”顧”四個動詞形象地展示了李白被權貴排擠,離開長安時內心抑鬱悲憤 苦悶彷徨 憤懣激盪的複雜情感.面對金樽美酒 玉盤珍饈他卻停杯投箸 拔劍 四顧,生動的表現了李白一腔愛國激情卻報國無門的憤懣.又如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中”綠”字”春風又綠江南岸”把江南春回大地綠意融融的景象描繪得如在眼前.這個”綠”字經過四易其字,體現了詩人對準確 鮮明 生動語言的執着追求,成爲千古流傳的佳話.

   詩歌鑑賞是一種在創造的活動,再創造的主要方式是聯想 想象.劉勰<<文心雕龍>>中雲:是以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情以物遷,辭以情發”詩歌中詩人描寫的客觀景物常是實景,我們還應藉助聯想或想象虛擬出詩人的心中之景,可想之景

古語說: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音”.只要我們多誦讀詩歌,多積累知識,提高自己的藝術品味,深化審美理解,就能不斷增強鑑賞詩歌的能力.

參考文獻:   霍松林<<古代文論名篇詳註>>39頁 139頁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出版